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

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2、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3、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自主探究 排疑解惑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学生回答。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 =12 9十( ) =13 9十( ) =14 9十( ) =15

9十( ) =16 9十( ) =17 3、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 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 同时板书得数“6”。

四、 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多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4、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 =15 (2)9+( ) =18 15-9=( ) 18-9=( ) (3)9+( ) =14 (4)9+( ) =17

14-9=( ) 17-9=( )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 ,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9十( ) =16 8十( ) =13

9十( ) =15 8十( ) =17 2、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3、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6十( ) =12 8十( ) =13 5十( ) =11 7十( ) =14 9十( ) =16 6十( )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 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3十( ) =12 5十( ) =13 2十( ) =11 5十( ) =14 4十( ) =12 4十( )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出示例4。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小结。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成P21页的“做一做”。

2、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自和探究 合作学习

1、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讨论汇报。 2、组内演示分法。 3、还可以怎么分?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1、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按形状来分一分 3、按颜色来分一分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2、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3、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4、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5、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分类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动手,汇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 球 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

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2、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3、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

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 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 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自主探究 排疑解惑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① 先在小组里交流。 ② 学生回答。

③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2.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 ) =12 9十( ) =13 9十( ) =14 9十( ) =15

9十( ) =16 9十( ) =17 3、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 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 同时板书得数“6”。

四、 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朋友玩套圈游戏,小华投中了12个圈,小雪投中了7个圈,小华比小雪多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多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2)得多少? 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得数“5”。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 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4、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第二课时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 =15 (2)9+( ) =18 15-9=( ) 18-9=( ) (3)9+( ) =14 (4)9+( ) =17

14-9=( ) 17-9=( )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 ,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 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9十( ) =16 8十( ) =13

9十( ) =15 8十( ) =17 2、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3、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 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 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时 十几减7、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6十( ) =12 8十( ) =13 5十( ) =11 7十( ) =14 9十( ) =16 6十( ) =13 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 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l3—6=7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第2题。

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五课时 十几减8、7、6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科书Pl5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六课时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 ) 里应填多少。

3十( ) =12 5十( ) =13 2十( ) =11 5十( ) =14 4十( ) =12 4十( ) =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出示例4。

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四、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小结。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第七课时 解决问题(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2

2、★★★★★★★★ ●●●●●

★和 ● 一共有多少个?

3、 △△△△△△△△ △△△

还剩多少个△?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为什么这样列式?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 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 2、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3、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

出示:小雪套中7个,小华套中12个。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

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5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5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 用什么方法计算?

请学生列式: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成P21页的“做一做”。

2、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小白菜。小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 五、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12-7=5(个)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

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 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

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 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 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 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 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 七、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23第5、7题。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 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二、自和探究 合作学习

1、巩固发展 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讨论汇报。 2、组内演示分法。 3、还可以怎么分?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1、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2、按形状来分一分 3、按颜色来分一分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 拓宽思路(分正方体) 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 汇报交流

第二课时 不同标准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出示例2

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1、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2、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3、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

4、分图形(第30页第4题)

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5、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小结分类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P6~P7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创景激趣

1、长方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那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三、汇报交流 排疑解惑

动手,汇报。

第7页练习一的第8题。

四、回归教材 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正方形的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

五、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相关文章

  • 数学教材分析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四.五.六年级教材目录 四年级上册 除法 角 怎样滚得远 混合运算 平行和相交 找规律 观察物体 运算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统计与可能性 了解我们自己 认数 用计算器计算 一亿有多大 期末与复习 五年级上册 认 ...查看


  • 四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
  • 数 学 集 体 备 课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烔 炀 镇 中 心 小 学 四 年 级 二0一五年 六 月 二 十 日 第_1.2单元集体备课座谈记录 时间 2015.2.26 地点: 主持 记录人: 参加人: 主要内容:(发 ...查看


  • 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 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教材分析] 本单元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继续学习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先学习对称,再学习轴对称,然后学习平移,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查看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计划
  •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给出的从一 ...查看


  •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目录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全套目录[1-6年级] (2015-07-17 23:59:25) 转载▼ 标签: 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 教育 育儿 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1. 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第三单元 1- ...查看


  •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2016
  • 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1-6年级教学内容一览表 2016年春整理 (册别) 第一单元<数一数>: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和人,数出1-10各数. 第四单元<认位置>:第二单元<比一比>: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 ...查看


  •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稿
  •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解读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营养午餐.本册教 ...查看


  •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P11-1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应用题的 ...查看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15.3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查看


  • 青岛版初中数学章节
  • 青岛版初一数学 (上册) 第一章 基本的几何图形 1.1 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1.2 点.线.面.体 1.3 线段.射线和直线 1.4 线段的度量和比较 同步练习 单元测试 本章综合 第二章 有理数 2.1 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2.2 数轴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