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坚决不生二胎?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坚决不生二胎?

家已有条件的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了,于是总有人试探要不要生二胎,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持这种观点的,多是老一辈人,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对孩子从来是粗暴放养,并且还洋洋得意:“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不……,什么也不管,孩子还不是照样长大了?照样成才了?”

对于这种说法,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这类固执又自负的人,你去跟他们说童年阴影,去说科学育儿,去说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简直是对牛弹琴。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而且也不愿意理解。自以为是往往是这类人的通病。

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父母,许多不称职的父母祸害了孩子的一生还不自知,那么多人都自卑、抑郁、缺爱、怕孤单、怕被抛弃,根源都来自童年时父母对孩子的种种伤害,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给一碗饭那么简单。

想想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哪一天不是蓬头垢面去上班,筋疲力竭地回家,还要重新打起精神面对哭闹的孩子?有哪个妈妈能不需要给孩子盖被子、睡一个整晚的觉?哪一次孩子病了不紧张焦虑,彻夜看护?哪一次因为孩子生病而请假时,敢抬头看老板的脸色?孩子小的时候,女性的事业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停滞期,因为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上,出差、中长期培训进修、甚至驻外工作,基本上在孩子三岁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多养一个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代价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这其中女性所付出的代价更是远远超过男性。只有听说生了孩子做全职妈妈的,还很少听说生了孩子有做全职爸爸的。

财力是很重要的一环,重要性甚至要压倒养育所付出的时间及精力。生了孩子未必能养得起孩子。在北京,大部分孩子从出生起就要喝奶粉、用尿不湿,国产奶粉是万万不敢信任的,进口奶粉一罐平均200元,一个月4~5罐,连续吃三年多少钱?尿不湿连续使用至少两年半要花掉多少钱?

别跟我说什么用尿布之类的,那不现实——我的孩子刚出生时,他外婆雄心勃勃剪掉了30多件纯棉秋衣秋裤,剪出50多块尿布,发誓决不使用外国人的东西,结果不出三天就投降了。(刚出生的孩子,隔十几分钟就要尿湿一次,50多块

尿布被外婆一天就用掉一半,第二天用掉另一半,到第三天时尿布告急:因为第一天晚上洗的还没完全晒干。雄心勃勃的外婆就这样被尿布打败:她劳累至半夜洗了一个多小时的尿布,又烧了两壶开水来烫,阳台上晾得跟联合国大会旗帜一样,最后还没完全干透,只好开了大功率的电暖气烘烤,电表上的字儿走得飞快。)

除了奶粉尿不湿,再长大一点,要开始添加辅食了,要开始生病了——这又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从6个月起到上小学为止,孩子平均一年要生6-8次病,这还是正常的孩子,要是体弱多病的孩子,每个月都生病也完全有可能。生一次病去趟医院,如果是吃药,2~300元是需要的,输液则7~800元一次还是少的,住院则至少2000元一次。我的孩子在上小学前,每年要生两次大病,分别为3~4月和11~1月间,并且都严重到住院。因为扁桃腺化脓、高热惊厥、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这些病起病急、来势汹汹,并且病程还长,通常4天以后才退烧,7天才能慢慢痊愈。这要多少钱?有完全不生病的孩子吗?没有。

孩子再长大一点,需要上幼儿园了,公立幼儿园要赞助费,并且出生起就要排队。7年前,为了孩子能上附近的公立幼儿园,我和他爸爸每天兜里装着6000块钱赞助费去幼儿园碰运气——最后居然运气好见到园长,相谈甚欢下,园长表示可以考虑——他爸爸当场掏出了装了好几天的赞助费……听说现在那个幼儿园赞助费要2万了。孩子得从幼儿园开始学才艺——于是各种兴趣班又开始了,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3岁以上,学乐器的最佳年龄是5岁以上……要交很多很多钱,并且花很多很多时间陪他去上课。

幼升小又是一道难关,如果不想上住宅或户口所在地划片的学校,择校就是个很大的难题:不但要交赞助费,还要考试——只有考上了才能获得学校的一个通知凭条,拿着这个凭条再去教委缴费。很多人拿着钱都送不出去,因为找不到“关系”。在这一阶段,我又幸运地凭着同学老公前同事的丈夫——的“关系”在目标学校报了名,并且孩子也幸运地考上了(不要跟我说考试是走过场,500多人参加考试,只录取了76人,“惨烈”程度不比考大学低。)于是,我们简直是欢天喜地地去教委交了三万块钱的赞助费,然后全家吃大餐庆祝(现在想来还觉得十分荒谬,什么时候交赞助费变得这么让人高兴了?)其他没有考上的孩子,听说有父母拼命发动亲友找关系请吃送礼,最后多花了好几万的,有卖了房子重新买学区房的,不知道多花了几十万的……总之,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孩子的上学现状就是这样荒诞,听起来简直都不现实。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还只有十年,可是算起这些帐来,我已经觉得触目惊心,不堪回首。如果要再生一个孩子,然后把从前受过的这些苦、用掉的这些时间、精力,花掉的这些钱,统统再来一遍,我——不——愿——意!

别跟我说再生一个是给大孩子作伴,你问过大孩子的想法吗?再生一个孩子,家庭又没有重大的经济提升的话,势必要拉低整体生活水平,原来生一个孩子能去巴厘岛、马尔代夫旅游的,有了两个孩子,只能去北戴河、青岛了。很多大孩子(尤其是女孩)根本不愿意再有一个孩子来分享父母的爱和关注。自己玩就不是玩么?独处多舒服,可以胡思乱想,可以安安静静地欣赏这个世界,可以看书,做手工,为毛要有个人在耳边聒噪才叫不孤单?非得跟别人一起玩才叫玩?很多身边有兄弟姐妹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太容易学会与自己独处,学不会内心安静,也容易没有自我。所以,一个人未必孤单,有兄弟姐妹也未必成长得就比独生子女好。

再生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观点是分担养老。首先,两个孩子就都能成才么?不会有啃老的么?不成才的那个是不是要成为另一个的负担?那么这个成才的孩子不但要养父母,还要支持不成才的兄弟姐妹,公平吗?

再有,养老怎么分担?养老最大的难题是精力,根本不是钱。是钱的话,养大另一个孩子,这钱用来养老足够了。爸妈在谁家养老?要在一个孩子家里,生病住院了,另一个孩子能放下工作、老婆孩子都不管了,过来一起陪床照顾吗?不能照顾,能分担钱吧?普通人家生的也就是普通人,能有多少钱,他/她自己也有房贷、车贷、有孩子要养呢、也有公婆/岳父母要照顾,拿的钱多了你看人家老婆/老公能不能同意!看看央视每天中午播的各类道德法庭之类的节目,兄弟争产,儿女争相推卸责任、谁都不肯赡养父母的, 节目里多的是,人家孩子少吗?五六个孩子都不养父母的都有,孩子多了有用吗?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有力”的观点,只生一个孩子,万一孩子长大成人突然出现意外呢?中国可是有一千万的失独家庭。可是,怎么不这样想一想呢,如果生了两个,而孩子的父母出了意外怎么办?如果生的第二个孩子身体上或智力上不健康怎么办?我有个朋友的老婆生了第二胎,孩子两岁的时候查出白血病,现在举

全家之力在治疗,焦头烂额、倾家荡产。所以生两个就保险之类的想法,其实并不可靠。

所以,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万万不敢再生一个孩子。

最后的最后,有人说我不爱孩子才会这样写。恰好相反,我非常非常爱孩子,爱他爱到肯为他付出一切,发誓要给他最好的。对于第二个孩子,我做不到把同样的爱和关注平均分成两份。人心都是有偏颇的,如果一个孩子优秀,另一个平庸,我难免会偏爱优秀的那个,一个孩子健康,一个孩子体弱,我难免会更关注那个体弱的,两个孩子同样健康同样优秀,但也许我会内心偏向更听话更乖的那个……总有一个会内心失落。这种感觉很微妙,不生长在多子女的家庭体会不出来。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坚决不生二胎?

家已有条件的放开“单独”二胎政策了,于是总有人试探要不要生二胎,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持这种观点的,多是老一辈人,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对孩子从来是粗暴放养,并且还洋洋得意:“我们那个时候,没有……不……,什么也不管,孩子还不是照样长大了?照样成才了?”

对于这种说法,我一向是嗤之以鼻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对于这类固执又自负的人,你去跟他们说童年阴影,去说科学育儿,去说关注孩子的各种需求……简直是对牛弹琴。他们根本理解不了,而且也不愿意理解。自以为是往往是这类人的通病。

不是所有人都会做父母,许多不称职的父母祸害了孩子的一生还不自知,那么多人都自卑、抑郁、缺爱、怕孤单、怕被抛弃,根源都来自童年时父母对孩子的种种伤害,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给一碗饭那么简单。

想想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哪一天不是蓬头垢面去上班,筋疲力竭地回家,还要重新打起精神面对哭闹的孩子?有哪个妈妈能不需要给孩子盖被子、睡一个整晚的觉?哪一次孩子病了不紧张焦虑,彻夜看护?哪一次因为孩子生病而请假时,敢抬头看老板的脸色?孩子小的时候,女性的事业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停滞期,因为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上,出差、中长期培训进修、甚至驻外工作,基本上在孩子三岁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多养一个孩子所付出的精力和代价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这其中女性所付出的代价更是远远超过男性。只有听说生了孩子做全职妈妈的,还很少听说生了孩子有做全职爸爸的。

财力是很重要的一环,重要性甚至要压倒养育所付出的时间及精力。生了孩子未必能养得起孩子。在北京,大部分孩子从出生起就要喝奶粉、用尿不湿,国产奶粉是万万不敢信任的,进口奶粉一罐平均200元,一个月4~5罐,连续吃三年多少钱?尿不湿连续使用至少两年半要花掉多少钱?

别跟我说什么用尿布之类的,那不现实——我的孩子刚出生时,他外婆雄心勃勃剪掉了30多件纯棉秋衣秋裤,剪出50多块尿布,发誓决不使用外国人的东西,结果不出三天就投降了。(刚出生的孩子,隔十几分钟就要尿湿一次,50多块

尿布被外婆一天就用掉一半,第二天用掉另一半,到第三天时尿布告急:因为第一天晚上洗的还没完全晒干。雄心勃勃的外婆就这样被尿布打败:她劳累至半夜洗了一个多小时的尿布,又烧了两壶开水来烫,阳台上晾得跟联合国大会旗帜一样,最后还没完全干透,只好开了大功率的电暖气烘烤,电表上的字儿走得飞快。)

除了奶粉尿不湿,再长大一点,要开始添加辅食了,要开始生病了——这又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从6个月起到上小学为止,孩子平均一年要生6-8次病,这还是正常的孩子,要是体弱多病的孩子,每个月都生病也完全有可能。生一次病去趟医院,如果是吃药,2~300元是需要的,输液则7~800元一次还是少的,住院则至少2000元一次。我的孩子在上小学前,每年要生两次大病,分别为3~4月和11~1月间,并且都严重到住院。因为扁桃腺化脓、高热惊厥、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这些病起病急、来势汹汹,并且病程还长,通常4天以后才退烧,7天才能慢慢痊愈。这要多少钱?有完全不生病的孩子吗?没有。

孩子再长大一点,需要上幼儿园了,公立幼儿园要赞助费,并且出生起就要排队。7年前,为了孩子能上附近的公立幼儿园,我和他爸爸每天兜里装着6000块钱赞助费去幼儿园碰运气——最后居然运气好见到园长,相谈甚欢下,园长表示可以考虑——他爸爸当场掏出了装了好几天的赞助费……听说现在那个幼儿园赞助费要2万了。孩子得从幼儿园开始学才艺——于是各种兴趣班又开始了,学英语的最佳年龄是3岁以上,学乐器的最佳年龄是5岁以上……要交很多很多钱,并且花很多很多时间陪他去上课。

幼升小又是一道难关,如果不想上住宅或户口所在地划片的学校,择校就是个很大的难题:不但要交赞助费,还要考试——只有考上了才能获得学校的一个通知凭条,拿着这个凭条再去教委缴费。很多人拿着钱都送不出去,因为找不到“关系”。在这一阶段,我又幸运地凭着同学老公前同事的丈夫——的“关系”在目标学校报了名,并且孩子也幸运地考上了(不要跟我说考试是走过场,500多人参加考试,只录取了76人,“惨烈”程度不比考大学低。)于是,我们简直是欢天喜地地去教委交了三万块钱的赞助费,然后全家吃大餐庆祝(现在想来还觉得十分荒谬,什么时候交赞助费变得这么让人高兴了?)其他没有考上的孩子,听说有父母拼命发动亲友找关系请吃送礼,最后多花了好几万的,有卖了房子重新买学区房的,不知道多花了几十万的……总之,在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孩子的上学现状就是这样荒诞,听起来简直都不现实。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还只有十年,可是算起这些帐来,我已经觉得触目惊心,不堪回首。如果要再生一个孩子,然后把从前受过的这些苦、用掉的这些时间、精力,花掉的这些钱,统统再来一遍,我——不——愿——意!

别跟我说再生一个是给大孩子作伴,你问过大孩子的想法吗?再生一个孩子,家庭又没有重大的经济提升的话,势必要拉低整体生活水平,原来生一个孩子能去巴厘岛、马尔代夫旅游的,有了两个孩子,只能去北戴河、青岛了。很多大孩子(尤其是女孩)根本不愿意再有一个孩子来分享父母的爱和关注。自己玩就不是玩么?独处多舒服,可以胡思乱想,可以安安静静地欣赏这个世界,可以看书,做手工,为毛要有个人在耳边聒噪才叫不孤单?非得跟别人一起玩才叫玩?很多身边有兄弟姐妹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太容易学会与自己独处,学不会内心安静,也容易没有自我。所以,一个人未必孤单,有兄弟姐妹也未必成长得就比独生子女好。

再生一个孩子最重要的观点是分担养老。首先,两个孩子就都能成才么?不会有啃老的么?不成才的那个是不是要成为另一个的负担?那么这个成才的孩子不但要养父母,还要支持不成才的兄弟姐妹,公平吗?

再有,养老怎么分担?养老最大的难题是精力,根本不是钱。是钱的话,养大另一个孩子,这钱用来养老足够了。爸妈在谁家养老?要在一个孩子家里,生病住院了,另一个孩子能放下工作、老婆孩子都不管了,过来一起陪床照顾吗?不能照顾,能分担钱吧?普通人家生的也就是普通人,能有多少钱,他/她自己也有房贷、车贷、有孩子要养呢、也有公婆/岳父母要照顾,拿的钱多了你看人家老婆/老公能不能同意!看看央视每天中午播的各类道德法庭之类的节目,兄弟争产,儿女争相推卸责任、谁都不肯赡养父母的, 节目里多的是,人家孩子少吗?五六个孩子都不养父母的都有,孩子多了有用吗?

另外,还有一个十分“有力”的观点,只生一个孩子,万一孩子长大成人突然出现意外呢?中国可是有一千万的失独家庭。可是,怎么不这样想一想呢,如果生了两个,而孩子的父母出了意外怎么办?如果生的第二个孩子身体上或智力上不健康怎么办?我有个朋友的老婆生了第二胎,孩子两岁的时候查出白血病,现在举

全家之力在治疗,焦头烂额、倾家荡产。所以生两个就保险之类的想法,其实并不可靠。

所以,我作为一个普通人,万万不敢再生一个孩子。

最后的最后,有人说我不爱孩子才会这样写。恰好相反,我非常非常爱孩子,爱他爱到肯为他付出一切,发誓要给他最好的。对于第二个孩子,我做不到把同样的爱和关注平均分成两份。人心都是有偏颇的,如果一个孩子优秀,另一个平庸,我难免会偏爱优秀的那个,一个孩子健康,一个孩子体弱,我难免会更关注那个体弱的,两个孩子同样健康同样优秀,但也许我会内心偏向更听话更乖的那个……总有一个会内心失落。这种感觉很微妙,不生长在多子女的家庭体会不出来。


相关文章

  • 男友给女友的保证书(共8篇)
  • 篇一:献给女友的保证书 感动的保证书 保证书 遵照您的旨意,从昨天晚上一直到现在一直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期间没 有想任何的丫头小妹儿,专心致志,在反省过程中,然后躺床上,面对着天花板,没有玩游戏,没有看网页,以上事实准确无误,请审查. 我最 ...查看


  • 红领巾心向党黑板报内容:坚决跟着党走,争当四好少年
  • 这几天,老师组织我们全班同学认真阅读了<历史的选择>这本书,这本书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而出版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了解中国共产党,而作为一个中国小学生更应该了解 ...查看


  • 写给老婆保证书
  • 篇一:老公向老婆写的保证书 保证书 尊敬的亲爱的老婆: 在落笔之前,请宽恕我以前的诸多过错. 由于我自控能力差,脾气又不好,在这次的事情中没有听你的劝告,还失去理智般动手打了你,最后还误解了你.致使你感到伤心,绝望.眼看着家庭就要解体.突然 ...查看


  • 俄罗斯为什么坚决拒绝与中国组成军事同盟国家?这句话点破真相
  • 图片为1993年,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学院,为检验刚刚从俄罗斯接收的首批S-300导弹营部队的实装作战能力,而进行的"938工程"演习中俄双方人员合影.对于俄罗斯这个国家,中国人一直心态很复杂,因为两国历史上有着太多说不清的 ...查看


  •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思想小结
  • 河南XX开发有限公司 领导人员"三严三实"第一专题思想小结 X月X日,公司党委组织召开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第一专题的学习研讨会,与会人员围绕"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思想 ...查看


  • 值得纪念的5年
  • 朱镕基:值得纪念的五年--2003年卸任总结讲话 本文摘自<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第480-489页,作者朱镕基,原题:<值得纪念的五年>,出版: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今天的会议是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过去 ...查看


  • 15.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要论述 政府中一切可以节省的开支,如客饭,办公费,灯油杂费,都须尽量减少,尤其纸张信套,更可以节省使用.这一切节省,虽在各部分为数甚少,但积少成多,并可以养成苏区中更加刻苦更加节省的苏维 ...查看


  • 高效执行力培训心得
  • 篇一:高效执行力培训心得 3月1日,我参加了高新区组织的<高效执行力>的培训学习,首先我非常感谢上级领导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为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聆听北京成功使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管理技能培训讲师付述 ...查看


  • 普通话文章
  • 30.购物(消费)的感受 说到购物的感受,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去传统的实体商店购物:第二个阶段是对网上购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痴迷于其中:第三个阶段是发现了网上购物的弊端后又转为实体店购物或者两者结合购物.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