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贤集》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经典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多多行善。
教学过程
一、简介《名贤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名贤集》,《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带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听故事《知州荡产》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为善如执玉,种德剰遗金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八、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为善如执玉,种德剰遗金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赞叹福生,作念祸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第三单元《名贤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经典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名贤集,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戴绛居安思危的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句意
1.过渡:对了,做事之前要多想想,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指名读,正音。领学生读词句。
⑶生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检查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做事时动脑筋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想好了再做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句子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终身争一息,每事必三思
第三单元《名贤集》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经典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多多行善。
教学过程
一、简介《名贤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名贤集》,《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带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听故事《知州荡产》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为善如执玉,种德剰遗金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八、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为善如执玉,种德剰遗金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谏之双美,毁之两伤,赞叹福生,作念祸生。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第三单元《名贤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经典文章。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三思而行。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名贤集,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戴绛居安思危的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理解句意
1.过渡:对了,做事之前要多想想,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指名读,正音。领学生读词句。
⑶生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检查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
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做事时动脑筋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想好了再做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句子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终身争一息,每事必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