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隐蔽验收查验内容
概述:
室内装饰装修吊顶隐蔽验收主要有装饰及机电部分,主要包含吊顶龙骨及吊件、吊顶内结构基层、电气(强弱电)、给排水、通风与空调、消防水(电)等专业工程隐蔽验收,首先要熟悉各专业设计图纸,再结合现场具体条件,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查验。
装饰部分
一、龙骨及配件:
1. 检修口(非上人)预留位置及尺寸满足检修要求。
2. 副龙骨平行距墙超过600mm时须加设副龙骨,主龙骨平行距墙超过300mm时须加设主龙骨
3. 龙骨吊杆距主龙端部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须增设吊杆,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增设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 1.5m 时,应设置反支撑,吊杆应安装牢固、垂直。
4. 主龙骨一般间距为900mm-1200mm
5. 副龙骨一般间距为300mm-600mm
6. 龙骨吊杆安装固定(膨胀螺栓)。按设计要求预埋φ6~φ10钢筋吊杆,一般间距为900mm-1200mm。
7. 龙骨不得变形,表面不得锈蚀,安装应牢固。
8. 主次龙骨长度不够时,使用专用连接件接长。
9. 造型及窗帘盒木质基层板(除粘贴面层板外全部刷防火涂料)
10. 边龙骨固定:边龙骨宜沿墙面或柱面标高线钉牢。固定时,一般常用高强水泥钉,钉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
11. 龙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12. 重型灯具 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重型设备需做预埋板或预埋构件。
13. 主次龙骨需避开灯具及不得接触其他使用设备。
14. 吊顶长度超过12m,必须设置石膏板伸缩缝。
二、结构基层:
1. 墙面基层需抹灰找平、表面无空鼓、裂纹、破损
2. 墙面基层孔洞封堵严密(消防管穿墙孔洞,空调管穿墙孔洞,强排风风管穿墙孔洞,电
线管穿墙孔洞)
3. 顶面基层无裂纹、孔洞、破损等
机电部分
一、电气
吊顶内的电气部分主要以照明线路为主,查验要点有电线导管和电线电缆穿管、接地和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等。
电线导管敷设和电线电缆导管内穿线
1. 根据设计要求在吊顶上的灯位及电气设备位置先确定,才能在吊顶内敷设导管,导管敷
设完成经确认,才能进行吊顶封板。
2. 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或壁厚小于或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应熔焊连接。
3. 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间距均匀。
4. 支吊架与管终端、转弯处中点、电气设备或接线盒边缘间距一般为150~250mm。20~25mm
金属导管支吊架间距不大于1.5m。
5. 明配管弯曲半径不小于导管外径的6倍,管路弯曲处不应折皱、凹扁等缺陷,弯瘪度不
大于导管外径10%,配管接头不应设在弯曲处。
6. 灯具重量大于3kg的,固定在螺栓或预埋吊钩上。吊顶龙骨避让筒灯或射灯位置。
7. 吊顶内线盒引出软管,软管长度照明工程中为1.2m,动力工程中软管长度不大于0.8m。
8. 薄壁镀锌管或电镀管(通常叫JDG管)的连接方式为管箍、盒接螺丝紧压拧断,检查是
否有管箍、盒接压紧螺丝,螺丝是否拧断。为了确保线管接地可靠在管箍、盒接处涂抹导电膏。
9. 线管内穿线包括绝缘层在内总截面不超过线管内截面的40%。一般20的JDG管穿6~7
根2.5平方电线,25的穿10根2.5平方电线。
10.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电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线管里面。线管内严禁穿
一根电线。
11. 线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做接头时电线绕扎为5~7圈,后溏锡饱
满,用绝缘胶带包缠严密,最外层用黑胶布包紧,以防机械损伤。
12. 电线全部连接完成,与配电箱断路器连接之前,检测电路连接,需要进行绝缘电阻测
试,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 0.5M Ω
13. 线管表面不得有锈蚀、变形现象,端口不得有毛刺,不同管径的线管不允许连接
二、通风与空调
1、通风管道与设备
1) 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不得缩小其有
效截面。
2) 风管法兰连接接口要严密、牢固。风管法兰接口不应缺少螺栓或螺栓未拧紧。
3) 风管表面平整,无变形、凹瘪、破损等缺陷。
4) 风管水平安装时其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m,支吊架安装受力均匀,无明显变形,松动
等。吊杆应垂直,螺纹完整、光洁。
5) 防火阀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防火阀执行器位置便于接线,手动或电动操作灵活可
靠。
6) 风机安装牢固,安装方向、位置正确。风机不得与吊顶龙骨及吊杆等其他物体接触。
7) 风机与风管软连接安装松紧适度,严密,牢固,无明显扭曲,无死弯或塌凹。
8) 风管与排烟道连接接口,采取密封措施,
9) 止回风阀安装方向正确。
10) 通风系统控制箱安装位置合理,便于操作。接线正确。
2、空调设备与管道安装
1)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空调室内机位置,安装方向,安装高度不影响吊顶,风机盘管安装牢固,根据各空调厂家要求及配件应有相应的防震措施,风机盘管不得与吊顶龙骨及吊杆等其他物体接触。
2)根据空调厂家要求选用相匹配的冷热媒管(国锐使用的是410A型制冷剂匹配的铜管),及与风机盘管一致管径冷热媒管,多台空调联机冷热媒管使用配套的分支器焊接,铜管切口表面要平整,不得有毛刺、凸凹等缺陷,冷媒管口的包扎十分重要,以防止水分、赃物、灰尘等进入管内。冷媒管穿墙一定要将管头包扎严密。暂时不连接的已安装好的管子要把管口包扎好。
3)焊接完成后用氮气进行吹污打压,冷媒管吹净是一种把管内废物清除出去的最好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氮气瓶压力调节阀与室外机的充气口连接好,将所有室内机的接口堵好,保留一台室内机接口作为排污口,用手持绝缘材料抵住管口,使用为0.6MPa压力向管内充气,清除管内可能存在的水气、灰尘、垃圾。至手抵不住时快速释放灰尘,赃物及水分即随着氮气一起被排除。这样循环进行若干次直至无污物十分排除为止(每台室内机都要做)反复冲吹,以浅色布检查5min,无污物为合格。
4)系统吹扫干净后用氮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不低于3.8MPa,24小时掉压不超过0.05MPa。检查有无泄露可采用手感、听感、肥皂水检漏。氮气试压完成后如暂不进行调试运行,将管内氮气放至1.0MPa保持不掉压。
5)室内机(风机盘管)与冷凝水管之间作软连接,冷凝管与与风机盘管连接应做到不倒坡,冷凝水管的水平管应坡向排水口坡度尽可能做到1/100,实在困难时也要保证3/1000以上。 带抽水泵冷凝水管应在高于风机盘管后顺坡引出,冷凝水管路较长应增设通气孔。冷凝水系统的渗漏试验可采用充水试验,无渗漏为合格。
6)冷热媒管,冷凝水管在吊顶内敷设时,尽量不要与其他专业设备冲突,不经过射灯上方,支吊架间距不大于1.5m,在与设备、转角处50cm设支架;连接完成后进行灌水试验,不渗漏。
7)出风管使用与风机盘管之间用帆布进行软连接处理,风机盘管与风口间距大于25cm直接使用帆布做风管。
8)吊顶内的冷热媒管、冷凝管必须用橡塑管做保温绝热处理,橡塑管与管道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搭接处不得一空隙。橡塑管厚度≥10mm,橡塑管外侧需用胶带绑扎,同时信号线也应缠在其中。
9)风机盘管回风口应设在风机叶轮下方,风机盘管检修口位置应设在便与维修操作,回风口与检修口内应无龙骨及其他设备遮挡。
10)冷热媒管、冷凝水管穿过墙体应设置套管,墙体开孔打洞,管道穿过的外墙孔必须密封,并应向室外倾斜,雨水不得渗入。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保护套管,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保护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比地面高出20mm,套管进行防腐处理。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它不燃材料堵塞,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套管。
11)冷媒管与空调室外机连接后要对系统进行真空干燥,用真空泵对冷媒管进行真空干燥, 接上真空表将真空泵运转2小时以上(真空度应在-755mmHG以上),如达不到-755mmHG应继续抽1小时,如仍达不到应检查有无泄露处。 达到-755mmHG后,即停臵1小时,以真空
表不上升为合格。如上升,表明系统内有水分或有漏气口,应继续处理。 真空试验合格后,按计算的冷媒管量加注制冷剂,后打开阀门。
三、消防水(电)
1、消防喷淋系统
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喷淋点位,现场吊顶标高合理敷设管道。
2) 消防喷淋管道连接为螺纹连接,连接处外露3~4螺纹,麻丝清理干净,做防腐处理。
3) 消防喷淋管道支吊架间距不大于3m,在与终端及转角300~500mm处增设支吊架。支吊
架应安装平整牢固,安装完成后进行防腐处理。
4) 暗藏式消防喷淋不应出吊顶完成面,应与吊顶内射灯形成直线,
5) 消防喷淋管道穿过墙体应设置套管,套管进行防腐处理,管道施工完成后套管与管道间
隙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
6) 消防喷淋管道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冲洗,再进行打压试验,检查是否渗漏。
2、消防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消防烟感或温感及消防广播位置。
2) 消防烟感距空调送风口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5m。消防烟感周围50cm内无遮挡物。
四、排水系统
1) 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排水管位置、标高。
2)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上一层卫生器具
的上边缘或上一层地面高度。(检验方法: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3)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m;
4) 排水管生活污水铸铁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铸铁排水管道坡度为20~35‰ 。
吊顶隐蔽验收查验内容
概述:
室内装饰装修吊顶隐蔽验收主要有装饰及机电部分,主要包含吊顶龙骨及吊件、吊顶内结构基层、电气(强弱电)、给排水、通风与空调、消防水(电)等专业工程隐蔽验收,首先要熟悉各专业设计图纸,再结合现场具体条件,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查验。
装饰部分
一、龙骨及配件:
1. 检修口(非上人)预留位置及尺寸满足检修要求。
2. 副龙骨平行距墙超过600mm时须加设副龙骨,主龙骨平行距墙超过300mm时须加设主龙骨
3. 龙骨吊杆距主龙端部不得大于300mm,当大于300mm时须增设吊杆,当吊杆与设备相遇时应调整增设吊杆,当吊杆长度大于 1.5m 时,应设置反支撑,吊杆应安装牢固、垂直。
4. 主龙骨一般间距为900mm-1200mm
5. 副龙骨一般间距为300mm-600mm
6. 龙骨吊杆安装固定(膨胀螺栓)。按设计要求预埋φ6~φ10钢筋吊杆,一般间距为900mm-1200mm。
7. 龙骨不得变形,表面不得锈蚀,安装应牢固。
8. 主次龙骨长度不够时,使用专用连接件接长。
9. 造型及窗帘盒木质基层板(除粘贴面层板外全部刷防火涂料)
10. 边龙骨固定:边龙骨宜沿墙面或柱面标高线钉牢。固定时,一般常用高强水泥钉,钉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
11. 龙骨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12. 重型灯具 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重型设备需做预埋板或预埋构件。
13. 主次龙骨需避开灯具及不得接触其他使用设备。
14. 吊顶长度超过12m,必须设置石膏板伸缩缝。
二、结构基层:
1. 墙面基层需抹灰找平、表面无空鼓、裂纹、破损
2. 墙面基层孔洞封堵严密(消防管穿墙孔洞,空调管穿墙孔洞,强排风风管穿墙孔洞,电
线管穿墙孔洞)
3. 顶面基层无裂纹、孔洞、破损等
机电部分
一、电气
吊顶内的电气部分主要以照明线路为主,查验要点有电线导管和电线电缆穿管、接地和线路绝缘电阻测试等。
电线导管敷设和电线电缆导管内穿线
1. 根据设计要求在吊顶上的灯位及电气设备位置先确定,才能在吊顶内敷设导管,导管敷
设完成经确认,才能进行吊顶封板。
2. 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或壁厚小于或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应熔焊连接。
3. 明配管应排列整齐,固定间距均匀。
4. 支吊架与管终端、转弯处中点、电气设备或接线盒边缘间距一般为150~250mm。20~25mm
金属导管支吊架间距不大于1.5m。
5. 明配管弯曲半径不小于导管外径的6倍,管路弯曲处不应折皱、凹扁等缺陷,弯瘪度不
大于导管外径10%,配管接头不应设在弯曲处。
6. 灯具重量大于3kg的,固定在螺栓或预埋吊钩上。吊顶龙骨避让筒灯或射灯位置。
7. 吊顶内线盒引出软管,软管长度照明工程中为1.2m,动力工程中软管长度不大于0.8m。
8. 薄壁镀锌管或电镀管(通常叫JDG管)的连接方式为管箍、盒接螺丝紧压拧断,检查是
否有管箍、盒接压紧螺丝,螺丝是否拧断。为了确保线管接地可靠在管箍、盒接处涂抹导电膏。
9. 线管内穿线包括绝缘层在内总截面不超过线管内截面的40%。一般20的JDG管穿6~7
根2.5平方电线,25的穿10根2.5平方电线。
10. 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和交流与直流电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线管里面。线管内严禁穿
一根电线。
11. 线管内电线不得有接头,接头应设在接线盒内。做接头时电线绕扎为5~7圈,后溏锡饱
满,用绝缘胶带包缠严密,最外层用黑胶布包紧,以防机械损伤。
12. 电线全部连接完成,与配电箱断路器连接之前,检测电路连接,需要进行绝缘电阻测
试,导线间和导线对地间电阻必须大于 0.5M Ω
13. 线管表面不得有锈蚀、变形现象,端口不得有毛刺,不同管径的线管不允许连接
二、通风与空调
1、通风管道与设备
1) 风管安装的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现场风管接口的配置,不得缩小其有
效截面。
2) 风管法兰连接接口要严密、牢固。风管法兰接口不应缺少螺栓或螺栓未拧紧。
3) 风管表面平整,无变形、凹瘪、破损等缺陷。
4) 风管水平安装时其支吊架间距不应大于3m,支吊架安装受力均匀,无明显变形,松动
等。吊杆应垂直,螺纹完整、光洁。
5) 防火阀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防火阀执行器位置便于接线,手动或电动操作灵活可
靠。
6) 风机安装牢固,安装方向、位置正确。风机不得与吊顶龙骨及吊杆等其他物体接触。
7) 风机与风管软连接安装松紧适度,严密,牢固,无明显扭曲,无死弯或塌凹。
8) 风管与排烟道连接接口,采取密封措施,
9) 止回风阀安装方向正确。
10) 通风系统控制箱安装位置合理,便于操作。接线正确。
2、空调设备与管道安装
1)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空调室内机位置,安装方向,安装高度不影响吊顶,风机盘管安装牢固,根据各空调厂家要求及配件应有相应的防震措施,风机盘管不得与吊顶龙骨及吊杆等其他物体接触。
2)根据空调厂家要求选用相匹配的冷热媒管(国锐使用的是410A型制冷剂匹配的铜管),及与风机盘管一致管径冷热媒管,多台空调联机冷热媒管使用配套的分支器焊接,铜管切口表面要平整,不得有毛刺、凸凹等缺陷,冷媒管口的包扎十分重要,以防止水分、赃物、灰尘等进入管内。冷媒管穿墙一定要将管头包扎严密。暂时不连接的已安装好的管子要把管口包扎好。
3)焊接完成后用氮气进行吹污打压,冷媒管吹净是一种把管内废物清除出去的最好方法,具体方法是将氮气瓶压力调节阀与室外机的充气口连接好,将所有室内机的接口堵好,保留一台室内机接口作为排污口,用手持绝缘材料抵住管口,使用为0.6MPa压力向管内充气,清除管内可能存在的水气、灰尘、垃圾。至手抵不住时快速释放灰尘,赃物及水分即随着氮气一起被排除。这样循环进行若干次直至无污物十分排除为止(每台室内机都要做)反复冲吹,以浅色布检查5min,无污物为合格。
4)系统吹扫干净后用氮气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不低于3.8MPa,24小时掉压不超过0.05MPa。检查有无泄露可采用手感、听感、肥皂水检漏。氮气试压完成后如暂不进行调试运行,将管内氮气放至1.0MPa保持不掉压。
5)室内机(风机盘管)与冷凝水管之间作软连接,冷凝管与与风机盘管连接应做到不倒坡,冷凝水管的水平管应坡向排水口坡度尽可能做到1/100,实在困难时也要保证3/1000以上。 带抽水泵冷凝水管应在高于风机盘管后顺坡引出,冷凝水管路较长应增设通气孔。冷凝水系统的渗漏试验可采用充水试验,无渗漏为合格。
6)冷热媒管,冷凝水管在吊顶内敷设时,尽量不要与其他专业设备冲突,不经过射灯上方,支吊架间距不大于1.5m,在与设备、转角处50cm设支架;连接完成后进行灌水试验,不渗漏。
7)出风管使用与风机盘管之间用帆布进行软连接处理,风机盘管与风口间距大于25cm直接使用帆布做风管。
8)吊顶内的冷热媒管、冷凝管必须用橡塑管做保温绝热处理,橡塑管与管道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搭接处不得一空隙。橡塑管厚度≥10mm,橡塑管外侧需用胶带绑扎,同时信号线也应缠在其中。
9)风机盘管回风口应设在风机叶轮下方,风机盘管检修口位置应设在便与维修操作,回风口与检修口内应无龙骨及其他设备遮挡。
10)冷热媒管、冷凝水管穿过墙体应设置套管,墙体开孔打洞,管道穿过的外墙孔必须密封,并应向室外倾斜,雨水不得渗入。管道穿越墙体或楼板处应设保护套管,管道焊缝不得置于套管内。保护套管应与墙面或楼板平齐,但应比地面高出20mm,套管进行防腐处理。管道与套管的空隙应用隔热或其它不燃材料堵塞,不得将套管作为管道的支承套管。
11)冷媒管与空调室外机连接后要对系统进行真空干燥,用真空泵对冷媒管进行真空干燥, 接上真空表将真空泵运转2小时以上(真空度应在-755mmHG以上),如达不到-755mmHG应继续抽1小时,如仍达不到应检查有无泄露处。 达到-755mmHG后,即停臵1小时,以真空
表不上升为合格。如上升,表明系统内有水分或有漏气口,应继续处理。 真空试验合格后,按计算的冷媒管量加注制冷剂,后打开阀门。
三、消防水(电)
1、消防喷淋系统
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喷淋点位,现场吊顶标高合理敷设管道。
2) 消防喷淋管道连接为螺纹连接,连接处外露3~4螺纹,麻丝清理干净,做防腐处理。
3) 消防喷淋管道支吊架间距不大于3m,在与终端及转角300~500mm处增设支吊架。支吊
架应安装平整牢固,安装完成后进行防腐处理。
4) 暗藏式消防喷淋不应出吊顶完成面,应与吊顶内射灯形成直线,
5) 消防喷淋管道穿过墙体应设置套管,套管进行防腐处理,管道施工完成后套管与管道间
隙用阻燃材料进行封堵。
6) 消防喷淋管道施工完成后进行管道冲洗,再进行打压试验,检查是否渗漏。
2、消防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消防烟感或温感及消防广播位置。
2) 消防烟感距空调送风口的水平间距不小于1.5m。消防烟感周围50cm内无遮挡物。
四、排水系统
1) 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排水管位置、标高。
2)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上一层卫生器具
的上边缘或上一层地面高度。(检验方法: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为合格)
3)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m;
4) 排水管生活污水铸铁管道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铸铁排水管道坡度为2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