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经济学家撰写的历史著作--简评[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

王大庆|文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插图版)一书是由厉以宁先生的讲课记录改编而成的。作为一位以经济史研究见长的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这本书问世之前已经出版了多本专题性质的经济史著作,主要包括《希腊古代经济史》、《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合著)等。可以说,这本通论性质的史著正是建立在上述专论的基础上,在不到30万字的篇幅中,用十个章节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20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历程。作为讲稿的改写本,这本书不仅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而且史论结合,说理透彻,可以称得上是厉以宁先生多年来西方经济史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版。一方面,该书集中展现出作者对欧洲经济发展史,尤其是对其发展背后的政治、文化、制度和观念等动因和机制以及社会变迁的种种要素的系统和深入的思考,书中蕴含着大量中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学术上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这本书最初的形态是讲课的记录,读起来又仿佛使人亲临课堂,面对面聆听先生对他感兴趣的“欧洲经济的那些事”一一娓娓道来,毫无一般教科书或学术专著那种一板一眼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不仅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而且能够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了解和掌握欧洲经济史的概要。用一个比喻来说,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帧巨幅写意画,虽说只用了寥寥几笔,但颇为传神。作为欧洲经济史的爱好者和初学者,笔者没有能力对这本书中的学术观点加以评述,下面,我想用几个关键词仅就读此书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欧洲”。在整个的世界文明史上,欧洲文明起源较晚,在它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的产生和繁荣,虽说经历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但却经历了长达1000多年的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其再次崛起和成为引领世界的主导力量不过是最近500年左右的事情。因此,总的来看,欧洲的历史虽然起步较晚,且经历挫折,但可以说“后来居上”,在最近几百年中成为了现代世界的发源地和重要轴心。研究欧洲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而“为什么是欧洲”正是这本史著的主题与核心内容,在十章中,作者用了六章的篇幅追溯了现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从中世纪中后期逐步萌生、孕育和发展成熟的整个过程,其中,“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又成为重中之重,正是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提纲挈领的述评,作者在勾勒出现代社会形成过程的同时,也通过精当的点评和分析试图对“为什么是欧洲”这一大问题做出回答。当然,欧洲的现代史固然重要,但是,作为其童年期的古希腊罗马和作为现代世界得以产生的“母体”的中世纪欧洲,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作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滥觞的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都做出了系统的评述,对中世纪欧洲商品货币关系和工商业的曲折发展更是做出了颇为精彩的“深描”(语出人类学家格尔兹)和分析。另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欧洲经济发展在时间、地域和发展道路上的不同和不平衡性,即欧洲并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最后一章就专门讲述了俄国步入现代社会的艰难历程。

再说“经济”。如果说,在现代社会,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拥有了属于其自身的较为明确和清晰的发展规律,那么,在“前现代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则是附着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和伦理道德等“非经济”领域上的,借用古代经济史家M.I.芬利(M.I.Finley)的话,就是古代经济是“嵌入”(embeded)到社会中的一种存在,因此,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就不能完全套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否则就会犯“古史现代化”的错误。这种方法论上的自觉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前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史的时候,要把人们的经济生活与上述种种“非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考察,也就是说,只有把经济活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context)当中去加以解释,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解。在这一方法论的问题上,厉以宁先生的这本经济史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典范之作。纵观全书,他始终没有“就经济而论经济”,或者说纯粹地考察和讲述经济问题,而是力图把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放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乃至于伦理道德和社会习俗中去加以观察和分析,在这里仅举几例。在古代经济部分,厉以宁先生重点分析了希腊的城邦制度和罗马的共和制度,尤其在“雅典改革、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演变”一节中,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做了细致和全面的述评;在东罗马帝国的部分,则重点比较了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的异同和特点;在论述西欧中世纪社会经济演变的章节中,加入了对商品货币观念的转变的内容,以此说明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思想基础;在讲述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转折和福利国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所有这些分析,不仅为欧洲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描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框架,也使得整个欧洲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更为丰满。

最后再说一下“历史”。作为一本经济学家撰写的历史著作,厉以宁先生并没有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放在次要的地位,或者说,没有把历史事实的叙述当作表达自己对经济问题的看法的可有可无的注脚,而是始终坚持“论从史出”,书中所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有较为准确、完整和详实的描述。笔者认为,做到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正是在扎实的历史叙述的基础上,厉以宁先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大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种种经济现象一一做出了学理和机制上的专业性的分析和解释,而后者恰恰是一般的非经济学出身的历史学者所缺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这无疑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经济史著作,因为它不仅告诉你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还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2016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AD

王大庆|文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插图版)一书是由厉以宁先生的讲课记录改编而成的。作为一位以经济史研究见长的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在这本书问世之前已经出版了多本专题性质的经济史著作,主要包括《希腊古代经济史》、《罗马-拜占庭经济史》、《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合著)等。可以说,这本通论性质的史著正是建立在上述专论的基础上,在不到30万字的篇幅中,用十个章节全面而系统地讲述了从古希腊罗马时代到20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历程。作为讲稿的改写本,这本书不仅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而且史论结合,说理透彻,可以称得上是厉以宁先生多年来西方经济史研究成果的高度浓缩和精华版。一方面,该书集中展现出作者对欧洲经济发展史,尤其是对其发展背后的政治、文化、制度和观念等动因和机制以及社会变迁的种种要素的系统和深入的思考,书中蕴含着大量中外学术界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其学术上的“含金量”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这本书最初的形态是讲课的记录,读起来又仿佛使人亲临课堂,面对面聆听先生对他感兴趣的“欧洲经济的那些事”一一娓娓道来,毫无一般教科书或学术专著那种一板一眼和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不仅生动有趣,深入浅出,而且能够使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就可以了解和掌握欧洲经济史的概要。用一个比喻来说,整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帧巨幅写意画,虽说只用了寥寥几笔,但颇为传神。作为欧洲经济史的爱好者和初学者,笔者没有能力对这本书中的学术观点加以评述,下面,我想用几个关键词仅就读此书的一些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欧洲”。在整个的世界文明史上,欧洲文明起源较晚,在它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的产生和繁荣,虽说经历了古代希腊和罗马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但却经历了长达1000多年的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其再次崛起和成为引领世界的主导力量不过是最近500年左右的事情。因此,总的来看,欧洲的历史虽然起步较晚,且经历挫折,但可以说“后来居上”,在最近几百年中成为了现代世界的发源地和重要轴心。研究欧洲文明的价值和意义自不待言,而“为什么是欧洲”正是这本史著的主题与核心内容,在十章中,作者用了六章的篇幅追溯了现代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从中世纪中后期逐步萌生、孕育和发展成熟的整个过程,其中,“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调整”又成为重中之重,正是通过对这些关键环节的提纲挈领的述评,作者在勾勒出现代社会形成过程的同时,也通过精当的点评和分析试图对“为什么是欧洲”这一大问题做出回答。当然,欧洲的现代史固然重要,但是,作为其童年期的古希腊罗马和作为现代世界得以产生的“母体”的中世纪欧洲,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作者对作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滥觞的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都做出了系统的评述,对中世纪欧洲商品货币关系和工商业的曲折发展更是做出了颇为精彩的“深描”(语出人类学家格尔兹)和分析。另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欧洲经济发展在时间、地域和发展道路上的不同和不平衡性,即欧洲并不是“单数”,而是“复数”,最后一章就专门讲述了俄国步入现代社会的艰难历程。

再说“经济”。如果说,在现代社会,经济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拥有了属于其自身的较为明确和清晰的发展规律,那么,在“前现代社会”,尤其是古代社会,人们的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则是附着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和伦理道德等“非经济”领域上的,借用古代经济史家M.I.芬利(M.I.Finley)的话,就是古代经济是“嵌入”(embeded)到社会中的一种存在,因此,要理解那个时代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就不能完全套用现代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否则就会犯“古史现代化”的错误。这种方法论上的自觉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前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史的时候,要把人们的经济生活与上述种种“非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考察,也就是说,只有把经济活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context)当中去加以解释,才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解。在这一方法论的问题上,厉以宁先生的这本经济史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典范之作。纵观全书,他始终没有“就经济而论经济”,或者说纯粹地考察和讲述经济问题,而是力图把欧洲经济的发展和变化放到当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思想与文化观念乃至于伦理道德和社会习俗中去加以观察和分析,在这里仅举几例。在古代经济部分,厉以宁先生重点分析了希腊的城邦制度和罗马的共和制度,尤其在“雅典改革、经济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演变”一节中,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做了细致和全面的述评;在东罗马帝国的部分,则重点比较了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的异同和特点;在论述西欧中世纪社会经济演变的章节中,加入了对商品货币观念的转变的内容,以此说明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的思想基础;在讲述20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调整的过程中,也注意到了经济学理论的重大转折和福利国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及其影响。所有这些分析,不仅为欧洲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描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框架,也使得整个欧洲经济发展历史的叙述更为丰满。

最后再说一下“历史”。作为一本经济学家撰写的历史著作,厉以宁先生并没有把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放在次要的地位,或者说,没有把历史事实的叙述当作表达自己对经济问题的看法的可有可无的注脚,而是始终坚持“论从史出”,书中所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均有较为准确、完整和详实的描述。笔者认为,做到这一点十分难能可贵。正是在扎实的历史叙述的基础上,厉以宁先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运用大量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历史上的种种经济现象一一做出了学理和机制上的专业性的分析和解释,而后者恰恰是一般的非经济学出身的历史学者所缺乏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笔者认为,这无疑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经济史著作,因为它不仅告诉你在历史上发生了什么,还对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厉以宁讲欧洲经济史》2016年5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AD


相关文章

  • 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
  • 2011年2月 第25卷 第1期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Xinxia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Feb.2011Vol.25No.1 ●政治理论研究 简评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及 ...查看


  • 古代技术发展史答案
  • 造纸.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四大发明不仅对我国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过较大的作用, 尤其是对正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西方一些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为欧洲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火药.指 ...查看


  •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查看


  • 最全好书介绍
  • 这些书一本都没读过的算不上大学生 一.修为类29本:同学们可看一些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畅销书: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丹尼尔·戈尔曼:<情商:它为什么比智商更重要>1995 <谁动了我的奶酪 ...查看


  •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
  •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 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 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 ...查看


  • 这些书一本都没读过的算不上大学生
  • 这些书一本都没读过的算不上大学生 下面是一些绝对值得一读的经典...不读真是枉为大学生啊 ... 一.修为类29本:同学们可看一些哲学.自然科学.社会历史方面的书. 畅销书: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丹尼尔·戈尔曼:<情 ...查看


  • 北大清华推荐的经典书籍
  • 北大清华推荐的经典书籍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开阔视野,拓宽境界.这些推荐的书籍涵盖了经济.心理.商业. 历史.人文„是不可多得的精神产物.留着吧,有事没事读一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1.<追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弗兰克尔 ...查看


  • 大学生要看的书
  • <微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原理>,这两本书的作者都是美国总统的首席经济学家--曼昆,翻译者为中国经济学家梁小民 先生,写的好,翻译的也好,是了解经济学,让你了解生活中时刻发生的经济行为的好书. . <人生 ...查看


  • [深度]科学史创作者的不同观念.特点及其变化的比较分析
  • 摘要:本文对科学史创作者的不同观念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描述,这些观念分别是:褒扬进步观与理性评判史观,革命史观与进化史观,专业知识史观与哲学思想史观,内史观与外史观,决定实证史观与相对建构史观,西方中心史观与民族史观,并对这些观念的特点及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