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第四卷》读后感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1960年代,《毛选》出版时,时任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先生对毛泽东一生的总结,应该也算是浓缩版的“毛选读后感”。
国内企业界学习毛泽东思想已有历史,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愈演愈烈之势。任正非、史玉柱,张朝阳等都是学习标兵.
《毛选第四卷》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相关撰文,其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名篇都出自这一时期。通过《毛选第四卷》再回顾解放战争的革命进程,无不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以上述两篇文章为代表的极具鼓动性的革命檄文充满了厚重的力量感,读罢不禁令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也产生了“高涨的革命热情”。
该书字里行间中透出的毛泽东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一生戎马的毛泽东,到此时,拥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断能力,也多多少少对这个来之不易,即将到来的胜利有了更加迫切的期望;在指挥三大战役过程中,其撰写的作战方针,着眼全局,战略脉络浑然一体,对时局发展的预测之精准,对战术细节考虑之缜密使人领略了军事战略的大家风范,从人本的角度看,蒋介石败给他一点也不意外;在发展民族统一战线,及在土改工作中的相关文章,体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胸怀以及绝对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
这个时期,毛泽东对美帝国主义是十分愤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愤恨源于“美帝国主义出枪,反动派出人,残害中国人”,对苏联和斯大林,却甘愿当其粉丝,这在当时代表了某种政治局限性,正是由于此,毛泽东对今天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之类的东西是十分不屑的,实际上,当时中国农业绝对占大头的经济结构现状再结合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高涨的,共产主义的革命热情,用土地革命的方式解决穷苦阶级的问题确实是好看的,也是可行的。基于以上,加上毛泽东深知革命的不易儿形成对“斗争”的过度敏感,在晚年发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就有种历史的必然性了。
此外,从该书中会发现,今天的政治形态和那个时代相比,变化不算太大,但今日政治的清廉程度却不可与那个时代同日而语,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太穷,可供腐败的蛋糕还不够大,中国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今天中国政治的现状,我想他是没有预见的,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得知“枪毙处级以上干部,只有5%冤案”的的民间说辞,他老人家会做何感想?
《毛选四》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的尾声,也是高度概括,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个伟大的东方巨人,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解救了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也书写了一部史诗般的画卷。
因为好奇之心,我就去读了《毛泽东选集》。前三卷读完了,脑子里有些想法不待启开第四卷就冒出来。我从未想过,读《毛泽东选集》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从未想到过,毛选竟会如此平易可亲,除了因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以前学过毛泽东思想概论,真真是学得头皮发麻,看教材也是觉得在嚼渣子,当然对毛选厌烦了。现在几年过去了,捧读这套书,深深觉得相见恨晚。这样的好书,这样有趣有味的书,这样说理清清白白的书,怎会今日才去拜读?这样的文字实在事当下那一大堆一大堆文字垃圾所不能比的。 毛选诸多篇章之中我最喜欢的是他1927年3月所写《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次还有《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就主要说说我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一些看法吧。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潮流声势浩大,以陈独秀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革命斗争。毛泽东的考察历经一月,和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得到了不少的材料。他先陈述农民运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后,经过仔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14件大事,娓娓道来,明明白白,铿锵有力。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真真佩服毛泽东高妙得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这是很多很多书籍文章所缺乏得,不管是文艺类,还是所谓学术类著作。此文还叫我觉得亲切酣畅。不少熟悉的地名时时跃如眼帘,特别是许多口语化的表达,如写中农对农会的态度是:莫性急!湘潭、湘乡、衡山这样的县,几乎没有哪一只“角暗里”的农民没有起来搞农民运动……当我每次读这些字句时,觉得津津有味,非常愉快。我无意也无力从思想深度从历史宏观去架构和分析,同时也并不以为感性是浅的,理性是深的。 即使是《实践论》和《论持久战》这样理论性强的著名篇章,也是能够比较轻松读下去的。因为它们思路简明清晰,语言仍是一贯的平易嘛。比如说在《论持久战》毛泽东的批评用语,大意是:什么叫做了等于白做?难道说吃了饭拉了屎就等于没吃,睡了觉醒来就等于没睡吗?《反对党八股》中的犀利语言一直都可以发挥出耀眼光芒,要知道现在学术界论文的有气无力难道还不够严重吗?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深信在任何时候是非常靠得住的话。 这三卷中,我不喜欢甚至反感的文章也有,那就是第2卷中的《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这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毛泽东说:“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不管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何,或者这也不过是应景之作,这样的文字并不好,读来读去还是觉得内心不顺。此外,还有一些喜欢的地方则是许多文章中或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字眼。 对于毛选,我就说到这儿吧。总之,它们不会叫人乏味,不管是不是已经腻了一些文字。它的质朴清新,说理明白会叫人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如沐春风!
《毛选第四卷》读后感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1960年代,《毛选》出版时,时任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先生对毛泽东一生的总结,应该也算是浓缩版的“毛选读后感”。
国内企业界学习毛泽东思想已有历史,近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有愈演愈烈之势。任正非、史玉柱,张朝阳等都是学习标兵.
《毛选第四卷》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相关撰文,其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名篇都出自这一时期。通过《毛选第四卷》再回顾解放战争的革命进程,无不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以上述两篇文章为代表的极具鼓动性的革命檄文充满了厚重的力量感,读罢不禁令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也产生了“高涨的革命热情”。
该书字里行间中透出的毛泽东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信心深深的感染了我,我想,一生戎马的毛泽东,到此时,拥有了更加理性的判断能力,也多多少少对这个来之不易,即将到来的胜利有了更加迫切的期望;在指挥三大战役过程中,其撰写的作战方针,着眼全局,战略脉络浑然一体,对时局发展的预测之精准,对战术细节考虑之缜密使人领略了军事战略的大家风范,从人本的角度看,蒋介石败给他一点也不意外;在发展民族统一战线,及在土改工作中的相关文章,体现了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胸怀以及绝对共产主义的革命理想。
这个时期,毛泽东对美帝国主义是十分愤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愤恨源于“美帝国主义出枪,反动派出人,残害中国人”,对苏联和斯大林,却甘愿当其粉丝,这在当时代表了某种政治局限性,正是由于此,毛泽东对今天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之类的东西是十分不屑的,实际上,当时中国农业绝对占大头的经济结构现状再结合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高涨的,共产主义的革命热情,用土地革命的方式解决穷苦阶级的问题确实是好看的,也是可行的。基于以上,加上毛泽东深知革命的不易儿形成对“斗争”的过度敏感,在晚年发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就有种历史的必然性了。
此外,从该书中会发现,今天的政治形态和那个时代相比,变化不算太大,但今日政治的清廉程度却不可与那个时代同日而语,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那时太穷,可供腐败的蛋糕还不够大,中国从来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今天中国政治的现状,我想他是没有预见的,不知道在另一个世界,得知“枪毙处级以上干部,只有5%冤案”的的民间说辞,他老人家会做何感想?
《毛选四》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史的尾声,也是高度概括,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个伟大的东方巨人,用“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解救了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民族,也书写了一部史诗般的画卷。
因为好奇之心,我就去读了《毛泽东选集》。前三卷读完了,脑子里有些想法不待启开第四卷就冒出来。我从未想过,读《毛泽东选集》竟然能读得意兴盎然,觉得清新之气如春风般扑面而来;从未想到过,毛选竟会如此平易可亲,除了因一些旧事远去的生疏感外,并不觉得烦难。以前学过毛泽东思想概论,真真是学得头皮发麻,看教材也是觉得在嚼渣子,当然对毛选厌烦了。现在几年过去了,捧读这套书,深深觉得相见恨晚。这样的好书,这样有趣有味的书,这样说理清清白白的书,怎会今日才去拜读?这样的文字实在事当下那一大堆一大堆文字垃圾所不能比的。 毛选诸多篇章之中我最喜欢的是他1927年3月所写《湖
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其次还有《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论持久战》、《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就主要说说我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一些看法吧。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当时国民党的反动潮流声势浩大,以陈独秀为首的右派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农民革命斗争。毛泽东的考察历经一月,和有经验的农民和农运同志开调查会,仔细听他们的报告,得到了不少的材料。他先陈述农民运动概况和批评了反对农民运动的谬论后,经过仔细检查农民所有的行动便总结记述了14件大事,娓娓道来,明明白白,铿锵有力。虽然时代相隔甚远,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的气势。真真佩服毛泽东高妙得语言,没有一个高深的字眼,朴朴素素的口语化文章,深邃而有力。这是很多很多书籍文章所缺乏得,不管是文艺类,还是所谓学术类著作。此文还叫我觉得亲切酣畅。不少熟悉的地名时时跃如眼帘,特别是许多口语化的表达,如写中农对农会的态度是:莫性急!湘潭、湘乡、衡山这样的县,几乎没有哪一只“角暗里”的农民没有起来搞农民运动……当我每次读这些字句时,觉得津津有味,非常愉快。我无意也无力从思想深度从历史宏观去架构和分析,同时也并不以为感性是浅的,理性是深的。 即使是《实践论》和《论持久战》这样理论性强的著名篇章,也是能够比较轻松读下去的。因为它们思路简明清晰,语言仍是一贯的平易嘛。比如说在《论持久战》毛泽东的批评用语,大意是:什么叫做了等于白做?难道说吃了饭拉了屎就等于没吃,睡了觉醒来就等于没睡吗?《反对党八股》中的犀利语言一直都可以发挥出耀眼光芒,要知道现在学术界论文的有气无力难道还不够严重吗?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深信在任何时候是非常靠得住的话。 这三卷中,我不喜欢甚至反感的文章也有,那就是第2卷中的《斯大林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这写于斯大林六十岁生日前夕。毛泽东说:“因为现在全世界上大多数的人类都是受难者,只有斯大林指示的方向,只有斯大林的援助才能解脱人类的灾难。”不管当时的历史背景如何,或者这也不过是应景之作,这样的文字并不好,读来读去还是觉得内心不顺。此外,还有一些喜欢的地方则是许多文章中或末尾动辄出现的“万岁”字眼。 对于毛选,我就说到这儿吧。总之,它们不会叫人乏味,不管是不是已经腻了一些文字。它的质朴清新,说理明白会叫人觉得很舒服,这就是——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