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阁凤
内容摘要:新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就要从学校抓起,开展晨诵、午读、暮省读书活动,设立开放的校园墙壁书架、流动书柜、阅读橱窗给学生提供读物,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微课程,分享升华读书所得。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校园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应该用大量广泛地阅读充实校园生活,让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个角落,用阅读滋润生命快乐健康成长。庆阳五中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建立了学校课外快乐阅读课题小组,教师成立“五谷读书会”,课外阅读蔚然成风,读书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一.晨诵、午读、暮省———课外阅读的风景线
1.晨诵中华古诗文,用民族文化的血脉浸润心灵。
自古以来,“礼仪忠孝”“宁静致远”“俭以养德”等传统文化铸就中国人的风骨。学生每天早晨20分钟晨诵,或浅唱慢吟,或激情朗诵,每天坚持背诵一首唐诗宋词或先秦诸子散文片段,日积月累,一学期下来能背诵80多首(篇)。诵读中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是心灵的诗意化妆,学生在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趣,培育儒雅风度。
2.午读经典名著,吸纳多元文化,积淀人文素养。
每天下午安排30分钟师生共读中外名著活动。师生排除一切杂念纷扰,静下心来读“进”书中,享受心旷神怡的慢阅读乐趣。与鲁迅深邃的目光对视,与贝多芬激昂的旋律相融,与托尔斯泰高贵的思想切磋,与泰戈尔的唯美博爱相伴,在阅读中伴随着思想的飞扬,达到真正深入心灵的阅读。
3.暮省成长足迹,生命的底色更加绚烂。
每天坚持写二三百字的随笔,把读书所获变成文字。谈个人生活、谈老师同学、谈父母亲人、谈多彩校园、谈社会百态、谈国际风云......天天写一点,三年写成厚厚的沉甸甸的个人生命叙事———《青春纪念册》。读写结合,学生的知识丰厚起来了,思想越发成熟了,五彩斑斓的青春在抒写中焕发勃勃生机。
二.墙壁书架、流动书柜、阅读橱窗———触手可及的放大图书馆
学校生活是紧张忙碌的,课表排得满满的,怎样让阅读和学生如影相随?怎样像挤海绵的水一样“挤”出时间阅读?怎样解决书源紧缺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校园文化场所。
1.楼道墙壁书架,图书随时静静等待你。
学校楼道设计造型典雅的书架,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刊物杂志、童话故事书、科普小说等捐出来,以班级为单位收集起来,分类摆放在书架上供同学们自由阅读。学生只要有一点儿读书愿望,伸手就可以拿起一本书翻阅。课余零散阅读是大脑的另一种放松,可以随时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书香就这样弥漫开来,悄无声息。
2.班级流动书柜,图书源源不断走向你。
学校统一配发书柜,将学校图书馆的书分发给各班,丰富班级书柜。专门设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登记,让图书在班内流动。学生可以在校内零散阅读,也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集中阅读。班与班、年级组与年级组可以一个月、半学期或一学期进行一次书柜图书循环流动。丰富的图书供学生选择的范围更大,一个动态的放大的图书馆就在学生身边,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
3.校园阅读橱窗,文字赏心悦目映照你。
校园内设立风格迥阅读橱窗,吸引学生的眼球———触眼可读成为习惯。学生通过报刊橱窗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美文橱窗”品饮香茗,“时尚橱窗”美图奇闻趣事开怀消遣,“探索橱窗”让你时时感受科学之奥秘等。
阅读橱窗也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文字与生命对语,让阅读伴你走遍校园,成长的足迹就是阅读的足迹。
三.哲理名言、好书推介、读书交流———课前三分钟的微课程推动大阅读
1.教室黑板右侧每天书写一则名人名言,朗读名人名言代替课前的问好,用名言励志升化读书。名言激励学生求知做人,可谓一箭多雕。这是把书本中的精华语句铭刻于学生心灵,顺手牵羊却受益终身。
2.课前三分钟“我来讲”。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给全班同学,畅谈个人读书感受、读书经历等,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动人、美好之处;也可以把共读的一本书进行问题抢答式交流,让读书在吞吐之中内化于心,让读书成为大家共同的乐趣;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讲趣味数学、奇妙化学、多彩历史等,丰富的百科知识都能和学校课程联系起来,阅读大世界永远没有止境。课前三分钟,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微课程关注大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郭阁凤
内容摘要:新教育倡导全民阅读,就要从学校抓起,开展晨诵、午读、暮省读书活动,设立开放的校园墙壁书架、流动书柜、阅读橱窗给学生提供读物,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微课程,分享升华读书所得。
关键词:课外阅读 书香校园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应该用大量广泛地阅读充实校园生活,让书香弥漫校园的每个角落,用阅读滋润生命快乐健康成长。庆阳五中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建立了学校课外快乐阅读课题小组,教师成立“五谷读书会”,课外阅读蔚然成风,读书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
一.晨诵、午读、暮省———课外阅读的风景线
1.晨诵中华古诗文,用民族文化的血脉浸润心灵。
自古以来,“礼仪忠孝”“宁静致远”“俭以养德”等传统文化铸就中国人的风骨。学生每天早晨20分钟晨诵,或浅唱慢吟,或激情朗诵,每天坚持背诵一首唐诗宋词或先秦诸子散文片段,日积月累,一学期下来能背诵80多首(篇)。诵读中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是心灵的诗意化妆,学生在读中修身养性,陶冶情趣,培育儒雅风度。
2.午读经典名著,吸纳多元文化,积淀人文素养。
每天下午安排30分钟师生共读中外名著活动。师生排除一切杂念纷扰,静下心来读“进”书中,享受心旷神怡的慢阅读乐趣。与鲁迅深邃的目光对视,与贝多芬激昂的旋律相融,与托尔斯泰高贵的思想切磋,与泰戈尔的唯美博爱相伴,在阅读中伴随着思想的飞扬,达到真正深入心灵的阅读。
3.暮省成长足迹,生命的底色更加绚烂。
每天坚持写二三百字的随笔,把读书所获变成文字。谈个人生活、谈老师同学、谈父母亲人、谈多彩校园、谈社会百态、谈国际风云......天天写一点,三年写成厚厚的沉甸甸的个人生命叙事———《青春纪念册》。读写结合,学生的知识丰厚起来了,思想越发成熟了,五彩斑斓的青春在抒写中焕发勃勃生机。
二.墙壁书架、流动书柜、阅读橱窗———触手可及的放大图书馆
学校生活是紧张忙碌的,课表排得满满的,怎样让阅读和学生如影相随?怎样像挤海绵的水一样“挤”出时间阅读?怎样解决书源紧缺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一种可以随时随地阅读的校园文化场所。
1.楼道墙壁书架,图书随时静静等待你。
学校楼道设计造型典雅的书架,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刊物杂志、童话故事书、科普小说等捐出来,以班级为单位收集起来,分类摆放在书架上供同学们自由阅读。学生只要有一点儿读书愿望,伸手就可以拿起一本书翻阅。课余零散阅读是大脑的另一种放松,可以随时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书香就这样弥漫开来,悄无声息。
2.班级流动书柜,图书源源不断走向你。
学校统一配发书柜,将学校图书馆的书分发给各班,丰富班级书柜。专门设班级图书管理员负责借阅登记,让图书在班内流动。学生可以在校内零散阅读,也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集中阅读。班与班、年级组与年级组可以一个月、半学期或一学期进行一次书柜图书循环流动。丰富的图书供学生选择的范围更大,一个动态的放大的图书馆就在学生身边,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
3.校园阅读橱窗,文字赏心悦目映照你。
校园内设立风格迥阅读橱窗,吸引学生的眼球———触眼可读成为习惯。学生通过报刊橱窗了解时事政治、关心国内外大事等。“美文橱窗”品饮香茗,“时尚橱窗”美图奇闻趣事开怀消遣,“探索橱窗”让你时时感受科学之奥秘等。
阅读橱窗也是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文字与生命对语,让阅读伴你走遍校园,成长的足迹就是阅读的足迹。
三.哲理名言、好书推介、读书交流———课前三分钟的微课程推动大阅读
1.教室黑板右侧每天书写一则名人名言,朗读名人名言代替课前的问好,用名言励志升化读书。名言激励学生求知做人,可谓一箭多雕。这是把书本中的精华语句铭刻于学生心灵,顺手牵羊却受益终身。
2.课前三分钟“我来讲”。学生将自己阅读过的好书内容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给全班同学,畅谈个人读书感受、读书经历等,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读书的动人、美好之处;也可以把共读的一本书进行问题抢答式交流,让读书在吞吐之中内化于心,让读书成为大家共同的乐趣;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讲趣味数学、奇妙化学、多彩历史等,丰富的百科知识都能和学校课程联系起来,阅读大世界永远没有止境。课前三分钟,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其他课程有机整合,微课程关注大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