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教育法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觉得用八个字就能概括出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许多人都说“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艺术”,我觉得“家庭教育更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现代的家庭,大都有一个孩子,有的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给予了过多的呵护和关爱,养成了不少的坏毛病;有的幼儿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使幼儿整天疲倦地东奔西跑,无所适从,很小就背上了较大的心理包袱,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健康发展;有的孩子则由于父母期望值过高,如达不到要求,轻者讽刺,重者打骂,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由此可见,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做个称职的家长手里真的不能只有一把锤子。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误区中接受错误的说教熏陶,势必影响未来人才的开发,应当引起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说理教育法的含义

(一)·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理论在建国初期已基本成熟,并在后来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学科化研究,说理教育法成为方法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最常用、最有效的基本方法。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复旦大学陆庆壬教授较早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陈秉公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佘双好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来证明某种思想的正确性,重点在于改变人的思维。说理教育法不等于灌输,不等于道德说教,不排斥情感。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说理教育法进行了阐释。

(二)·所谓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 使孩子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说理教育法的特征

第一, 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

第二,遵循民主原则,注意启发自觉,致力于教育对象自觉自愿改变。

既注意对孩子的疏导和引导让孩子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孩子对具体问题作认真分析,若有不正确的看法,家长要帮助孩子把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第三,注重细致的教育过程,科学“说”理。

要摆出教育对象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这些教育对象切身经历的感性生活事实,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

第四,注重理性思维,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

三·说理教育法的方法

运用说理教育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孩子懂得道理,从而产生相应行为。可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让孩子乐意接受和真正理解需要他们懂得的道理并不容易。因此,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说理方式。把要孩子明白的道理讲清楚,用生动的表述及真挚的情意,去开启孩子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启蒙教育常用的说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

(一)·故事法。3—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何不投其所好,家长不妨自己也当一回童话作家、寓言大师,“编造”一个故事劝说孩子。这样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在孩子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帮助他不知不觉地

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 。

(二)·逆向法。故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加以夸张,使其最终明白其中的害处。例如儿子在冬天洗完澡后只穿一件内衣就在床上跳来跳去地玩耍,无论我怎么跟他讲不穿衣服会着凉,他都不听。于是我索性让他脱下内衣。儿子冷得不行,我又给他出主意:“躲到被子里去学小袋鼠。”儿子赶紧乖乖地钻进被子,只留一个小脑袋在被子外面,说“很有意思”。

(三)·情景法。与孩子一起看儿童节目,可以让孩子指出电视节目中小朋友不正确的行为,表扬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孩子的是非标准其实很分明,辨别好坏根本不成问题。如,我虽多次对儿子说,小朋友不讲卫生,病菌就会钻进肚子里与细胞打仗,人就会生病、发烧。可儿子始终不当回事,后来看到一部讲述人体免疫系统与感冒病毒对抗的科教片,忙叫儿子过来观看。看完片子后,儿子在洗脸洗手方面大有进步。

(四)·换位法。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可以与之互换角色。如,我让儿子扮演医生为我打针,我则模仿他曾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父母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结果儿子一会儿像爸爸一样严肃地批评我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一会儿又十分温柔地问我要不要吃东西、喝水、听故事,表现得乖巧无比。

(五)·借用偶像法。儿童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像《东方儿童》节目中的月亮姐姐和《比克曼世界》中的比克曼等,就是儿子心目中的偶像。如果托言“比克曼说如何如何”,儿子通常都会信服。

四·技巧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 刘家长 (园长) 2009-02-21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

——(英)洛克《教育漫话》

孩子“听话”与否,与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方式、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肯定幼儿教育的长处。古语云:"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二)·所讲的道理要" 合理" 。跟幼儿讲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三)·要给幼儿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幼儿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幼儿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建议的态度。

孩子不肯听家长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协商,使孩子觉得家长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从而消除戒备和抵制心理。

(五)·自尊心的激发。

幼儿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如果家长能细致地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并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和趋于自觉化。例如,儿子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我虚构一些他小时候的优点,经常告诉儿子:“宝宝小时候可乖了,他最讲卫生,吃饭也很乖„„”。儿子总是很自豪。这时再要求他照小时候那样去做,他往往很乐意。

(六)·言传与身教的结合。

要使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必须靠父母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

五·说理教育法应注意的几方面

说理教育虽然是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但往往家长苦口婆心,孩子却不为所动,甚至产生逆反或顶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一)·家长自身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观点

对幼儿的缺点错误要具体分析,看看哪些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淘气、贪玩行为,哪些属超越了正常范围的坏毛病,对于前者不必过分追究,只要告诉幼儿合理的做法就够了。至于后一种行为,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尽量不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二)·家长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表达

父母说理要说得具体,做到见好就收。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他们认识事物常常是直观的,是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因此要结合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给幼儿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和空洞说教,幼儿不但难以听懂,而且容易产生反感。

(三)·说理过程中是否选择了合适方式

1·家长要在说理的过程中将孩子视为平等的对象,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语言和行为不卑不亢,充满自信和理性,并具有分析,理解和平等的精神。如果家长能与孩子平等地交换看法,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真心向孩子请教和学习,那孩子也会相应地把家长堪称朋友,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家长传递的观点。有时家长说理的对象是一些抵触心理很重的孩子,他们会有对立甚至是飞扬跋扈的歪曲态度,而如果这时家长选择了批评性的态度,那么说理效果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始终坚持态度和语言的平等和理解其实也是转化孩子抵触心理的一种良好方法。

2· 惩罚只能偶尔使用,不能作为“常规武器”,当幼儿过失严重而又不听说教时,父母可以考虑使用惩罚,但是惩罚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效力。另外,惩罚还要及时,要给幼儿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

3·要适当给幼儿一个“台阶”下。给幼儿讲道理,不能一下子要求幼儿完全服从,因为幼儿自己还有点“小面子”。因此,说到一定程度,不妨给他个“台阶”下。例如,幼儿抢了小伙伴的玩具,母亲可以对他说:“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咱们把玩具送还给小朋友,待会爸爸回来,听说你这么乖,一定很高兴。”这么一说,幼儿就容易接受了,效果呢就比硬把玩具夺出来或打他一巴掌要好得多。

(四)· 在说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即空间和时间选择是否恰当。不同的说理空间包含不同的隐含信息,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说理空间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影响说理的效果。除了学校、家里,根据情况需要也可以选择公园、游乐场等室外相对宽松的环境。

(五)·在说理结束后是否重视了反馈

孩子有没有接受家长说理传递的信息和观点,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是否改变表现出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发生的后续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说理。这样无论是鼓励还是进一步矫正都是有的放矢的,会进一步增强上一次说理的效果。

(六)·充分认识到,教育不是靠高嗓门、大音量来吸引人,更不是靠“家长尊严”来吓唬人;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时间长了,孩子们知道了家长的秉性,家长有什么需要向孩子了解的事情,孩子都能如实地告诉家长,家长要求孩子的事情,孩子也都能认认真真地去做。

六·提家长说理效果的途径

1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可以从两个角度增强说理的说服力。首先,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家长个人魅力,这就是增加了教育者的可信度,一个让孩子打心眼里服气的家长在说理时,孩子首先就是抱着接受的心理,当然说理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其次,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高屋建瓴地进行说理观点的建立、说理理论论据的组织。可以做到言之有理,加之娓娓动听的表达方式自然会去的比较理想的说理效果。

2 强化角色意识,增加共识

孩子和家长在年龄上差距和经历上的不同的经验范围,进而在思考问题时,其角度、深度、广度都不同,角色意识要求家长在说理准备时,从与孩子共同的经验范围入手,沿着孩子的思维作为信息传递的切入点,进而引导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拓展其思路,达到说理的目的。

5运用说理教育法离不开心理治疗

现代的孩子家长普遍认为不好带了,因为社会在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大量流入孩子大脑,再加之他们没有筛选的能力,所以众多浮华的信息在心里积淀,最终造成他们复杂的心理环境,家长不能只停留在埋怨的层面上,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适应孩子的需要。有人说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你会把说有要解决的教育问题都看成钉子。这里告诫家长在工作中要多掌握不同的方法。

七·第54招:给孩子说理而不是“说教”

儿童早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在这个时期,作为大人应当怎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是众多家长们十分关心的。古今中外对这个问题一直有学者在不懈地探索研讨,而随着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方法也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说理是对儿童的真正办法”。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自古就强调要教子有方。中国古代思想家左秋明在其《左传》中谈到:“爱子,教之以方,弗纳于邪。”说的就是要讲究教育子女的方法,不要把孩子引入歧途。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集解》中也指出:“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可见家庭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西方古代思想家柏拉图谈及教育时说:“我们应当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这些都是对儿童“授之以理”的教育。儿童通过家长们的说理教育,就会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这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的一种理性刺激。说理式的教育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能使他们逐步具备真正的原则,并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当然,说理只是一种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启蒙教育首先是要以说理开始,并始终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说理就是要多给儿童以自由,少给他们以权力,让他们自己多动手,以养成从小爱劳动,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平等心态。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娇贯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小姐。要知道,儿童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他们是不能接受观念的,而只能接受形象,因此说理更要注意行为教育。作为家长,最明智的爱应当是做父母的要善于在孩子们面前揭示他们亲眼看见的、亲身感受的行为表现,要把美德、善行通过说理的形式推介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在言传身教中接受理性的教育。在一个家庭里,若把孩子的愿望逐渐发展成任性,那么这些孩子将来是不会有真正的出息的,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说理,而不是说教

说理是一种家庭智力教育。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谈到:“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起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的确,父母也是如同家长一样的教育者,而且不亚于家长,是富有智慧的儿童学前教育者,以理育人,正是当父母教育儿童的最好教育方法。因此,当父母面对孩子时,更要说理,以理育人。所说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民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当孩子有了错误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点、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絮叨、责备,有点甚至打骂,这样常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心情压抑、心情越来越坏,没有一丝微笑,天天都是生气。孩子看着家长愁眉苦脸的样子,自然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我是一个坏孩子,我让家长失望了,我是家长的一块心病、一个包袱。孩子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比方说,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批评、责备太多了,被泼的冷水太多了,就好比他的心里有一团柴火,这团柴火长年累月都被泼冷水,老是处在湿柴火的状态——当然就燃烧不起来,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热情。古训“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试想想,一堆经常被泼冷水的柴火,它怎么燃烧呢?它不仅燃烧不了,还会把烧火的人熏得眼泪汪汪,呛得咳嗽不止,怎能不让烧火人气上加气、恨上加恨呢?所以遇事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只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反对家长对孩子的“强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建翔说:“家长对待孩子打和骂,是我们常见的两种“家庭暴力”。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家庭暴力”,那就是家长的“强理”!什么是“强理”?一是指“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是要说出理来,所谓“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很是有点“朕即真理”的意思。二是指“强迫之理”。虽然有理,但态度强硬、粗暴,不容置疑,所谓的“得理不饶人”就是这个意思。三是“强泛之理”。理倒是理,就是太大、太虚,没有什么用。四是指“强聒之理”。天天在你耳边絮叨,强迫你听,引起你的听觉疲劳。什么样的理每天听上8遍、10遍,也不是好理了。”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

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行为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

孩子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年龄小的孩子主要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

很多父母会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孩子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孩子智力和能力较差的原因,甚至认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很公正。是父母的态度在先?还是孩子的才智水平在先?这两者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的复杂得多。

家长的态度和孩子的才智水平是互为因果的。父母或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是有巨大的影响。即使孩子真的差一些,父母以较好的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更多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那么孩子的态度往往是积极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是乐观和自信的。孩子会认为别人希望自己在智力上有所成就,而往往就变成现实。消极态度和评价只能使孩子的信心更差,使孩子更为不敢和不会去努力,其结果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更差。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也影响孩子其他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如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独立能力等。人的这些能力是在童年时代奠定下基础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影响。父母是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交往,还是限制孩子的交往;父母是有意让孩子在某种环境受到挫折,得到锻炼,还是把孩子保护起来,害怕孩子受到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是帮助、鼓励孩子,还是讽刺、嘲笑、忽视孩子,甚至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逃避,都将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持有消极粗暴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父母对孩子持有积极温和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温和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很好的发展出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父母要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要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就是这样由不理解、不宽容引起的。家长指责孩子不听话,孩子抱怨家长爱唠叨,双方各执一词,冲突不断升级,甚至演变成两代人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这种战争,很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宿命,一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宿命。然而,这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稀里糊涂地都会成为这种战争的牺牲品。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使父母逐渐无法控制局面。初期会让孩子的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逐渐就会使孩子有错也不向父母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父母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父母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此外,父母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自己有冲突时,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要给予支持,如果是错误的,父母应该在商讨的气氛中用温和的态度给孩子分析,切记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不然会使孩子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八·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家长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家长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家长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觉得用八个字就能概括出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许多人都说“教师的工作是一种艺术”,我觉得“家庭教育更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家庭环境对孩子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才能为日后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制造条件。有专家研究发现:年幼时,家庭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给孩子创设一个适宜他个性、智力发展的环境和科学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现代的家庭,大都有一个孩子,有的孩子成了爷爷、奶奶、父母的掌上明珠,给予了过多的呵护和关爱,养成了不少的坏毛病;有的幼儿由于父母家庭教育的随意性,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使幼儿整天疲倦地东奔西跑,无所适从,很小就背上了较大的心理包袱,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健康发展;有的孩子则由于父母期望值过高,如达不到要求,轻者讽刺,重者打骂,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由此可见,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做个称职的家长手里真的不能只有一把锤子。孩子在家庭教育的误区中接受错误的说教熏陶,势必影响未来人才的开发,应当引起广大家长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说理教育法的含义

(一)·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理论在建国初期已基本成熟,并在后来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了学科化研究,说理教育法成为方法论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被视为最常用、最有效的基本方法。一些专家学者开始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并进行研究,复旦大学陆庆壬教授较早明确提出说理教育法的概念,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陈秉公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阐述某种思想理论去说服人和教育人的教育方法佘双好教授认为说理教育法是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来证明某种思想的正确性,重点在于改变人的思维。说理教育法不等于灌输,不等于道德说教,不排斥情感。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说理教育法进行了阐释。

(二)·所谓说理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开导教育对象,以理服人, 使孩子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二·说理教育法的特征

第一, 强调正面教育,提高认识,教育时注意讲明道理以理服人。

第二,遵循民主原则,注意启发自觉,致力于教育对象自觉自愿改变。

既注意对孩子的疏导和引导让孩子有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做到畅所欲言;又要帮助孩子对具体问题作认真分析,若有不正确的看法,家长要帮助孩子把认识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第三,注重细致的教育过程,科学“说”理。

要摆出教育对象生活中具体的人和事,这些教育对象切身经历的感性生活事实,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理解。

第四,注重理性思维,充分发挥真理的力量。

三·说理教育法的方法

运用说理教育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孩子懂得道理,从而产生相应行为。可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让孩子乐意接受和真正理解需要他们懂得的道理并不容易。因此,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说理方式。把要孩子明白的道理讲清楚,用生动的表述及真挚的情意,去开启孩子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启蒙教育常用的说理方法是用一些被启蒙者已知的类似常识,来说明道理,而不是讲述科学证明过程。

(一)·故事法。3—4岁的孩子正处于爱听故事的年龄,何不投其所好,家长不妨自己也当一回童话作家、寓言大师,“编造”一个故事劝说孩子。这样既可以分散其注意力,避免僵持局面,又可以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在孩子专心听故事和提问的同时,帮助他不知不觉地

完成某件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如吃饭、穿衣等) 。

(二)·逆向法。故意顺着孩子的意愿去做某事并加以夸张,使其最终明白其中的害处。例如儿子在冬天洗完澡后只穿一件内衣就在床上跳来跳去地玩耍,无论我怎么跟他讲不穿衣服会着凉,他都不听。于是我索性让他脱下内衣。儿子冷得不行,我又给他出主意:“躲到被子里去学小袋鼠。”儿子赶紧乖乖地钻进被子,只留一个小脑袋在被子外面,说“很有意思”。

(三)·情景法。与孩子一起看儿童节目,可以让孩子指出电视节目中小朋友不正确的行为,表扬做得正确的小朋友。你会发现孩子的是非标准其实很分明,辨别好坏根本不成问题。如,我虽多次对儿子说,小朋友不讲卫生,病菌就会钻进肚子里与细胞打仗,人就会生病、发烧。可儿子始终不当回事,后来看到一部讲述人体免疫系统与感冒病毒对抗的科教片,忙叫儿子过来观看。看完片子后,儿子在洗脸洗手方面大有进步。

(四)·换位法。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时,可以与之互换角色。如,我让儿子扮演医生为我打针,我则模仿他曾在医院里哭闹、手脚乱动以及向父母提出诸多要求的情景。结果儿子一会儿像爸爸一样严肃地批评我不能乱哭乱叫,手不可乱动,一会儿又十分温柔地问我要不要吃东西、喝水、听故事,表现得乖巧无比。

(五)·借用偶像法。儿童也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像《东方儿童》节目中的月亮姐姐和《比克曼世界》中的比克曼等,就是儿子心目中的偶像。如果托言“比克曼说如何如何”,儿子通常都会信服。

四·技巧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 刘家长 (园长) 2009-02-21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

——(英)洛克《教育漫话》

孩子“听话”与否,与家长对孩子讲道理的方式、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家长给孩子讲道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充分肯定幼儿教育的长处。古语云:"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二)·所讲的道理要" 合理" 。跟幼儿讲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

(三)·要给幼儿申辩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给孩子申辩的机会,幼儿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偏激,因而跟幼儿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

建议的态度。

孩子不肯听家长的话,很多时候是因为家长在讲道理的时候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往往过于刻板和严厉,无意中把自己置于孩子的对立面。如果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多些宽容的态度,以建议的方式与孩子协商,使孩子觉得家长并无强迫和限制自己的意思,从而消除戒备和抵制心理。

(五)·自尊心的激发。

幼儿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很强。如果家长能细致地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肯定,就会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与自豪感,并使好的行为得以巩固和趋于自觉化。例如,儿子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于是我虚构一些他小时候的优点,经常告诉儿子:“宝宝小时候可乖了,他最讲卫生,吃饭也很乖„„”。儿子总是很自豪。这时再要求他照小时候那样去做,他往往很乐意。

(六)·言传与身教的结合。

要使教育深入到孩子的心中,必须靠父母的实际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影响他。幼儿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因此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从加强自身的修养做起

五·说理教育法应注意的几方面

说理教育虽然是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但往往家长苦口婆心,孩子却不为所动,甚至产生逆反或顶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一)·家长自身是否具备了正确的观点

对幼儿的缺点错误要具体分析,看看哪些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淘气、贪玩行为,哪些属超越了正常范围的坏毛病,对于前者不必过分追究,只要告诉幼儿合理的做法就够了。至于后一种行为,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尽量不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二)·家长是否将自己的观点准确地表达

父母说理要说得具体,做到见好就收。幼儿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毕竟有限,他们认识事物常常是直观的,是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因此要结合具体事例对幼儿进行说服教育。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幼儿说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而不应该给幼儿讲一些抽象的大道理和空洞说教,幼儿不但难以听懂,而且容易产生反感。

(三)·说理过程中是否选择了合适方式

1·家长要在说理的过程中将孩子视为平等的对象,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孩子为本,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语言和行为不卑不亢,充满自信和理性,并具有分析,理解和平等的精神。如果家长能与孩子平等地交换看法,甚至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真心向孩子请教和学习,那孩子也会相应地把家长堪称朋友,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家长传递的观点。有时家长说理的对象是一些抵触心理很重的孩子,他们会有对立甚至是飞扬跋扈的歪曲态度,而如果这时家长选择了批评性的态度,那么说理效果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始终坚持态度和语言的平等和理解其实也是转化孩子抵触心理的一种良好方法。

2· 惩罚只能偶尔使用,不能作为“常规武器”,当幼儿过失严重而又不听说教时,父母可以考虑使用惩罚,但是惩罚如果经常使用,就会失去效力。另外,惩罚还要及时,要给幼儿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

3·要适当给幼儿一个“台阶”下。给幼儿讲道理,不能一下子要求幼儿完全服从,因为幼儿自己还有点“小面子”。因此,说到一定程度,不妨给他个“台阶”下。例如,幼儿抢了小伙伴的玩具,母亲可以对他说:“拿别人的东西不对,咱们把玩具送还给小朋友,待会爸爸回来,听说你这么乖,一定很高兴。”这么一说,幼儿就容易接受了,效果呢就比硬把玩具夺出来或打他一巴掌要好得多。

(四)· 在说理过程中是否考虑了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即空间和时间选择是否恰当。不同的说理空间包含不同的隐含信息,进而产生一定的心理暗示。说理空间的错误选择往往会影响说理的效果。除了学校、家里,根据情况需要也可以选择公园、游乐场等室外相对宽松的环境。

(五)·在说理结束后是否重视了反馈

孩子有没有接受家长说理传递的信息和观点,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是否改变表现出来。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发生的后续行为有针对性地组织下一次说理。这样无论是鼓励还是进一步矫正都是有的放矢的,会进一步增强上一次说理的效果。

(六)·充分认识到,教育不是靠高嗓门、大音量来吸引人,更不是靠“家长尊严”来吓唬人;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时间长了,孩子们知道了家长的秉性,家长有什么需要向孩子了解的事情,孩子都能如实地告诉家长,家长要求孩子的事情,孩子也都能认认真真地去做。

六·提家长说理效果的途径

1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认识水平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认识水平可以从两个角度增强说理的说服力。首先,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强家长个人魅力,这就是增加了教育者的可信度,一个让孩子打心眼里服气的家长在说理时,孩子首先就是抱着接受的心理,当然说理效果就会比较理想。其次,自身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高屋建瓴地进行说理观点的建立、说理理论论据的组织。可以做到言之有理,加之娓娓动听的表达方式自然会去的比较理想的说理效果。

2 强化角色意识,增加共识

孩子和家长在年龄上差距和经历上的不同的经验范围,进而在思考问题时,其角度、深度、广度都不同,角色意识要求家长在说理准备时,从与孩子共同的经验范围入手,沿着孩子的思维作为信息传递的切入点,进而引导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拓展其思路,达到说理的目的。

5运用说理教育法离不开心理治疗

现代的孩子家长普遍认为不好带了,因为社会在发展,特别是信息的大量流入孩子大脑,再加之他们没有筛选的能力,所以众多浮华的信息在心里积淀,最终造成他们复杂的心理环境,家长不能只停留在埋怨的层面上,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适应孩子的需要。有人说你手里只有锤子,那么你会把说有要解决的教育问题都看成钉子。这里告诫家长在工作中要多掌握不同的方法。

七·第54招:给孩子说理而不是“说教”

儿童早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在这个时期,作为大人应当怎么教育孩子健康成长,是众多家长们十分关心的。古今中外对这个问题一直有学者在不懈地探索研讨,而随着时代的不同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方法也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说理是对儿童的真正办法”。循循善诱,充分的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跟孩子说理不仅需要有耐心,还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自古就强调要教子有方。中国古代思想家左秋明在其《左传》中谈到:“爱子,教之以方,弗纳于邪。”说的就是要讲究教育子女的方法,不要把孩子引入歧途。颜之推在他的《颜氏家训集解》中也指出:“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可见家庭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西方古代思想家柏拉图谈及教育时说:“我们应当尽量使孩子们开始听到的一些故事必定是有道德影响的最好的一课。”这些都是对儿童“授之以理”的教育。儿童通过家长们的说理教育,就会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这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的一种理性刺激。说理式的教育能够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能使他们逐步具备真正的原则,并会永远发生作用,使他们走上正轨。首先,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古语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跟孩子讲道理,应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的过错予以纠正,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如果一味地数落孩子,责怪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

当然,说理只是一种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启蒙教育首先是要以说理开始,并始终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说理就是要多给儿童以自由,少给他们以权力,让他们自己多动手,以养成从小爱劳动,尊重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平等心态。不要将自己的孩子娇贯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小姐。要知道,儿童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他们是不能接受观念的,而只能接受形象,因此说理更要注意行为教育。作为家长,最明智的爱应当是做父母的要善于在孩子们面前揭示他们亲眼看见的、亲身感受的行为表现,要把美德、善行通过说理的形式推介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在言传身教中接受理性的教育。在一个家庭里,若把孩子的愿望逐渐发展成任性,那么这些孩子将来是不会有真正的出息的,也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说理,而不是说教

说理是一种家庭智力教育。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谈到:“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起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的确,父母也是如同家长一样的教育者,而且不亚于家长,是富有智慧的儿童学前教育者,以理育人,正是当父母教育儿童的最好教育方法。因此,当父母面对孩子时,更要说理,以理育人。所说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讲的道理应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说,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信口胡说,孩子是不会服气的,大人的要求过分苛刻,孩子民是办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欢吃零食,却对孩子大讲吃零食的坏处,如此,孩子是不会听从的。当孩子有了错误时,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而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指出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后,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一生中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特别是人生观和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点、错误的可能性更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们,信任他们,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错误。

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后,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絮叨、责备,有点甚至打骂,这样常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心情压抑、心情越来越坏,没有一丝微笑,天天都是生气。孩子看着家长愁眉苦脸的样子,自然就会得到一种暗示:我是一个坏孩子,我让家长失望了,我是家长的一块心病、一个包袱。孩子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比方说,现在的孩子接受的批评、责备太多了,被泼的冷水太多了,就好比他的心里有一团柴火,这团柴火长年累月都被泼冷水,老是处在湿柴火的状态——当然就燃烧不起来,对任何事物都失去了热情。古训“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试想想,一堆经常被泼冷水的柴火,它怎么燃烧呢?它不仅燃烧不了,还会把烧火的人熏得眼泪汪汪,呛得咳嗽不止,怎能不让烧火人气上加气、恨上加恨呢?所以遇事要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跟孩子说理时,孩子可能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辩解,大人应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应该明白,申辩并非强词夺理,而是让孩子把事情讲清楚讲明白,只有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孩子才会更加理解你所讲的道理,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反对家长对孩子的“强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研究员,家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建翔说:“家长对待孩子打和骂,是我们常见的两种“家庭暴力”。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家庭暴力”,那就是家长的“强理”!什么是“强理”?一是指“强词夺理”。本来没有理,硬是要说出理来,所谓“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很是有点“朕即真理”的意思。二是指“强迫之理”。虽然有理,但态度强硬、粗暴,不容置疑,所谓的“得理不饶人”就是这个意思。三是“强泛之理”。理倒是理,就是太大、太虚,没有什么用。四是指“强聒之理”。天天在你耳边絮叨,强迫你听,引起你的听觉疲劳。什么样的理每天听上8遍、10遍,也不是好理了。”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自己对生活的看法,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影响孩子的行为和道德发展。

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大量的实践材料。孩子的各种行为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

孩子处理事物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的方式,年龄小的孩子主要受父母态度的影响和强化。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都受父母态度的影响。

很多父母会认为,他们对孩子的态度是孩子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孩子智力和能力较差的原因,甚至认为他们对孩子的评价很公正。是父母的态度在先?还是孩子的才智水平在先?这两者的关系远比人们认识的复杂得多。

家长的态度和孩子的才智水平是互为因果的。父母或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是有巨大的影响。即使孩子真的差一些,父母以较好的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更多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那么孩子的态度往往是积极的,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也是乐观和自信的。孩子会认为别人希望自己在智力上有所成就,而往往就变成现实。消极态度和评价只能使孩子的信心更差,使孩子更为不敢和不会去努力,其结果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更差。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不仅影响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也影响孩子其他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如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独立能力等。人的这些能力是在童年时代奠定下基础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对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影响。父母是用温和的态度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交往,还是限制孩子的交往;父母是有意让孩子在某种环境受到挫折,得到锻炼,还是把孩子保护起来,害怕孩子受到挫折;当孩子受到挫折是帮助、鼓励孩子,还是讽刺、嘲笑、忽视孩子,甚至让孩子在挫折面前逃避,都将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

父母对孩子持有消极粗暴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发展,父母对孩子持有积极温和的态度,就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向健康的方面发展。只有在父母温和的态度下,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孩子在社会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较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从而很好的发展出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其他社会能力,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所以,父母要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要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

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就是这样由不理解、不宽容引起的。家长指责孩子不听话,孩子抱怨家长爱唠叨,双方各执一词,冲突不断升级,甚至演变成两代人之间无休无止的战争。这种战争,很像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宿命,一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宿命。然而,这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稀里糊涂地都会成为这种战争的牺牲品。孩子和大人一样,情绪好时比较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高兴时则容易发拗,因而跟孩子讲理,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在其情绪较好时,对其进行教育,若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跟他说理,是不会奏效的。当孩子犯了错误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难以接受的行为时,有些父母一时过于激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打断甚至不听孩子的解释,就对孩子采取训斥或粗暴的打骂。的确,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许会表现得听话、服从,但这样的手段会使父母逐渐无法控制局面。初期会让孩子的受到惊吓,影响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发育。逐渐就会使孩子有错也不向父母说,采取隐瞒、撒谎等方法来逃避父母的斥骂,久而久之也会像父母一样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别人。 此外,父母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如果孩子的意见和自己有冲突时,千万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见是否正确。如果正确的要给予支持,如果是错误的,父母应该在商讨的气氛中用温和的态度给孩子分析,切记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见,不然会使孩子养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八·蒙台梭利通过作业把自由与纪律、活动与教育协调起来的做法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她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研究儿童、引导儿童,这对于提高家长素质也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天性理想化,夸大了儿童的自发冲动和自由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因而也就夸大了儿童自我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这就决定了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家长的主要职能是被动、消极的,家长的主导作用,尤其是直接传授知识和说理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相关文章

  • 好的社会需要好的说理
  • 国内曾有人撰文呼吁"全社会必须恢复讲理的风气",获得广泛共鸣.之所以有共鸣,是因为人们对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有理说不通"的现状有切肤之痛.有理说不通,是因为一些人.一些机构"不讲理" ...查看


  • 观潮评课稿
  • <观潮>评课稿 高新区第三小学 郭春娥 首先,从总体上看,内容十分全面,凡是说课所要说到的基本内容,如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及相关的教学理论,无一遗漏,全都说到了.再者,在陈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又全都严格按照说课的程序( ...查看


  • 冀教版数学书修订情况
  • 冀教版数学教科书主要修订情况 一. 关于整套教科书的修订 (一)指导思想 1.全面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切实推进与落实素质 ...查看


  • 20090316扎实推进说理性文书 努力构建服务型药监
  • 附件1: 扎实推进说理性文书 努力构建服务型药监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8年以来,我局严格按照依法行政.科学监管的总体要求,以国家全面推进法治.责任.阳光.服务型政府为契机,在云南省行政执法单位中率先推行了说理性行政处罚决定书,并 ...查看


  • 如何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
  • "经常性思想工作九个一"活动讲课提纲 如何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时间]分三讲完成授课 [教学方式]集中学习 [教学要求]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内容] 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坚持 ...查看


  • 任务驱动型作文分析说理高分攻略
  • 摘要:作文说理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部分.本文以任务驱动型作文为题,以及学生习作为例,通过分析,认识造成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的现象.只有掌握了分析说理的高分攻略,才能在高考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 ...查看


  • 美国小学作文,不止是组词造句,更训练说理
  • 小学生处在思维习惯的形成时期,小学的写作课就要培养他们说理习惯. 美国小学四年级作文的基本格式要求是:作文要有一个中心意思,描写的细节要与中心意思相关,叙述要先后有序,然后要有一个"总结". 美国的学校从小学到中学,再到 ...查看


  • 高中议论文分析说理的方法
  • 高中议论文分析说理的方法 一.议论文分析说理六步法 不少学生都觉得议论文好写,但写好却很难.他们写的议论文,观点不是不明确(鲜明),结构不是不完整,论据也不是不充分,他们的缺点在于不善于分析说理,使论点和论据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如何展开分 ...查看


  • 解析行政处罚的说理式文书
  • 解析行政处罚的说理式文书 说明理由制度是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之一.行政行为说明理由,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产生不利的行政行为时,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向行政相对人说明作出该行政行为的事实根据.法律依据及进行自由裁量时所考虑的政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