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2012年韩国歌曲《江南style》凭借欢快的节凑、独特的舞蹈,迅速风靡全球,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A.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水平趋于一致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2012年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迎来一堂特殊的公益课——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在我国,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发展 C.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
D.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5、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全世界数十亿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收看了发射实况,对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因其较高的收视率,不仅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更成为商家必争的广告宣传载体。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7、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荀子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 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有人甚至从腌泡菜中悟出“幸福婚姻之道”,这反映了( )
①精神文化活动需要借助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33工程”开展5年来,100多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状况得到改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观众人数明显增加,也迎来了更多的游人。这些教育基地,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近年来,《建国大业》、《天安门》《建党伟业》等影片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赢”。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征服观众,是因为( )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优秀文化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2、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 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①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的特点 ④积极主动的特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4、曾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我国,结了婚,夫妻双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在美国,夫妻双方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15、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可见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对任何文化都应该接受 D.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 向上的文化
16、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2006年莫言创作《生死疲劳》时不光用手写,而且用的还是毛笔,他认为 电脑拼音输入限制了自己词汇的使用。英国学者因此感慨“莫言让我们领略最本土,同时又最共通的体验”。形成这种体验的根本原因是
A.“最本土”是根本,通过“最共通”来表现
B.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C.不同国家的人们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8、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 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
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材料说明 A.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B.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书目,强调现场的冲突性、选手的实力与情感,剔除了大量综艺节目中过于陈旧的“秀”的套路,把好声音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让其迅速超越所有选秀类节乱 成为今年夏天最热的娱乐事件。这表明
A.选秀节日脱离群众 B.文化创新的本质是形式创新 C.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D.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21、2012年10月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 明( )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2、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4、同样是吃西餐,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这说明 (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不同国家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25、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26、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 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 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 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C. 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D. 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特殊物质生产活动
27、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的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29、网络时代从不缺少新鲜的词汇,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雷”、“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 )
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30、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备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为此,在专家、人大代表的建议下,国务院将端午节和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为传统节日立法( )
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是政府组织和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31、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山西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审议通过,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38处。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32、 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纯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3、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设计的手段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运用声、色、光、电等现代元素与地形、水体、花木、建筑等相配合,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
A.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大
C.是促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能使设计师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4、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这说 明( )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②文化创新与发展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③繁荣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
④只要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累就自然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5、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的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扬弃传统文化
B.既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36、2010年3月23日,旨在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隆重举行。来宾们观赏了中国舞蹈、武术,欣赏了中国的民族服饰、传统书画艺术和工艺品,品尝了中国食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之旅”。这说明( )
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使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7、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2008年7月底到8月初,于丹首次在美国演讲,她以现代思维解读中华传统经典,以苏轼的“此心安处是我乡”来慰藉海外华人“根”的情结,以孔子的思想“老者安之”来解释华人的孝养之心,引起海外游子的内心共鸣,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热潮。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习俗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④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9、一位在英国投资的中国老板,为了感谢公司员工作出的贡献,在周末请员工吃饭。饭后,英籍员工要
求中国老板为他们发加班费,对此,中国老板感到不可思议,为此还发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 A.英籍员工无理取闹 B.中国老板过于吝啬
C.文化素养存在差异
D.不同文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差异
40、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优秀国产影片。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又恰恰是剧作上的大忌。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整部戏剧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特别好看。这告诉我们(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40分)
(16分)
42、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12分)
43、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获奖,除在国内掀起一股莫言热外,国际上也许多国家也争抢莫言作品的翻译权。在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国关注同时,中国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也引起许多国家读者的兴趣。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12分)
芦台二中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班政治试卷
41、
答案: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民主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
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每点4分,共16分) 42、
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每点4分,共12分) 43、①要立足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4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现实。(4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4分)
芦台二中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班政治试卷
41、
答案: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民主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
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每点4分,共16分) 42、
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每点4分,共12分) 43、①要立足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4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现实。(4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2012年韩国歌曲《江南style》凭借欢快的节凑、独特的舞蹈,迅速风靡全球,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A.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水平趋于一致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2012年9月1日,全国2.2亿中小学生共同迎来一堂特殊的公益课——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开学第一课:我爱你,中国!》。在我国,能实现2.2亿人同上一节课直接得益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发展 C.教育传递文化的功能
D.文化需求的多样化
5、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全世界数十亿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收看了发射实况,对天宫一号发射成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说明( )
①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完全代替了旧的传媒
③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因其较高的收视率,不仅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更成为商家必争的广告宣传载体。这主要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7、有关部门给莫言的祝贺信中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由此可见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荀子日:“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对于韩国人来说,泡菜已超越小菜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许多离家在外的韩国人认为 回家陪妈妈腌泡菜是一种孝道,有人甚至从腌泡菜中悟出“幸福婚姻之道”,这反映了( )
①精神文化活动需要借助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无不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与交往方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533工程”开展5年来,100多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状况得到改善,吸引力、感染力不断增强,观众人数明显增加,也迎来了更多的游人。这些教育基地,已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近年来,《建国大业》、《天安门》《建党伟业》等影片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取得了票房和口碑“双赢”。这些影片之所以能征服观众,是因为( ) 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优秀文化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12、作家余秋雨在其著作《文化苦旅》中写道,“我心底的山水并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 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说明文化影响具有
①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相对独立的特点 ④积极主动的特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又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由于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这说明 A.文化的自我淘汰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4、曾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我国,结了婚,夫妻双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在美国,夫妻双方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 A.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西方的交往方式优越于我国的交往方式
15、清理了野蛮的混沌,心灵才会荡起纯净的清波;扫除了愚昧的灰尘,思想才会绽放美丽的花朵。可见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对任何文化都应该接受 D.要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 向上的文化
16、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7、2006年莫言创作《生死疲劳》时不光用手写,而且用的还是毛笔,他认为 电脑拼音输入限制了自己词汇的使用。英国学者因此感慨“莫言让我们领略最本土,同时又最共通的体验”。形成这种体验的根本原因是
A.“最本土”是根本,通过“最共通”来表现
B.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都能得到世界的认可
C.不同国家的人们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8、自2001年文化部提出“把春节建成宣传中国和传播中华文化的新载体”以来,春节逐渐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①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②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③有利于消 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④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近年来,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年产值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占
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每年的出口额达80亿英镑,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材料说明 A.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中心环节
B.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C.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0、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书目,强调现场的冲突性、选手的实力与情感,剔除了大量综艺节目中过于陈旧的“秀”的套路,把好声音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让其迅速超越所有选秀类节乱 成为今年夏天最热的娱乐事件。这表明
A.选秀节日脱离群众 B.文化创新的本质是形式创新 C.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D.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21、2012年10月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 明( )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2、作为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不二代表,飞天已经成了我们的骄傲。但是,这美丽的形象并非中国的“土特产”,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产物。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文化创新就是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3、抗战初期,毛泽东所著的《论持久战》,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信心,为中国人民最终夺取抗战胜利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24、同样是吃西餐,法国人是夸奖着厨师的技艺吃,英国人注意着礼节吃,德国人考虑着营养吃,意大利人痛痛快快地吃„„。这说明 ( )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不同国家人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迥然不同 C.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D.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25、著名的人文学家费孝通在谈及文化的多样性时指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
A.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共同发展 B.承认本民族文化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前提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D.要发展好、培育好本民族文化
26、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小说中的人物确实是在中国这 块土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我不了解很多种人,但我了解农民。土是我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 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 文学作品以语言为工具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作者的审美取向
C. 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D. 文学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特殊物质生产活动
27、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世界文化盛会。假如你是一位奥运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当( )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做各国文化的弘扬者、建设者 ③尊重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8、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的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29、网络时代从不缺少新鲜的词汇,昔日风光无限的“晕”字如今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雷”、“躲猫猫”、“打酱油”、“俯卧撑”等通过网络一夜走红。这说的是( )
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 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30、近年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洋节日备受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却日益受到冷落。为此,在专家、人大代表的建议下,国务院将端午节和中秋节定为国家法定假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为传统节日立法( )
A.可以有效抵制洋节日的入侵 B.能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C.能够使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不再过西洋节日 D.是政府组织和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31、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召开的第3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山西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被审议通过,至此,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地已达38处。有人说:文化遗产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记录着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主要表明文化遗产( ) A.是在历史、艺术或科学方面有着世界意义的纪念文物 B.可以充分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 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给予保护
32、 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国纯的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3、随着科技的发展,景观设计的手段也达到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设计师可以自由地运用声、色、光、电等现代元素与地形、水体、花木、建筑等相配合,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的创意。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 )
A.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最大
C.是促进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D.能使设计师的艺术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34、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杰出的诗人把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这说 明( ) ①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 ②文化创新与发展取决于文化工作者的努力 ③繁荣文化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保守主义
④只要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累就自然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5、印度的甘地说:“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的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扬弃传统文化
B.既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36、2010年3月23日,旨在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隆重举行。来宾们观赏了中国舞蹈、武术,欣赏了中国的民族服饰、传统书画艺术和工艺品,品尝了中国食品,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之旅”。这说明( )
①中国文化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②文化交流能促使中华文化的传播 ③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7、江苏省教育厅积极落实教育部的要求,安排南京、苏州等8个市作为京剧进中小学课堂的首批试点市。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活动的依据是( )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传统文化是健康有益的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源泉 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2008年7月底到8月初,于丹首次在美国演讲,她以现代思维解读中华传统经典,以苏轼的“此心安处是我乡”来慰藉海外华人“根”的情结,以孔子的思想“老者安之”来解释华人的孝养之心,引起海外游子的内心共鸣,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的热潮。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习俗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④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9、一位在英国投资的中国老板,为了感谢公司员工作出的贡献,在周末请员工吃饭。饭后,英籍员工要
求中国老板为他们发加班费,对此,中国老板感到不可思议,为此还发生了矛盾。产生这种矛盾的原因是 A.英籍员工无理取闹 B.中国老板过于吝啬
C.文化素养存在差异
D.不同文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产生差异
40、影片《江北好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以苏北方言为主要对白的优秀国产影片。片中没有坏人,只有好人,这部戏似乎没有矛盾冲突,而这又恰恰是剧作上的大忌。于是编剧就用“误会法”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使得整部戏剧剧情紧凑、高潮迭起,特别好看。这告诉我们(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创新可以促进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D.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源泉和动力
40分)
(16分)
42、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合理性。(12分)
43、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莫言获奖,除在国内掀起一股莫言热外,国际上也许多国家也争抢莫言作品的翻译权。在莫言的作品得到世界各国关注同时,中国的其他作家及其作品也引起许多国家读者的兴趣。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要想有更多的中国作家和作品走向世界,莫言的成功给我国的文学创作有哪些启示?(12分)
芦台二中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班政治试卷
41、
答案: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民主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
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每点4分,共16分) 42、
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每点4分,共12分) 43、①要立足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4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现实。(4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4分)
芦台二中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班政治试卷
41、
答案: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农村文化的发展,可以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民主素养。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农村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培育新的文明风尚。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
享用文化,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举办,可以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作用,并以创造出的优秀的文化来影响人和塑造人。(每点4分,共16分) 42、
①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每点4分,共12分) 43、①要立足社会实践,创作出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4分)
②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融汇历史与现实。(4分)
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吸收和借鉴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发展自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