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l技J论I坛
科耥
女性的人体体型,比旧原型较贴合人体。b.旧原型的前后腰节错开了一定量,而新原型和东华原型前后腰节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造成这种
现象的根本原肉是对各自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王芳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活动机能、服装的造型与流行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时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旧原型公式简单易操作,但造型不合体;新原型造型与人体较吻合.可是应用公式略显复杂;东华原型造型设计与人体特征趋向吻合,公式较新原型简化.实际应用方便。
关键词:女装;日本文化式;东华;原型原型是纸样设计的基础.具有最简单的结构特征。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
咖。分别对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样板的制
图,见图2。
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运用广泛。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一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r我国结构设计及制图技术的现代化。东华
V。…7
一
、
彳醚
一厂‘I●
●
同。旧原型将胸凸量处理在胸嗣线以下部分,使
前衣片有个F落的量,在具体使用时有点麻烦.
大学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经过长达lO年探索实践。对原型构成原理、中国人体体形计测及其规律分析、中国原型初始图形,蘸用等作了综合性研究,在细部公式与人体控制部位相关关系及其回归方程的建立、修正及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式原型——东华原型。本文将对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
l理论比较
1.1研究方法
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
久。√
-
需要同时考虑腰节线,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
的问题。而新原型和东华原型将胸凸量处理在
肚.■\
(a)旧原型
{
胸围线以上.具体使用变得简单方便。c.1日原璎
将肩斜和胸围尺寸相关联。对于同一体型不同
号型而言.胸围与肩斜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对不同体型来说,这一比例关系是不相同
的,将肩斜与胸围联系在一起存在不合理性。新
原型、东华原型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角度,使得
肩斜的变化不受其他尺寸的影响。从人体结构
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jE常体型的人体,除
了肩宽不同.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同的。1.4.2
;:’7
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而逐步形成
的。东华原型是自华东、华南、华北地Ⅸ取了
l、‘X
靠位名辟放松量一直背竟一瞬蛙
表l旧原型、新原型和东华原型
各部位尺寸比较cm
旧曩型
lO1718.,2l9.22I.56.72019.539.5
534个20一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样本,对有效
样本数据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处理,定性定量分
v一…~一,1.一一…。’o
∞新原型
-
新蜃星
1216717.920.79.125.16722i040
末华重型
12i矗7IZ9
韧步比较分折增土丁咯徽叟窄变窄
略有握禹几乎j殳熏明显降低,邑明显变他孵显变大明显变小喀宥变大
析青年女子的主成分。各细部与控制部位『廿J的
一元、二元回归_芙系.筛选和简化回归关系式为
∞.4
&9
实用计算公式,最后绘制前浮余蛩用省道、后浮余量用省道的方式处理形式的原型图。
1.2立体构成形式
l
l:
E;
。
c≤≯水q
愿。弋y越一■—一
BP声至一中
口点至sNP
t捕开颂
■腐斜角后肩私角总庸斜舟
蔬3
6,
蕾
1840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曲面体。当用平面的
布覆合人体时,由于乳房和背部的隆起,会形成
\、~
/7y一
爆
n仆q
卜●-●l
~
¨rd●
f
、备.5/
●
多余的量.必须将浮余量通过一定的手段消除,
且腰嗣线必须呈水平线.使服装的结构平衡。
对于不同的原型,消除浮余詹的方法各不
I
定量分析.现以胸围B=84em,背长L=38cm为标准,计算各部位尺寸并比较分析.结果见表l。a.新原型和东华原犁的胸围大于旧原型,由
原来的1∞m左右增加到12cm左右,这种变化
同。如图1所示.旧原型是前衣片的浮余最集中在腰节处。从侧面看。胸嗣线小于腰同线,其立
体构成晕梯形。而东华原型和新原型的前衣片
(c)东华原型
图2样板制图的比较
是立体构成形式不同引起的.旧原型是前梯后箱式,而新原型、东华原型是前箱后箱式。h.胸
宽、背宽同时都变小r,尤以背宽变化幅度较大,但仍保持背宽大于胸宽,只是减小了差距,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和东华原型在制图
方法卜都属F胸度式原型,利用胸围和背长的尺寸量制图。通过分析计测人体躯—F各部位尺
的浮余量集中在袖窿处,从侧面看.胸罔线等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箱型。新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镀集中在肩部,东华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量消除在袖窿处,在后片进行款式变化时不如文化式原型方便,其实质是肩省的一种转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满足日l孝装舒适性的前提下,
提高r服装与身体的吻合性。nBP点的位置下
寸与胸围的关系确定其它各部位的计算公式。
具体在计算公式的运用上.旧原型应用了推理降了。这一改变足符合当今人体体型变化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身体发育比较好,身
高增加较明品,胸部较丰满。因此,BP点位置的下降与身高变化相适应。有助于体现当代女性均称的身体。d.新原型的前肩斜增加r2.0。,而后肩斜减少r1.50.总扁斜改变r0.5。。说明总肩斜有微小改变,最主要的变化是肩线明显向前倾斜.变化后的肩斜角与东华原型相同。
方法。采用数据极少。公式简单易掌握;新原型
在各部位采用r不同的比例计算公式;东华原
型将回归炎系式加以简化形成实用公式。
险斡论
(a)旧原型
(c)东华原型
图l立体构成形式的比较1.3样板制图
蚴新原型
1.4比较分析
1.4.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省道设计、
前后腰线、肩斜等方面作简单的比较。a旧原型
无省道设计,将衣身BL以上的浮起余镀全部捋向袖窿以下,使之与BL以下的腰部浮起余量合成一体。而新原型与东华原犁是将前衣身
BL以上的浮起余量捋至袖窿处收成袖窿省.后衣身浮起余量捋争肩缝处形成后肩省。可以说,
符合人体肩向前倾的体型特征。
2实物之比较
依据以上的原型样板,用白坯布制作成衣。再在相同尺寸的模型试验,观察其穿着效果。正面、侧面和背面效果见图3。
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咖.背长L=38新原型和乐华原型是经过加工的原型,突出了2.1从外观形态看,旧原l下转153页)
文}化l教I育
科赫答蠢
优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王瑞燕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中学,黑龙江大庆163453)
擅要:要全面推进素质,首先必须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只有自觉认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健康正规的发展轨道。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素质;优化党中央把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着力推进素
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列入《“卜一五”发展规划》。改革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
了“迎APEC会议,帮爷爷奶奶学百句英语”辅
长。
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依靠人来进行.在现代化进程中教师也在走向现代化,包括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本身索质的提高。
导班。他们精心准备,老人们也学得特别认真。少年们从中体会到做教师的辛苦和成功的喜
悦。
大连市“小鬼当家”活动.使队员们体会到父母劳作家务的不易;“环保小卫士=”,“少年志愿者”,“快乐小信鸽”等活动也让队员们感到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愉悦。还有9名少先队
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英语
课程标准》中提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实际运用
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
精神。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必然发生转变。教师将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Ifii足整个学习过
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
应该看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没有
明显的“分水岭”。要彻底改革现行应试教育员到农村体验果农的生活,他们体会到果实的来之不易。
体验是置身其中的心灵感受,是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超
学习者的个体的,主动的学习成为口r能。教师的
任务则是开发和利用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
体制.的确需要一个过程。要全面推进素质,首先必须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只有自觉认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健康正规的发
展轨道。
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
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长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这给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
越,这种体验是直接的,深刻的。体验教育为素
质教育注入活力,也转变r许多家长对孩子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些商家“强
卖式”地推销新产品的经验。他们借助于已被市场认可的知名产品,把新产品同它们“捆绑”起
看法。体验教育也是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方式
之一。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少年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仁活技能.在潜移默
视角。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英语课程
标准》,证实践中思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英语k矗、
来销售.一方面为新产品做了广告赢得市场,
另一方面给商家带来了客观的利润。素质教育作为新生事物,要被人民所接受,也应将它同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捆绑”起来,通过应试教育牵引素质教育发展.通过分步骤,分阶段地改革应试教育形式,调整应试内容,逐年转变学校的办学观念,转变学生和家长的成才观
化中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
惯,为索质教育带来生机。事实说明.少年的体验活动,与社会各界方方面面部会有接触,闲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鲤i解.支持和帮助。全社会都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
体验空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健康成
念,转变人民的教育观念,使之在若干年之后,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一段时间了,但由于
种种原因,不敢放开手脚,致使素质教育无实质的发展。所以.加强学牛的素质培养已足刻不容
(上接45页)型显得宽松,比较不贴体;新原型、东华原型较贴体,凸显出r胸部,造型较美。
2.2从细部看,旧原犁的侧缝线向后倾斜,
前后腰节线成水平线;东华原型前后腰节成水平状。
3结论
3.1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的设计重点区别明昆:lH原型较宽松;而新原型、东
缓。尤其,在英语学科,许多国家在摹础教育发
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前片出现下垂现象,前腰线呈曲折状;新原型
华原型则较合体,造型趋向于与人体体型相吻
合。
3.2旧原型应用了推理方法,采用的数据少。公式简单易操作;新原型各部位采用了不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学牛均衡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广了,更能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长处.就能更充分
地发挥自L二的特长。同时。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
同的比例计算公式,原型较完美,可公式运用
略显复杂;东华原型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使用方便且造型较完美。
参考文献
才,学生的均衡发展也方便于社会对多规格人
才的需要。
其次,要培养学牛的特长。教师要深入学
生当中,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都要有所了解.并要经常性开展活动,让学qt的特长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牛表现出的特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第i.培养学生的素质,学校。社会要提供
【l】张文斌.中国服装原型一东华原型结构设计
原理和技术lJJ.东华大学学报.2002(3).
【2I张文斌.服装工艺学一结构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良好的场所,学乍有了施展的夺问.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素质也能提高的更快。据统计,少
年儿童在一年中有J70多天是在家中和社会卜度过的。因此.家庭和校外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儿蘑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校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上海一实验小学“happy”假日小队的队员们,抓任APEC会议在卜海召开的时机,选择教爷爷奶奶学英语的体验活动。他们在小区开办
图3原型实物效果
责任编辑:王俊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芳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黑龙江科技信息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5)0次
参考文献(2条)
1. 张文斌 中国服装原型-东华原型结构设计原理和技术[期刊论文]-东华大学学报 2002(03)2. 张文斌 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王平. 阎玉秀 对最新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研究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16(4)
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
2.期刊论文 阎玉秀. 金子敏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演变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20(1)
通过对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8次演变的分析,表明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它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并会加以不断完善.
3.学位论文 杨雪松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在中国服装企业的应用研究 2009
原型是符合人体基本形态的纸样。原型是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制版)的基础。
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型,如美国式原型、英国式原型、日本式原型等。在日本,服装企业都有自己的原型,很多院校也都有自己的原型。如比较著名的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有文化式原型,日本东京杉野时装设计专门学院有登丽美式原型,东京的田中学园有田中式原型等等。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有关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国外服装原型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对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原型技术的发展。如东华大学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中国式原型和米式原型等。目前,我国的服装院校中,利用原型法进行教学的学校大多是采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和日本同处亚洲,都属于黄色人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体态特征比较接近、形体差异小,日本原型很符合中国人的体态特征;二是东华大学翻译出版了最新的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系列教材,使得一些院校都在使用这套教材。
日本文化式原型法具有简捷易学、可传授性强、灵活多变等特点。利用文化式原型法制图,还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绘制基础线的重复劳动。只要按照类似绘画线的方式,就可以较自由处理各种复杂的设计线。它对操作者经验的依赖性较少,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通行的各种服装制版技术,是实现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较有效的工具,也是实现复杂服装造型设计的理想的技术平台。
服装的制作是需要经过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制版)、工艺设计之后,才会投入生产的。一些业内专家、教授通过对日本服装的研究,意识到高质量的服装是因为有一流的制版技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要想提高中国服装的产品质量,一定要提高企业的制版技术,要向日本的企业那样,使用原型法的制版技术。然而原型制版法现在还未被中国的服装企业广泛采用。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服装企业还是使用比例式制版法。原因是很多服装企业的首席打板师都在50到60岁之间,这些人从年轻时开始,学的就是比例式制版法。随着制衣经验的丰富,他们更擅长用比例式方法制版。所以,比例式制版法多年来一直受国内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对一般的服装款式,用这种方法制版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面对变化多端的时装市场,它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特别是遇到一些很复杂的时装款式时,做出来的版型会很差,很难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要想提高中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向企业推广原型制版技术。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原型,但在如何应用的问题上,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对其稍作改动,即可为我们使用。改动原型的重要依据是人体数据,为此要进行人体测量。中国地广人多,南北人体体型差异较大。本文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东、北京)女子人体数据为例,探讨如何使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具体做法是,通过对东北、华北500名18-22岁的女性人体11个项目的测量,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处理后,把这11项数值与日本女子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出中国北方女子与日本女子体型的不同之处,然后提出对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相应改动的方法。
本文从介绍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原型的种类和原型的特点,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构成原理。目的是大力倡导企业要使用原型制版技术。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提出了一点改动方法,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使用日本原型的过程中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中国人的体型特征。
4.期刊论文 毛莉莉. 王兴家. 刘艳君. MAO Li-li. WANG Xing-jia. LIU Yan-jun 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研究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20(2)
为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丰富、完善针织服装设计理论.采用立体裁剪方法,依据针织服装上衣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借鉴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建立了针织女装上衣原型.该原型外部形态及结构特征与日本文化式原型有相似之处,但衣片在胸围放松量,省道设计以及各部位尺寸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5.学位论文 毛莉莉 针织运动休闲女装上衣基样及其应用研究 2005
本课题就针织运动休闲女装上衣基样及其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与规律,不断丰富完善我国针织服装样板设计理论,为我国针织服装设计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该课题研究中采用不同特性的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立体裁剪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到了弹性针织女装上衣结构特点以及各部位尺寸的变化规律。同时,还采用不同特性的针织面料就针织上衣的肩缝、下摆、门襟拉练等部位进行了缝制工艺对比实验,探寻出了影响针织服装拉练突起不平复以及肩缝、下摆部位变形的主要因素,并定量得出了弹性针织服装上衣肩宽、下摆、门襟拉练等部位尺寸的修正方法及参考值,为企业科学、准确设计样板以及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生产指导。综合上述两部分实验得到了影响针织服装样板设计准确的主要因素为:面料弹性的百分率、回复率、面料的基本视觉弹性、活动弹性以及厚度、重量、工艺回缩率、缝纫工艺等,由此也得出针织服装样板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的结论。用弹性针织面料设计服装,其样板设计不能完全照搬机织物纸样,若使用机织物纸样必须经过适当地修正。另外,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还借鉴日本文化式原型建立了针织运动休闲女装上衣基样,并就该基样的应用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从而为基样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可能。
为基础,利用结构变化的方法,加上一定的结构处理,方便灵活而又准确地得出其结构图
7.期刊论文 沈忠明 新旧文化原型之比较--女装原型上装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使用了多年,为我国的服装教学和服装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人对穿着要求的提高,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良,推出新文化原型.本文希望通过对新旧文化原型的比较,得出新文化原型的先进性、优越性,并借此来推广新文化原型.
8.期刊论文 林彬 女装前后片原型对位方法的探讨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6)
以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为例,分析前后片原型对位与前长、胸省量大小等因素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前后片原型的对位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服装类型选择正确的对位方法.
9.学位论文 卓开霞 女装合体袖配袖研究 2009
当今社会,人们在选购服装时不仅要求服装能体现个性化特征,而且对其美观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通过调研服装企业发现,在实际的制板岗位,样板师一般都是依靠经验制板,其应变能力较薄弱,缺乏对板型的功能舒适性与造型美观性的研究;在样板设计中,合体袖的结构设计一直是一项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以上的产业状况,本课题对女装合体袖的配袖做了系统的研究。首先,课题分析了影响袖子结构的人体静、动态体型特征,完成了人体上肢在做常规动作时的角度测量,为袖子结构设计中松量设置和舒适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依据。其次,本课题比较研究了几种典型的袖子结构设计方法:日本文化式原型配袖法、基样配袖法及比例配袖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各控制部位数据及公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各自的数据差异。同时也指出了三种方法共同的局限性。
基于以上几种配袖方法的局限性,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配袖方法—轴线配袖法,并分析了该配袖法如何实现袖窿与袖山的对位吻合及吃势量的控制。通过论述袖子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合体袖的袖山高与吃势量的取值范围,并设计了实验,制作了15件实验样衣。通过对样衣样板关键部位数据的测量,用数学理论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总吃势与袖山高和袖窿弧线增量的回归方程。
再者,建立了主观评价体系,确定了静态美观性与动态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与内容,并对样衣做了美观性与舒适性的评价。通过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得出兼具美观性与舒适性的袖子结构的袖山高取值。
最后,通过利用以上研究成果,以轴线配袖法配置五个不同尺码(150/76A、155/80A、160/84A、165/88A、170/92A)服装的袖子样板并试样,通过比较成衣照片与样板数据,验证了轴线配袖法及以上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合体袖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0.期刊论文 马旭. 刘娟. MA Xu. LIU Juan 19世纪末英国女装基样的衣身结构浅析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
从测量方法、制图方法、构成要素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19世纪末英国女士紧身外套基础纸样的结构特征.文中把英国女士紧身外套基础纸样和日本文化式新原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强调前者的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英式基样的测量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制图采用实际测量与比例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参数scale,并依此得到了4片构成、环带展开、胸腰省量大、向后借肩的衣身结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kjxx200905044.aspx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18401537-bb06-4bb0-8b83-9e50016001ed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
科l技J论I坛
科耥
女性的人体体型,比旧原型较贴合人体。b.旧原型的前后腰节错开了一定量,而新原型和东华原型前后腰节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造成这种
现象的根本原肉是对各自胸凸量的处理方法不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王芳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会随着人体体型、活动机能、服装的造型与流行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时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的比较与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旧原型公式简单易操作,但造型不合体;新原型造型与人体较吻合.可是应用公式略显复杂;东华原型造型设计与人体特征趋向吻合,公式较新原型简化.实际应用方便。
关键词:女装;日本文化式;东华;原型原型是纸样设计的基础.具有最简单的结构特征。由于地域相邻,人种体型相同,文化相
咖。分别对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样板的制
图,见图2。
近等多方面的原因。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中国运用广泛。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研究起步较晚.20
世纪80一90年代加强了对国外原型的引进.促进r我国结构设计及制图技术的现代化。东华
V。…7
一
、
彳醚
一厂‘I●
●
同。旧原型将胸凸量处理在胸嗣线以下部分,使
前衣片有个F落的量,在具体使用时有点麻烦.
大学在1988年开始了中国服装原型的研究。经过长达lO年探索实践。对原型构成原理、中国人体体形计测及其规律分析、中国原型初始图形,蘸用等作了综合性研究,在细部公式与人体控制部位相关关系及其回归方程的建立、修正及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式原型——东华原型。本文将对日本文化原型与东华原型作一比较,分析其优劣。
l理论比较
1.1研究方法
日本文化服装原型是在对人体进行大量
久。√
-
需要同时考虑腰节线,以及和袖窿深互相配合
的问题。而新原型和东华原型将胸凸量处理在
肚.■\
(a)旧原型
{
胸围线以上.具体使用变得简单方便。c.1日原璎
将肩斜和胸围尺寸相关联。对于同一体型不同
号型而言.胸围与肩斜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对不同体型来说,这一比例关系是不相同
的,将肩斜与胸围联系在一起存在不合理性。新
原型、东华原型前后肩斜采用了固定角度,使得
肩斜的变化不受其他尺寸的影响。从人体结构
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jE常体型的人体,除
了肩宽不同.其肩斜的角度大致是相同的。1.4.2
;:’7
测试后推出的计算公式.并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对众多人的穿着测试进行多次修改而逐步形成
的。东华原型是自华东、华南、华北地Ⅸ取了
l、‘X
靠位名辟放松量一直背竟一瞬蛙
表l旧原型、新原型和东华原型
各部位尺寸比较cm
旧曩型
lO1718.,2l9.22I.56.72019.539.5
534个20一29岁的青年女子作为样本,对有效
样本数据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处理,定性定量分
v一…~一,1.一一…。’o
∞新原型
-
新蜃星
1216717.920.79.125.16722i040
末华重型
12i矗7IZ9
韧步比较分折增土丁咯徽叟窄变窄
略有握禹几乎j殳熏明显降低,邑明显变他孵显变大明显变小喀宥变大
析青年女子的主成分。各细部与控制部位『廿J的
一元、二元回归_芙系.筛选和简化回归关系式为
∞.4
&9
实用计算公式,最后绘制前浮余蛩用省道、后浮余量用省道的方式处理形式的原型图。
1.2立体构成形式
l
l:
E;
。
c≤≯水q
愿。弋y越一■—一
BP声至一中
口点至sNP
t捕开颂
■腐斜角后肩私角总庸斜舟
蔬3
6,
蕾
1840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曲面体。当用平面的
布覆合人体时,由于乳房和背部的隆起,会形成
\、~
/7y一
爆
n仆q
卜●-●l
~
¨rd●
f
、备.5/
●
多余的量.必须将浮余量通过一定的手段消除,
且腰嗣线必须呈水平线.使服装的结构平衡。
对于不同的原型,消除浮余詹的方法各不
I
定量分析.现以胸围B=84em,背长L=38cm为标准,计算各部位尺寸并比较分析.结果见表l。a.新原型和东华原犁的胸围大于旧原型,由
原来的1∞m左右增加到12cm左右,这种变化
同。如图1所示.旧原型是前衣片的浮余最集中在腰节处。从侧面看。胸嗣线小于腰同线,其立
体构成晕梯形。而东华原型和新原型的前衣片
(c)东华原型
图2样板制图的比较
是立体构成形式不同引起的.旧原型是前梯后箱式,而新原型、东华原型是前箱后箱式。h.胸
宽、背宽同时都变小r,尤以背宽变化幅度较大,但仍保持背宽大于胸宽,只是减小了差距,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和东华原型在制图
方法卜都属F胸度式原型,利用胸围和背长的尺寸量制图。通过分析计测人体躯—F各部位尺
的浮余量集中在袖窿处,从侧面看.胸罔线等于腰围线,其立体构成呈箱型。新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镀集中在肩部,东华原型后衣片的浮余量消除在袖窿处,在后片进行款式变化时不如文化式原型方便,其实质是肩省的一种转移。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满足日l孝装舒适性的前提下,
提高r服装与身体的吻合性。nBP点的位置下
寸与胸围的关系确定其它各部位的计算公式。
具体在计算公式的运用上.旧原型应用了推理降了。这一改变足符合当今人体体型变化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身体发育比较好,身
高增加较明品,胸部较丰满。因此,BP点位置的下降与身高变化相适应。有助于体现当代女性均称的身体。d.新原型的前肩斜增加r2.0。,而后肩斜减少r1.50.总扁斜改变r0.5。。说明总肩斜有微小改变,最主要的变化是肩线明显向前倾斜.变化后的肩斜角与东华原型相同。
方法。采用数据极少。公式简单易掌握;新原型
在各部位采用r不同的比例计算公式;东华原
型将回归炎系式加以简化形成实用公式。
险斡论
(a)旧原型
(c)东华原型
图l立体构成形式的比较1.3样板制图
蚴新原型
1.4比较分析
1.4.1定性分析,这里对制图的省道设计、
前后腰线、肩斜等方面作简单的比较。a旧原型
无省道设计,将衣身BL以上的浮起余镀全部捋向袖窿以下,使之与BL以下的腰部浮起余量合成一体。而新原型与东华原犁是将前衣身
BL以上的浮起余量捋至袖窿处收成袖窿省.后衣身浮起余量捋争肩缝处形成后肩省。可以说,
符合人体肩向前倾的体型特征。
2实物之比较
依据以上的原型样板,用白坯布制作成衣。再在相同尺寸的模型试验,观察其穿着效果。正面、侧面和背面效果见图3。
采用以下尺寸:胸围B=84咖.背长L=38新原型和乐华原型是经过加工的原型,突出了2.1从外观形态看,旧原l下转153页)
文}化l教I育
科赫答蠢
优化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王瑞燕
(黑龙江省大庆市景园中学,黑龙江大庆163453)
擅要:要全面推进素质,首先必须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只有自觉认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健康正规的发展轨道。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素质;优化党中央把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着力推进素
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列入《“卜一五”发展规划》。改革应试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
了“迎APEC会议,帮爷爷奶奶学百句英语”辅
长。
教育的任何改革都必须依靠人来进行.在现代化进程中教师也在走向现代化,包括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换.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本身索质的提高。
导班。他们精心准备,老人们也学得特别认真。少年们从中体会到做教师的辛苦和成功的喜
悦。
大连市“小鬼当家”活动.使队员们体会到父母劳作家务的不易;“环保小卫士=”,“少年志愿者”,“快乐小信鸽”等活动也让队员们感到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愉悦。还有9名少先队
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英语
课程标准》中提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实际运用
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
精神。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必然发生转变。教师将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Ifii足整个学习过
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
应该看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没有
明显的“分水岭”。要彻底改革现行应试教育员到农村体验果农的生活,他们体会到果实的来之不易。
体验是置身其中的心灵感受,是在实践活动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超
学习者的个体的,主动的学习成为口r能。教师的
任务则是开发和利用人以及人以外的一切学习
体制.的确需要一个过程。要全面推进素质,首先必须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只有自觉认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才能真正步入健康正规的发
展轨道。
资源.对教育过程进行设计.组织实施和进行评
价,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使教育的效果最优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这种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必然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长说:“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门家。”这给我们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
越,这种体验是直接的,深刻的。体验教育为素
质教育注入活力,也转变r许多家长对孩子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可以借鉴一些商家“强
卖式”地推销新产品的经验。他们借助于已被市场认可的知名产品,把新产品同它们“捆绑”起
看法。体验教育也是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方式
之一。
实践证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少年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仁活技能.在潜移默
视角。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英语课程
标准》,证实践中思考,才能培养出高素质英语k矗、
来销售.一方面为新产品做了广告赢得市场,
另一方面给商家带来了客观的利润。素质教育作为新生事物,要被人民所接受,也应将它同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捆绑”起来,通过应试教育牵引素质教育发展.通过分步骤,分阶段地改革应试教育形式,调整应试内容,逐年转变学校的办学观念,转变学生和家长的成才观
化中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
惯,为索质教育带来生机。事实说明.少年的体验活动,与社会各界方方面面部会有接触,闲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鲤i解.支持和帮助。全社会都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广阔的
体验空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他们健康成
念,转变人民的教育观念,使之在若干年之后,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
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一段时间了,但由于
种种原因,不敢放开手脚,致使素质教育无实质的发展。所以.加强学牛的素质培养已足刻不容
(上接45页)型显得宽松,比较不贴体;新原型、东华原型较贴体,凸显出r胸部,造型较美。
2.2从细部看,旧原犁的侧缝线向后倾斜,
前后腰节线成水平线;东华原型前后腰节成水平状。
3结论
3.1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的设计重点区别明昆:lH原型较宽松;而新原型、东
缓。尤其,在英语学科,许多国家在摹础教育发
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前片出现下垂现象,前腰线呈曲折状;新原型
华原型则较合体,造型趋向于与人体体型相吻
合。
3.2旧原型应用了推理方法,采用的数据少。公式简单易操作;新原型各部位采用了不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使学牛均衡发展。听,说,读,写技能,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面广了,更能清楚地认识自身的长处.就能更充分
地发挥自L二的特长。同时。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
同的比例计算公式,原型较完美,可公式运用
略显复杂;东华原型将回归关系式加以简化,使用方便且造型较完美。
参考文献
才,学生的均衡发展也方便于社会对多规格人
才的需要。
其次,要培养学牛的特长。教师要深入学
生当中,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都要有所了解.并要经常性开展活动,让学qt的特长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牛表现出的特长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第i.培养学生的素质,学校。社会要提供
【l】张文斌.中国服装原型一东华原型结构设计
原理和技术lJJ.东华大学学报.2002(3).
【2I张文斌.服装工艺学一结构设计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良好的场所,学乍有了施展的夺问.更能发挥他们的积极性,素质也能提高的更快。据统计,少
年儿童在一年中有J70多天是在家中和社会卜度过的。因此.家庭和校外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儿蘑的思想和行为。青少年校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
上海一实验小学“happy”假日小队的队员们,抓任APEC会议在卜海召开的时机,选择教爷爷奶奶学英语的体验活动。他们在小区开办
图3原型实物效果
责任编辑:王俊
日本文化女装原型与东华原型之比较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王芳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黑龙江科技信息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5)0次
参考文献(2条)
1. 张文斌 中国服装原型-东华原型结构设计原理和技术[期刊论文]-东华大学学报 2002(03)2. 张文斌 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王平. 阎玉秀 对最新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研究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16(4)
通过对最近两代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比较与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八代原型的主要特点是造型设计与人的身体特征趋向吻合,并使实际应用变得更加方便.
2.期刊论文 阎玉秀. 金子敏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的演变 -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3,20(1)
通过对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8次演变的分析,表明原型作为时代的产物,它随着人体体型、人体活动机能性、服装造型及流行等的不同而变化,并会加以不断完善.
3.学位论文 杨雪松 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在中国服装企业的应用研究 2009
原型是符合人体基本形态的纸样。原型是进行服装结构设计(制版)的基础。
世界上诸多发达国家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原型,如美国式原型、英国式原型、日本式原型等。在日本,服装企业都有自己的原型,很多院校也都有自己的原型。如比较著名的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有文化式原型,日本东京杉野时装设计专门学院有登丽美式原型,东京的田中学园有田中式原型等等。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不断深入,有关人员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国外服装原型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对日本文化式原型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原型技术的发展。如东华大学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中国式原型和米式原型等。目前,我国的服装院校中,利用原型法进行教学的学校大多是采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中国和日本同处亚洲,都属于黄色人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体态特征比较接近、形体差异小,日本原型很符合中国人的体态特征;二是东华大学翻译出版了最新的日本文化服装学院系列教材,使得一些院校都在使用这套教材。
日本文化式原型法具有简捷易学、可传授性强、灵活多变等特点。利用文化式原型法制图,还可以极大地减少计算、绘制基础线的重复劳动。只要按照类似绘画线的方式,就可以较自由处理各种复杂的设计线。它对操作者经验的依赖性较少,其综合性能优于国内通行的各种服装制版技术,是实现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较有效的工具,也是实现复杂服装造型设计的理想的技术平台。
服装的制作是需要经过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制版)、工艺设计之后,才会投入生产的。一些业内专家、教授通过对日本服装的研究,意识到高质量的服装是因为有一流的制版技术。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要想提高中国服装的产品质量,一定要提高企业的制版技术,要向日本的企业那样,使用原型法的制版技术。然而原型制版法现在还未被中国的服装企业广泛采用。目前,国内大多数的服装企业还是使用比例式制版法。原因是很多服装企业的首席打板师都在50到60岁之间,这些人从年轻时开始,学的就是比例式制版法。随着制衣经验的丰富,他们更擅长用比例式方法制版。所以,比例式制版法多年来一直受国内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对一般的服装款式,用这种方法制版是没有太大的问题。但面对变化多端的时装市场,它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特别是遇到一些很复杂的时装款式时,做出来的版型会很差,很难达到设计的要求。所以,要想提高中国服装产品的质量,必须要向企业推广原型制版技术。
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原型,但在如何应用的问题上,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对其稍作改动,即可为我们使用。改动原型的重要依据是人体数据,为此要进行人体测量。中国地广人多,南北人体体型差异较大。本文以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山东、北京)女子人体数据为例,探讨如何使用日本文化式原型。具体做法是,通过对东北、华北500名18-22岁的女性人体11个项目的测量,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均值和标准差处理后,把这11项数值与日本女子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出中国北方女子与日本女子体型的不同之处,然后提出对日本文化式原型进行相应改动的方法。
本文从介绍文化式女装原型的产生和发展入手,分析了原型的种类和原型的特点,深入探讨了日本文化式原型的构成原理。目的是大力倡导企业要使用原型制版技术。在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提出了一点改动方法,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在使用日本原型的过程中不能照搬,一定要根据中国人的体型特征。
4.期刊论文 毛莉莉. 王兴家. 刘艳君. MAO Li-li. WANG Xing-jia. LIU Yan-jun 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研究 -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6,20(2)
为针织女装上衣原型结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丰富、完善针织服装设计理论.采用立体裁剪方法,依据针织服装上衣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借鉴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建立了针织女装上衣原型.该原型外部形态及结构特征与日本文化式原型有相似之处,但衣片在胸围放松量,省道设计以及各部位尺寸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5.学位论文 毛莉莉 针织运动休闲女装上衣基样及其应用研究 2005
本课题就针织运动休闲女装上衣基样及其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探讨针织服装结构设计的特点与规律,不断丰富完善我国针织服装样板设计理论,为我国针织服装设计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在该课题研究中采用不同特性的针织面料与机织面料立体裁剪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到了弹性针织女装上衣结构特点以及各部位尺寸的变化规律。同时,还采用不同特性的针织面料就针织上衣的肩缝、下摆、门襟拉练等部位进行了缝制工艺对比实验,探寻出了影响针织服装拉练突起不平复以及肩缝、下摆部位变形的主要因素,并定量得出了弹性针织服装上衣肩宽、下摆、门襟拉练等部位尺寸的修正方法及参考值,为企业科学、准确设计样板以及控制产品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际生产指导。综合上述两部分实验得到了影响针织服装样板设计准确的主要因素为:面料弹性的百分率、回复率、面料的基本视觉弹性、活动弹性以及厚度、重量、工艺回缩率、缝纫工艺等,由此也得出针织服装样板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的结论。用弹性针织面料设计服装,其样板设计不能完全照搬机织物纸样,若使用机织物纸样必须经过适当地修正。另外,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还借鉴日本文化式原型建立了针织运动休闲女装上衣基样,并就该基样的应用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从而为基样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可能。
为基础,利用结构变化的方法,加上一定的结构处理,方便灵活而又准确地得出其结构图
7.期刊论文 沈忠明 新旧文化原型之比较--女装原型上装篇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
日本文化式原型在我国使用了多年,为我国的服装教学和服装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现代人对穿着要求的提高,日本文化式原型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必须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改良,推出新文化原型.本文希望通过对新旧文化原型的比较,得出新文化原型的先进性、优越性,并借此来推广新文化原型.
8.期刊论文 林彬 女装前后片原型对位方法的探讨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6)
以日本文化式女装原型为例,分析前后片原型对位与前长、胸省量大小等因素的关系,从而确定出前后片原型的对位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服装类型选择正确的对位方法.
9.学位论文 卓开霞 女装合体袖配袖研究 2009
当今社会,人们在选购服装时不仅要求服装能体现个性化特征,而且对其美观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通过调研服装企业发现,在实际的制板岗位,样板师一般都是依靠经验制板,其应变能力较薄弱,缺乏对板型的功能舒适性与造型美观性的研究;在样板设计中,合体袖的结构设计一直是一项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针对以上的产业状况,本课题对女装合体袖的配袖做了系统的研究。首先,课题分析了影响袖子结构的人体静、动态体型特征,完成了人体上肢在做常规动作时的角度测量,为袖子结构设计中松量设置和舒适性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依据。其次,本课题比较研究了几种典型的袖子结构设计方法:日本文化式原型配袖法、基样配袖法及比例配袖法。通过对这几种方法的各控制部位数据及公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各自的数据差异。同时也指出了三种方法共同的局限性。
基于以上几种配袖方法的局限性,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配袖方法—轴线配袖法,并分析了该配袖法如何实现袖窿与袖山的对位吻合及吃势量的控制。通过论述袖子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合体袖的袖山高与吃势量的取值范围,并设计了实验,制作了15件实验样衣。通过对样衣样板关键部位数据的测量,用数学理论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总吃势与袖山高和袖窿弧线增量的回归方程。
再者,建立了主观评价体系,确定了静态美观性与动态舒适性的评价指标与内容,并对样衣做了美观性与舒适性的评价。通过比较分析评价结果,得出兼具美观性与舒适性的袖子结构的袖山高取值。
最后,通过利用以上研究成果,以轴线配袖法配置五个不同尺码(150/76A、155/80A、160/84A、165/88A、170/92A)服装的袖子样板并试样,通过比较成衣照片与样板数据,验证了轴线配袖法及以上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为合体袖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0.期刊论文 马旭. 刘娟. MA Xu. LIU Juan 19世纪末英国女装基样的衣身结构浅析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
从测量方法、制图方法、构成要素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19世纪末英国女士紧身外套基础纸样的结构特征.文中把英国女士紧身外套基础纸样和日本文化式新原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以强调前者的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英式基样的测量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制图采用实际测量与比例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了参数scale,并依此得到了4片构成、环带展开、胸腰省量大、向后借肩的衣身结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ljkjxx200905044.aspx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18401537-bb06-4bb0-8b83-9e50016001ed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