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页-13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是: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活动法,归纳总结法。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复习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3、以旧引新,探究新知。
通过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我会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的体积更大?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这时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聪明的或者已经预习课本的同学会说:“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或水,在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这时候就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他们的猜想。
教师只需要做最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 表示圆锥的体积,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板书,特别的用红颜色粉笔写出等底等高和公式)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算一算”和“试一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依次练习“练一练”中第1题,第4题和第5题。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
6、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在此环节中,我会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是怎样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公式的。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1页-13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特征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知识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了做到有的放矢,我特制定以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动手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重点是: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习难点是: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是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活动法,归纳总结法。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三、说学法
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引出课题:通过复习圆锥的特征、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入新课,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3、以旧引新,探究新知。
通过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此时我会拿出已经准备好了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这两个容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谁的体积更大?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问学生:“你用什么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这时候,肯定要有一部分聪明的或者已经预习课本的同学会说:“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或水,在倒入圆柱形容器,看几次能倒满。”这时候就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验证他们的猜想。
教师只需要做最总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V 表示圆锥的体积,S 表示底面积,h 表示高,那么就能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1/3Sh(板书,特别的用红颜色粉笔写出等底等高和公式)
4、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通过“算一算”和“试一试”让学生掌握公式的运用。
5、巩固练习,拓展深化,依次练习“练一练”中第1题,第4题和第5题。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便得到及时的解决。
6、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在此环节中,我会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是怎样推导出圆锥的体积的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