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指瑕

  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并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人之处,但若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论,实有不逮。因为这两首诗各有偏失,或在辞章结构上失之于乱,或在篇章内容上流之于滥,实不能归入诗中的上上品。不揣简陋,试述如下,谨待教于方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1374.htm

  先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笔者以为,《听颖师弹琴》的缺误在于其辞章安排上的混乱,使上下文有离合之嫌。案:诗中开篇不交代颖师弹琴的时间、地点等相关情境,紧扣题目中的“听”字,破笔直入,正面描写音乐的幻化,确实把读者立刻引领进美妙的音乐世界。但是,诗中正面描写音乐的末一句“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后,与继起的正面描写“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一句,衔接十分勉强。而审之于原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一句,最适合与“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互为上下文:诗人正是为音乐感染,在琴声的起伏中,渐渐联想到了自身――以自己的才干和抱负,本该如那只在“喧啾百鸟群”中冲天而上的“孤凤凰”,但才不为世用,人不为俗容,以致被谤者屡,踬踣者屡,正如那只凤凰虽勉力高飞但在迭遭打击后终于难以继续向上,陡然跌至人生谷底;感慨于此,诗人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懑和失落,“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并不觉仰天慨叹“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若这样安排似乎更合逻辑,文脉也更通畅。

  由此,笔者以为,《听颖师弹琴》诗中语句,应该调整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诗人先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在对比当中侧面烘托颖师技艺的高超;然后,“起坐在一旁”的诗人,醉心于音乐的缠绵婉转,抑扬顿挫,并逐渐由音乐的韵内之趣,省悟到其韵外之致;当深入音乐中的诗人神伤于那只从“喧啾百鸟群”中孤起的凤凰,虽然几经努力,仍然“失势一落千丈强”后,终于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难以自己的诗人不能卒听,本能地“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略微平静后的诗人不觉慨叹颖师的技艺高超和对自己产生的强烈震撼,“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行文若是,诗中上下文离合之隙、条理悖乱之嫌,当可以避免。否则,若依韩愈《听颖师弹琴》之原诗,说“诗人匠心独运,不拘笔墨”尚可,但若推其为“文从字顺,各司其职”(朱世英评语,《唐诗鉴赏辞典》79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实有所勉强。

  至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笔者以为,诗中的不足在于侧面描写过于堆砌、罗列,以致有内容烦琐之嫌。《李凭箜篌引》全诗凡十四句,除前六句为正面描写,自第七句以下共八句都为侧面描写,用以烘托李凭的技艺高超。这些侧面描写先由远及近,再从神山仙府到月宫琼宇,每句各从一个角度,写出了李凭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动人于言外。可以说,每种想象都极尽石破天惊、语出惊人之能事。但是,将这些奇伟瑰丽的想象罗致一处,动用这样多的侧面描写,则难免流于铺张、累赘和烦琐。因为侧面描写本起点睛的妙用,若过分偏执,必将失之于滥调和琐碎,呈喧宾夺主之势。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过分倚重于侧面烘托,情同于此,实有流于滥用之嫌。且诗中的各类想象,并未能准确、传神地摹拟出李凭琴声悠扬曲折的变化情势,虽倾尽侧面描写功用之极致,但不能令人辨其声识其韵,是又一憾。

  《李凭箜篌引》侧面描写的滥用,当是李贺诗风奇崛幽峭、裱丽凄清的自然流露。缘其根本,皆在于诗人过于追求奇诡险怪,过于想表现出不世的才情和风华,实为少年诗人疏于老成、浮躁张扬、只想以偏锋致人之通病。若假以天年,使其多经历炼,诗风日趋老成,当更臻至境。惜乎天妒英才,让李贺不能展示出更加成熟、更趋完美的才华,怎能不令人可悲可叹!附:《听颖师弹琴》原诗: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原诗: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并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人之处,但若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论,实有不逮。因为这两首诗各有偏失,或在辞章结构上失之于乱,或在篇章内容上流之于滥,实不能归入诗中的上上品。不揣简陋,试述如下,谨待教于方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1374.htm

  先说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笔者以为,《听颖师弹琴》的缺误在于其辞章安排上的混乱,使上下文有离合之嫌。案:诗中开篇不交代颖师弹琴的时间、地点等相关情境,紧扣题目中的“听”字,破笔直入,正面描写音乐的幻化,确实把读者立刻引领进美妙的音乐世界。但是,诗中正面描写音乐的末一句“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后,与继起的正面描写“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一句,衔接十分勉强。而审之于原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一句,最适合与“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互为上下文:诗人正是为音乐感染,在琴声的起伏中,渐渐联想到了自身――以自己的才干和抱负,本该如那只在“喧啾百鸟群”中冲天而上的“孤凤凰”,但才不为世用,人不为俗容,以致被谤者屡,踬踣者屡,正如那只凤凰虽勉力高飞但在迭遭打击后终于难以继续向上,陡然跌至人生谷底;感慨于此,诗人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愤懑和失落,“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并不觉仰天慨叹“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若这样安排似乎更合逻辑,文脉也更通畅。

  由此,笔者以为,《听颖师弹琴》诗中语句,应该调整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诗人先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在对比当中侧面烘托颖师技艺的高超;然后,“起坐在一旁”的诗人,醉心于音乐的缠绵婉转,抑扬顿挫,并逐渐由音乐的韵内之趣,省悟到其韵外之致;当深入音乐中的诗人神伤于那只从“喧啾百鸟群”中孤起的凤凰,虽然几经努力,仍然“失势一落千丈强”后,终于情动于中而形于外,难以自己的诗人不能卒听,本能地“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略微平静后的诗人不觉慨叹颖师的技艺高超和对自己产生的强烈震撼,“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行文若是,诗中上下文离合之隙、条理悖乱之嫌,当可以避免。否则,若依韩愈《听颖师弹琴》之原诗,说“诗人匠心独运,不拘笔墨”尚可,但若推其为“文从字顺,各司其职”(朱世英评语,《唐诗鉴赏辞典》79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实有所勉强。

  至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笔者以为,诗中的不足在于侧面描写过于堆砌、罗列,以致有内容烦琐之嫌。《李凭箜篌引》全诗凡十四句,除前六句为正面描写,自第七句以下共八句都为侧面描写,用以烘托李凭的技艺高超。这些侧面描写先由远及近,再从神山仙府到月宫琼宇,每句各从一个角度,写出了李凭技艺的高超和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动人于言外。可以说,每种想象都极尽石破天惊、语出惊人之能事。但是,将这些奇伟瑰丽的想象罗致一处,动用这样多的侧面描写,则难免流于铺张、累赘和烦琐。因为侧面描写本起点睛的妙用,若过分偏执,必将失之于滥调和琐碎,呈喧宾夺主之势。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过分倚重于侧面烘托,情同于此,实有流于滥用之嫌。且诗中的各类想象,并未能准确、传神地摹拟出李凭琴声悠扬曲折的变化情势,虽倾尽侧面描写功用之极致,但不能令人辨其声识其韵,是又一憾。

  《李凭箜篌引》侧面描写的滥用,当是李贺诗风奇崛幽峭、裱丽凄清的自然流露。缘其根本,皆在于诗人过于追求奇诡险怪,过于想表现出不世的才情和风华,实为少年诗人疏于老成、浮躁张扬、只想以偏锋致人之通病。若假以天年,使其多经历炼,诗风日趋老成,当更臻至境。惜乎天妒英才,让李贺不能展示出更加成熟、更趋完美的才华,怎能不令人可悲可叹!附:《听颖师弹琴》原诗:

  昵昵儿女语,

  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李凭箜篌引》原诗:

  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相关文章

  • [李凭箜篌引]导学案
  •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能力目标: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情感目标: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讨论交流.质 ...查看


  • "摹写声音至文"--浅谈唐诗中几首描写音乐的作品
  • 音乐,这美妙的王国,充满着奇情幻想,它对人类有着一种不可摆脱的魅力.古人听了一曲好的音乐之后,说有"绕梁三日"之感.孔子听到齐国的<韶>乐之后,甚至"三月不知肉味".乐声之美,其魅力之大, ...查看


  • 浅析[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的音乐描写
  •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两首诗对音乐各具特色的描写:<听颖师弹琴>中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写音乐,如比喻.联想.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再现了美妙的音乐,赞扬了琴师技艺的高超,风格自成特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量.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查看


  •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 内容摘要:<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文字,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不仅利用音韵表现乐声的高低强弱,还利用四声展示乐声的长短缓急.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 ...查看


  • 李凭箜篌引
  • 教学目标: 1.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有代表性的描写音乐的诗文. 2.解读作者和创作背景以提升学生的鉴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3.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归纳诗歌中的意象,感受其内在独特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查看


  •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 唐诗中的音乐描写 音乐空灵微妙,极难把握,用诗歌形式把它表现出来那就更难了.因此,向来诗歌中多将音乐作为点缀,少有以音乐本身为描写对象的.有唐一代,由于音乐的普及,诗人中有许多精通音律的人,有的甚至就是音乐家,再加上当时诗歌技艺的精进,唐诗 ...查看


  • [听颖师弹琴]学案
  • 听颖师弹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 2.赏析音乐描写的方法技巧. 学习重难点:赏析音乐描写的方法技巧. 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一)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出身 ...查看


  • 秋天的诗句:李凭箜篌引
  • 李凭箜篌引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 ...查看


  • 以[锦瑟]看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 在唐代的诗歌中,以乐器入题的诗歌为数不多,除了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之外,还有李商隐的<锦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将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