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代霸主,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然而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作为曹操的粉丝——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文韬武略,他对于曹操的一番评论“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也许能够说明问题。
李世民提到的“万乘”指的是帝王,就是说曹操的才华,作为一名统帅和将军是绰绰有余的,但想成为帝王,还达不到要求。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领导力,记得西汉初年,刘邦和韩信谈过,韩信说刘邦是统将之帅才,而韩信是带兵的帅才,两个人格局完全不同。
李世民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才是负责一件事或一个方面,帅才则需要统筹权衡方方面面;将才偏重战术层面思考,帅才则更多的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谋划。更重要的是,作为帅才,需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帅才和将才。
记得毛主席在评价古今帝王的军事才华时,李世民和朱元璋稳坐前两名,可见李世民的军事才华是不输曹操的,但当我们提起唐朝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时,最先想起的往往是李靖、李世绩等;三国时期曹魏集团著名的军事统帅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曹操,可见曹魏集团在军事人才的梯队建设上是有漏洞的。
曹操有生之年,征伐二袁、远征乌丸,赤壁之战等,每有大战几乎都是他亲自挂帅,他是曹军唯一的元帅,其它将领都听他一人指挥。这种扁平化的指挥体系,优点是效率高,但也隐含着危机——对于曹操过度依赖,军队一离开他谁都不服谁,根本玩不转。
《军师联盟》曹操
长期以往,曹操事事都是自己亲自上手,更增加了管理上的风险,人才出现了断层,像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张辽、张郃等只能一直待在将军的位置上,没有机会成长为优秀的三军统帅。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善于用人的统帅,但纵观历史,和刘邦、李世民这种级别的相比,曹操不敢放权,虽善于用人,但都是某一方面的人才,曹操的领导力还是低一个等级。
赤壁之战前,曹操已经占据了十三州的九州,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霸主。当时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天下仿佛已经在囊中。曹操已是实际名义上的君主,本应纵观全局,高瞻远瞩,但仍选择自己亲征,把自己放到一个军事统领的位子上,有人会说,曹操手下没有能够堪当大任的帅才。实际上,曹操手下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他压根儿就没给过部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机会。
也许那个时代,尔虞我诈,曹操不敢轻信任何人,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但要想成就王霸之业,就必须跨过这道坎,适当的放权才会把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捆绑到一起。当然放权也会有风险,作为领导者,必须敢于承担属下的风险和过错,并帮助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
张辽
我们假设一下,赤壁之战如果不是曹操亲自挂帅,选取张辽为主帅:
1、假如胜了,其余将领都会争先恐后,建立功勋,想做开国功臣;
2、如果败了,曹操对他予以安抚,后期仍旧重用,他将感恩戴德,誓死效力,想办法雪耻;其余将领也会跃跃欲试,争立军功,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比起曹操本人输了的结局好多倍。
总结起来,曹操在白手起家的时候,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将领,统帅。但随着北方安定,他需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做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该放权放权,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而不是冲锋在第一线!
曹操一代霸主,三国时期雄踞北方,然而最终没能统一天下,分析起来,原因有很多。作为曹操的粉丝——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文韬武略,他对于曹操的一番评论“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也许能够说明问题。
李世民提到的“万乘”指的是帝王,就是说曹操的才华,作为一名统帅和将军是绰绰有余的,但想成为帝王,还达不到要求。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领导力,记得西汉初年,刘邦和韩信谈过,韩信说刘邦是统将之帅才,而韩信是带兵的帅才,两个人格局完全不同。
李世民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将才是负责一件事或一个方面,帅才则需要统筹权衡方方面面;将才偏重战术层面思考,帅才则更多的要从战略层面进行谋划。更重要的是,作为帅才,需要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帅才和将才。
记得毛主席在评价古今帝王的军事才华时,李世民和朱元璋稳坐前两名,可见李世民的军事才华是不输曹操的,但当我们提起唐朝最著名的军事统帅时,最先想起的往往是李靖、李世绩等;三国时期曹魏集团著名的军事统帅往往最先想到的是曹操,可见曹魏集团在军事人才的梯队建设上是有漏洞的。
曹操有生之年,征伐二袁、远征乌丸,赤壁之战等,每有大战几乎都是他亲自挂帅,他是曹军唯一的元帅,其它将领都听他一人指挥。这种扁平化的指挥体系,优点是效率高,但也隐含着危机——对于曹操过度依赖,军队一离开他谁都不服谁,根本玩不转。
《军师联盟》曹操
长期以往,曹操事事都是自己亲自上手,更增加了管理上的风险,人才出现了断层,像曹洪、曹仁、夏侯渊、夏侯惇、张辽、张郃等只能一直待在将军的位置上,没有机会成长为优秀的三军统帅。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善于用人的统帅,但纵观历史,和刘邦、李世民这种级别的相比,曹操不敢放权,虽善于用人,但都是某一方面的人才,曹操的领导力还是低一个等级。
赤壁之战前,曹操已经占据了十三州的九州,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霸主。当时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天下仿佛已经在囊中。曹操已是实际名义上的君主,本应纵观全局,高瞻远瞩,但仍选择自己亲征,把自己放到一个军事统领的位子上,有人会说,曹操手下没有能够堪当大任的帅才。实际上,曹操手下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他压根儿就没给过部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机会。
也许那个时代,尔虞我诈,曹操不敢轻信任何人,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但要想成就王霸之业,就必须跨过这道坎,适当的放权才会把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捆绑到一起。当然放权也会有风险,作为领导者,必须敢于承担属下的风险和过错,并帮助他们成长为国家栋梁。
张辽
我们假设一下,赤壁之战如果不是曹操亲自挂帅,选取张辽为主帅:
1、假如胜了,其余将领都会争先恐后,建立功勋,想做开国功臣;
2、如果败了,曹操对他予以安抚,后期仍旧重用,他将感恩戴德,誓死效力,想办法雪耻;其余将领也会跃跃欲试,争立军功,形成良性竞争环境,比起曹操本人输了的结局好多倍。
总结起来,曹操在白手起家的时候,必须是一名优秀的将领,统帅。但随着北方安定,他需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身份,做一个高瞻远瞩的领袖,该放权放权,做好人才梯队建设,而不是冲锋在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