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农民的素质高低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为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中央带动地方,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农村良好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成就;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90-02  我国农村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有效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贫穷落后的状态仍需改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人才不足,农民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人作为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农村教育则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教育的含义  1.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活动。”  2.农村教育的含义  农村教育的含义:“农村教育分为广义的农村教育和狭义的农村教育,广义的农村教育是指所有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种教育称之为行政意义上的农村教育;狭义的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种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教育。”  二、农村教育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农村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将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为例进行研究。该乡是一个农村乡镇,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劳动力的素质并不是太高,大都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一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家庄乡有十四个行政村,全乡共有适龄上学儿童1340人,现有初中一所即杨家庄中学:教师42名,学生497人,以及4所中心小学。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教育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乡在党中央政策的大力号召下,努力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以杨家庄乡为例,很多贫困的人口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农村教师的工资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一大批民办教师转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许多家长也转变了以前的教育观念,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从事重体力劳动。  2.新时期农村教育的成就  新时期,杨家庄乡的教育有了明显的变化,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家实施了撤点并校的政策,由以前的14个小学变成了现在的4所中心小学,在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当地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初中和4所中心小学的教学楼都是近年来新建的或是翻新的,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部结构的设置都十分合理美观,改变了我们上学时的破旧面貌;农村的教育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杨家庄乡也不例外,人们从不同的渠道完成自己的学业,特别是国家减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对于农民来说是值得庆幸的好事,不仅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三、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家乡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家乡教育的更好发展积极献言献策。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教育经费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得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主要是依靠乡镇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各行政村的教育投入,但是杨家庄乡的经济并不发达,就杨家庄乡农村教育反映的现实情况而言,与城市中学相比相差甚远,使得大量学生向城镇集结,使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更加重了办学的困难,必然不利于学校的良性运转。  2.农村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杨家庄乡教师人数偏少,在该乡小学,一个教师要负责两个班以上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专业性不强,不利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他们的所受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的教学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变化,一些教师虽然上课热情奔放,富有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都比较低,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他们可能会向福利高、工资高、办学条件好的城镇流动。  3.农村教育投入比例不合理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学费,修建了学校教学楼和学生的公寓楼。但是在学校的软件设施,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培训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这就必然会影响农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就高垴庄中心小学而言,虽然新建了教学楼,但是缺乏必要的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师也没有得到相应培训。  4.农村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农村中的辍学现象时有发生,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强,听不得不同意见,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扰乱课堂秩序,使得教学活动无法进行,这是其一;在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下,加之一些教师的管理方式粗暴,使得农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这就使一部分学生辍学。  四、农村教育发展对策  1.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范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同样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县乡政府为主来搞农村教育,这就使得教育经费来源相对狭窄。像杨家庄乡这样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贫瘠,经济状况落后的乡镇来说,资金本身就十分匮乏,对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甚少,与其他乡镇的差距不断拉大,只能保证学校低水平的正常运转,所以中央和省市政府应当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和改革,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方面,都应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改变其现状;基层乡镇和各个行政村村民自治委员会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政府应从各方筹集资金和节省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外来赞助来发展乡镇经济,改善办学条件.   2.农村经济组织支持农村教育  本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原则,农村经济组织应当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农村经济组织要想更好的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同样是需要高科技人才,同样需要有素质的管理者,实行企业的改革重组。我们知道人才的发展要靠教育,所以说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乡镇企业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那些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同学,每年给当地学校资助适当的资金,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那么家乡教育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农村家长要重视教育,学生要增强上学意识  农村的学生同城市孩子一样,少年情感的两极性特征也极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情感日益丰满深刻,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是敏感的、强烈的,又是脆弱的。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青少年虽然还不是完全的社会化人,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要增强自身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提高我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多看一些立志的书籍,影视作品,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汲取民族英雄、世界伟人、革命先烈等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  农村家长要给予农村教育以高度的重视,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是我们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孟母三迁的典故给予我们的启示足以证明:家长对我们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环境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孩子的学业生涯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学历层次都不很高,但是他们都还想在孩子身上圆自己的成才之梦,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度还是极高的,但是农村的辍学现象还是存在的,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4.优化农村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实践客体是学生,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手段环境,所以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教育活动是其规律的,一定要使每个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的撤点并校政策,这样可以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聘用教师时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教师资格审核考察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保证农村教育的更好发展;师范院校的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省培国陪计划”、“顶岗支教”的号召,到基层学校去支援农村教育,那么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应有回报家乡的情怀,支援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5.农村教育发挥地方特色  农村教育要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积极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要改变城乡统一的办学模式,将精英教育或是应试教育转移到兼顾升学和培养农村建设人才轨道上来,建立农村的教育体系,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应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使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课,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与学校附近的工厂、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共建学习实验基地,增加农村学生教育的内容,实现开放式和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对积极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中央带动地方,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农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康.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4]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摘 要: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农民的素质高低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繁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为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中央带动地方,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农村良好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成就;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90-02  我国农村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农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并有效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贫穷落后的状态仍需改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人才不足,农民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生产力包括三个方面: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人作为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不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离不开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农村教育则是提高广大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农村教育的含义  1.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之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活动。”  2.农村教育的含义  农村教育的含义:“农村教育分为广义的农村教育和狭义的农村教育,广义的农村教育是指所有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种教育称之为行政意义上的农村教育;狭义的农村教育是指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和县以下的教育,这种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村教育。”  二、农村教育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农村教育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以下将以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为例进行研究。该乡是一个农村乡镇,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劳动力的素质并不是太高,大都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一个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而人是生产力中活跃的因素,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农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家庄乡有十四个行政村,全乡共有适龄上学儿童1340人,现有初中一所即杨家庄中学:教师42名,学生497人,以及4所中心小学。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教育的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乡在党中央政策的大力号召下,努力加大教育的投入力度,农村的人口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以杨家庄乡为例,很多贫困的人口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农村教师的工资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一大批民办教师转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热情;许多家长也转变了以前的教育观念,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而不是简单地从事重体力劳动。  2.新时期农村教育的成就  新时期,杨家庄乡的教育有了明显的变化,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家实施了撤点并校的政策,由以前的14个小学变成了现在的4所中心小学,在国家财政的支持和当地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初中和4所中心小学的教学楼都是近年来新建的或是翻新的,无论是从外观还是内部结构的设置都十分合理美观,改变了我们上学时的破旧面貌;农村的教育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杨家庄乡也不例外,人们从不同的渠道完成自己的学业,特别是国家减免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杂费,对于农民来说是值得庆幸的好事,不仅让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且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三、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家乡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家乡教育的更好发展积极献言献策。  1.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教育经费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行了分税制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得县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十分困难。由于农村教育主要是依靠乡镇政府的财政拨款以及各行政村的教育投入,但是杨家庄乡的经济并不发达,就杨家庄乡农村教育反映的现实情况而言,与城市中学相比相差甚远,使得大量学生向城镇集结,使农村学校生源减少,更加重了办学的困难,必然不利于学校的良性运转。  2.农村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杨家庄乡教师人数偏少,在该乡小学,一个教师要负责两个班以上的教学任务,教师的专业性不强,不利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他们的所受的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们的教学能力很难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变化,一些教师虽然上课热情奔放,富有激情,但缺乏教学经验;由于农村教师工资和福利都比较低,他们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不成正比,他们可能会向福利高、工资高、办学条件好的城镇流动。  3.农村教育投入比例不合理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学费,修建了学校教学楼和学生的公寓楼。但是在学校的软件设施,教师的福利待遇,教师的培训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这就必然会影响农村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就高垴庄中心小学而言,虽然新建了教学楼,但是缺乏必要的电脑多媒体设备,教师也没有得到相应培训。  4.农村教育观念比较落后  农村中的辍学现象时有发生,众所周知,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比较强,听不得不同意见,受不了老师的批评,扰乱课堂秩序,使得教学活动无法进行,这是其一;在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下,加之一些教师的管理方式粗暴,使得农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这就使一部分学生辍学。  四、农村教育发展对策  1.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范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同样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教育体制是以县乡政府为主来搞农村教育,这就使得教育经费来源相对狭窄。像杨家庄乡这样工业基础薄弱,土地资源贫瘠,经济状况落后的乡镇来说,资金本身就十分匮乏,对教育的投入更是少之甚少,与其他乡镇的差距不断拉大,只能保证学校低水平的正常运转,所以中央和省市政府应当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和改革,高度关注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配备方面,都应当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以改变其现状;基层乡镇和各个行政村村民自治委员会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率。政府应从各方筹集资金和节省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外来赞助来发展乡镇经济,改善办学条件.   2.农村经济组织支持农村教育  本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原则,农村经济组织应当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农村经济组织要想更好的发展,不被时代所淘汰,同样是需要高科技人才,同样需要有素质的管理者,实行企业的改革重组。我们知道人才的发展要靠教育,所以说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这可以说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乡镇企业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那些因家庭困难而失学的同学,每年给当地学校资助适当的资金,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那么家乡教育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3.农村家长要重视教育,学生要增强上学意识  农村的学生同城市孩子一样,少年情感的两极性特征也极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情感日益丰满深刻,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是敏感的、强烈的,又是脆弱的。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青少年虽然还不是完全的社会化人,但是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掌握知识的重要性,要增强自身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提高我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多看一些立志的书籍,影视作品,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汲取民族英雄、世界伟人、革命先烈等英雄身上的精神力量。  农村家长要给予农村教育以高度的重视,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庭是我们出生后的第一个环境,家长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孟母三迁的典故给予我们的启示足以证明:家长对我们性格的塑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其他教育环境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孩子的学业生涯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农村大多数家长的学历层次都不很高,但是他们都还想在孩子身上圆自己的成才之梦,因此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的重视度还是极高的,但是农村的辍学现象还是存在的,我们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  4.优化农村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的实践客体是学生,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手段环境,所以教师作为实践的主体应当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教育活动是其规律的,一定要使每个教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的撤点并校政策,这样可以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聘用教师时一定要做好严格的教师资格审核考察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制度,保证农村教育的更好发展;师范院校的学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省培国陪计划”、“顶岗支教”的号召,到基层学校去支援农村教育,那么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应有回报家乡的情怀,支援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5.农村教育发挥地方特色  农村教育要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积极发挥地方特色的优势教育资源,要改变城乡统一的办学模式,将精英教育或是应试教育转移到兼顾升学和培养农村建设人才轨道上来,建立农村的教育体系,使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们应提高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使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农村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实践课,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与学校附近的工厂、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共建学习实验基地,增加农村学生教育的内容,实现开放式和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做到“因材施教”,对积极参加职业教育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  总而言之,农村教育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由于各地的经济条件和地方风俗等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的重视,发展农村教育,不仅需要党和政府的重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中央带动地方,城市支持农村的良好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促进农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康.教育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4]韩明谟.农村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论文题目: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 录 [内容摘要].................................................................................. ...查看


  • 浅谈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 浅谈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也是认真落实"两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性问题.但对山大沟深.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来说,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困惑和问题.这 ...查看


  • 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省经济建设取得骄人的成果,但由于监管制度及环保教育体系不完善,农村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了广东地区农村污染问题现状,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原因,并提出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治理 引言 改革开 ...查看


  •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对策
  • 先驱论坛 Herald Forum 惠的政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原因,使得东部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新一轮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对策 ■◆ (1.成都理工大学信龙 1 龙昌华2 副教授 余 蓉1 副教授 息管理 ...查看


  •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目 录 1.1问题的提出背景.................................................................................... ...查看


  • 2014社会调查题目
  • 2014年毛概社会实践调查选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文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 访谈革命老人.劳动模范.普通百姓,了解他们对革命.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国家统一.党的领导等等方面问题的认识: 2. 选取武汉市某个街道,调查一下当地残疾人以及智障人 ...查看


  •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 论文题目: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间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 ...查看


  • 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 作者:秦永红 来源:<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年第03期 [摘 要]本论文从山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出发,结合新课标对 ...查看


  •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选题指南
  •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指南 本选题指南根据我校2012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要求和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而确定.学生应按照学院.系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自身特点,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