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详尽研究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科学、最现实、最理想的构想。 关键词: “一国两制” 辩证唯物主义 对立统一规律 所谓“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实现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富强,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富强的条件和象征;民族富强又是国家巩固统一的基础和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大陆还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体现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内容和基本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决策,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也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尊重事实,尊重实际的思想路线在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上的具体表现。 (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原则,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尊重香港、澳门、台湾的实际。 港、澳、台近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人们也习惯于现存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所以,中央决定保留那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以保持他们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必须看到那里的炎黄子孙迫切希望祖国的和平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和平的方式,维持港、澳、台的现状,把它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这样既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又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 2.“一国两制”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是依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结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基本国策。一方面,它体现了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原则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高度灵活性。中国的主体部分――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只有承认“两种制度”的现实,充分照顾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利益,才能找到有关各个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保证这些地区在祖国和平统一后的繁荣和稳定。 (二)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一国两制”构想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它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是不可战胜的。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 邓小平同志运用这一原理,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首先,邓小平同志巧妙地从统一中把握对立,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上是根本不同,完全对立的。因此,看不到两种制度的根本区别,照搬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民主制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是错误的,绝对行不通的。“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1]其次,巧妙地从对立中把握同一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互相借鉴、学习、合作与利用的一面。邓小平同志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重新审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后,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和彻底革命的精神,提出大胆向资本主义学习,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办法,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穿凿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一国两制”的构想,科学地运用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以香港回归为例,这一构想既能使英国政府、香港当局接受,又可以保留他们已有的经济利益,使其内部少数反对派无机可乘,又能使各资本家财团的利益不受震动,易于在政治上支持我国恢复主权的立场;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香港资本主义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是我们可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可以为香港提供更多的资源、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香港经济的繁荣。 2.“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的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包括:(1)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在主权问题上不能作任何让步,不能用主权来做交易;(2)“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的两种社会制度,而且必须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为主体;(3)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3](4)关于香港的政治制度不能完全西化,以及实行民主必须循序渐进的问题。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采取“行政主导”的制度,并将这一点写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带有系统性的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中国提出来的,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是成功的范例。事实已经证明它是行得通的,是富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因此有人评价说“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是“一个新思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构想的全面贯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4.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思想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主张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新的创造性探索。邓小平同志曾明确阐述:“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4]可见,“一国两制”构想从理论上说,发展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新贡献,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既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拥护。港、澳同胞们长期饱受外国人统治,也盼望早日统一。他们必然要竭尽自己之所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我们也可以从港、澳源源不断地引进外贸、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加速祖国的四化建设。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有利于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提供了范例,对于促进一些国家的和平统一,争取世界稳定持久的和平,都有着重大的国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VOL3:211,195. [2]邓小平文选,VOL3:373. [3]邓小平文选,VOL3:61. [4]邓小平文选,VOL3:261.
摘 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详尽研究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科学、最现实、最理想的构想。 关键词: “一国两制” 辩证唯物主义 对立统一规律 所谓“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实现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富强,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富强的条件和象征;民族富强又是国家巩固统一的基础和动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和大陆还处于分裂状态,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体现了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内容和基本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哲学依据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提出“一国两制”的战略决策,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必然产物。“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首先是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出发的,也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恢复尊重事实,尊重实际的思想路线在解决祖国统一大业上的具体表现。 (一)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 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光辉原则,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1.“一国两制”构想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尊重香港、澳门、台湾的实际。 港、澳、台近些年经济发展很快,人们也习惯于现存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所以,中央决定保留那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以保持他们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必须看到那里的炎黄子孙迫切希望祖国的和平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和平的方式,维持港、澳、台的现状,把它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这样既有利于我们一心一意搞建设,又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的长期稳定、繁荣和发展。 2.“一国两制”体现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统一。 “一国两制”构想是依据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结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实现祖国统一的重大基本国策。一方面,它体现了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原则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高度灵活性。中国的主体部分――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个别地区――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只有承认“两种制度”的现实,充分照顾到香港、澳门、台湾的利益,才能找到有关各个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才能保证这些地区在祖国和平统一后的繁荣和稳定。 (二)运用了唯物辩证法 “一国两制”构想运用了唯物辩证法,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体现和应用。它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是不可战胜的。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从统一中把握对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 邓小平同志运用这一原理,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首先,邓小平同志巧妙地从统一中把握对立,指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与生活方式上是根本不同,完全对立的。因此,看不到两种制度的根本区别,照搬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民主制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是错误的,绝对行不通的。“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要搬那一套,非乱不可”。[1]其次,巧妙地从对立中把握同一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互相借鉴、学习、合作与利用的一面。邓小平同志在考察了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重新审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后,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态度和彻底革命的精神,提出大胆向资本主义学习,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办法,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穿凿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一国两制”的构想,科学地运用了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以香港回归为例,这一构想既能使英国政府、香港当局接受,又可以保留他们已有的经济利益,使其内部少数反对派无机可乘,又能使各资本家财团的利益不受震动,易于在政治上支持我国恢复主权的立场;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利用香港资本主义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尤其是我们可以利用香港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支持大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可以为香港提供更多的资源、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香港经济的繁荣。 2.“一国两制”的构想体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发展的不平衡原理的运用。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容包括:(1)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问题。我们在主权问题上不能作任何让步,不能用主权来做交易;(2)“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的两种社会制度,而且必须以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为主体;(3)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3](4)关于香港的政治制度不能完全西化,以及实行民主必须循序渐进的问题。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采取“行政主导”的制度,并将这一点写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充满辩证思维的带有系统性的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什么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事物,它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中国提出来的,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是成功的范例。事实已经证明它是行得通的,是富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因此有人评价说“一国两制”是“最富天才的创造”,是“一个新思想”。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构想的全面贯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4.唯物史观的运用与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对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思想的新发展。列宁关于和平共处思想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主张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的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存在。这是一个新的创造性探索。邓小平同志曾明确阐述:“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我们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4]可见,“一国两制”构想从理论上说,发展了列宁关于和平共处的思想,它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和新贡献,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既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又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构想得到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拥护。港、澳同胞们长期饱受外国人统治,也盼望早日统一。他们必然要竭尽自己之所能为社会主义祖国建设服务。我们也可以从港、澳源源不断地引进外贸、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加速祖国的四化建设。 (二)“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有利于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而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国内矛盾提供了范例,对于促进一些国家的和平统一,争取世界稳定持久的和平,都有着重大的国际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VOL3:211,195. [2]邓小平文选,VOL3:373. [3]邓小平文选,VOL3:61. [4]邓小平文选,VOL3: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