[任末好学]阅读答案及翻译

任末好学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喜欢。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

③门徒悦其勤学

④常以净衣易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出两处)

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①背  ②捆绑  ③喜欢 ④交换

2、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  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出自教材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3分)

⑵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3分)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牧羊》)(3分)

⑷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3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0.⑴(3分)(任末)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四处求学)不怕路途艰难险阻。

评分建议:常,1分;负笈,1分;不远险阻,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3分)弟子(或:门生)敬佩他的勤学,另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评分建议:悦,1分;更,1分;易,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⑶(3分)武帝赞许他这种合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拿着旄节去送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评分建议:义,1分;以,1分;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⑷(3分)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与父母面前无法掩饰自己的过错,君王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此基础上,扣1分。

附:课外文言语段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四处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看到书上有符合自己心意的,(就)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弟子(门生)敬佩他的勤学,另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活着,也只能说是行尸走肉罢了。”

任末好学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喜欢。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更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负笈从师

②暗则缚麻蒿自照

③门徒悦其勤学

④常以净衣易之

2、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划出两处)

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4、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

5、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①背  ②捆绑  ③喜欢 ④交换

2、常∕ 以 净 衣∕ 易 之

3  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是庸碌无能。

4、行尸走肉:比喻不动脑筋,无所作为,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5、学习贵在勤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出自教材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3分)

⑵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3分)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牧羊》)(3分)

⑷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3分)

参考答案:书村网整理

10.⑴(3分)(任末)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四处求学)不怕路途艰难险阻。

评分建议:常,1分;负笈,1分;不远险阻,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⑵(3分)弟子(或:门生)敬佩他的勤学,另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

评分建议:悦,1分;更,1分;易,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⑶(3分)武帝赞许他这种合理的做法,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让他拿着旄节去送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评分建议:义,1分;以,1分;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

⑷(3分)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君王与父母面前无法掩饰自己的过错,君王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

评分建议:一句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此基础上,扣1分。

附:课外文言语段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四处求学)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汁作为墨。看到书上有符合自己心意的,(就)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弟子(门生)敬佩他的勤学,另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活着,也只能说是行尸走肉罢了。”


相关文章

  • [颜回好学]阅读答案翻译译文中考语文试题练习
  •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查看


  • 颜回好学王充博览阅读答案
  • 颜回好学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查看


  • [南齐书·明僧绍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
  • <南齐书·明僧绍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治中.父略,给事中.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隐长广郡崂 ...查看


  •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 初二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一)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 ...查看


  • 师旷劝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师旷劝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 ...查看


  • 颜回好学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颜回好学 <史记>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 ...查看


  • [颜回好学]阅读答案 1
  • 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 ...查看


  •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
  •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为增加同学们的文言文知识积累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走进文言文,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 ...查看


  •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