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漏水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漏水点概括及问题 2.1、漏水点概括
工程建设初期,我方在车库周圈布置了系统性的降水措施(井点降水),且大部分降水井均在展示区区域内。因建设单位展示区开放的相关要求,对在展示区内的原有系统性降水井进行封堵,造成地下室局部出现渗漏,现对渗漏点进行统计如下:
目前经我方观察,共计8处渗漏点,其中顶板漏点4处(12/B-D轴、10-11/A-B轴、7-8/C-D轴、2/L-M轴)、外墙漏点1处(2/N-P轴)、底板降水井3处(6/D轴西侧、4/E轴南侧、4/H轴西侧)。 2.2、问题
2.2.1、顶板及外墙处理漏点的具体开始时间?修复施工进度过程时间详见本方案第四项。
2.2.2、机械(挖掘机)如何进行展示区景观区?
2.2.3、土方开挖过程中,开挖范围内的树木、草坪、景观道路如何处理?
三、具体处理方案 3.1、底板
底板目前有3个降水井,套管管径分别为450mm(6/D轴西侧)、300mm(4/E轴南侧、4/H轴西侧),项目部从2014年9月14日起至今,一直组织人员、机械(抽水泵)对地下室进行排水处理,并每天安排专人对地下室水位情况进行观测,未见水位有下降趋势。根据了解当地潮汐变化峰值,农历初九、二十四潮汐最低(10:48、22:48两个时间段),项目部预计在潮汐最低谷值时间段对降水井进行封堵,具体封堵措施如下:
3.1.1、在潮汐谷值时,采用C40P8商品抗渗混凝土对井孔进行筑芯处理,塌落度要求小于120mm,从井底直至浇筑到降水井水泥管上沿高度(钢套管底部),钢套管部位采用砂回填。
3.1.2、采用煤油喷灯及棉纱布结合除湿的方式,对钢套管顶部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电焊操作的作业面,在钢套管顶部采用电焊钢板的方式(钢板厚度5mm,要求满焊),将降水井进行封堵。
3.1.3、在降水井周圈砌筑240mm厚、500mm高、1000mm见方的砖墙,作为二次混凝土封堵降水井的模板,并在周圈干燥的条件下,采用防水砂浆对基底及砖胎膜内侧进行抹灰处理,抹灰厚度20mm。
3.1.4、在降水井周圈的基底及砖胎膜内侧采用热熔法铺设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阴角、阳角、管根部设置防水加强层,加强层宽度每边不小于250mm,并确保搭接严密。卷材施工完成后,采用防水砂浆设置防水保护层,平面20mm厚、立面10mm厚。
3.1.5、设置双层双向HRB400 14@250钢筋网,并浇筑C40P8商品抗渗混凝土,塌落度要求120mm±20mm,浇筑高度500mm高,振捣密实。
3.1.6、混凝土承台上强度后,将砖胎膜上的卷材翻边,在承台上表面采用热熔法铺设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然后采用防水砂浆抹20mm厚防水保护层。 3.2顶板
因顶板漏点及外墙漏点均在样板展示区景观区内,且位置较为分散,挖土后,土方建议就近堆放,以备修复后的回填。为了避免造成展示区整体场区的混乱,
建议修复防水期间,展示区景观区暂时关闭(我方在景观区外围采用扣件式钢管围挡的方式对其进行封闭)。目前观察顶板漏点位于原1#塔吊位置(7-8/C-D轴),人员出入口周圈(10-11/A-B轴),样板展示区北侧围挡位置套管(2/L-M轴),样板展示区西侧围挡位置(12/B-D轴)。
顶板漏点修补需先将漏点区域覆土挖开,挖土面积为漏点周圈2~3米,厚度为覆土深度。挖至原临时防水保护层上300mm高后,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继续挖至防水保护层,并将原防水保护层清理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在原防水层采用再铺设2层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进行修补。
防水施工完成后,平面采用C20豆石商品混凝土浇筑70mm厚防水层,待混凝土上强度后,进行回填;立面采用120砖墙砌筑方式对修补部位防水卷材进行保护后回填砂。 3.3外墙
目前观察外墙漏点位于样板展示区西侧围挡位置(2/N-P轴),需挖土5m深,按1:0.8放坡,需外扩4m,挖出土方就近存放,以备后续回填施工。挖至基底后,需将原外墙施工防水表面清理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在原防水层采用再铺设2层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进行修补。
防水施工完成后,采用120砖墙砌筑方式对修补部位防水卷材进行保护后回填砂。 四、施工计划 1、底板
灌桩混凝土、桩头封堵1天——排水、干燥3-4天——承台砖胎膜砌筑、找平层施工1天——卷材铺设1天——钢筋绑扎、承台混凝土浇筑1天——承台顶防水2天(混凝土间歇1天)——防水保护层1天
预计共计10天 2、顶板
土方开挖3天(含人工清理)——晾干2-3天(视天气情况,如遇降雨,无法保证)——修补2天——保护层施工2天——土方回填1天
预计共计10天 3、外墙
土方开挖6天(含人工清理)——晾干2-3天(视天气情况,如遇降雨,无法保证)——修补2天——保护层施工3天——土方回填1天
预计共计15天 附图:漏点平面位置图
地下室漏水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漏水点概括及问题 2.1、漏水点概括
工程建设初期,我方在车库周圈布置了系统性的降水措施(井点降水),且大部分降水井均在展示区区域内。因建设单位展示区开放的相关要求,对在展示区内的原有系统性降水井进行封堵,造成地下室局部出现渗漏,现对渗漏点进行统计如下:
目前经我方观察,共计8处渗漏点,其中顶板漏点4处(12/B-D轴、10-11/A-B轴、7-8/C-D轴、2/L-M轴)、外墙漏点1处(2/N-P轴)、底板降水井3处(6/D轴西侧、4/E轴南侧、4/H轴西侧)。 2.2、问题
2.2.1、顶板及外墙处理漏点的具体开始时间?修复施工进度过程时间详见本方案第四项。
2.2.2、机械(挖掘机)如何进行展示区景观区?
2.2.3、土方开挖过程中,开挖范围内的树木、草坪、景观道路如何处理?
三、具体处理方案 3.1、底板
底板目前有3个降水井,套管管径分别为450mm(6/D轴西侧)、300mm(4/E轴南侧、4/H轴西侧),项目部从2014年9月14日起至今,一直组织人员、机械(抽水泵)对地下室进行排水处理,并每天安排专人对地下室水位情况进行观测,未见水位有下降趋势。根据了解当地潮汐变化峰值,农历初九、二十四潮汐最低(10:48、22:48两个时间段),项目部预计在潮汐最低谷值时间段对降水井进行封堵,具体封堵措施如下:
3.1.1、在潮汐谷值时,采用C40P8商品抗渗混凝土对井孔进行筑芯处理,塌落度要求小于120mm,从井底直至浇筑到降水井水泥管上沿高度(钢套管底部),钢套管部位采用砂回填。
3.1.2、采用煤油喷灯及棉纱布结合除湿的方式,对钢套管顶部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电焊操作的作业面,在钢套管顶部采用电焊钢板的方式(钢板厚度5mm,要求满焊),将降水井进行封堵。
3.1.3、在降水井周圈砌筑240mm厚、500mm高、1000mm见方的砖墙,作为二次混凝土封堵降水井的模板,并在周圈干燥的条件下,采用防水砂浆对基底及砖胎膜内侧进行抹灰处理,抹灰厚度20mm。
3.1.4、在降水井周圈的基底及砖胎膜内侧采用热熔法铺设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阴角、阳角、管根部设置防水加强层,加强层宽度每边不小于250mm,并确保搭接严密。卷材施工完成后,采用防水砂浆设置防水保护层,平面20mm厚、立面10mm厚。
3.1.5、设置双层双向HRB400 14@250钢筋网,并浇筑C40P8商品抗渗混凝土,塌落度要求120mm±20mm,浇筑高度500mm高,振捣密实。
3.1.6、混凝土承台上强度后,将砖胎膜上的卷材翻边,在承台上表面采用热熔法铺设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然后采用防水砂浆抹20mm厚防水保护层。 3.2顶板
因顶板漏点及外墙漏点均在样板展示区景观区内,且位置较为分散,挖土后,土方建议就近堆放,以备修复后的回填。为了避免造成展示区整体场区的混乱,
建议修复防水期间,展示区景观区暂时关闭(我方在景观区外围采用扣件式钢管围挡的方式对其进行封闭)。目前观察顶板漏点位于原1#塔吊位置(7-8/C-D轴),人员出入口周圈(10-11/A-B轴),样板展示区北侧围挡位置套管(2/L-M轴),样板展示区西侧围挡位置(12/B-D轴)。
顶板漏点修补需先将漏点区域覆土挖开,挖土面积为漏点周圈2~3米,厚度为覆土深度。挖至原临时防水保护层上300mm高后,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继续挖至防水保护层,并将原防水保护层清理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在原防水层采用再铺设2层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进行修补。
防水施工完成后,平面采用C20豆石商品混凝土浇筑70mm厚防水层,待混凝土上强度后,进行回填;立面采用120砖墙砌筑方式对修补部位防水卷材进行保护后回填砂。 3.3外墙
目前观察外墙漏点位于样板展示区西侧围挡位置(2/N-P轴),需挖土5m深,按1:0.8放坡,需外扩4m,挖出土方就近存放,以备后续回填施工。挖至基底后,需将原外墙施工防水表面清理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在原防水层采用再铺设2层sbs聚酯胎改性沥青Ⅱ型防水卷材进行修补。
防水施工完成后,采用120砖墙砌筑方式对修补部位防水卷材进行保护后回填砂。 四、施工计划 1、底板
灌桩混凝土、桩头封堵1天——排水、干燥3-4天——承台砖胎膜砌筑、找平层施工1天——卷材铺设1天——钢筋绑扎、承台混凝土浇筑1天——承台顶防水2天(混凝土间歇1天)——防水保护层1天
预计共计10天 2、顶板
土方开挖3天(含人工清理)——晾干2-3天(视天气情况,如遇降雨,无法保证)——修补2天——保护层施工2天——土方回填1天
预计共计10天 3、外墙
土方开挖6天(含人工清理)——晾干2-3天(视天气情况,如遇降雨,无法保证)——修补2天——保护层施工3天——土方回填1天
预计共计15天 附图:漏点平面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