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物流存在问题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原材料、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对物流业有很大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又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在东北亚区域物流通道中处于重要位置,加强与周边国家物流合作,对支撑和服务我国“走出去”战略,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一)货运总量较大,物流节点初具规模。东北地区主要货物运输品种是粮食、钢材、机电设备、木材、原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等大宗物资,2008年货运周转量达9429亿吨公里。一批保税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已投入营运或加紧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已封关运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锦州恒大物流保税库等正加紧建设;沈北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吉林石化物流中心、牙克石蔬菜水果物流中心等已初具规模。这些物流节点将在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加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物流发展迅速,形成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东北地区原材料外运数量多、重化工业比重大,专业物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粮食、煤炭、木材等传统物流市场经过长期培育,已形

成较大的规模体系。依托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等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与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年周转煤炭1650万吨,年销售木材50万立方米,是俄、蒙进口木材的主要集散地。吉林九天储运与中石油吉林化工、沈阳石蜡石化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已成为东北地区知名的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批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成立的专业物流企业初具规模。以一汽为例,主要物流业务由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该公司有58公里铁路专用线、50辆铁路货车、近5000辆运输车和近100万平米的仓储基地。

(三)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吞吐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发布后,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如锦州港规划建设2亿吨的吞吐能力,营口港2010年力争吞吐量突破2亿吨。各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大连港集团已成为锦州港集团第二大股东,营口港与盘锦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盘锦新港区。2009年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吞吐量分别达2.04亿吨、1.76亿吨、5200万吨、4350万吨,与2008年相比增长10%、16.7%、12.2%、26%。

(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前景看好。东北地区依托对俄、蒙、朝边境口岸众多、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的优势,积极构建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并保持常态化运营,推动国际物流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内蒙古与

黑龙江积极对接,构建满洲里-海拉尔-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巴新铁路和两伊铁路,打通由锦州港出海的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吉林与俄罗斯积极接洽,推动珲卡铁路口岸(2010年1月签署的中俄铁路运输协定,将珲卡列为继满洲里、绥芬河之后第三个中俄铁路口岸)尽快恢复运营;与朝鲜罗津港签订了一号码头10年租赁合同,已完成一期改造工程,正在改造珲春-罗津港的通道,努力推动利用罗津港实现大宗货物“借港出海”。黑龙江开通了绥芬河-海参崴-上海不定期航线,吉林开通了珲春-俄扎鲁比诺-韩国束草定期航线、珲春-俄扎鲁比诺-日本新瀉、图们-朝鲜清津-上海不定期航线,借道俄、朝口岸的“陆海联运”得以启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把物流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高度重视起来,物流业相关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相关资源没有被集中调动起来整合利用,物流业像是运输、仓储、商贸、信息等行业的“混合体”,而不是一个产业体系。物流业统计体系不健全,各地区的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标准各异,无法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

(二)现行税收政策有待完善。一是税率不统一。我国现行营业税征收中,运输行业为3%,仓储、配送、代理等行业为5%。

物流企业综合了运输、仓储、代理等多项业务,不同税率使企业税负不稳定,管理复杂化。二是重复征收。物流企业的业务外包、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交易等存在重复征收营业税现象。2005年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试点企业实行差额征税,但试点企业不足400家,惠及范围较小。三是设备购置增值税不能抵扣。第三方物流企业购入设备时,由于主营业务属营业税纳税范畴,无法享受《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抵扣政策优惠,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相比,增加了经营成本。四是物流业发票不统一,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发票种类不一、范围不一,给企业经营和税收征管带来困难。

(三)铁路运输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东北很多地区货物外运比重大,存在车皮单程空载问题,铁路部门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东北地区货物运输季节性较强,如粮食、木材等大宗物资外运时间较为集中,使得铁路运输相对紧张。山海关是东北地区与我国腹地联系的主要铁路节点,货运日交车能力为66列、不足4000车皮,而需求达7000多车皮,同时限于南方地区铁路局的卸车能力和铁路全网的调控,山海关每日实际向关内发货车50列左右,远不能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

(四)道路运输超载问题突出。为满足消费者对“零公里轿车”的需求,大部分新轿车由生产企业通过公路运至各地经销店,根据《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轿运车辆总长控制在16.5米,而物流企业实际使用的轿运车辆普遍在20米

以上,运输管理部门并没有严格禁止,仍按16.5米办理行驶证。运输企业出于行业竞争和降低成本的需要竞相加长车辆,把超限罚款计入运输成本,罚款难以阻止超长车上路,反而加剧了物流业不良竞争和交通安全隐患。在危险品槽罐车管理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殊性,为保障安全,槽壁较厚,车辆自重实际远大于行驶证上的整备质量(车辆自重),如仍按行驶证核载质量(允许载货量)载货,车辆总重必然超标。企业为避免罚款,罐装不满,因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和运输资源浪费。

(五)大件货物运输通道不畅。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每年有大量装备产品需要外运,大件货物占较大比重。大部分大件货物运输需要提前查验道路,运输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各地区采取不同的通行标准,运输企业需要先把大件货物运至该地区指定查验点,再进行申报,拉长了运输周期,给运输企业带来极大不便。

(六)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资采购管理(MRP )和企业资源管理(ERP )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水平较低,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条形码技术、RFID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较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大部分是企业自主投资建设,数量多、规模小,

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很难全面整合物流信息资源,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的迫切需求。

三、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认识。各地区要结合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制定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物流业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要注重学习国内外物流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要积极引入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既可为本地生产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也可通过与本地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快速提高本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沈阳北方重工引入日本一家物流公司负责零部件采购,三年间共节省成本5000多万;一汽大众物流公司借鉴奥迪的物流配送模式,迅速提高了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东北地区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完善物流业的税收,相关政策措施可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试点。二是将物流园区的用地指标单独列出,减少地方政府用地指标压力,降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占用税,并出台具体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物流园区土地挪作他用。三是根据我国道路运输实际情况和特殊货物运输需求,完善运输车辆生产标准,严格核发车辆行驶证。四是由统计部门牵头,建立完善的物流业统计体

系,设计推行标准的统计样本,启动物流统计工作。五是地方政府要扶持引导建设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本地区的物流资源,提供全面、专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六是合理规划并逐步打通大件运输通道,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流程,提高大件运输审批效率。

(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大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以来东北地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尤其是与本省(区)主要城市之间的通道建设,进一步发挥边境口岸作为沿边开放窗口和国际物流中转节点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铁路运输能力。铁路部门要加大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对东北地区的倾斜力度,促进东北铁路网释放更多的货运能力;合理调配线路,提高关内铁路网对东北地区的接应能力;加快对东北地区西部铁路(海拉尔-齐齐哈尔-白城-通辽)扩能改造和“东边道”的建设;深入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加强疏港(口岸)铁路建设。三是加强对辽宁沿海各港口的统筹指导。各港口要根据区位条件、港口能力、内外贸侧重的差异,加强合作和分工,着力提高航运服务水平;加大与东北内陆城市合作建设内陆港力度,结合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一步延伸服务,促进东北内陆与港口的联动。

(五)加强规划指导,统筹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东北地区具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条件。要加快编制出台东北地区物流

业发展规划,解决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培育发展东北地区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东北地区区域竞争力。

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原材料、能源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对物流业有很大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东北地区又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在东北亚区域物流通道中处于重要位置,加强与周边国家物流合作,对支撑和服务我国“走出去”战略,扩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发展现状

(一)货运总量较大,物流节点初具规模。东北地区主要货物运输品种是粮食、钢材、机电设备、木材、原油及制品、煤炭及制品等大宗物资,2008年货运周转量达9429亿吨公里。一批保税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已投入营运或加紧建设。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沈阳保税物流中心、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已封关运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锦州恒大物流保税库等正加紧建设;沈北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吉林石化物流中心、牙克石蔬菜水果物流中心等已初具规模。这些物流节点将在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加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专业物流发展迅速,形成较为成熟的服务体系。东北地区原材料外运数量多、重化工业比重大,专业物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粮食、煤炭、木材等传统物流市场经过长期培育,已形

成较大的规模体系。依托装备制造、原材料加工等东北地区优势产业发展起来的第三方专业物流与生产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年周转煤炭1650万吨,年销售木材50万立方米,是俄、蒙进口木材的主要集散地。吉林九天储运与中石油吉林化工、沈阳石蜡石化等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已成为东北地区知名的液体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一批生产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成立的专业物流企业初具规模。以一汽为例,主要物流业务由一汽物流有限公司(一汽集团全资子公司)承担,该公司有58公里铁路专用线、50辆铁路货车、近5000辆运输车和近100万平米的仓储基地。

(三)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吞吐量有较大幅度增长。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发布后,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如锦州港规划建设2亿吨的吞吐能力,营口港2010年力争吞吐量突破2亿吨。各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大连港集团已成为锦州港集团第二大股东,营口港与盘锦港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建设盘锦新港区。2009年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丹东港吞吐量分别达2.04亿吨、1.76亿吨、5200万吨、4350万吨,与2008年相比增长10%、16.7%、12.2%、26%。

(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东北亚地区物流合作前景看好。东北地区依托对俄、蒙、朝边境口岸众多、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的优势,积极构建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并保持常态化运营,推动国际物流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内蒙古与

黑龙江积极对接,构建满洲里-海拉尔-哈尔滨-绥芬河-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的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巴新铁路和两伊铁路,打通由锦州港出海的中蒙俄国际物流通道。吉林与俄罗斯积极接洽,推动珲卡铁路口岸(2010年1月签署的中俄铁路运输协定,将珲卡列为继满洲里、绥芬河之后第三个中俄铁路口岸)尽快恢复运营;与朝鲜罗津港签订了一号码头10年租赁合同,已完成一期改造工程,正在改造珲春-罗津港的通道,努力推动利用罗津港实现大宗货物“借港出海”。黑龙江开通了绥芬河-海参崴-上海不定期航线,吉林开通了珲春-俄扎鲁比诺-韩国束草定期航线、珲春-俄扎鲁比诺-日本新瀉、图们-朝鲜清津-上海不定期航线,借道俄、朝口岸的“陆海联运”得以启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尚未理顺。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把物流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高度重视起来,物流业相关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许多物流设施只为某行业、某部门服务,综合性、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相关资源没有被集中调动起来整合利用,物流业像是运输、仓储、商贸、信息等行业的“混合体”,而不是一个产业体系。物流业统计体系不健全,各地区的统计数据来源不一、标准各异,无法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和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

(二)现行税收政策有待完善。一是税率不统一。我国现行营业税征收中,运输行业为3%,仓储、配送、代理等行业为5%。

物流企业综合了运输、仓储、代理等多项业务,不同税率使企业税负不稳定,管理复杂化。二是重复征收。物流企业的业务外包、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交易等存在重复征收营业税现象。2005年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试点企业实行差额征税,但试点企业不足400家,惠及范围较小。三是设备购置增值税不能抵扣。第三方物流企业购入设备时,由于主营业务属营业税纳税范畴,无法享受《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抵扣政策优惠,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相比,增加了经营成本。四是物流业发票不统一,目前物流企业使用的发票种类不一、范围不一,给企业经营和税收征管带来困难。

(三)铁路运输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东北很多地区货物外运比重大,存在车皮单程空载问题,铁路部门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东北地区货物运输季节性较强,如粮食、木材等大宗物资外运时间较为集中,使得铁路运输相对紧张。山海关是东北地区与我国腹地联系的主要铁路节点,货运日交车能力为66列、不足4000车皮,而需求达7000多车皮,同时限于南方地区铁路局的卸车能力和铁路全网的调控,山海关每日实际向关内发货车50列左右,远不能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

(四)道路运输超载问题突出。为满足消费者对“零公里轿车”的需求,大部分新轿车由生产企业通过公路运至各地经销店,根据《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规定,轿运车辆总长控制在16.5米,而物流企业实际使用的轿运车辆普遍在20米

以上,运输管理部门并没有严格禁止,仍按16.5米办理行驶证。运输企业出于行业竞争和降低成本的需要竞相加长车辆,把超限罚款计入运输成本,罚款难以阻止超长车上路,反而加剧了物流业不良竞争和交通安全隐患。在危险品槽罐车管理上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危险品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殊性,为保障安全,槽壁较厚,车辆自重实际远大于行驶证上的整备质量(车辆自重),如仍按行驶证核载质量(允许载货量)载货,车辆总重必然超标。企业为避免罚款,罐装不满,因而增加了安全隐患和运输资源浪费。

(五)大件货物运输通道不畅。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每年有大量装备产品需要外运,大件货物占较大比重。大部分大件货物运输需要提前查验道路,运输审批手续较为繁琐,各地区采取不同的通行标准,运输企业需要先把大件货物运至该地区指定查验点,再进行申报,拉长了运输周期,给运输企业带来极大不便。

(六)信息化技术应用和管理水平较低。东北地区工商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物资采购管理(MRP )和企业资源管理(ERP )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水平较低,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较弱。条形码技术、RFID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等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较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现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大部分是企业自主投资建设,数量多、规模小,

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很难全面整合物流信息资源,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的迫切需求。

三、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认识。各地区要结合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制定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加快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物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物流业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要注重学习国内外物流发达地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东北地区要积极引入国内外一流的物流企业,既可为本地生产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也可通过与本地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快速提高本地物流企业发展水平。沈阳北方重工引入日本一家物流公司负责零部件采购,三年间共节省成本5000多万;一汽大众物流公司借鉴奥迪的物流配送模式,迅速提高了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东北地区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完善物流业的税收,相关政策措施可先在东北地区开展试点。二是将物流园区的用地指标单独列出,减少地方政府用地指标压力,降低土地出让金和土地占用税,并出台具体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物流园区土地挪作他用。三是根据我国道路运输实际情况和特殊货物运输需求,完善运输车辆生产标准,严格核发车辆行驶证。四是由统计部门牵头,建立完善的物流业统计体

系,设计推行标准的统计样本,启动物流统计工作。五是地方政府要扶持引导建设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本地区的物流资源,提供全面、专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六是合理规划并逐步打通大件运输通道,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流程,提高大件运输审批效率。

(四)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夯实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基础。一是加大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以来东北地区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尤其是与本省(区)主要城市之间的通道建设,进一步发挥边境口岸作为沿边开放窗口和国际物流中转节点的作用。二是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铁路运输能力。铁路部门要加大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对东北地区的倾斜力度,促进东北铁路网释放更多的货运能力;合理调配线路,提高关内铁路网对东北地区的接应能力;加快对东北地区西部铁路(海拉尔-齐齐哈尔-白城-通辽)扩能改造和“东边道”的建设;深入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和路企直通运输,加强疏港(口岸)铁路建设。三是加强对辽宁沿海各港口的统筹指导。各港口要根据区位条件、港口能力、内外贸侧重的差异,加强合作和分工,着力提高航运服务水平;加大与东北内陆城市合作建设内陆港力度,结合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一步延伸服务,促进东北内陆与港口的联动。

(五)加强规划指导,统筹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东北地区具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的条件。要加快编制出台东北地区物流

业发展规划,解决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合理规划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通道,培育发展东北地区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东北地区区域竞争力。


相关文章

  • 黑河工商局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王春礼
  • 黑河工商局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努力服务黑河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王春礼 黑河市工商局王春礼 一.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出台是提升黑河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是围绕经济.科教.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四大类别提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 ...查看


  • 大连市冷链物流十三五发展规划
  • 大连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十三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大连市物流发展管理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物流研究中心 2015年3月 前 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 ...查看


  •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 沈阳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九部委<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辽宁省<关于促进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沈阳市城市 ...查看


  • 沈阳市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 沈阳市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01/31 ----------------------------------------------------------------------------------- ...查看


  • 东北大学SLP(1)
  •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东北大学校园平面布局设计 专 业:物 流 工 程 小组成员:1370920 韩 青 1370921 侯展舒 1370922 华冬红 1370930 沈贵财 东北大学校园平面布局设计 1.校园基本情况分析 学校作为一个 ...查看


  • 依托港口陆海联运
  • 摘 要:甩挂运输是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在中国日渐受到重视并逐步发展推广.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拥有港口和滚装船的优势,探索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滚装甩挂运输模式. 关键词:甩挂运输:运输模式: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0 ...查看


  • 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探讨
  • 2003年公路规划分会学术交流论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 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探讨 王富民1 王压帝2 赖平仲2 (1.广东省交通厅2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摘 要:物流园区是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断走向深化的产物,本文结合珠江 ...查看


  • 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战略_钟铭
  • 区域经济 辽宁省临港经济发展战略 钟 铭 吕媛媛 沙兴国 大连海事大学交通工程与物流学院 本论文受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发达国家临港经济发展模式及对辽宁启示"(L05BJL013)资助,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摘 要] 在国家 ...查看


  • 2016年钢铁贸易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6年版中国钢铁贸易市场专题研究分析 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7951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