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水机制冷原理1

学习与发展部客户培训课程制冷原理1培训目标:一. 基本热力学定律 二. 基本热力学术语: 基本热力学术语: 温度、 温度、压力、 压力、热量、 热量、饱和温 度、 饱和压力。 饱和压力。 三. 压焓图 四. 利用压焓图分析制冷循环 五. 影响制冷效果的因素2一 基本热力学定律能量既不能创生, 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亡, 也不能消亡,它 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至另一部分, 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至另一部分,或从一 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 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制冷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制冷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 为热能。 为热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31

一 基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 温物体。 。 温物体4二. 基本热力学术语温度 压力 热量 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5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28.9 -28.3 -27.8℃Temperature or ° F -20 -19 -18℃°F-4.0 -2.2 -0.4:F :转化为℃ 转化为℃ ℃转化为F62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例题: 例题: ℃= ?℉ 32 ℉ = ? ℃ △2℃ = ?△ ℉1007℉=℃×1.8+32 ℃=(℉-32)/1.8 △℃= △ ℉ / 1.8= 212 = 0 =△ 3.6 ℉℉ ℃压力 绝对压力海平面上1大气压: 大气压:101325 Pa 14.7 psia 1 Bar 760 mm Hg思考: 思考:绝对压力的最低 值为多少? ? 值为多少8表压( 表压(相对压力) 相对压力)和真空度表压= 绝对压力 -大气压力 真空度= 大气压力 - 绝对压力 思考: 思考:真空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真空度的最大值为多少?93

热量 热量: 热量:物质含有热能的量度。 物质含有热能的量度。 单位: 单位:焦耳。 焦耳。 热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热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显然传热 潜热传热10显热显热: 显热:物质不发生相变, 物质不发生相变,仅由于温度改变而吸收/放出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 比热: 比热:单位质量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单位质量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kj / kg℃)。 水的比热: 水的比热: 卡/ 克℃ =4.2 kj / kg℃=1Btu/lb. º F 举例: 举例:1kg水从60℃加热到70℃吸收的显热量为多少? 吸收的显热量为多少?水1加 热11潜热潜热: 潜热:由于物质发生相变, 由于物质发生相变,而传递的热量。 而传递的热量。 气化潜热量: :单位质量液体蒸发成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 气化潜热量 单位质量液体蒸发成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 冷凝潜热量: 冷凝潜热量:单位质量气体冷凝成液体时所 释放的热量。 释放的热量。 举例: 举例: 在24小时内, 小时内,将1吨(2000磅)0℃的冰融化成0℃的水, 的水,所吸收的热 量为1冷吨( 冷吨(3.516 kw)。124

液态- 液态-气态相变过程中, 气态相变过程中,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过冷态( 过冷态(纯液态) 纯液态) —— 显热传热 饱和态( 饱和态(气液混合态) 气液混合态) —— 潜热传热 过热态( 过热态(纯气态) 纯气态) —— 显热传热13过冷态( 过冷态(纯液态) 纯液态)大气 过冷 液体水加热14饱和态( 饱和态(气液混合态): 气液混合态):某种物 ):某种物 质当其处于气液状态共存时, 质当其处于气液状态共存时,称 这种物质处于饱和态。 这种物质处于饱和态。 当物质处于饱和态时, 当物质处于饱和态时,若压力维 持不变, 持不变,则温度也恒定不变, 则温度也恒定不变,温 度和压力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 系,我们称该温度( 我们称该温度(压力) 压力)为该 压力( 压力(温度) 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 (压力)。 压力)。15标准大气压100℃5

饱和态( 饱和态(气液混合态) 气液混合态) 举例: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 的饱和温度( 的饱和温度(沸点) 沸点)为100℃ 。标准大气压100℃16升高饱和温度的方法——升高系统压力举例: 举例:高压锅通过加热密封锅 体使锅内压力升高。 。此时与该 体使锅内压力升高 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升高。 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升高。 水的饱和温度( 水的饱和温度(沸点) 沸点)升高意 味着水在100℃仍为过冷液体 态。17水沸腾3 psig 230 F降低饱和温度的方法——降低系统压力真空泵 举例: 举例:真空泵将 空气抽出容器。 。 空气抽出容器 使容器内压力下 降。此时与该压 力对应的饱和温 度低于100℃,这 意味水不到100℃ 就能烧开。 就能烧开。18水沸腾 真空度 29.67”40 F6

不同制冷剂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对应表19饱和温度、 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压力表的使用 红色: :真空度( 红色 真空度(in.Hg) 黑色: 黑色:表压力( 表压力(psig) 试查表得出R22在4℃和40℃时的饱和压力( 时的饱和压力(pa)20转化为F: 40F 查表值: 查表值: 68.5psig(表压) 转化为pa: 472293.8pa (表压) 绝对压力pa: 573618.8pa 转化为F: 104F 查表值: 查表值: 207.7psig(表压) 转化为pa: 1432049.96pa (表压) 绝对压力pa: 1533374.96pa217

单位转换表22三. 压 - 焓图23三. 压 - 焓图压力此图针对单位质量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剂 所具有的能量(kJ/kg)24焓8

三. 压 - 焓图压力气液混合临界点:无气液共存现象25焓三. 压 - 焓图压力100%液体26焓三. 压 - 焓图压力100%气体27焓9

压 - 焓图——等温线压力6090℃℃C D等温线: 等温线:过冷液 体区为垂直线, , 体区为垂直线 两相区为水平线, 两相区为水平线, 过热区几乎为垂 线。 思考: 思考:A,B,C,D 四点温度谁高, , 四点温度谁高 谁低? 谁低?焓AB40℃28压 - 焓图——等熵线压力0.28 0.29等熵线 焓等熵线: 等熵线:向右上 方倾斜的曲线29压 - 焓图——等比容线压力等比容线: 等比容线:向右 上方倾斜的曲线, , 上方倾斜的曲线 斜率比等熵线平 坦。2.0 3.0等比容线30焓10

压 - 焓图( 焓图(R22)31四. 利用压焓图分析制冷循环制冷剂的 制冷循环压缩机 蒸发器 冷却塔 冷凝器 截流元件冷却水冷冻水末端设备32制冷循环分析—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压力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 等压蒸发 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A点 焓A3311

制冷循环分析—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压力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 等压蒸发A制冷剂从冷冻水吸收热量 焓34制冷循环分析—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压力制冷效果A B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 等压蒸发 制冷量? 制冷剂离开蒸发器: 制冷剂离开蒸发器: B点35焓制冷循环分析—2. 制冷剂在压缩机内的等熵压缩过程压力CAB36hBhC制冷剂在压缩机 内沿等熵线压缩 等熵压缩: 等熵压缩 : 理想的可逆压缩过程 ,没有能量损失,压 缩机的压缩功完全转 换为制冷剂的能量( 体现为制冷剂的焓值 从hB增加到hC)。 焓12

制冷循环分析—2.制冷剂在压缩机内的等熵压缩过程压力AB焓37思考: 思考: 1. 制冷剂经过压缩 机后( 机后(从B点进入 ,从C点离开), 点离开), C 热力参数( 热力参数(温度 、压力、 压力、焓)及 压头 热工状态如何发 生变化? 生变化? 2. B、C之间的焓差 和压缩机压缩功, 电机耗电量之间 存在什么关系? 存在什么关系?制冷循环分析—3.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等压冷凝过程压力D C制冷剂把热量传给冷却 水,自身能量降低, 自身能量降低,体 现为焓值由hC降到Hd.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的状态 点为C点,离开冷凝器的状 态点为D点。 思考: 思考: 该图中D点处于什么状态: 点处于什么状态: 过冷? 过冷?饱和? 饱和?过热? 过热?AB38hDhC焓制冷循环分析—4. 制冷剂在节流装置中的等焓过程压力节流装置 •热力膨胀阀 •固定孔板 •可变孔板DAB39焓节流过程- 节流过程-等焓过程: 等焓过程: 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设 备时压力降低,压力降低会 导致很小一部分液态制冷剂 蒸发,蒸发的制冷剂吸收气 化潜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焓 值增加,未蒸发的制冷剂为 C 蒸发部分的制冷剂提供了能 量,温度降低,焓值降低。 • 就整个制冷剂而言,在 节流过程中蒸发的能量来自 制冷剂本身,制冷剂焓值( 单位质量制冷剂所具有的能 量)不变。 • 经过节流,制冷剂压力降 低,含气量增加,温度降低•13

制冷循环 压力 冷凝器 置 装 流 节 蒸发器40制冷剂向冷却水释放热量 制冷剂从冷冻水吸收热量焓制冷循环分析—能量分析压力D③冷凝器 节流装置 蒸发器A单位制冷剂从冷冻水吸收的热量 单位制冷剂吸收的压缩功 单位制冷剂向冷却水释放的热量压缩机B C目的 制冷系数( 制冷系数(COP)= 代价 制冷效果 = 单位制冷剂压缩功 = ① =+=①②h3h141h2焓(h)②h2 h1 h3 h2- -压力蒸发器小温差: 蒸发器小温差:冷冻水出水温度- 冷冻水出水温度-蒸发温度 冷却器小温差: 冷却器小温差:冷凝温度- 冷凝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冷凝温度40℃ 冷却水° 32 °12 37冷却塔 表冷器小温差取决于 换热器性能, 换热器性能, 该例中小温差 均为3℃。蒸发温度4℃42冷冻水7焓14

五. 影响制冷效果的因素• • •排液过冷( 排液过冷(过冷度) 过冷度) 吸气过热( 吸气过热(过热度) 过热度) 蒸发压力及冷凝压力对制冷效果的影响431. 排液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压力 节流装置 没有过冷 冷凝 蒸发44过冷度= 过冷度=对应的饱 和温度- 和温度-离开冷凝 器的制冷剂温度压缩焓1. 排液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压力2过冷度1过冷度( 过冷度(℃):T1-T2 冷凝BA’A提高制冷量: 提高制冷量:B-A’ > B-A 2. 减少制冷剂在节流元件处产生的 闪发气体( 闪发气体(由于压力降低而导致 的小部分制冷剂蒸发), 的小部分制冷剂蒸发),避免 ),避免“ 避免“ 气蚀” 气蚀”对节流装置的影响。 对节流装置的影响。1.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45焓15

2. 吸气过热对制冷效果的影响需要一定过热度的原因: 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 会造成压缩机“液击 ”压力压力饱和气体过热气体焓46焓过热度2. 吸气过热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过热 • 在蒸发器中发生( 在蒸发器中发生(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称 ),称 压力 为有效过热。 为有效过热。 • 在吸气管道中产生, 在吸气管道中产生,称为无效过热。 称为无效过热。 无效过热时: 无效过热时: • 单位质量功耗增大 • 单位制冷量(制冷效果)不变 • 冷凝器单位热负荷增大 焓 • 吸气比容增大,制冷剂质量流量下降 • 制冷效果下降473.冷凝温度升高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冷凝温度升高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制冷循环由原来的1-2-3-4, 变为1’-2-3’-4’ 压力 • 吸气比容不变(2点),制冷 4’ 3’ 剂质量流量不变。 剂质量流量不变。 4 3 • 单位质量制冷剂制冷效果 减小( 减小(由2-1减小到2-1’)。 • 消耗的压缩功率增大( 消耗的压缩功率增大(由 3-2增加到3’-2) 1 1’ 2 • COP 值降低 焓4816

蒸发温度降低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蒸发温度降低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制冷循环由原来的1-2-3-4, 变为1’-2’-3’-4 • 吸气比容增大, 吸气比容增大,制冷剂 压力 质量流量减小。 质量流量减小。 4 3 3’ • 单位质量制冷剂制冷效 果降低( 果降低(由原来的2-1降 为2’-1’)。 1 2 • 压缩功增大( 压缩功增大(由原来的 3-2,增大到3’-2’ )。 1’ 2’ • COP值降低。 值降低。 焓4.49练习 压力35试在压焓图上( 试在压焓图上(R-22)描绘某制冷系统在下表所示工况下的制冷循环 过程, 过程,并计算制冷效果、 并计算制冷效果、压缩比功及制冷系数( 压缩比功及制冷系数(COP)。℃4D40℃蒸发温度: 4℃, 冷凝温度: 40℃ 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假设过热发生在蒸发器内):5℃ 冷凝器出口过冷度:5℃ 查 对应的压焓图得到以下数据: 37R22对应的压焓图得到以下数据: ° 32 A :温度 4℃,比焓38Btu/lb, ° C B: 温度9℃,比焓110Btu/lb,12 C:A℃B 9℃焓50温度66℃,比焓121Btu/lb, 计算得到: : 计算得到 制冷效果=hB- hA=110-38=72Btu/lb 压缩功=hC- hB=121-110=11Btu/lb 制冷系数=72/11=6.545117

学习与发展部客户培训课程制冷原理1培训目标:一. 基本热力学定律 二. 基本热力学术语: 基本热力学术语: 温度、 温度、压力、 压力、热量、 热量、饱和温 度、 饱和压力。 饱和压力。 三. 压焓图 四. 利用压焓图分析制冷循环 五. 影响制冷效果的因素2一 基本热力学定律能量既不能创生, 能量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亡, 也不能消亡,它 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至另一部分, 只能从物体的一部分传至另一部分,或从一 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 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各种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制冷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制冷过程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 为热能。 为热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31

一 基本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 温物体。 。 温物体4二. 基本热力学术语温度 压力 热量 饱和温度 饱和压力5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28.9 -28.3 -27.8℃Temperature or ° F -20 -19 -18℃°F-4.0 -2.2 -0.4:F :转化为℃ 转化为℃ ℃转化为F62

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转换例题: 例题: ℃= ?℉ 32 ℉ = ? ℃ △2℃ = ?△ ℉1007℉=℃×1.8+32 ℃=(℉-32)/1.8 △℃= △ ℉ / 1.8= 212 = 0 =△ 3.6 ℉℉ ℃压力 绝对压力海平面上1大气压: 大气压:101325 Pa 14.7 psia 1 Bar 760 mm Hg思考: 思考:绝对压力的最低 值为多少? ? 值为多少8表压( 表压(相对压力) 相对压力)和真空度表压= 绝对压力 -大气压力 真空度= 大气压力 - 绝对压力 思考: 思考:真空度的最大值为多少? 真空度的最大值为多少?93

热量 热量: 热量:物质含有热能的量度。 物质含有热能的量度。 单位: 单位:焦耳。 焦耳。 热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热量传递的两种形式: 显然传热 潜热传热10显热显热: 显热:物质不发生相变, 物质不发生相变,仅由于温度改变而吸收/放出的热量。 放出的热量。 比热: 比热:单位质量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 单位质量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kj / kg℃)。 水的比热: 水的比热: 卡/ 克℃ =4.2 kj / kg℃=1Btu/lb. º F 举例: 举例:1kg水从60℃加热到70℃吸收的显热量为多少? 吸收的显热量为多少?水1加 热11潜热潜热: 潜热:由于物质发生相变, 由于物质发生相变,而传递的热量。 而传递的热量。 气化潜热量: :单位质量液体蒸发成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 气化潜热量 单位质量液体蒸发成气体时所吸收的热量。 冷凝潜热量: 冷凝潜热量:单位质量气体冷凝成液体时所 释放的热量。 释放的热量。 举例: 举例: 在24小时内, 小时内,将1吨(2000磅)0℃的冰融化成0℃的水, 的水,所吸收的热 量为1冷吨( 冷吨(3.516 kw)。124

液态- 液态-气态相变过程中, 气态相变过程中,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过冷态( 过冷态(纯液态) 纯液态) —— 显热传热 饱和态( 饱和态(气液混合态) 气液混合态) —— 潜热传热 过热态( 过热态(纯气态) 纯气态) —— 显热传热13过冷态( 过冷态(纯液态) 纯液态)大气 过冷 液体水加热14饱和态( 饱和态(气液混合态): 气液混合态):某种物 ):某种物 质当其处于气液状态共存时, 质当其处于气液状态共存时,称 这种物质处于饱和态。 这种物质处于饱和态。 当物质处于饱和态时, 当物质处于饱和态时,若压力维 持不变, 持不变,则温度也恒定不变, 则温度也恒定不变,温 度和压力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 系,我们称该温度( 我们称该温度(压力) 压力)为该 压力( 压力(温度) 温度)对应的饱和温度 (压力)。 压力)。15标准大气压100℃5

饱和态( 饱和态(气液混合态) 气液混合态) 举例: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 的饱和温度( 的饱和温度(沸点) 沸点)为100℃ 。标准大气压100℃16升高饱和温度的方法——升高系统压力举例: 举例:高压锅通过加热密封锅 体使锅内压力升高。 。此时与该 体使锅内压力升高 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升高。 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升高。 水的饱和温度( 水的饱和温度(沸点) 沸点)升高意 味着水在100℃仍为过冷液体 态。17水沸腾3 psig 230 F降低饱和温度的方法——降低系统压力真空泵 举例: 举例:真空泵将 空气抽出容器。 。 空气抽出容器 使容器内压力下 降。此时与该压 力对应的饱和温 度低于100℃,这 意味水不到100℃ 就能烧开。 就能烧开。18水沸腾 真空度 29.67”40 F6

不同制冷剂饱和温度-饱和压力对应表19饱和温度、 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温度/压力表的使用 红色: :真空度( 红色 真空度(in.Hg) 黑色: 黑色:表压力( 表压力(psig) 试查表得出R22在4℃和40℃时的饱和压力( 时的饱和压力(pa)20转化为F: 40F 查表值: 查表值: 68.5psig(表压) 转化为pa: 472293.8pa (表压) 绝对压力pa: 573618.8pa 转化为F: 104F 查表值: 查表值: 207.7psig(表压) 转化为pa: 1432049.96pa (表压) 绝对压力pa: 1533374.96pa217

单位转换表22三. 压 - 焓图23三. 压 - 焓图压力此图针对单位质量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剂 所具有的能量(kJ/kg)24焓8

三. 压 - 焓图压力气液混合临界点:无气液共存现象25焓三. 压 - 焓图压力100%液体26焓三. 压 - 焓图压力100%气体27焓9

压 - 焓图——等温线压力6090℃℃C D等温线: 等温线:过冷液 体区为垂直线, , 体区为垂直线 两相区为水平线, 两相区为水平线, 过热区几乎为垂 线。 思考: 思考:A,B,C,D 四点温度谁高, , 四点温度谁高 谁低? 谁低?焓AB40℃28压 - 焓图——等熵线压力0.28 0.29等熵线 焓等熵线: 等熵线:向右上 方倾斜的曲线29压 - 焓图——等比容线压力等比容线: 等比容线:向右 上方倾斜的曲线, , 上方倾斜的曲线 斜率比等熵线平 坦。2.0 3.0等比容线30焓10

压 - 焓图( 焓图(R22)31四. 利用压焓图分析制冷循环制冷剂的 制冷循环压缩机 蒸发器 冷却塔 冷凝器 截流元件冷却水冷冻水末端设备32制冷循环分析—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压力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 等压蒸发 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制冷剂进入蒸发器: A点 焓A3311

制冷循环分析—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压力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 等压蒸发A制冷剂从冷冻水吸收热量 焓34制冷循环分析—1.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的等压蒸发过程压力制冷效果A B蒸发器中的蒸发过程 —— 等压蒸发 制冷量? 制冷剂离开蒸发器: 制冷剂离开蒸发器: B点35焓制冷循环分析—2. 制冷剂在压缩机内的等熵压缩过程压力CAB36hBhC制冷剂在压缩机 内沿等熵线压缩 等熵压缩: 等熵压缩 : 理想的可逆压缩过程 ,没有能量损失,压 缩机的压缩功完全转 换为制冷剂的能量( 体现为制冷剂的焓值 从hB增加到hC)。 焓12

制冷循环分析—2.制冷剂在压缩机内的等熵压缩过程压力AB焓37思考: 思考: 1. 制冷剂经过压缩 机后( 机后(从B点进入 ,从C点离开), 点离开), C 热力参数( 热力参数(温度 、压力、 压力、焓)及 压头 热工状态如何发 生变化? 生变化? 2. B、C之间的焓差 和压缩机压缩功, 电机耗电量之间 存在什么关系? 存在什么关系?制冷循环分析—3.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等压冷凝过程压力D C制冷剂把热量传给冷却 水,自身能量降低, 自身能量降低,体 现为焓值由hC降到Hd. 制冷剂进入冷凝器的状态 点为C点,离开冷凝器的状 态点为D点。 思考: 思考: 该图中D点处于什么状态: 点处于什么状态: 过冷? 过冷?饱和? 饱和?过热? 过热?AB38hDhC焓制冷循环分析—4. 制冷剂在节流装置中的等焓过程压力节流装置 •热力膨胀阀 •固定孔板 •可变孔板DAB39焓节流过程- 节流过程-等焓过程: 等焓过程: 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设 备时压力降低,压力降低会 导致很小一部分液态制冷剂 蒸发,蒸发的制冷剂吸收气 化潜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焓 值增加,未蒸发的制冷剂为 C 蒸发部分的制冷剂提供了能 量,温度降低,焓值降低。 • 就整个制冷剂而言,在 节流过程中蒸发的能量来自 制冷剂本身,制冷剂焓值( 单位质量制冷剂所具有的能 量)不变。 • 经过节流,制冷剂压力降 低,含气量增加,温度降低•13

制冷循环 压力 冷凝器 置 装 流 节 蒸发器40制冷剂向冷却水释放热量 制冷剂从冷冻水吸收热量焓制冷循环分析—能量分析压力D③冷凝器 节流装置 蒸发器A单位制冷剂从冷冻水吸收的热量 单位制冷剂吸收的压缩功 单位制冷剂向冷却水释放的热量压缩机B C目的 制冷系数( 制冷系数(COP)= 代价 制冷效果 = 单位制冷剂压缩功 = ① =+=①②h3h141h2焓(h)②h2 h1 h3 h2- -压力蒸发器小温差: 蒸发器小温差:冷冻水出水温度- 冷冻水出水温度-蒸发温度 冷却器小温差: 冷却器小温差:冷凝温度- 冷凝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冷凝温度40℃ 冷却水° 32 °12 37冷却塔 表冷器小温差取决于 换热器性能, 换热器性能, 该例中小温差 均为3℃。蒸发温度4℃42冷冻水7焓14

五. 影响制冷效果的因素• • •排液过冷( 排液过冷(过冷度) 过冷度) 吸气过热( 吸气过热(过热度) 过热度) 蒸发压力及冷凝压力对制冷效果的影响431. 排液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压力 节流装置 没有过冷 冷凝 蒸发44过冷度= 过冷度=对应的饱 和温度- 和温度-离开冷凝 器的制冷剂温度压缩焓1. 排液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压力2过冷度1过冷度( 过冷度(℃):T1-T2 冷凝BA’A提高制冷量: 提高制冷量:B-A’ > B-A 2. 减少制冷剂在节流元件处产生的 闪发气体( 闪发气体(由于压力降低而导致 的小部分制冷剂蒸发), 的小部分制冷剂蒸发),避免 ),避免“ 避免“ 气蚀” 气蚀”对节流装置的影响。 对节流装置的影响。1.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过冷对制冷效果的影响:45焓15

2. 吸气过热对制冷效果的影响需要一定过热度的原因: 避免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会造成压缩机“ 会造成压缩机“液击 ”压力压力饱和气体过热气体焓46焓过热度2. 吸气过热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过热 • 在蒸发器中发生( 在蒸发器中发生(干式蒸发器), 干式蒸发器),称 ),称 压力 为有效过热。 为有效过热。 • 在吸气管道中产生, 在吸气管道中产生,称为无效过热。 称为无效过热。 无效过热时: 无效过热时: • 单位质量功耗增大 • 单位制冷量(制冷效果)不变 • 冷凝器单位热负荷增大 焓 • 吸气比容增大,制冷剂质量流量下降 • 制冷效果下降473.冷凝温度升高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冷凝温度升高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制冷循环由原来的1-2-3-4, 变为1’-2-3’-4’ 压力 • 吸气比容不变(2点),制冷 4’ 3’ 剂质量流量不变。 剂质量流量不变。 4 3 • 单位质量制冷剂制冷效果 减小( 减小(由2-1减小到2-1’)。 • 消耗的压缩功率增大( 消耗的压缩功率增大(由 3-2增加到3’-2) 1 1’ 2 • COP 值降低 焓4816

蒸发温度降低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蒸发温度降低对制冷效果的影响: 制冷循环由原来的1-2-3-4, 变为1’-2’-3’-4 • 吸气比容增大, 吸气比容增大,制冷剂 压力 质量流量减小。 质量流量减小。 4 3 3’ • 单位质量制冷剂制冷效 果降低( 果降低(由原来的2-1降 为2’-1’)。 1 2 • 压缩功增大( 压缩功增大(由原来的 3-2,增大到3’-2’ )。 1’ 2’ • COP值降低。 值降低。 焓4.49练习 压力35试在压焓图上( 试在压焓图上(R-22)描绘某制冷系统在下表所示工况下的制冷循环 过程, 过程,并计算制冷效果、 并计算制冷效果、压缩比功及制冷系数( 压缩比功及制冷系数(COP)。℃4D40℃蒸发温度: 4℃, 冷凝温度: 40℃ 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假设过热发生在蒸发器内):5℃ 冷凝器出口过冷度:5℃ 查 对应的压焓图得到以下数据: 37R22对应的压焓图得到以下数据: ° 32 A :温度 4℃,比焓38Btu/lb, ° C B: 温度9℃,比焓110Btu/lb,12 C:A℃B 9℃焓50温度66℃,比焓121Btu/lb, 计算得到: : 计算得到 制冷效果=hB- hA=110-38=72Btu/lb 压缩功=hC- hB=121-110=11Btu/lb 制冷系数=72/11=6.545117


相关文章

  • 相变制冷的原理及其特点
  • [导读]相变制冷就是利用物质由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融化.蒸发.升华)时的吸热效应达到制冷目的. 相变是指物质集聚态的变化.物质在发生相变时,由于分子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改变,必然伴随着吸收或放出一定的热量,这种热量称为相变潜热.相变制 ...查看


  • 冷冻机与冷水机的区别
  • 冷冻机和冷水机的区别 很多人都分不清冷冻机与冷水机这两种设备,多数时候都把它们当做是同一设备,其实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冷冻机: 是指用压缩机改变冷媒气体的压力变化来达到低温制冷的机械设备.所采用的压缩机,因其 使用条 ...查看


  • 2016物态变化中考题(选择)汇编
  • 1.近来,多家新闻媒体报导顾客食用火锅时,误将打火机掉入锅内引发爆炸的事故.消防人员就此 提醒广大民众:"一次性打火机内充装的是液态丁烷,稍遇高温就很容易变成气体.普通打火机的抗 压能力比较差,所以掉入火锅内很容易引起爆炸.所以使 ...查看


  •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
  • 工程热力学复习重点2012.3 绪 论 [1] 理解和掌握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 理解热能利用的两种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3] 了解常用的热能动力转换装臵的工作过程 1.什么是工程热力学 从工程技术观点出发,研究 ...查看


  • 冷水机组监控系统设计
  • 目 录 目 录 . .............................................................................................................. ...查看


  • 热电偶标定实验报告
  • 热电偶的制作与 标定试验 指导老师:徐之平 学 生:代国岭 学 号:102270028 专 业:工程热物理 热电偶的制作与标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热电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2. 学会热电偶温度计的制作与矫正方法 3. 掌握电位差计的 ...查看


  • 物态变化教案
  • 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温度概念,知道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 2.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4.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 ...查看


  • 通用式可控水温加热装置设计提案
  • 通用式可控水温加热装置 设计提案 目录 壹. 创意发想 1. 创意缘由 2. 发想情境 3. 发想 创意发想 发想评估 4. 发想小结 貳. 专利检索 1. 专利检索 2. 专利分析 3. 小结分析 4. 消费者分析 叄. 发明细项 1.图 ...查看


  • 机械考试题整理无敌版
  • 机械考试题 填空题 1. 形底的浅斗 和 尖角形斗三种.装料的方式有 吸取式和直接式 两种. 2.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有 等.布带常用于 机械.灌装线上用于输送容器的输送机常采用 板式 形式的输送带.热烫机中使用的带式输送机常采用 钢带式 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