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讲文章的结尾
今天我和同学们讲讲写作文应该怎样结尾的问题,然后咱们专门做片段练习——给文章加上恰当的结尾。
一、 我先讲一个寓言故事:
割掉带响的尾巴
有这么一则寓言,一只小白兔很羡慕响尾蛇那能发出溪水般响声的尾巴,于是就去医院切掉了自己原来的尾巴,移植了一条响尾蛇尾巴。尾巴带着响儿了,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一是这条带响儿的尾巴不能与身体保持平衡,大大地影响了奔跑的速度;二是跑起来总不能悄没声息,而要留下一路响声。有一天,兔子们在草地上玩时,来了一头大灰狼,结果其他兔子都躲过了灾难,这只小白兔因拖着带响儿的尾巴被逮住吃掉了。
有的同学写作文也爱犯小白兔那样的错误,不管需不需要,总要给自己的作文植上一条“带响儿”的尾巴。凡写记事作文,结尾必发“这件事情真有意义啊”之类的虚假感叹;凡写绘景作文,结尾总是:“祖国山河真是太美丽了,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材,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更大的贡献。”凡写记人的作文,也总是来一句“他(她)真是我学习的榜样啊”之类的话……这样的尾巴“响”则“响”了,但却不是从作文的内容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而是硬给加上的,所以往往不能跟作文的“身体”保持平衡。我不是说作文不需要尾巴,但这尾巴必须是顺理成章的,同学们千万不要给你的每一篇作文都硬植上一条“带响儿”的尾巴,如果硬植上了,你的作文反倒显得不自然了。
我感到咱们作文在结尾上有三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
二、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三、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那怎么办呢:我讲第二个问题:
二、巧妙的结尾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我们深深地了解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我们来读一读文章的结尾:
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全文内容的总结。作者在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像这种在总结文章的同时,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给人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把它称之为“结尾点题”。
习作《我真正认识了她》写了因为“我”扔纸团而引起的一件小事,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默默地低着头,认真听着尤敏说的一词一句。这件小事让我真正认识了尤敏,看到了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同学所具备的、而我们这些班级小干部却又缺少的东西。
作者认识了什么呢?那就是尤敏办事认真负责,从不马虎,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本是一件不引人注目的小事,经作者这么一点,小事的意义就显露出来了。
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文章的结尾是给人或评卷人一个最后印象,它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什么样的结局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作者要留给读者的是什么。最普遍的做法是堂堂正正结尾,这也是最自然的方式,一般用在叙事性的文章,顺着故事的发展,让事件告一个段落。例如写一起车祸,救伤车把伤者送走,围观的人散去,地上留下血迹与汽车残骸,文章就结束了;写一个令人难忘的假期,当假期接近尾声,一切的活动伴随美好的记忆结束;写完成文章,配合引题指点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展故事,再将发生的一切作总结,最好也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束。
这种结尾是很安全的一种方式,它重新呼应主题,做法像绕着一个湖走一圈,最后一定会回到原地,否则就是远足迷路,作文离题,那就麻烦了。
还有几种结尾方法介绍如下:
3、总结陈词式
结束前再一次简单扼要陈述作者的观点,不但强调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也完整地处理了文章的内容分配,使文章不会显得头重尾轻。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通常用于写、说明、议论的文体,也可用于写景和其他文体,是一种相当保守但有效的结尾。
例如写人,在最后一个段落归纳出整体印象,或者根据前面所写的内容,整理出个人的观点、感受,甚至是批评,都可作为文章的结束。若是说明、议论性的文章,总结性的结尾合理地把各人论点、重点呈现出来,做法像一场表演结束后的谢幕,让演员再一次出场行礼。
4、出人意表的结局
结局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很大的一个挑战。这样的处理方式与推理、侦探小说类似,非到最后关头真相不会水落石出,好处是文字紧扣读者的心,作者有极大的控制权和满足感;缺点是风险高,容易让人因期望过高而失望,同时,也不容易处理,这种结束方式属于难度较高的写作技巧。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都可以尝试这种方式,特别是完成文章题,一般上都会在结尾时这么安排。
5、结局总是让人牵挂
就像一些影片的结尾,到底那个好人是不是死了?观众从画面上找不到答案。文章的结尾也可以是悬疑性的,让读者猜测、参与、推敲。任何文体都可能运用这种结束方式,不过,处理的手法直接影响了效果,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写作技巧才可以驾驭这种方式,否则会车毁人亡。
6、让读者自己走回家的路
在表达好几种观点后,作者可以选择不作决定,由读者自己安排孰是孰非,也就是哪一个是好的,哪一个是不好的,除了论说性质的文章,写人、叙事的文章,也同样可尝试这种写法,在文章的最后,由读者自己决定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应该有怎样的判断。
例如写的是我的烦恼,最后该坚持立场或者妥协?在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理想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可以不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展现出进退两难的困境,让读者咀嚼、玩味、体会。
7、找不到结局
有时我们经验不足,加上题材掌握得不好,文章的内容就会无止境地发展下去,或者不断兜圈子,迟迟无法结束。这种情况就好比厨师在甜品上桌前,安排了太丰盛的菜肴,没有给甜品预留空间。
这种状况要果断,否则一定会因时间掌控不当,而牺牲了文章的结尾,也破坏了文章的结构。
三、我再举2个结尾好的例子
一起看看《凡卡》(人教版)的结尾部分: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
这样的结尾,虽然话不多,但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即言已尽而意无穷,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习作《清晨的叫卖声》讲述了姑妈硬要自己的女儿辍学卖豆腐,结果自家鱼塘里的鱼生病死亡的现实教训,让她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小作者的结尾是这样的:
姑妈挑着担子走了,远处又响起了她那清脆的叫卖声,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这个结尾含蓄而意味深长,清脆的叫卖声不仅是叫卖豆腐,而且是让读者回味。清脆的叫卖声为什么重新响起?这叫卖声告诉人们,学好文化,掌握科技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四、比较一下《这个调皮鬼是谁?》习作的结尾,我只告诉你们:尾巴决不能拖长了。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如果你愿意为我保密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你们不知道吧,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又愿意为我保密,我就不隐瞒了,我就马上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我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把人逗得哭笑不得,父母也拿我没办法,谁叫我有这种才能,又喜欢与人家逗乐呢?不逗乐我就没劲儿,今后,我还要继续这样逗下去,这是我的性格,你要给我鼓励哟,谁叫我是调皮鬼呢!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都是相同的,是习作《这个调皮鬼是谁》的结尾。前一段文字是经过修改后的结尾,显然短小精悍,简洁干脆,点明了人物,解除了“调皮鬼是谁”的悬念,又点明了题目,是符合文章结尾要求的。后一段文字是小作者最初的结尾,比修改后的结尾文字要多出好几倍,它用了不必要的解说,用了许多与前面正文重复的话语,真像一条又长又细的蛇尾巴。从这两段文字做结尾的对比可以看出,文章把意思说清楚了,目的达到了,题目点出来了,等于完成了此次写作任务,就应该马上收尾。你看上面,“这个人就是我”一句,完全可以做结束语,再要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尾巴就拖“长”了。
第二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记一辆纺车》的结尾:《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如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尾:“奋斗,是改革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六、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如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国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如《夜走灵官峡》的结尾: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有的时候还常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杰出欢迎您光临
第一篇:讲讲文章的结尾
今天我和同学们讲讲写作文应该怎样结尾的问题,然后咱们专门做片段练习——给文章加上恰当的结尾。
一、 我先讲一个寓言故事:
割掉带响的尾巴
有这么一则寓言,一只小白兔很羡慕响尾蛇那能发出溪水般响声的尾巴,于是就去医院切掉了自己原来的尾巴,移植了一条响尾蛇尾巴。尾巴带着响儿了,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一是这条带响儿的尾巴不能与身体保持平衡,大大地影响了奔跑的速度;二是跑起来总不能悄没声息,而要留下一路响声。有一天,兔子们在草地上玩时,来了一头大灰狼,结果其他兔子都躲过了灾难,这只小白兔因拖着带响儿的尾巴被逮住吃掉了。
有的同学写作文也爱犯小白兔那样的错误,不管需不需要,总要给自己的作文植上一条“带响儿”的尾巴。凡写记事作文,结尾必发“这件事情真有意义啊”之类的虚假感叹;凡写绘景作文,结尾总是:“祖国山河真是太美丽了,我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材,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做出更大的贡献。”凡写记人的作文,也总是来一句“他(她)真是我学习的榜样啊”之类的话……这样的尾巴“响”则“响”了,但却不是从作文的内容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而是硬给加上的,所以往往不能跟作文的“身体”保持平衡。我不是说作文不需要尾巴,但这尾巴必须是顺理成章的,同学们千万不要给你的每一篇作文都硬植上一条“带响儿”的尾巴,如果硬植上了,你的作文反倒显得不自然了。
我感到咱们作文在结尾上有三种主要的“常见病”:
一、结尾以空洞的口号或表决心结尾,看上去慷慨激昂,其实苍白无力。
二、结尾时说一些与内容无关的话,费力不讨好。
三、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结尾时草草收兵,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
那怎么办呢:我讲第二个问题:
二、巧妙的结尾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我们深深地了解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我们来读一读文章的结尾:
小兴安岭的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这是全文内容的总结。作者在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色诱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像这种在总结文章的同时,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给人一个明确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把它称之为“结尾点题”。
习作《我真正认识了她》写了因为“我”扔纸团而引起的一件小事,结尾是这样写的:
我默默地低着头,认真听着尤敏说的一词一句。这件小事让我真正认识了尤敏,看到了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同学所具备的、而我们这些班级小干部却又缺少的东西。
作者认识了什么呢?那就是尤敏办事认真负责,从不马虎,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本是一件不引人注目的小事,经作者这么一点,小事的意义就显露出来了。
结尾点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文章的结尾是给人或评卷人一个最后印象,它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什么样的结局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作者要留给读者的是什么。最普遍的做法是堂堂正正结尾,这也是最自然的方式,一般用在叙事性的文章,顺着故事的发展,让事件告一个段落。例如写一起车祸,救伤车把伤者送走,围观的人散去,地上留下血迹与汽车残骸,文章就结束了;写一个令人难忘的假期,当假期接近尾声,一切的活动伴随美好的记忆结束;写完成文章,配合引题指点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展故事,再将发生的一切作总结,最好也在规定的条件下结束。
这种结尾是很安全的一种方式,它重新呼应主题,做法像绕着一个湖走一圈,最后一定会回到原地,否则就是远足迷路,作文离题,那就麻烦了。
还有几种结尾方法介绍如下:
3、总结陈词式
结束前再一次简单扼要陈述作者的观点,不但强调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也完整地处理了文章的内容分配,使文章不会显得头重尾轻。这种总结性的结尾,通常用于写、说明、议论的文体,也可用于写景和其他文体,是一种相当保守但有效的结尾。
例如写人,在最后一个段落归纳出整体印象,或者根据前面所写的内容,整理出个人的观点、感受,甚至是批评,都可作为文章的结束。若是说明、议论性的文章,总结性的结尾合理地把各人论点、重点呈现出来,做法像一场表演结束后的谢幕,让演员再一次出场行礼。
4、出人意表的结局
结局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对作者和读者都是很大的一个挑战。这样的处理方式与推理、侦探小说类似,非到最后关头真相不会水落石出,好处是文字紧扣读者的心,作者有极大的控制权和满足感;缺点是风险高,容易让人因期望过高而失望,同时,也不容易处理,这种结束方式属于难度较高的写作技巧。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都可以尝试这种方式,特别是完成文章题,一般上都会在结尾时这么安排。
5、结局总是让人牵挂
就像一些影片的结尾,到底那个好人是不是死了?观众从画面上找不到答案。文章的结尾也可以是悬疑性的,让读者猜测、参与、推敲。任何文体都可能运用这种结束方式,不过,处理的手法直接影响了效果,要有足够的经验和写作技巧才可以驾驭这种方式,否则会车毁人亡。
6、让读者自己走回家的路
在表达好几种观点后,作者可以选择不作决定,由读者自己安排孰是孰非,也就是哪一个是好的,哪一个是不好的,除了论说性质的文章,写人、叙事的文章,也同样可尝试这种写法,在文章的最后,由读者自己决定对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应该有怎样的判断。
例如写的是我的烦恼,最后该坚持立场或者妥协?在父母的期望与自己的理想之间,该如何抉择?我们可以不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只展现出进退两难的困境,让读者咀嚼、玩味、体会。
7、找不到结局
有时我们经验不足,加上题材掌握得不好,文章的内容就会无止境地发展下去,或者不断兜圈子,迟迟无法结束。这种情况就好比厨师在甜品上桌前,安排了太丰盛的菜肴,没有给甜品预留空间。
这种状况要果断,否则一定会因时间掌控不当,而牺牲了文章的结尾,也破坏了文章的结构。
三、我再举2个结尾好的例子
一起看看《凡卡》(人教版)的结尾部分: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当凡卡把那封爷爷根本没法收到的信寄出以后,“他怀着甜蜜的希望”,而且梦见爷爷在暖炕上“正在念他的信”。文章戛然而止,这个似喜实悲的结局让我们沉思:爷爷能收到信吗?即使收到信,能带着凡卡离开吗?乡下的日子一定比城里好吗?
这样的结尾,虽然话不多,但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思考或想象,即言已尽而意无穷,文章因而会增色不少。
习作《清晨的叫卖声》讲述了姑妈硬要自己的女儿辍学卖豆腐,结果自家鱼塘里的鱼生病死亡的现实教训,让她明白了文化的重要性。小作者的结尾是这样的:
姑妈挑着担子走了,远处又响起了她那清脆的叫卖声,那声音传得很远很远……
这个结尾含蓄而意味深长,清脆的叫卖声不仅是叫卖豆腐,而且是让读者回味。清脆的叫卖声为什么重新响起?这叫卖声告诉人们,学好文化,掌握科技才能走上致富的道路。
四、比较一下《这个调皮鬼是谁?》习作的结尾,我只告诉你们:尾巴决不能拖长了。
请看下面两段文字: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如果你愿意为我保密的话,我就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
你们说,这个调皮鬼是谁?你们不知道吧,如果你们想知道的话,又愿意为我保密,我就不隐瞒了,我就马上告诉你:这个人就是我!我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把人逗得哭笑不得,父母也拿我没办法,谁叫我有这种才能,又喜欢与人家逗乐呢?不逗乐我就没劲儿,今后,我还要继续这样逗下去,这是我的性格,你要给我鼓励哟,谁叫我是调皮鬼呢!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内容都是相同的,是习作《这个调皮鬼是谁》的结尾。前一段文字是经过修改后的结尾,显然短小精悍,简洁干脆,点明了人物,解除了“调皮鬼是谁”的悬念,又点明了题目,是符合文章结尾要求的。后一段文字是小作者最初的结尾,比修改后的结尾文字要多出好几倍,它用了不必要的解说,用了许多与前面正文重复的话语,真像一条又长又细的蛇尾巴。从这两段文字做结尾的对比可以看出,文章把意思说清楚了,目的达到了,题目点出来了,等于完成了此次写作任务,就应该马上收尾。你看上面,“这个人就是我”一句,完全可以做结束语,再要写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尾巴就拖“长”了。
第二篇: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结尾方法:
一、概括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结尾。这个结尾概括了全文内容,给读者留下了非常鲜明的印象。
二、交代结果。如小学语文课文《找骆驼》的结尾:“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这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从而结束全文。
三、写出感受,总结全文。如小学语文课文《马》,作者在记叙了他和弟弟一起赶着一匹拉了重载的马,在雨夜泥泞中赶走夜路的经过后,在结尾时写道:“我现在看到拉货车的马,还打心眼里感到亲切。真的,再也没有像马这样忠实的动物了。”最后一句,写出了感受,总结了全文。
四、篇末点题。如小学语文课文《心愿》,作者叙述他在巴黎的街道公园与一个法国小姑娘及他的爸爸、妈妈相遇的经过后,用这样一段话作为结尾:“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一对中年夫妇和一个天真的孩于,他们的心愿多么美好,多么纯真!人民的感情是朴素的,朴素的东西是最美的。修一座友谊的长桥,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最后一句就是篇末点题。《记一辆纺车》的结尾:《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五、表达感情和愿望。如小学语文课文《关怀》的结尾:“窗外阳光灿烂,菜花的香气一阵阵扑进教室来,春天这样美好,周总理这样关怀我们,我们感到又温暖,又幸福。”又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结尾:“……灵车渐渐地远去了,终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如陈群的《理想的阶梯》的结尾:“奋斗,是改革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六、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有多种形式,有的是用相同的句子呼应,如作文《各就各位,预备——》,用“各就各位,预备——”开头,记叙了参加体育测试,联想到学习和要为将来参加祖国建设作准备,最后又用“各就各位,预备——”结束全文。还有一种是开头设问,结尾回应开头的设问。如小学语文课文《海底世界》的开头是“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结尾是“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如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国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七、给读者留下思考和回味的余地。如《夜走灵官峡》的结尾: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有的时候还常用省略号结尾,可以促使读者去思考、回味,但使用的时候必须注意的是,文章本身要有可以给人深思、回味的内容,不能结尾时没话可写就随便来个省略号。
杰出欢迎您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