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强调什么,就该检查什么,检查它才能说明足够的重视。
深发
入挥推工行会﹃两组个织普重遍要﹄作用
依
两个普遍内容:
(1)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2)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目标要求:
(1)到2012年,中国企业法人单位工作建会率要达到90%以上,职工入会率达到92%以上,基本实现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目标。(2)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依法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包括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水平,努力实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开展。
方面面临比城镇职工更大的困难与问题,其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更加突出,影响了农民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两个普遍”中,必须把农民工作为重点对
从企业类型讲,推行“两个普遍”,重点应放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港澳台资企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比重大、中小企业比较多、职工人数多且流动性强、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等特点。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职工队伍也随之壮大。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实有企业971.77万户(含分支机构),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707.66万户,占73%。从工会组建率来看,据全总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企业工会会员17035万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会员12664万人,占企业工会会员总数的74.3%,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入会率为56%,尚有44%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没有组织到工会中来,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还有很大空间。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也是劳动关系矛盾多发的领域,近几年来,职工群体性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企业,这表明了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港澳台资企业推行“两个普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工作对象来看,推行“两个普遍”,应重点关注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农民工会员占农民工总数的36.5%,占外出进城农民工的56%。由于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等
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推行“两个普遍”的有力抓手。要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力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以此来覆盖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
积极推广“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经验,进一步推进基层工会联合会和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要针对一些县区内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等实际,通过在县级工会与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以实现工会组织对这种类型企业的覆盖。要通过推进工会工作者的职业化、社会化建设,实现对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指导服务的覆盖,以解决一些企业工会主席“维权难”等问题。加强乡镇、街道、村及社区工会组建力度,配象,切实做到“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劳务派遣工数量目前在我国呈高速增长态势,已达2700万人,他们的权益实现状况不容乐观。据全总有关部门的调查,在劳务派遣工中,有60%-70%的人没有加入工会组织。因此,在推行“两个普遍”中,要针对农民工、劳务派遣工进行重点突破。
中国工运研究所
明确推行“两个普遍”的
重点领域和对象
把握推行“两个普遍”的
着力点
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工会的基础性工作,是
“组织起来”的集中体现,也是工会发挥作用的前提;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切实维权”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企业转制的发展阶段,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时有发生。面对职工群众的新诉求、新期待,工会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扎实推行“两个普遍”,一方面把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一方面推动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有效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
足配强工会干部,发挥这一级工会直接面对企业、面对职工的优势和在工会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要拓展现有的协商级别和范围,建立县以下各级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制度,明确区域、行业集体合同与企业集体合同之间的关系。要把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作为行业协商的重点,确定工资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到劳动力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也要考虑长期性的劳动力再生产问题,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适时提高工资水平。要推动制定和发布行业工资指导线,使地区性工资指导线和行业工资指导线相结合,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
强化推行“两个普遍”的
工作合力
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推行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协调机构统抓推行“两个普遍”工作,将工会组建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共同研究、一起部署,制定规划、摸清底数,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工会组织各个部门要围绕“两个普遍”这一重点开展工作。要推动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行“两个普遍”打造制度平台。要加大培训力度,把“两个普遍”纳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选拔、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制度,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难,一些工会干部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敢谈”、“不善谈”等问题,为推行“两个普遍”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快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把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受广大职工信任的人选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使他们敢于维权、善于维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围绕“两个普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将
基层经验上升到理论政策的高度,为步考核;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工资集推行“两个普遍”提供理论政策支撑。体协商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鼓励基层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研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确保广大职索工会组建和工资协商的新思路、新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体面劳动,机制和新办法。
切实做到创先争优与“两个普遍”相互促进、共同深化。
构建“两个普遍”推行
工会要加强源头参与,积极推动实效考评指标体系
制定和出台《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层级范围、主体、内容、程“两个普遍”考评体系应涵盖以下序、监督检查、争议处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第一,工会会员变动的基本状予以具体规定,增强集体协商制度的况,包括入会率,二次覆盖方面的宏观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要严格设定与细分数据;第二,合同签订情况,包用人单位的协商义务,明确规定职工括签约率、合格率(合同款项、时间的方提出协商要约的,用人单位无正当完备性)、劳动报酬合格率(工资共决、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强化普遍开展增长方面规定的完备程度);第三,集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
体协商、工资共决的实施情况,包括在要重视三方作用的发挥,积极与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职工的直接参与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情况,如有否一线职工参与,参与代表究工资协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在职工总体中的比重等方面的信息;
发布相关政策和规章,加强对工资协第四,工资集体协商的实际成效情况,商双方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帮考察工资集体协商是否切实提高了职助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平等协商找到利工的实际收入,具体数据包括:合同签益契合点。
订前后职工收入的变动情况、工资实职工是工会存在的基础和力量的际增长(扣除物价和通货增长因素后)源泉,是推行“两个普遍”成功的关键。等方面的数据;第五,职工对工会和工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对职工的宣传发动资集体协商的认知与评价。
工作,引导职工认识到“两个普遍”与自身利益的紧密联系,增强对工会组形成推行“两个普遍”的
织的认同感,学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社会化工作格局
等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职工加入工会和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要积极争取和充分运用党政赋予自觉性主动性。
的资源与手段,推动形成党政支持、三(本文发表时略有删节)
方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推行“两个普遍”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把推行“两个普遍”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工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职工队伍稳定、增强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争取把企业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实现党建与工建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
“两个普遍”
如果强调什么,就该检查什么,检查它才能说明足够的重视。
深发
入挥推工行会﹃两组个织普重遍要﹄作用
依
两个普遍内容:
(1)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2)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目标要求:
(1)到2012年,中国企业法人单位工作建会率要达到90%以上,职工入会率达到92%以上,基本实现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的目标。(2)力争到2012年,基本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依法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包括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工资集体协商水平,努力实现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和谐统一。开展。
方面面临比城镇职工更大的困难与问题,其合法权益受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更加突出,影响了农民工队伍和社会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两个普遍”中,必须把农民工作为重点对
从企业类型讲,推行“两个普遍”,重点应放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港澳台资企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具有比重大、中小企业比较多、职工人数多且流动性强、劳动关系问题突出等特点。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职工队伍也随之壮大。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截至2009年3月底,全国实有企业971.77万户(含分支机构),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707.66万户,占73%。从工会组建率来看,据全总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企业工会会员17035万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会员12664万人,占企业工会会员总数的74.3%,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入会率为56%,尚有44%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没有组织到工会中来,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还有很大空间。同时,非公有制企业也是劳动关系矛盾多发的领域,近几年来,职工群体性事件大部分发生在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企业,这表明了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外商投资、港澳台资企业推行“两个普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工作对象来看,推行“两个普遍”,应重点关注农民工和劳务派遣工。农民工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农民工会员占农民工总数的36.5%,占外出进城农民工的56%。由于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等
建立健全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推行“两个普遍”的有力抓手。要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加大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组建力度,开展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以此来覆盖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
积极推广“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经验,进一步推进基层工会联合会和社会化、职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要针对一些县区内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等实际,通过在县级工会与小型非公有制企业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以实现工会组织对这种类型企业的覆盖。要通过推进工会工作者的职业化、社会化建设,实现对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指导服务的覆盖,以解决一些企业工会主席“维权难”等问题。加强乡镇、街道、村及社区工会组建力度,配象,切实做到“农民工有困难、要维权找工会”。劳务派遣工数量目前在我国呈高速增长态势,已达2700万人,他们的权益实现状况不容乐观。据全总有关部门的调查,在劳务派遣工中,有60%-70%的人没有加入工会组织。因此,在推行“两个普遍”中,要针对农民工、劳务派遣工进行重点突破。
中国工运研究所
明确推行“两个普遍”的
重点领域和对象
把握推行“两个普遍”的
着力点
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是工会的基础性工作,是
“组织起来”的集中体现,也是工会发挥作用的前提;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工会“切实维权”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企业转制的发展阶段,一些地方和企业劳动关系矛盾时有发生。面对职工群众的新诉求、新期待,工会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扎实推行“两个普遍”,一方面把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最广泛地组织到工会中来,一方面推动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有效带动工会各项工作的
足配强工会干部,发挥这一级工会直接面对企业、面对职工的优势和在工会组织体系中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大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要拓展现有的协商级别和范围,建立县以下各级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制度,明确区域、行业集体合同与企业集体合同之间的关系。要把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作为行业协商的重点,确定工资标准时不仅要考虑到劳动力的日常生活需要,而且也要考虑长期性的劳动力再生产问题,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适时提高工资水平。要推动制定和发布行业工资指导线,使地区性工资指导线和行业工资指导线相结合,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的工资水平和增长幅度。
强化推行“两个普遍”的
工作合力
各级工会领导机关要加强对推行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综合协调机构统抓推行“两个普遍”工作,将工会组建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共同研究、一起部署,制定规划、摸清底数,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确保任务落实。
工会组织各个部门要围绕“两个普遍”这一重点开展工作。要推动各类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推行“两个普遍”打造制度平台。要加大培训力度,把“两个普遍”纳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选拔、培训、考核、资格认证制度,着力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中小企业的工会组建难,一些工会干部在工资集体协商中“不敢谈”、“不善谈”等问题,为推行“两个普遍”提供组织保证。要加快完善基层工会主席民主产生机制,把真正为职工说话办事、受广大职工信任的人选到工会领导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层工会干部的合法权益,使他们敢于维权、善于维权。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围绕“两个普遍”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将
基层经验上升到理论政策的高度,为步考核;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工资集推行“两个普遍”提供理论政策支撑。体协商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鼓励基层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研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确保广大职索工会组建和工资协商的新思路、新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体面劳动,机制和新办法。
切实做到创先争优与“两个普遍”相互促进、共同深化。
构建“两个普遍”推行
工会要加强源头参与,积极推动实效考评指标体系
制定和出台《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集体协商的层级范围、主体、内容、程“两个普遍”考评体系应涵盖以下序、监督检查、争议处理和法律责任等内容:第一,工会会员变动的基本状予以具体规定,增强集体协商制度的况,包括入会率,二次覆盖方面的宏观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要严格设定与细分数据;第二,合同签订情况,包用人单位的协商义务,明确规定职工括签约率、合格率(合同款项、时间的方提出协商要约的,用人单位无正当完备性)、劳动报酬合格率(工资共决、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强化普遍开展增长方面规定的完备程度);第三,集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
体协商、工资共决的实施情况,包括在要重视三方作用的发挥,积极与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职工的直接参与劳动行政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共同研情况,如有否一线职工参与,参与代表究工资协商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制定在职工总体中的比重等方面的信息;
发布相关政策和规章,加强对工资协第四,工资集体协商的实际成效情况,商双方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帮考察工资集体协商是否切实提高了职助劳动关系双方通过平等协商找到利工的实际收入,具体数据包括:合同签益契合点。
订前后职工收入的变动情况、工资实职工是工会存在的基础和力量的际增长(扣除物价和通货增长因素后)源泉,是推行“两个普遍”成功的关键。等方面的数据;第五,职工对工会和工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对职工的宣传发动资集体协商的认知与评价。
工作,引导职工认识到“两个普遍”与自身利益的紧密联系,增强对工会组形成推行“两个普遍”的
织的认同感,学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社会化工作格局
等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职工加入工会和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要积极争取和充分运用党政赋予自觉性主动性。
的资源与手段,推动形成党政支持、三(本文发表时略有删节)
方协同、企业和职工参与、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推行“两个普遍”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把推行“两个普遍”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工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途径,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职工队伍稳定、增强工会对职工的吸引力凝聚力的内在要求。要通过开展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争取把企业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和考核体系,实现党建与工建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
“两个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