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14
牢记历史使命 增强忧患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认真学习领会并切实贯彻这一重要论述,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60年的艰苦奋斗,古老的中国早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一个曾饱受帝国主义欺凌掠夺的国家,享有了真正的主权和独立;一个曾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国家,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走上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令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但是,我们没有丢掉忧患,更没有忘记肩负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就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忧”什么?我的理解主要是这几点:
一是要忧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在尖端技术引进、战略性资源进口、市场份额分配和国际话语权等许多方面的敌视、限制、防范乃至破坏,变得空前严重。与此同时,他们还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
“分化”战略,利用各种手段支持、操纵台独、藏独、疆独以及“法轮功”等对我国进行破坏活动,利用其在国际舆论方面的强势,对我国进行丑化、污蔑,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二是要忧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些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现在,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一些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和一些部门的部分人群中,收入差距有扩大化趋势,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尽完善,导致一些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发生,甚至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等。
三是要忧党内尚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如果我们不抓紧解决,而是任其滋长蔓延,就有可能使我们党在新中国60年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毁于一旦。
20100521
二
饱经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忧患意识代代相承,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中华儿女伟大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优良传统,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在困难时看到光明,在胜利时想着困难,始终牢记历史使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艰苦奋斗,奋发前行,全力推动着自己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健康发展。
1945年4月到6月,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即将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喜悦中,同时中国共产党有了120万的人民军队和1亿人口的解放区,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可见。然而,毛泽东同志却清醒地告诫全党: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内战有可能爆发,我们有可能被打散掉一部分党员,有可能出现粮食紧缺、饿殍遍野等困难,要从最困难的考虑出发去争取光明中国的前途。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建设起来难,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江泽民同志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屡禁不止的腐败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讲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党在新时期能不能解决好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记历史使命,强化忧患意识,在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就率领书记处的同志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参观,重申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强调要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并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可见,在继承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又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是将忧患意识与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重任,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
己”的彻底革命精神相结合,将其融入和贯彻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之中。正因为深知自己肩负使命之伟大,因而,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计较个人或一党私利之得失,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在胜利和荣誉面前不骄傲,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
其次是将忧患意识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强信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时有句名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正是这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智慧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患意识的有机统一,使得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一切悲观主义和消极绝望的情绪彻底划清了界限;正是有了这个有机的结合,才使得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再次是将忧患意识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忧患意识既看作一种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怀疑意识,同时又看作改造世界的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慎重初战”等即是谓此。正是这种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忧患意识,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与防患于未然的卓识行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忧患意识成为我们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推动事业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
20100526
三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空前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忧党之心,必须转化为兴党之责,落实为兴党之行。 把“忧党之心”落实为“兴党之行”,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现在,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根本不知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共产党人是阶段论与目标论的统一论者,不能顾此失彼。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事物是我们过去未接触、不熟悉的,这就容易忽略现在所干的具体工作与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关系。因此,我们既要怀着明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地干好当前的本职工作,真正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起来。
把“忧党之心”落实为“兴党之行”,就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政党。《决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并且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标准和内涵,即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等。为此,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加强学习,是我们提高综合素质、获取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决定》强调学习党的历史,把这项学习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列,意义重大。
把“忧党之心”落实为“兴党之行”,就必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期望与我们肩负使命的一致性。我们的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谋福利,要永远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牢记党的历史使命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统一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出现了多种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00514
牢记历史使命 增强忧患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中始终成为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认真学习领会并切实贯彻这一重要论述,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60年的艰苦奋斗,古老的中国早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一个曾饱受帝国主义欺凌掠夺的国家,享有了真正的主权和独立;一个曾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国家,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走上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康庄大道。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令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扬眉吐气、欢欣鼓舞。但是,我们没有丢掉忧患,更没有忘记肩负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就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困难有风险。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忧”什么?我的理解主要是这几点:
一是要忧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带给我们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随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在尖端技术引进、战略性资源进口、市场份额分配和国际话语权等许多方面的敌视、限制、防范乃至破坏,变得空前严重。与此同时,他们还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
“分化”战略,利用各种手段支持、操纵台独、藏独、疆独以及“法轮功”等对我国进行破坏活动,利用其在国际舆论方面的强势,对我国进行丑化、污蔑,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和挑战。
二是要忧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些问题。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现在,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一些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并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和一些部门的部分人群中,收入差距有扩大化趋势,加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尽完善,导致一些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发生,甚至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严重隐患等。
三是要忧党内尚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有的对中央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有的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一些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纪律观念淡薄;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
一、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中发生的腐败案件影响恶劣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如果我们不抓紧解决,而是任其滋长蔓延,就有可能使我们党在新中国60年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毁于一旦。
20100521
二
饱经艰难困苦的中华民族,忧患意识代代相承,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和中华儿女伟大爱国主义情怀的深刻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的优良传统,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总是在困难时看到光明,在胜利时想着困难,始终牢记历史使命,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艰苦奋斗,奋发前行,全力推动着自己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健康发展。
1945年4月到6月,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即将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喜悦中,同时中国共产党有了120万的人民军队和1亿人口的解放区,新中国的曙光已经可见。然而,毛泽东同志却清醒地告诫全党: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内战有可能爆发,我们有可能被打散掉一部分党员,有可能出现粮食紧缺、饿殍遍野等困难,要从最困难的考虑出发去争取光明中国的前途。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中语重心长地说:建设起来难,垮起来可是一夜之间啊!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江泽民同志针对改革开放以来屡禁不止的腐败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讲忧患意识,首先要忧党。党在新时期能不能解决好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课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牢记历史使命,强化忧患意识,在十六大闭幕后不久,就率领书记处的同志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参观,重申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强调要在全党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并进一步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由此可见,在继承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又具有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
首先是将忧患意识与中国共产党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肩负着中华民族独立、富强的历史重任,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
己”的彻底革命精神相结合,将其融入和贯彻到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目标之中。正因为深知自己肩负使命之伟大,因而,中国共产党人从不计较个人或一党私利之得失,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在胜利和荣誉面前不骄傲,始终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
其次是将忧患意识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强信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时有句名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正是这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智慧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忧患意识的有机统一,使得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与一切悲观主义和消极绝望的情绪彻底划清了界限;正是有了这个有机的结合,才使得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再次是将忧患意识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共产党人秉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忧患意识既看作一种责任意识、问题意识、怀疑意识,同时又看作改造世界的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慎重初战”等即是谓此。正是这种植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忧患意识,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与防患于未然的卓识行动的有机结合,从而使忧患意识成为我们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推动事业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
20100526
三
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空前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忧党之心,必须转化为兴党之责,落实为兴党之行。 把“忧党之心”落实为“兴党之行”,就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现在,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有的甚至根本不知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现实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共产党人是阶段论与目标论的统一论者,不能顾此失彼。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事物是我们过去未接触、不熟悉的,这就容易忽略现在所干的具体工作与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关系。因此,我们既要怀着明确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地干好当前的本职工作,真正把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统一起来。
把“忧党之心”落实为“兴党之行”,就必须把我们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政党。《决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并且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标准和内涵,即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等。为此,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党的历史,同时广泛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加强学习,是我们提高综合素质、获取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的基本途径,也是我们能够完成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决定》强调学习党的历史,把这项学习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并列,意义重大。
把“忧党之心”落实为“兴党之行”,就必须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要深刻认识人民群众的期望与我们肩负使命的一致性。我们的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党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人民谋福利,要永远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历史使命的实现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牢记党的历史使命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统一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内部出现了多种利益关系,人们的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深入、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