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动力工程的重要地位

绪 论

0-1 热能动力工程的重要地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为生产过程提供原动力的动力工程。动力工程不仅应该提供数量上足够的原动力,而且所提供的原动力装置应该功率大、重量轻、体积小。只有当原动力工程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时,社会生产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

热能动力工程是利用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而获得生产所需原动力的。它最初出现于18世纪,当时生产规模已日趋扩大,所用机械也日益增多,而所用的原动力还停留在人力、畜力等原始水平,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强烈推动下,1784年瓦特制成了一种通用的蒸汽机,为生产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动力装置,开始了热能动力工程的新纪元。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飞速发展,从而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原来自然经济的小生产方式,奠定了工业化生产的牢固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热能动力工程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今天,工农业各部门及人民生活所消耗的电力绝大部分是由热能动力的发电厂所生产的电能提供的;各生产部门中直接用于驱动机械设备的原动机几乎全部是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热能动力装置;在人类征服宇宙空间的伟大斗争中,也正是热能动力家族中的一员——强大的火箭发动机建立了功勋。总之,对于现代

绪论 ·2·

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面对未来生产发展对原动力需要迅速增加的趋势,热能动力工程正在积极地向采用原子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方向努力前进。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原子核反应产生的巨大热能作为热能动力装置的能源,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利用浓缩的铀235发生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为能源的核电厂,已经在许多地方建立起来和正式发电。我国已经掌握了设计、制造、运行核电厂的技术。由于热核反应可产生更巨大的能量,特别是热核反应物质氘的储量极大,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热能动力工程提供稳定的能源,因此人们特别重视热核反应能量利用的研究,近些年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外,利用太阳能作为热能动力的新能源也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在地球表面上,按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计算,在每平方米面积上太阳能提供的功率可达数百瓦至一千瓦左右。太阳能几乎是一个永远不会枯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到处可取又无任何污染。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太阳能利用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现在已经建立了几个以太阳能为能源的试验性热能动力装置。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必将不断趋于完善并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本节将简单介绍蒸汽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装置及蒸汽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以便后面各章讨论这些装置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3· 一、蒸汽动力装置

蒸汽动力装置是最早得到应用的一种热能动力装置。由于它可以燃用固体燃料,甚至燃用廉价的劣质燃料,又可以制成功率很大的机组(例如:其锅炉每小时可生产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高温高压水蒸气,其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可达数十千瓦甚至上千兆瓦),因此蒸汽动力装置现在仍然是一种极重要的动力设备,特别是在大型固定式动力设备方面。它主要用作热力发电厂的动力设备。

图0-1为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的示意图。它由锅炉、汽轮机、

图0-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示意图

冷凝器及给水泵四部分组成。水蒸气是蒸汽动力装置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锅炉是水蒸气的发生器。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首先送入蒸汽轮机作功。在汽轮机中(如图0-2所示),蒸汽通过喷管提高流速后,高速流过涡轮的叶片推动涡轮转动,使汽轮机输出机械功,驱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被引入冷凝器,并在其中被冷却水冷却而凝结成水。乏汽凝结时,其体积骤降为原体积的万分之一左右,因而在冷凝器中及汽轮机

出口处造成很高的真空度,使蒸汽在汽轮机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膨

绪论 ·4·

胀,从而能推动涡轮作出更多的机械功。

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水经给水泵加压后重

新送回锅炉,受热产生蒸汽。在锅炉中,

供燃料燃烧用的空气从大气吸入后,先在

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受热提高温度,然后

送入炉膛和燃料混合并进行燃烧,把燃料

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产生高温的烟气。图0-2 喷管和涡轮

工作示意图 锅炉中的水先在省煤器中利用高温的烟气

加热提高温度,然后进入其中的对流管束

及水冷壁等蒸发受热面,受热汽化而产生水蒸气,再进一步在过热器中继续受热升高温度成为过热水蒸气。于是,过热水蒸气又

可送往汽轮机膨胀作功,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二、内燃机

内燃机是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热能动力装置。它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热效率高,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工具和移动式中小型机械上都应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设备。现代用于船舶、机车及发电的大型内燃机的单机功率已达数兆瓦至数十兆瓦。 图0-3为柴油机的示意图。其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燃

烧、膨胀及排气几个阶段。吸气开始时

进气阀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

动把空气吸入气缸。活塞到达下死点,

即活塞位移的最低点时,进气阀关闭,

吸气过程结束。然后关闭进气阀,活塞

向上运动压缩气缸内的空气,而使空气

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增高。当活塞运动到

接近上死点,即活塞位移最高点时,喷

油嘴适时地把适量柴油喷入气缸。由于 这时气缸中的温度已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图0-3 柴油机示意图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5·度,因而当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柴油正好开始猛烈燃烧。

燃烧过程进行得很快,当活塞稍微离开上死点时,燃烧过程已结束。接着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输出机械功。活塞到达下死点时排气阀打开。因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还比较高,故当排气阀打开时立即有一部分气体冲出气缸排入大气,使气缸压力降至大气压力。接着,在活塞向上运动时气缸内剩余的气体被活塞排出气缸至大气中,直到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排气完毕。当活塞再一次自上死点向下运动时又重新吸气,重复上述工作循环。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基本上和柴油机差不多。对汽化器式或进气道燃油喷射式汽油机,汽油预先在化油器内或进气道内雾化并和空气混合成可燃气体,在吸气过程中一起被吸入气缸。在压缩终了活塞接近上死点时,混合气体的温度仍低于其自燃温度,必须用电火花点燃后才开始燃烧过程。其他过程则和上述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一样。

三、燃气轮机装置

燃气轮机装置是20世纪40年代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热能动力装置。由于它是轮机式机械,具有转速高及工质流量大的优点,因此燃气轮机装置每单位功率的机体重量及体积都比内燃机要小很多。相应地单机功率也可达百兆瓦以上,远大于内燃机。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它首先在航空上得到应用,燃气轮机装置和喷气技术相结合而成的航空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已成为航空发动机最主要的型式。此外,燃气轮机也常用作舰船动力设备及发电装置的动力设备。

图0-4为燃气轮机装置的示意图。它由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机三部分组成。它由大气吸入空气后,在轴流式或离心式压气机中对空气进行增压,提高空气的压力及温度。经增压后的空气送至燃烧室,一部分空气供喷入燃烧室的燃料进行燃烧用,另一部分空气则用于和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混合,以降低燃气的温

绪论 ·6

·

图0-4 燃气轮机装置示意图

度,使进入涡轮机的燃气温度和涡轮叶片允许的最高温度相适合。当燃气进入涡轮机后,先在喷管中提高流速,然后以高速流 过涡轮的叶片,推动涡轮转动并输出机械功,其工作过程与汽轮机的工作过程相同。作功后的高温废气则直接排入大气中。

四、蒸汽压缩制冷装置

制冷就是以消耗机械功或其它能量为代价,使物体获得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维持该低温。制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由于制冷实际上也是热能和其它能量间进行转换,故也属于热能工程的范围。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是常用的一种制冷装置。图0-5为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的示意图。高压常温的液体工质先通过节流阀节流降压,使温度降低到所需的低温。然后把低温的液体工质送入冷藏库的蒸发器中,便可从冷藏库内其它物体吸热而使这些物体处于低温。当低温的液体工质吸热后,便汽化成为低压的蒸气。于是再送入压气机压缩提高压力,经冷凝器冷却降温,重新得到高压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7·

图0-5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示意图

常温的液体工质,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综合上面所述各种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可知:为实现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总是利用工质吸收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使工质体积膨胀推动机器而作机械功,但为了连续地实现这种能量转换,必须接着使工质向环境放热或排出废气,以便重新开始新的吸热过程,重复地循环工作。

从上述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到:通过降压过程可使常温的工质达到所需的低温,并用来制冷。但为了连续地实现制冷,必须消耗机械功压缩工质提高其压力,然后经过冷却,即向环境放热而使工质恢复高压常温的状态,以便重新通过降压降温用于制冷,重复循环工作。

为了合理地设计各种能量转换的设备,必须掌握热能和机械能转换的规律,以及掌握能量转换过程的分析方法,这些正是工程热力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0-3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热力学也称经典热力学,是研究热能的性质以及热能和其它能量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

绪论 ·8·

虽然人类很早就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了各种热现象,但直到19世纪中下叶才认识热的本质并相继确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无数实践经验为基础而总结得到的这两条基本定律,是整个热力学理论的基础。以热力学两条定律为基本依据,经过研究又得到了各种热现象的具体规律,从而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热力学。它涉及的范围包括物理、化学及工程等领域,近年来又发展到气象、生物环境保护等领域。

热力学采用宏观的研究方法,即完全从直接观察的宏观现象出发描述客观规律。这种方法,首先把物质看成连续的整体,采用一些宏观物理量来描述物质所处的状况,并通过实验找出所研究现象中的一些可测定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由于可测定的物理量是有限的,实验所得的关系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因此还必须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导出各宏观物理量之间固有的内在关系。把这些普遍关系和实验结果相结合,便可求得所研究现象中各种物理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研究热现象的微观理论称为统计热力学,它应用力学的规律来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然后用统计方法来说明大量分子紊乱运动的统计平均性质,从而找出宏观热现象所服从的基本规律。因此,统计热力学能够从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微观机理更好地说明宏观热现象的物理实质。但它的分析过程较为复杂、抽象,不像宏观理论那样简单、直观。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着重研究与热能工程有关的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它在阐明热力学两条基本定律的基础上,着重应用这两个定律分析热能工程中有关的各种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从理论上研究提高热能和机械能转换有效程度的途径。此外,能量转换过程所用工质的热力性质,也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热力学的研究范围还扩大到了诸如燃烧现象等包括化学反应的热现象即化学热力学的领域。工程热力学主要采用宏观的研究方法,但在必要时为了更好地说明

0-3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9·现象的物理实质,也适当引用物质分子运动的微观概念及结论。

工程热力学是热能工程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既是热能工程各专业学科的基础,又是对热能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对于每个学习热能工程的学生及从事热能工程工作的人员,只有很好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进行热力学分析的能力,才能正确地设计热工设备及解决热能工程问题。

绪 论

0-1 热能动力工程的重要地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社会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为生产过程提供原动力的动力工程。动力工程不仅应该提供数量上足够的原动力,而且所提供的原动力装置应该功率大、重量轻、体积小。只有当原动力工程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时,社会生产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

热能动力工程是利用热能转化成为机械能而获得生产所需原动力的。它最初出现于18世纪,当时生产规模已日趋扩大,所用机械也日益增多,而所用的原动力还停留在人力、畜力等原始水平,严重地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强烈推动下,1784年瓦特制成了一种通用的蒸汽机,为生产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动力装置,开始了热能动力工程的新纪元。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生产飞速发展,从而掀起了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原来自然经济的小生产方式,奠定了工业化生产的牢固的物质基础。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热能动力工程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今天,工农业各部门及人民生活所消耗的电力绝大部分是由热能动力的发电厂所生产的电能提供的;各生产部门中直接用于驱动机械设备的原动机几乎全部是汽轮机、内燃机、燃气轮机等热能动力装置;在人类征服宇宙空间的伟大斗争中,也正是热能动力家族中的一员——强大的火箭发动机建立了功勋。总之,对于现代

绪论 ·2·

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面对未来生产发展对原动力需要迅速增加的趋势,热能动力工程正在积极地向采用原子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方向努力前进。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利用原子核反应产生的巨大热能作为热能动力装置的能源,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利用浓缩的铀235发生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为能源的核电厂,已经在许多地方建立起来和正式发电。我国已经掌握了设计、制造、运行核电厂的技术。由于热核反应可产生更巨大的能量,特别是热核反应物质氘的储量极大,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热能动力工程提供稳定的能源,因此人们特别重视热核反应能量利用的研究,近些年来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外,利用太阳能作为热能动力的新能源也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在地球表面上,按太阳光垂直照射的面积计算,在每平方米面积上太阳能提供的功率可达数百瓦至一千瓦左右。太阳能几乎是一个永远不会枯竭的能源,而且太阳能到处可取又无任何污染。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太阳能利用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现在已经建立了几个以太阳能为能源的试验性热能动力装置。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必将不断趋于完善并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本节将简单介绍蒸汽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装置及蒸汽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以便后面各章讨论这些装置中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3· 一、蒸汽动力装置

蒸汽动力装置是最早得到应用的一种热能动力装置。由于它可以燃用固体燃料,甚至燃用廉价的劣质燃料,又可以制成功率很大的机组(例如:其锅炉每小时可生产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高温高压水蒸气,其汽轮机的单机功率可达数十千瓦甚至上千兆瓦),因此蒸汽动力装置现在仍然是一种极重要的动力设备,特别是在大型固定式动力设备方面。它主要用作热力发电厂的动力设备。

图0-1为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的示意图。它由锅炉、汽轮机、

图0-1 简单蒸汽动力装置示意图

冷凝器及给水泵四部分组成。水蒸气是蒸汽动力装置的工作物质,称为工质。锅炉是水蒸气的发生器。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首先送入蒸汽轮机作功。在汽轮机中(如图0-2所示),蒸汽通过喷管提高流速后,高速流过涡轮的叶片推动涡轮转动,使汽轮机输出机械功,驱动发电机发电。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被引入冷凝器,并在其中被冷却水冷却而凝结成水。乏汽凝结时,其体积骤降为原体积的万分之一左右,因而在冷凝器中及汽轮机

出口处造成很高的真空度,使蒸汽在汽轮机中得到更加充分的膨

绪论 ·4·

胀,从而能推动涡轮作出更多的机械功。

从冷凝器出来的冷凝水经给水泵加压后重

新送回锅炉,受热产生蒸汽。在锅炉中,

供燃料燃烧用的空气从大气吸入后,先在

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受热提高温度,然后

送入炉膛和燃料混合并进行燃烧,把燃料

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产生高温的烟气。图0-2 喷管和涡轮

工作示意图 锅炉中的水先在省煤器中利用高温的烟气

加热提高温度,然后进入其中的对流管束

及水冷壁等蒸发受热面,受热汽化而产生水蒸气,再进一步在过热器中继续受热升高温度成为过热水蒸气。于是,过热水蒸气又

可送往汽轮机膨胀作功,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二、内燃机

内燃机是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的一种热能动力装置。它重量轻、体积小、使用方便、热效率高,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工具和移动式中小型机械上都应用内燃机作为动力设备。现代用于船舶、机车及发电的大型内燃机的单机功率已达数兆瓦至数十兆瓦。 图0-3为柴油机的示意图。其工作过程分为吸气、压缩、燃

烧、膨胀及排气几个阶段。吸气开始时

进气阀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

动把空气吸入气缸。活塞到达下死点,

即活塞位移的最低点时,进气阀关闭,

吸气过程结束。然后关闭进气阀,活塞

向上运动压缩气缸内的空气,而使空气

的压力和温度不断增高。当活塞运动到

接近上死点,即活塞位移最高点时,喷

油嘴适时地把适量柴油喷入气缸。由于 这时气缸中的温度已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图0-3 柴油机示意图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5·度,因而当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柴油正好开始猛烈燃烧。

燃烧过程进行得很快,当活塞稍微离开上死点时,燃烧过程已结束。接着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发生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输出机械功。活塞到达下死点时排气阀打开。因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还比较高,故当排气阀打开时立即有一部分气体冲出气缸排入大气,使气缸压力降至大气压力。接着,在活塞向上运动时气缸内剩余的气体被活塞排出气缸至大气中,直到活塞到达上死点时排气完毕。当活塞再一次自上死点向下运动时又重新吸气,重复上述工作循环。

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基本上和柴油机差不多。对汽化器式或进气道燃油喷射式汽油机,汽油预先在化油器内或进气道内雾化并和空气混合成可燃气体,在吸气过程中一起被吸入气缸。在压缩终了活塞接近上死点时,混合气体的温度仍低于其自燃温度,必须用电火花点燃后才开始燃烧过程。其他过程则和上述柴油机的工作过程一样。

三、燃气轮机装置

燃气轮机装置是20世纪40年代后才得到迅速发展的热能动力装置。由于它是轮机式机械,具有转速高及工质流量大的优点,因此燃气轮机装置每单位功率的机体重量及体积都比内燃机要小很多。相应地单机功率也可达百兆瓦以上,远大于内燃机。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它首先在航空上得到应用,燃气轮机装置和喷气技术相结合而成的航空用涡轮喷气发动机,已成为航空发动机最主要的型式。此外,燃气轮机也常用作舰船动力设备及发电装置的动力设备。

图0-4为燃气轮机装置的示意图。它由压气机、燃烧室及涡轮机三部分组成。它由大气吸入空气后,在轴流式或离心式压气机中对空气进行增压,提高空气的压力及温度。经增压后的空气送至燃烧室,一部分空气供喷入燃烧室的燃料进行燃烧用,另一部分空气则用于和燃烧生成的高温燃气混合,以降低燃气的温

绪论 ·6

·

图0-4 燃气轮机装置示意图

度,使进入涡轮机的燃气温度和涡轮叶片允许的最高温度相适合。当燃气进入涡轮机后,先在喷管中提高流速,然后以高速流 过涡轮的叶片,推动涡轮转动并输出机械功,其工作过程与汽轮机的工作过程相同。作功后的高温废气则直接排入大气中。

四、蒸汽压缩制冷装置

制冷就是以消耗机械功或其它能量为代价,使物体获得低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并维持该低温。制冷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由于制冷实际上也是热能和其它能量间进行转换,故也属于热能工程的范围。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是常用的一种制冷装置。图0-5为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的示意图。高压常温的液体工质先通过节流阀节流降压,使温度降低到所需的低温。然后把低温的液体工质送入冷藏库的蒸发器中,便可从冷藏库内其它物体吸热而使这些物体处于低温。当低温的液体工质吸热后,便汽化成为低压的蒸气。于是再送入压气机压缩提高压力,经冷凝器冷却降温,重新得到高压

0-2 能量转换装置工作过程简单介绍 ·7·

图0-5 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示意图

常温的液体工质,重复上述循环过程。

综合上面所述各种热能动力装置的工作过程可知:为实现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总是利用工质吸收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使工质体积膨胀推动机器而作机械功,但为了连续地实现这种能量转换,必须接着使工质向环境放热或排出废气,以便重新开始新的吸热过程,重复地循环工作。

从上述蒸气压缩制冷装置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到:通过降压过程可使常温的工质达到所需的低温,并用来制冷。但为了连续地实现制冷,必须消耗机械功压缩工质提高其压力,然后经过冷却,即向环境放热而使工质恢复高压常温的状态,以便重新通过降压降温用于制冷,重复循环工作。

为了合理地设计各种能量转换的设备,必须掌握热能和机械能转换的规律,以及掌握能量转换过程的分析方法,这些正是工程热力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0-3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热力学也称经典热力学,是研究热能的性质以及热能和其它能量相互转换规律的科学。

绪论 ·8·

虽然人类很早就在生产和生活中利用了各种热现象,但直到19世纪中下叶才认识热的本质并相继确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以无数实践经验为基础而总结得到的这两条基本定律,是整个热力学理论的基础。以热力学两条定律为基本依据,经过研究又得到了各种热现象的具体规律,从而形成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热力学。它涉及的范围包括物理、化学及工程等领域,近年来又发展到气象、生物环境保护等领域。

热力学采用宏观的研究方法,即完全从直接观察的宏观现象出发描述客观规律。这种方法,首先把物质看成连续的整体,采用一些宏观物理量来描述物质所处的状况,并通过实验找出所研究现象中的一些可测定的物理量的变化关系。由于可测定的物理量是有限的,实验所得的关系也往往是不全面的,因此还必须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导出各宏观物理量之间固有的内在关系。把这些普遍关系和实验结果相结合,便可求得所研究现象中各种物理量变化的基本规律。

研究热现象的微观理论称为统计热力学,它应用力学的规律来研究单个分子的运动,然后用统计方法来说明大量分子紊乱运动的统计平均性质,从而找出宏观热现象所服从的基本规律。因此,统计热力学能够从物质内部分子运动的微观机理更好地说明宏观热现象的物理实质。但它的分析过程较为复杂、抽象,不像宏观理论那样简单、直观。

工程热力学是热力学的一个分支,它着重研究与热能工程有关的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规律。它在阐明热力学两条基本定律的基础上,着重应用这两个定律分析热能工程中有关的各种热力过程及热力循环,从理论上研究提高热能和机械能转换有效程度的途径。此外,能量转换过程所用工质的热力性质,也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热力学的研究范围还扩大到了诸如燃烧现象等包括化学反应的热现象即化学热力学的领域。工程热力学主要采用宏观的研究方法,但在必要时为了更好地说明

0-3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9·现象的物理实质,也适当引用物质分子运动的微观概念及结论。

工程热力学是热能工程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既是热能工程各专业学科的基础,又是对热能工程问题进行热力学分析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对于每个学习热能工程的学生及从事热能工程工作的人员,只有很好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并具备进行热力学分析的能力,才能正确地设计热工设备及解决热能工程问题。


相关文章

  • 力学与实践的作业
  • 关于能源动力学专业特色与优势 的报告 一 .能源动力学的简介:能源动力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热学学科:力学学科:机械制造学科:自动控制及 ...查看


  • 汽车概论教案
  • 第一章 汽车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公路运输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 3. 我国的公路运输的发展 4.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 现代交通运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查看


  • 施工员职责
  • 施工员(工长)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职业道德 秦新顺 第一部分:施工员(工长)岗位职责.工作流程 一.施工员的地位: 施工员(工长)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在施工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监督.管理者,是完成建筑安装施工任务的最基层的技 ...查看


  • 部分大学王牌特色专业介绍(一)东北地区高校
  • 吉林大学 化学:始创于1952年,由蔡镏生院士.关实之教授等老一辈化学家创立,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级化学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中心,属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查看


  •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
  • 评级方法 2014年 中国建筑施工行业 信用评级方法 新世纪评级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11),结合国际行业分类标准( GICS,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 ...查看


  • 我国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 Sogh Tecon hndusyPomo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海洋正逐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地,海洋仪器.海油技术.高端海洋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将是我国能源资源接替的重要区域.本文综合报道了<国家中长期 ...查看


  • 防震减灾规划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8) 1 总则 1.0.1 为明确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设防类别和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抗震设防区建筑工程的抗 ...查看


  • 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
  • 第29卷 第20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20 2013年 10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Oct. 2013 1 ...查看


  • 合同相对性例外规则的理论与实践
  • 合同相对性例外规则的理论与实践(上) 作者:汪志国-重庆渝通律师事务所 合同相对性原则,是合同法领域乃至私法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一种重要合同,特别在总分包合同模式下,参与主体众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