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古二中 学校校训:团结进取、勤奋求实
校训解读:团结:词义为: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讲团结。要做到与群团结、师生团结、师与师、生与生之间的团结,上下左右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讲团结就要互相帮助,班内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进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进取是三贤文化“和衷共济,发愤图强”精神的浓缩,是长黄河“奔腾不息、百折不回”精神的凝炼。意在倡导师生修身治学,在成长成才、追求真理、建功立业等方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永远向前。
勤奋:词义为;不懈的努力。要完成教育重任,必须勤奋刻苦,不懈的奋斗。老师要勤奋,认真备课辅导,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书育人;学生要勤奋努力地学习,知识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与骄傲。俗话说:“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只有老老实实的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知。
求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实就是指真实、实际、果实、诚实。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取得成果;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总之,“团结、进取、勤奋、求实”这八个字紧密联系,团结是基础,勤奋是精神,求实是态度,进取是目的。学习进步,干好工
作,没有团结的基础。勤奋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是达不到进取的目的。
学校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和谐发展 释义:(一)厚德博学
宋代著名理学先驱、教育家胡瑗有一句至理名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教师教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成才,肯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包括知识的传导、习惯的疏导、思想的引导、学法的指导、创新的诱导等,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此,学校必须有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武装教师,来指导教师。
1、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厚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说的就是道德的重要性,我们确定厚德的办学理念,就是期望广大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厚德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牢固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校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治校方向,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真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过硬的思想品质、高尚的人生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较好的心理素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贯彻以德治校、领导以德立身、教师以德育人、学生以德修身的教育原则,坚持做到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德育与师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博学:最早出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即君子要学习广博的知识。
“博学”是为贯彻当前国家素质教育思想,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通才,为他们将来创新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而奠定基础。“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更是办学治校的时代要求。因而要求教师要自觉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上,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教发展的前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传道”、“受业”,就必须“博学”方能够为学生“解惑”,因此,老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改进教法,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大胆改进,锐意创新,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创造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要求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搞好研究性学习,张扬自身个性,发展自己特长,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旺盛的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将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和谐发展
确信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立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和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动机的激活,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和管理情境,融合各种教育、管理力量和谐共振,促进全体学生和每位教师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培养学有专长、人格健全、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基础扎实、敬业爱生、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和谐发展的学校。
1、确立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
2、建立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人和才能政通。构建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另外还要构建和谐发展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干部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3、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力量:以“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统一党政工团的管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效。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特别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充分利用社区及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使学
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和谐共振,确保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4、建设和谐发展的教育情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学人的精神: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积极的创新精神。从物质环境、氛围环境、精神环境三方面优化育人环境。 5、加强和谐发展的教育管理:依法治校,以礼待人。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讲究管理方法,追求管理艺术,实现科学管理。
总之,厚德是立校之本,博学是兴校之路,和谐是强校之源,发展是办学目标。我们将始终坚持“厚德博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规范办学、坚持以德治校,为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宋古教育的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宋古二中 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人文管理
宋古二中 学校校训:团结进取、勤奋求实
校训解读:团结:词义为: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讲团结。要做到与群团结、师生团结、师与师、生与生之间的团结,上下左右要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讲团结就要互相帮助,班内校内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进取:自强不息,开拓进取。进取是三贤文化“和衷共济,发愤图强”精神的浓缩,是长黄河“奔腾不息、百折不回”精神的凝炼。意在倡导师生修身治学,在成长成才、追求真理、建功立业等方面百折不挠,超越自我,永远向前。
勤奋:词义为;不懈的努力。要完成教育重任,必须勤奋刻苦,不懈的奋斗。老师要勤奋,认真备课辅导,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书育人;学生要勤奋努力地学习,知识问题是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与骄傲。俗话说:“勤能补拙”、“天才出于勤奋”,只有老老实实的勤奋努力才能获得真知。
求实: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实就是指真实、实际、果实、诚实。办学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治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尊重科学,追求真理,不断取得成果;育人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总之,“团结、进取、勤奋、求实”这八个字紧密联系,团结是基础,勤奋是精神,求实是态度,进取是目的。学习进步,干好工
作,没有团结的基础。勤奋的精神、求实的态度、是达不到进取的目的。
学校办学理念:厚德博学、和谐发展 释义:(一)厚德博学
宋代著名理学先驱、教育家胡瑗有一句至理名言:“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学校教育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教师教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要让学生成才,肯定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包括知识的传导、习惯的疏导、思想的引导、学法的指导、创新的诱导等,这就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据此,学校必须有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武装教师,来指导教师。
1、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与时俱进、以博大宽容的道德胸怀包举万物,承载理想的民族精神。“厚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说的就是道德的重要性,我们确定厚德的办学理念,就是期望广大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厚德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牢固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学校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员工的头脑,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治校方向,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首位,真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过硬的思想品质、高尚的人生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较好的心理素质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办学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贯彻以德治校、领导以德立身、教师以德育人、学生以德修身的教育原则,坚持做到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德育与师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学校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博学:最早出自《论语》:“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意即君子要学习广博的知识。
“博学”是为贯彻当前国家素质教育思想,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通才,为他们将来创新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而奠定基础。“博学”乃华夏古今治学之基础,更是办学治校的时代要求。因而要求教师要自觉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上,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瞄准世界科教发展的前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传道”、“受业”,就必须“博学”方能够为学生“解惑”,因此,老师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还要与时俱进,改进教法,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大胆改进,锐意创新,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创造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要求广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学习,搞好研究性学习,张扬自身个性,发展自己特长,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复合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底蕴、旺盛的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新型人才,将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和谐发展
确信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立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和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动机的激活,注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的教育和管理情境,融合各种教育、管理力量和谐共振,促进全体学生和每位教师自主、全面、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培养学有专长、人格健全、求实创新、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基础扎实、敬业爱生、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和谐发展的学校。
1、确立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造就和谐发展的教师,建设和谐发展的学校。
2、建立和谐发展的人际关系:人和才能政通。构建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另外还要构建和谐发展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干部之间、教职员工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等。
3、形成和谐发展的教育力量:以“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统一党政工团的管理,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效。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特别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充分利用社区及社会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使学
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和谐共振,确保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
4、建设和谐发展的教育情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绿化、美化校园,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学人的精神: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有深沉的忧患意识、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积极的创新精神。从物质环境、氛围环境、精神环境三方面优化育人环境。 5、加强和谐发展的教育管理:依法治校,以礼待人。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讲究管理方法,追求管理艺术,实现科学管理。
总之,厚德是立校之本,博学是兴校之路,和谐是强校之源,发展是办学目标。我们将始终坚持“厚德博学,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规范办学、坚持以德治校,为学校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宋古教育的腾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宋古二中 学校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人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