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良镇领导班子2006—2011年思想作风建设
及工作情况汇报
县委考察组:
2006年以来,我们百良镇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为总缆,紧紧围绕“转作风、抓落实;促增收、抓产业;惠民生、抓稳定”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特色产业名镇、设施农业大镇、文化教育强镇、和谐文明新镇”为目标,大力实施各项富民强镇工程。全镇社会总产值由2006年的9653万元增长到35610万元,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780元增长到4160元,增长18.4%,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十一五”是我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后劲更加增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竞争优势逐渐凸显的五年;是我镇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团结务实、勤政为民、跨越发展的五年;更是我镇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五年。经过镇村干部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支撑,抢抓机遇,求真务实,项目建设实现大突破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全镇各项工作的首位,以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改善民生,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项目累计总投资3.6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
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5方面66个重点项目。一是投资1.2亿元,完成县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百良旭升煤炭整合项目;二是投资1030万元,完成百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投资860万元,规划、实施了陌西、伏蒙等村82户的扶贫异地搬迁工程;四是投资475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五是投资180万元,完成镇机关修缮及家具配套工程;六是投资3360万元,实施了168公里的村村通水泥道路建设项目;七是投资100万元,完成10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八是投资850万元,完成南水北引、渠系配套及人饮工程建设等项目。全镇形成了村村抢抓项目,人人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格局,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农民收入实现大增长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大棚、奶畜、果业、劳务等做为富民强镇的四大支柱产业。依靠行政推动、政策拉动、服务带动等有效工作措施,促使全镇以果棚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一是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我们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设施配套、资金帮扶和技术培训等措施,为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伏蒙村为核心,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全镇共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大棚1200余座,共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1个。二是果业发展稳中有升。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协调解决土地及用水问题,有力的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发展热情,目前,红提建园面积达5000亩,千亩示范园两个;花椒面积达2.8万亩,新建核桃等杂果林3500余
亩。三是奶畜业发展稳步推进。建成百头以上养殖小区3个,全镇奶牛存栏达到488头,生猪存栏14000头,笼养鸡达10万余只。四是劳务输出成效显著。我们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开创以产业化理念经营劳务输出的新路子,以镇劳动服务保障所为龙头,建立完善了劳务输出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下大力气抓好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经济和社会效率,全镇年务工人数达10000人次以上,年劳务收入8000万元。五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成绩突出。我镇始终把地膜玉米种植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镇年播种地膜玉米面积达1.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夯实基础,推动发展,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典型示范、逐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创造新生活、塑造新农民、培育新组织、完善新机制”的“六新”目标,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铺设进村路及巷道168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安装路灯328盏;铺设输水管道136公里,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9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建成沼气池1500口以上;建成标准化卫生室31个;完成农网改造2400米;投资180万元,对村上危漏校舍进行了新建和改建。同时,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级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为主题,凝心聚力,强基固本,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主题。把促进农民增收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五项活动”,努力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村级班子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等工作,为实现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们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在全镇实施了“四大工程”, 在日光温室建设、红提发展、奶畜养殖三大产业上树立党员示范户,鼓励干部投身产业发展。同时在全镇各党支部、党员中继续推行了承诺制,真正使农村党员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村容村貌管护人,民主管理参与人,乡风文明先行人,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二是“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年度升级晋档目标任务:全镇建成1个一类村,8个二类村,18个三类村,全镇人均纯收入实现4160元;投资160万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个。三是“两创建、两争当”活动深入开展。各党支部实现“六有”(有学习目标、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资料、有学习场所、有学习档案、有学习成果);领导班子达到“五提高”(提高统揽全局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党员干部达到“五增强、五提升”(增强学习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学习能力、理论素养、业务本领、创新能力、工作水平)。四是借助远程教育和县委流动党校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通过
活动开展,使党员干部作风得到了很大改变,凝聚了党心民心,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劲头明显增强,为民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
五、以突出民生、构建和谐为目标,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农村说事日”活动和民政救济工作,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几年来共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案件387起,处结率达到85%以上;累计发放救济款和低保资金560万元,使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落实到位。全镇累计筹集合作医疗款360万元,参合群众达到了92%以上,截止2010年12月底协调医疗部门为群众兑付医疗补助款825万元。三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计生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和工作落实制度,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三查”率达到96%,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2009年的计生工作考核中,我镇太枣村被评为渭南市“三新示范村”。四是深入开展了“平安百良”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狠抓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五是大力开展了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资180万元建成了伏蒙、太枣、莘村等六个村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六、以勤政廉洁、为民服务为宗旨,全力构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几年来,我镇坚持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四带头”活动,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统揽全局的能力。一是带头讲学习,使班子成员成为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表率。充分利用党委中心学习组这一平台,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通过学习辅导、心得体会交流等方式,使班子成员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带头讲政治,使班子成员成为敢于负责、带头落实的表率。我们以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主,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分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规范党委决策程序,增强了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带头讲团结,使班子成员成为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表率。通过民主生活会和定期谈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共同维护班子的领导核心。四是带头廉洁自律,使班子成员成为廉洁从政的表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认真学习《党章》、党内两个《条例》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层层签订了《廉政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通过这些措施,使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作风保障。
总之,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镇域经济建设还缺乏大思路、大手笔;二
是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开拓精神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百良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把握新机遇、破解新难题、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实施今年十大项目建设承诺,以“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十二五”村级农民增收规划为目标,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为全面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百良镇领导班子2006—2011年思想作风建设
及工作情况汇报
县委考察组:
2006年以来,我们百良镇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民增收为总缆,紧紧围绕“转作风、抓落实;促增收、抓产业;惠民生、抓稳定”的工作思路,以建设“特色产业名镇、设施农业大镇、文化教育强镇、和谐文明新镇”为目标,大力实施各项富民强镇工程。全镇社会总产值由2006年的9653万元增长到35610万元,增长29.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780元增长到4160元,增长18.4%,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十一五”是我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后劲更加增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竞争优势逐渐凸显的五年;是我镇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团结务实、勤政为民、跨越发展的五年;更是我镇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五年。经过镇村干部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镇域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一、以招商引资为支撑,抢抓机遇,求真务实,项目建设实现大突破
几年来,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全镇各项工作的首位,以重点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着力改善民生,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项目累计总投资3.6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
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5方面66个重点项目。一是投资1.2亿元,完成县级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百良旭升煤炭整合项目;二是投资1030万元,完成百良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三是投资860万元,规划、实施了陌西、伏蒙等村82户的扶贫异地搬迁工程;四是投资475万元,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五是投资180万元,完成镇机关修缮及家具配套工程;六是投资3360万元,实施了168公里的村村通水泥道路建设项目;七是投资100万元,完成10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八是投资850万元,完成南水北引、渠系配套及人饮工程建设等项目。全镇形成了村村抢抓项目,人人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格局,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重点突破,强力推进,农民收入实现大增长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大棚、奶畜、果业、劳务等做为富民强镇的四大支柱产业。依靠行政推动、政策拉动、服务带动等有效工作措施,促使全镇以果棚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显著扩大,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一是设施农业规模不断壮大。我们通过宣传引导、政策激励、设施配套、资金帮扶和技术培训等措施,为大棚蔬菜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伏蒙村为核心,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园区建设。截止目前,全镇共发展日光温室、设施大棚1200余座,共建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11个。二是果业发展稳中有升。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积极协调解决土地及用水问题,有力的调动了广大群众的发展热情,目前,红提建园面积达5000亩,千亩示范园两个;花椒面积达2.8万亩,新建核桃等杂果林3500余
亩。三是奶畜业发展稳步推进。建成百头以上养殖小区3个,全镇奶牛存栏达到488头,生猪存栏14000头,笼养鸡达10万余只。四是劳务输出成效显著。我们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积极开创以产业化理念经营劳务输出的新路子,以镇劳动服务保障所为龙头,建立完善了劳务输出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下大力气抓好务工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劳务输出经济和社会效率,全镇年务工人数达10000人次以上,年劳务收入8000万元。五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成绩突出。我镇始终把地膜玉米种植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全镇年播种地膜玉米面积达1.5万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新农村建设为核心,夯实基础,推动发展,人居环境实现大改善
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坚持“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典型示范、逐步实施”的原则,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创造新生活、塑造新农民、培育新组织、完善新机制”的“六新”目标,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先后铺设进村路及巷道168公里;栽植绿化苗木12万株;安装路灯328盏;铺设输水管道136公里,全镇自来水入户率达93%;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以上;建成沼气池1500口以上;建成标准化卫生室31个;完成农网改造2400米;投资180万元,对村上危漏校舍进行了新建和改建。同时,定期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村级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以科学发展、“创先争优”为主题,凝心聚力,强基固本,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主题。把促进农民增收做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五项活动”,努力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村级班子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党员远程教育等工作,为实现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一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我们精心设计载体、丰富活动内容,在全镇实施了“四大工程”, 在日光温室建设、红提发展、奶畜养殖三大产业上树立党员示范户,鼓励干部投身产业发展。同时在全镇各党支部、党员中继续推行了承诺制,真正使农村党员成为产业致富带头人,村容村貌管护人,民主管理参与人,乡风文明先行人,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二是“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年度升级晋档目标任务:全镇建成1个一类村,8个二类村,18个三类村,全镇人均纯收入实现4160元;投资160万元,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0个。三是“两创建、两争当”活动深入开展。各党支部实现“六有”(有学习目标、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资料、有学习场所、有学习档案、有学习成果);领导班子达到“五提高”(提高统揽全局能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提高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党员干部达到“五增强、五提升”(增强学习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提升学习能力、理论素养、业务本领、创新能力、工作水平)。四是借助远程教育和县委流动党校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教育培训。通过
活动开展,使党员干部作风得到了很大改变,凝聚了党心民心,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劲头明显增强,为民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
五、以突出民生、构建和谐为目标,实现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
一是扎实开展“三排查、三落实”、“农村说事日”活动和民政救济工作,努力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几年来共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信访案件387起,处结率达到85%以上;累计发放救济款和低保资金560万元,使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二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落实到位。全镇累计筹集合作医疗款360万元,参合群众达到了92%以上,截止2010年12月底协调医疗部门为群众兑付医疗补助款825万元。三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计生工作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和工作落实制度,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三查”率达到96%,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2009年的计生工作考核中,我镇太枣村被评为渭南市“三新示范村”。四是深入开展了“平安百良”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狠抓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不断提高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率。五是大力开展了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资180万元建成了伏蒙、太枣、莘村等六个村的村级文化活动广场,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六、以勤政廉洁、为民服务为宗旨,全力构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几年来,我镇坚持以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为着力点,通过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四带头”活动,强化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增强统揽全局的能力。一是带头讲学习,使班子成员成为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的表率。充分利用党委中心学习组这一平台,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大精神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等,通过学习辅导、心得体会交流等方式,使班子成员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带头讲政治,使班子成员成为敢于负责、带头落实的表率。我们以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主,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分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规范党委决策程序,增强了班子成员工作积极性,保证了党委决策的贯彻落实。三是带头讲团结,使班子成员成为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表率。通过民主生活会和定期谈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以诚相待,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共同维护班子的领导核心。四是带头廉洁自律,使班子成员成为廉洁从政的表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认真学习《党章》、党内两个《条例》和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自觉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层层签订了《廉政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通过这些措施,使党委、政府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和作风保障。
总之,通过五年的扎实工作,我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一是镇域经济建设还缺乏大思路、大手笔;二
是农业基础条件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三是部分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开拓精神不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和谐百良的关键之年,更是我们把握新机遇、破解新难题、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实施今年十大项目建设承诺,以“转变作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十二五”村级农民增收规划为目标,再添措施,再鼓干劲,为全面推进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