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的一年(二)

(二)竞争心理

我认为这是美中教育制度差别很大的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强调竞争,而美国强调兴趣的引导。

在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造成了极其激烈的竞争,绝大多数的学子们是在为了竞争而竞争,每一个阶段前方的目标都是代表着某种机会的一些金光闪闪的名额。我们总是在这样永无休止的追逐中忘掉了自己,总是在达到目标的时候却感到莫名的空虚。Sigh,想起这十几年的读书时光,最生动最快乐的是小学高班的时候,那些数学竞赛的应用题给了一个小女孩无穷的乐趣。自那以后的她就像是一匹受训的野马,在越来越高级的运动场的跑道上她把追赶和超越当作了最大的乐趣,却再也想不起原野上自由奔跑是什么滋味了。呵呵,回想清华四年来学业上是什么在激励我和鼓舞我奋勇前进,绝对是每年年底的那次大排名和奖学金评定的说……

到了美国,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在Berkeley的研究生院感觉身边的人一个个脑子都转得飞飞快,这许多聪明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科研环境下共同学习却一点竞争气氛都感觉不到。首先是研究生课程以扩大知识面为目的,大家的GPA都可以保证是A(何况GPA已经不再重要),然后在科研方面各人有各人的领域,互相学习各自求发展,基本上没有任何来自竞争的压力。

当然真正的比较在于中美的本科教育,本科生相对来说竞争压力比研究生大得多,因为他们也有就业和升学的竞争。但是美国教育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压力和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兴趣,让大家都有一个愉快的环境学习,并且同时把很大一部分侧重点放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

去年我上过两门美国本科生的课(初级模电和初级数电),这两门课都非常热门人数非常多,也就意味着竞争比研究生课程激烈得多。但是他们的本科生要幸福得多。首先美国课程评分是分段给分,各个分数段分别给A,B,C及中间段如A+,A-等,这样就比国内差一分就差好些名次的情况要让人轻松得多,大家各自知道自己大概是什么层次,只要学得明白就没有什么其他因素会导致成绩出现大的误差。另外分数要学得明白就没有什么其他因素会导致成绩出现大的误差。另外分数基本上均摊到学期内的作业,project和大考小考中,期末考一般仅占30%,project比重大于等于期末考,而做好project的关键就在于平时努力和小组成员有效的合作,这样学生们就用不着在期末时惶惶然,也没有机会指望考试前突击就能拿个好成绩。总之我感觉他们的课程制度比国内合理。当然这是建立在他们资源丰富的基础上,没有良好的上机条件project是没法做的。

除了制度方面,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美国老师对学生很尊重。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考试,哪怕是TA负责的期末作业评分,都不允许分数公开。或者是分数发到各人邮箱里,或者是按学号公布,反正9位数的学号只能记住自己的(呵呵,俺们prelim的结果就是按学号公布的,虽然这种结果其实大家都是会知道的,谁过谁没过,但是老师们仍然要在公布时保护学生的隐私权,使没过的学生不会感到尴尬)。课堂上发卷子的时候老师都会把卷面严严实实地扣着发给每个人,尤其是考得不好的同学。说实话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某些程度上我认为美国抨击中国不重视人权是有道理的,中国的还击总是指出美国在诸如种族歧视等等一些方面作得也不好,但是普遍意义上美国人更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从小到大我曾经已经习惯了看老师们用刺激落后学生自尊心的办法督促其上进,也许这样有效,但我怀疑仅仅是很小的比例有效,对于其他那些被刺激而没有能够上进的,甚至那些小比例的上进了的,他们的心理都会留下被刺激的阴影。

事实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清华的炼狱,麻省理工的天堂"讲的是一位81届清华前辈的同样感受。DEE第4篇文章。

美国孩子像是在大自然里成长的生物,而中国孩子都在加上了重剂量的化学肥料的田野里生长,他们能够拔得高窜得快,但是未必真的健康。

中国教育这种单纯强调竞争的观念首先是吃掉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获得的乐趣,抑制了他们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思考。比方说随便搞一个调查去问毕业了的中国本科生,学术上你到底对什么有兴趣,估计98%的情况下会是一双迷茫的眼睛在瞪着你。而这种结果美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我曾经在第一学期做project作得快要发疯的时候对旁边的美国小本科生大发牢骚,结果是他瞪着迷茫的眼睛看着我说,You don’t like it? Why take it? 当时我就愣了一下,想告诉他这是学位要求,想了想还是没说,因为说了也没意思。

并且这种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急功近利的,学不到什么扎实的东西。比如说清华的学生一般来讲上完了四年本科后就已经充分掌握了让大脑在考试前后一个月时间里达到最大知识容量的能力,除此之外的时间就可以快乐地空空如也。

最后我认为这种竞争式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弊端是,学生十几年在这种狭窄的目标巨大的压力的培养模式下成长的结果是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得不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这种狭隘的竞争心理的普遍表现就是无法正视挫折,总觉得自己要走的路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要争取什么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成功之前和失败之后的心理压力都过大,导致做事情和看待人生的角度总是偏激和片面。像自杀频频的清华,时常爆出学生血案的北大,91年的卢刚和2001年的尹湛(Purdue生物系研究生,8月2日于学生宿舍楼内杀死一对韩国姐妹),都是被中国教育的重重关卡挑选到最高层的人才……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说明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个案,而代表一种在具体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狭隘心理。

(三)孤独的美国生活

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已经习惯了充满我们生活的喧嚣与热闹。不要因为喜好安静和独处就认为美国的生活适合你,那只是在清华这个每天 就练 扬人们摩肩接踵的环境下的安静和独处。清华最安静的角落都比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热闹得多。

玩过模拟人生的同志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美国的生活。就是一模一样的。整齐的街区漂亮的小房子,简单的家里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每天在重复着忙碌的日程。

心情低落很糟糕,因为那意味着工作表现不好,无法升级。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娱乐值低落,于是必须将你的一部分时间用来补充娱乐值,二是社交值低落,于是必须周末晚上开个party电话邀请亲朋好友过来一聚,促进感情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刚刚玩上模拟人生的同志们很容易发现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明明一切都是在为工作奋斗,可是为什么小人情绪极其低落,工作表现不佳,什么事情都好像慢一拍,最后家里狼藉一片没准工作还丢了。然后渐渐找着窍门了,原来心情需要调节,于是有效地补充了娱乐值和社交值之后小人开始走上正轨了,每天极其忙碌地生活,但是毕竟是有效率的愉快的生活。再到后来小人工作有了经验,晋升到一定高度,经济也宽裕了,生活就变得轻松有乐趣多了。

呵呵,就是这么回事。但是一开始的确会有一段失落的时间,不知道自己少了些什么。最后才发现在从前的环境中无论是娱乐值还是社交值其实都是在自动调节的过程中,而美国这个地方把这个automation的开关给关掉了,玩家只好靠自己主动调节,我想在生活上这是需要适应的最主要的地方。

这里的基本生活很简单又很单调。看起来似乎很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有任何人来介入你的生活安排你的生活。但是同时当一个人自己不熟悉如何调节生活如何改善生活的时候,也不会有人在周围出现帮助你去调节。这就是美国的自由和孤独。

在这里任何事情总能看到两个极端,如果有人在BBS上控诉孤独的米国使女孩子的青春未老先衰,打开那些被M的回文就一定会发现一个生活丰富多彩的快乐女孩在现身说法。总而言之所有的选择都在自己手上,在美国你可以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没有人会来指手画脚,但是也没有人关心。

有一位postdoc同学刚来后一个礼拜就开始跟我们大谈:"我发现在这里没有人care你,没有人care,他们不在乎。但是呢,如果你主动去请教,他们都会很帮忙的。"说话的神情很可爱。其实他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美国生活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权利,彼此留下的空间很大,一般没有人会主动进入别人的空间。

但是如果有人主动提出友好举动,每个人其实都很nice的。所以美国生活对人的要求是,一个人可以喜爱孤单和寂寞,但是他必须是聪明的,对外界开放并且知道怎样同外界交往的。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心理准备,过了最初的热闹日子后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一座孤独的大坟墓。新生尤其是本科生往往刚从学校的集体宿舍和大教室出来,不太知道social的必要性和不够老练,但在美国生活的一两年磨练后,基本都是每个周末呼朋唤友开party或开车出游的主。其实不一定是他们自己就是特别爱玩的人,而是环境教出来的。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是周一至周五枯燥忙碌独立的工作,加上周末尽情的放松。不是这样的话情绪不容易调节,大脑也得不到重新充电。

在这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人和人之间又相对疏远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一个人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会有很多问题出现,美国的心理咨询业非常发达,经常街头上交往中也能看到一些精神上出现问题的人,很无奈的感觉。

(二)竞争心理

我认为这是美中教育制度差别很大的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强调竞争,而美国强调兴趣的引导。

在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造成了极其激烈的竞争,绝大多数的学子们是在为了竞争而竞争,每一个阶段前方的目标都是代表着某种机会的一些金光闪闪的名额。我们总是在这样永无休止的追逐中忘掉了自己,总是在达到目标的时候却感到莫名的空虚。Sigh,想起这十几年的读书时光,最生动最快乐的是小学高班的时候,那些数学竞赛的应用题给了一个小女孩无穷的乐趣。自那以后的她就像是一匹受训的野马,在越来越高级的运动场的跑道上她把追赶和超越当作了最大的乐趣,却再也想不起原野上自由奔跑是什么滋味了。呵呵,回想清华四年来学业上是什么在激励我和鼓舞我奋勇前进,绝对是每年年底的那次大排名和奖学金评定的说……

到了美国,感觉就完全不同了。在Berkeley的研究生院感觉身边的人一个个脑子都转得飞飞快,这许多聪明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科研环境下共同学习却一点竞争气氛都感觉不到。首先是研究生课程以扩大知识面为目的,大家的GPA都可以保证是A(何况GPA已经不再重要),然后在科研方面各人有各人的领域,互相学习各自求发展,基本上没有任何来自竞争的压力。

当然真正的比较在于中美的本科教育,本科生相对来说竞争压力比研究生大得多,因为他们也有就业和升学的竞争。但是美国教育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压力和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兴趣,让大家都有一个愉快的环境学习,并且同时把很大一部分侧重点放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上。

去年我上过两门美国本科生的课(初级模电和初级数电),这两门课都非常热门人数非常多,也就意味着竞争比研究生课程激烈得多。但是他们的本科生要幸福得多。首先美国课程评分是分段给分,各个分数段分别给A,B,C及中间段如A+,A-等,这样就比国内差一分就差好些名次的情况要让人轻松得多,大家各自知道自己大概是什么层次,只要学得明白就没有什么其他因素会导致成绩出现大的误差。另外分数要学得明白就没有什么其他因素会导致成绩出现大的误差。另外分数基本上均摊到学期内的作业,project和大考小考中,期末考一般仅占30%,project比重大于等于期末考,而做好project的关键就在于平时努力和小组成员有效的合作,这样学生们就用不着在期末时惶惶然,也没有机会指望考试前突击就能拿个好成绩。总之我感觉他们的课程制度比国内合理。当然这是建立在他们资源丰富的基础上,没有良好的上机条件project是没法做的。

除了制度方面,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美国老师对学生很尊重。无论是什么性质的考试,哪怕是TA负责的期末作业评分,都不允许分数公开。或者是分数发到各人邮箱里,或者是按学号公布,反正9位数的学号只能记住自己的(呵呵,俺们prelim的结果就是按学号公布的,虽然这种结果其实大家都是会知道的,谁过谁没过,但是老师们仍然要在公布时保护学生的隐私权,使没过的学生不会感到尴尬)。课堂上发卷子的时候老师都会把卷面严严实实地扣着发给每个人,尤其是考得不好的同学。说实话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某些程度上我认为美国抨击中国不重视人权是有道理的,中国的还击总是指出美国在诸如种族歧视等等一些方面作得也不好,但是普遍意义上美国人更尊重每个人的尊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从小到大我曾经已经习惯了看老师们用刺激落后学生自尊心的办法督促其上进,也许这样有效,但我怀疑仅仅是很小的比例有效,对于其他那些被刺激而没有能够上进的,甚至那些小比例的上进了的,他们的心理都会留下被刺激的阴影。

事实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清华的炼狱,麻省理工的天堂"讲的是一位81届清华前辈的同样感受。DEE第4篇文章。

美国孩子像是在大自然里成长的生物,而中国孩子都在加上了重剂量的化学肥料的田野里生长,他们能够拔得高窜得快,但是未必真的健康。

中国教育这种单纯强调竞争的观念首先是吃掉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获得的乐趣,抑制了他们对自身发展方向的思考。比方说随便搞一个调查去问毕业了的中国本科生,学术上你到底对什么有兴趣,估计98%的情况下会是一双迷茫的眼睛在瞪着你。而这种结果美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我曾经在第一学期做project作得快要发疯的时候对旁边的美国小本科生大发牢骚,结果是他瞪着迷茫的眼睛看着我说,You don’t like it? Why take it? 当时我就愣了一下,想告诉他这是学位要求,想了想还是没说,因为说了也没意思。

并且这种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急功近利的,学不到什么扎实的东西。比如说清华的学生一般来讲上完了四年本科后就已经充分掌握了让大脑在考试前后一个月时间里达到最大知识容量的能力,除此之外的时间就可以快乐地空空如也。

最后我认为这种竞争式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弊端是,学生十几年在这种狭窄的目标巨大的压力的培养模式下成长的结果是他们的心理和人格得不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这种狭隘的竞争心理的普遍表现就是无法正视挫折,总觉得自己要走的路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要争取什么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成功之前和失败之后的心理压力都过大,导致做事情和看待人生的角度总是偏激和片面。像自杀频频的清华,时常爆出学生血案的北大,91年的卢刚和2001年的尹湛(Purdue生物系研究生,8月2日于学生宿舍楼内杀死一对韩国姐妹),都是被中国教育的重重关卡挑选到最高层的人才……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说明他们已经不仅仅是个案,而代表一种在具体社会环境下形成的狭隘心理。

(三)孤独的美国生活

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注定是孤独的。因为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已经习惯了充满我们生活的喧嚣与热闹。不要因为喜好安静和独处就认为美国的生活适合你,那只是在清华这个每天 就练 扬人们摩肩接踵的环境下的安静和独处。清华最安静的角落都比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热闹得多。

玩过模拟人生的同志们可以很容易地想象美国的生活。就是一模一样的。整齐的街区漂亮的小房子,简单的家里有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每天在重复着忙碌的日程。

心情低落很糟糕,因为那意味着工作表现不好,无法升级。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是娱乐值低落,于是必须将你的一部分时间用来补充娱乐值,二是社交值低落,于是必须周末晚上开个party电话邀请亲朋好友过来一聚,促进感情同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情。刚刚玩上模拟人生的同志们很容易发现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明明一切都是在为工作奋斗,可是为什么小人情绪极其低落,工作表现不佳,什么事情都好像慢一拍,最后家里狼藉一片没准工作还丢了。然后渐渐找着窍门了,原来心情需要调节,于是有效地补充了娱乐值和社交值之后小人开始走上正轨了,每天极其忙碌地生活,但是毕竟是有效率的愉快的生活。再到后来小人工作有了经验,晋升到一定高度,经济也宽裕了,生活就变得轻松有乐趣多了。

呵呵,就是这么回事。但是一开始的确会有一段失落的时间,不知道自己少了些什么。最后才发现在从前的环境中无论是娱乐值还是社交值其实都是在自动调节的过程中,而美国这个地方把这个automation的开关给关掉了,玩家只好靠自己主动调节,我想在生活上这是需要适应的最主要的地方。

这里的基本生活很简单又很单调。看起来似乎很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有任何人来介入你的生活安排你的生活。但是同时当一个人自己不熟悉如何调节生活如何改善生活的时候,也不会有人在周围出现帮助你去调节。这就是美国的自由和孤独。

在这里任何事情总能看到两个极端,如果有人在BBS上控诉孤独的米国使女孩子的青春未老先衰,打开那些被M的回文就一定会发现一个生活丰富多彩的快乐女孩在现身说法。总而言之所有的选择都在自己手上,在美国你可以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没有人会来指手画脚,但是也没有人关心。

有一位postdoc同学刚来后一个礼拜就开始跟我们大谈:"我发现在这里没有人care你,没有人care,他们不在乎。但是呢,如果你主动去请教,他们都会很帮忙的。"说话的神情很可爱。其实他真是说到点子上了,美国生活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权利,彼此留下的空间很大,一般没有人会主动进入别人的空间。

但是如果有人主动提出友好举动,每个人其实都很nice的。所以美国生活对人的要求是,一个人可以喜爱孤单和寂寞,但是他必须是聪明的,对外界开放并且知道怎样同外界交往的。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心理准备,过了最初的热闹日子后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一座孤独的大坟墓。新生尤其是本科生往往刚从学校的集体宿舍和大教室出来,不太知道social的必要性和不够老练,但在美国生活的一两年磨练后,基本都是每个周末呼朋唤友开party或开车出游的主。其实不一定是他们自己就是特别爱玩的人,而是环境教出来的。美国的生活方式就是周一至周五枯燥忙碌独立的工作,加上周末尽情的放松。不是这样的话情绪不容易调节,大脑也得不到重新充电。

在这种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而人和人之间又相对疏远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一个人不能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和生活,会有很多问题出现,美国的心理咨询业非常发达,经常街头上交往中也能看到一些精神上出现问题的人,很无奈的感觉。


相关文章

  • 2016年留学服务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2016年中国留学服务市场现状调查与未来 发展前景趋势报告 报告编号:1623756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 ...查看


  • 世界各国IP段
  • 各国IP分配地址段(all)各国IP分配地址段-->韩国韩国IP段61.32.0.0-61.43.255.255韩国61.75.0.0-61.75.255.255韩国61.84.0.0-61.84.255.255韩国63.105.0. ...查看


  • 美国粮食种植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美国粮食种植市场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第一部分 美国粮食种植市场的投资环境研究 第一章 美国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指标预测 第一节 美国政局稳定性及治安环境点评 一.美国政局沿革及其未来的政局稳定性点评 二.美国政府效率点评 三.美国社会治安条件点评 ...查看


  • 美国电话区号
  • 201:美国 - 新泽西州 (Hackensack, Jersey City, Hoboken 以及新泽西州东北部,与551重叠) 202:美国 -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203:美国 - 康乃狄克州 (Bridgeport, New Hav ...查看


  • 美国如何宣传自己的价值观
  • 作者:欧阳康钟林 北京日报 2015年02期 作为当今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早在建国之初便将价值观作为了立国之本,在<独立宣言>中宣告:"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 ...查看


  • 看电影学法律
  • 看电影学法律 作者: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 阅读[ 244] 更新:2009-10-27 11:02:00 如果同学们想要通过看电影学习法律,推荐两本书给大家.一是<影像中的司法>,在下面的网址有连载http://lz ...查看


  • 美国常见12个族群
  • The 12 Most Common Ethnicities In America 12.瑞典裔美国人:4,088,555 十九世纪,瑞典人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而移民美国.从1851年到1930年,120多万瑞典人横跨大西洋移民到美国.他们通 ...查看


  • 去美国留学读本科的好处是什么
  • 英美这些国家在教育上较之于中国要有很大的优势,所以选择美国留学英国留学的学生就尤其多,今天就为大家说说去美国读本科的事儿,去美国留学读本科的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去美国留学读本优势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高,留学性 ...查看


  • "普世价值"与美国全球战略
  • "普世价值"与美国全球战略 冯峰 [内容提要]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普世价值"既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普世价值&qu ...查看


  • 浅论美国文化霸权
  • 作者:刘海军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1年10期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4-3489(2001)02-0019-06 本文所称的文化主要是指政治文化,即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共同政治倾向,包括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