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述题
(一)公司资本认缴制与实缴制的区别
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实缴制需要占用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
1、二者的相同之处:
实缴制与认缴制,是企业登记时对注册资本的两种模式。
2、二者的不同之处:
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实缴制需要占用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 而认缴制则是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须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认缴登记制不需要占用企业资金,可以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3、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的优点:
一是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时,为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强调要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二是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
三是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
四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众筹股权与上市公司股权的联系与区别
股权众筹,顾名思义是向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模式,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活动,并以股权作为回报的方式。股权众筹是非上市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募集资本,对于《证券法》公开发行股票
的规定是一种突破。
相对于上市公司股权的联系和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整个众筹的过程中,由领投人领投项目,负责制定投资条款,并对项目进行投后管理、出席董事会以及后续退出。通常情况下,领投人可以获得5%-20%的利益分成作为权益,具体比例根据项目和领投人共同决定。
跟投人不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也不进行投资管理。跟投人通过跟投项目,获取投资回报。同时,跟投人有全部的义务和责任对项目进行审核,领投人对跟投人的投资决定不负任何责任。
设立有限合伙企业 在合投的过程中,领投人与跟投人入股创业企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以基金的形式入股,其中领投人作为GP,跟投人作为LP;另一种则是通过签订代持协议的形式入股,领投人负责代持并担任创业企业董事。
投资模式是借用有限合伙制的“壳”,即投资人先组建有限合伙企业,领投人作为GP,跟投人作为LP,再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整体入股创业公司。
注册公司 投资完成后,创业企业若已经注册公司,则直接增资;若没有注册公司,则新注册公司并办理工商变更。公司进行设立登记时,应提供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包括:公司名称和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出资方式、出资额、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财务、会计、利润分配及劳动用工制度、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等条款。创业企业完成融资后,需要对公司章程相应条款进行修改,除注册资本、股东外,还包括投资方要求更改的部分条款。
签订正式投资协议 正式投资协议主要规定了投资人支付投资款的义务及其付款后获得的股东权利,并以此为基础规定了与投资人相对应的公司和创始人的权利义务。
投后管理 除资金以外,投资人利用自身的经验与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投后管理服务可以帮助创业企业更快成长。同时,股权众筹平台也会在企业完成众筹后,为创业者和投资人设立投后管理的对接渠道,使双方能够无障碍沟通。投后管理服务包括:发展战略及产品定位辅导、财务及法务辅导、帮助企业招聘人才、帮助企业拓展业务、帮助企业再融资等方面。
退出 退出方式包括:VC接盘、并购退出、管理层回购、IPO、破产清算等。股权众筹在B轮之前很少退出,在B轮之后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考虑退出,但好的项目一般会跟到最后。按照惯例,投资在退出时通常会有一定的折扣,折扣部分以现金或等值股份给予创始团队或以老股形式卖给下轮投资人。
(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与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
(一) 股东责任的有限性。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对公司债权人不负直
接责任。当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股东无须以自己出资以外的个人财产清偿公司债务,
公司债权人一般也无权要求公司股东对公司未清偿的债务承担责任。
(二)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都是以公司全部财产承担责任。而公司除了全部财产外,不再
承担其他的财产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一) 两种公司在成立条件和募集资金方面不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条件较为宽松。有限责任公司的资
本只能由全体股东认缴,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募集;有限责任公司有最高和最低的人数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只有最低,没有最高。
(二)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一般不分为等额的股份,证明股东出资的凭证为“出资证明书”,而出资证
明书不能流通转让。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被分为等额股份。
(三) 两种公司的股份转让难易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有严格的要求,受
到的限制较多,比较困难;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股份比较自由,不像有限责任公司那样困难。
(四) 两种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权限大小和两权分离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有
上限,人数相对比较少,召开股东会等也比较方便, 同时由于股东出资的转让受到限制,因此股东会的权限较大,股东较为稳定,股东与公司关系较为密切,董事经常是由股东自己兼任的,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较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没有上限,人数较多且分散,召开股东会比较困难,股东会的议事程序也比较复杂,同时由于其股份可以自由转让,股东处于不断的变动中,所以股东会的权限有所限制,很多股东不愿意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而董事会的权限较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也比较高。
(五) 两种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公开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公司的人数有限,不向社会募集
股份,所以财务会计报表可以不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也可以不用公告,只要按照规定期限送交各股东就行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资本募集的公开性和广泛性决定了账目必须公开,以示股东、作为潜在投资者的社会公众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以有效的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很难分类,所以会计报表必须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出具报告,还要存档以便股东查阅。
(四)上市公司组织机构制度的特殊性及其意义
新公司法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致力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并针对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设专节“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明确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严格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了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的处置和担保,可能给公司财产带来很大风险,甚至关系公司的生死存亡,实践中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公司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证监会也发布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或出售的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应当履行的程序。至于公司重大资产的担保问题,应当把本条与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结合起来理解。在此之前,中国证监会已经通过《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以公司资产提供担保的问题进行了严格要求,其中大多数规范比公司法要求的还要严格。
2、规定了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一般认为,独立董事是指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一切关系的特定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在不
改变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达到了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监控职能的目的,实现了公司价值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我国,中国证监会在1997年12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首次提出独立董事概念,并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独立董事。直到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才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法的修订过程中,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历经几次反复。有观点认为,在公司已经设立监事会的情况下,不宜再强行要求设立独立董事,以避免监督层次过多,职责不清,影响监督效果和公司决策、运行的效率。但从实践看,我国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实在是监管乏力,在许多方面受制于公司董事会和实际控制人。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尝试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不过考虑到法律已经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都要设立监事会,因此对在上市公司中推选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公司法只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也为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留下了空间。独立董事的职责通常是依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时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3、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设董事会秘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权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董事会秘书的法定职权主要是程序性的,即主要行使三项职责:一是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和文件保管;二是负责公司股权管理(包括股东资料管理等);三是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尽管如此,新公司法却把董事会秘书归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因此法律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限制性规定应当适用于董事会秘书。
4、规定了“关联董事”的回避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继总则第二十五条之后再次就关联交易问题做出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新公司法附则中对关联关系进行了界定,所谓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由于实践中存在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实际控制公司的人利用关联交易侵蚀公司财产的现象,严重危害了公司、公司中小股东和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潜在的风险,并且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关联交易行为,还有可能打击公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公司法特此对与公司有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董事的表决权做出了限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利用关联关系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论述题
(一)公司资本认缴制与实缴制的区别
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实缴制需要占用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
1、二者的相同之处:
实缴制与认缴制,是企业登记时对注册资本的两种模式。
2、二者的不同之处:
实缴制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是多少,该公司的银行验资账户上就必须有相应数额的资金。实缴制需要占用企业的资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创业,降低了企业资本的营运效率。 而认缴制则是工商部门只登记公司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无须登记实收资本,不再收取验资证明文件。认缴登记制不需要占用企业资金,可以有效提高资本运营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3、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的优点:
一是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对确需审批、核准、备案的项目,要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同时,为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强调要加强土地使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等管理,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二是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
三是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
四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二)众筹股权与上市公司股权的联系与区别
股权众筹,顾名思义是向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模式,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活动,并以股权作为回报的方式。股权众筹是非上市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募集资本,对于《证券法》公开发行股票
的规定是一种突破。
相对于上市公司股权的联系和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整个众筹的过程中,由领投人领投项目,负责制定投资条款,并对项目进行投后管理、出席董事会以及后续退出。通常情况下,领投人可以获得5%-20%的利益分成作为权益,具体比例根据项目和领投人共同决定。
跟投人不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也不进行投资管理。跟投人通过跟投项目,获取投资回报。同时,跟投人有全部的义务和责任对项目进行审核,领投人对跟投人的投资决定不负任何责任。
设立有限合伙企业 在合投的过程中,领投人与跟投人入股创业企业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设立有限合伙企业以基金的形式入股,其中领投人作为GP,跟投人作为LP;另一种则是通过签订代持协议的形式入股,领投人负责代持并担任创业企业董事。
投资模式是借用有限合伙制的“壳”,即投资人先组建有限合伙企业,领投人作为GP,跟投人作为LP,再通过有限合伙企业整体入股创业公司。
注册公司 投资完成后,创业企业若已经注册公司,则直接增资;若没有注册公司,则新注册公司并办理工商变更。公司进行设立登记时,应提供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包括:公司名称和住所、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的姓名、出资方式、出资额、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股东转让出资的条件、公司的机构及其产生办法、职权、议事规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财务、会计、利润分配及劳动用工制度、公司的解散事由与清算办法等条款。创业企业完成融资后,需要对公司章程相应条款进行修改,除注册资本、股东外,还包括投资方要求更改的部分条款。
签订正式投资协议 正式投资协议主要规定了投资人支付投资款的义务及其付款后获得的股东权利,并以此为基础规定了与投资人相对应的公司和创始人的权利义务。
投后管理 除资金以外,投资人利用自身的经验与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投后管理服务可以帮助创业企业更快成长。同时,股权众筹平台也会在企业完成众筹后,为创业者和投资人设立投后管理的对接渠道,使双方能够无障碍沟通。投后管理服务包括:发展战略及产品定位辅导、财务及法务辅导、帮助企业招聘人才、帮助企业拓展业务、帮助企业再融资等方面。
退出 退出方式包括:VC接盘、并购退出、管理层回购、IPO、破产清算等。股权众筹在B轮之前很少退出,在B轮之后有合适的机会可以考虑退出,但好的项目一般会跟到最后。按照惯例,投资在退出时通常会有一定的折扣,折扣部分以现金或等值股份给予创始团队或以老股形式卖给下轮投资人。
(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与区别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联系:
(一) 股东责任的有限性。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仅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对公司债权人不负直
接责任。当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股东无须以自己出资以外的个人财产清偿公司债务,
公司债权人一般也无权要求公司股东对公司未清偿的债务承担责任。
(二)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都是以公司全部财产承担责任。而公司除了全部财产外,不再
承担其他的财产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
(一) 两种公司在成立条件和募集资金方面不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条件较为宽松。有限责任公司的资
本只能由全体股东认缴,不能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募集;有限责任公司有最高和最低的人数限制,而股份有限公司只有最低,没有最高。
(二)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一般不分为等额的股份,证明股东出资的凭证为“出资证明书”,而出资证
明书不能流通转让。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被分为等额股份。
(三) 两种公司的股份转让难易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出资有严格的要求,受
到的限制较多,比较困难;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股东转让自己的股份比较自由,不像有限责任公司那样困难。
(四) 两种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权限大小和两权分离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有
上限,人数相对比较少,召开股东会等也比较方便, 同时由于股东出资的转让受到限制,因此股东会的权限较大,股东较为稳定,股东与公司关系较为密切,董事经常是由股东自己兼任的,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较低;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由于股东人数没有上限,人数较多且分散,召开股东会比较困难,股东会的议事程序也比较复杂,同时由于其股份可以自由转让,股东处于不断的变动中,所以股东会的权限有所限制,很多股东不愿意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而董事会的权限较大,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上,程度也比较高。
(五) 两种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公开程度不同。在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公司的人数有限,不向社会募集
股份,所以财务会计报表可以不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也可以不用公告,只要按照规定期限送交各股东就行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资本募集的公开性和广泛性决定了账目必须公开,以示股东、作为潜在投资者的社会公众对公司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以有效的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由于股东人数众多很难分类,所以会计报表必须要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出具报告,还要存档以便股东查阅。
(四)上市公司组织机构制度的特殊性及其意义
新公司法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致力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并针对上市公司的特殊性,设专节“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明确了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严格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了上市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上市公司重大资产的处置和担保,可能给公司财产带来很大风险,甚至关系公司的生死存亡,实践中这方面的问题也很多,因此公司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中国证监会也发布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或出售的行为,以及上市公司实施重大购买或出售资产应当履行的程序。至于公司重大资产的担保问题,应当把本条与公司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结合起来理解。在此之前,中国证监会已经通过《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对以公司资产提供担保的问题进行了严格要求,其中大多数规范比公司法要求的还要严格。
2、规定了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一般认为,独立董事是指与其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一切关系的特定董事。独立董事制度最早发端于美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英美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在不
改变原有公司治理结构的情况下,通过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达到了改善公司治理、提高监控职能的目的,实现了公司价值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在我国,中国证监会在1997年12月发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首次提出独立董事概念,并规定公司根据需要可以设独立董事。直到2002年1月7日,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才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法的修订过程中,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设立历经几次反复。有观点认为,在公司已经设立监事会的情况下,不宜再强行要求设立独立董事,以避免监督层次过多,职责不清,影响监督效果和公司决策、运行的效率。但从实践看,我国公司的监事会制度实在是监管乏力,在许多方面受制于公司董事会和实际控制人。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尝试设立独立董事制度还是十分必要的。不过考虑到法律已经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都要设立监事会,因此对在上市公司中推选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公司法只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也为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留下了空间。独立董事的职责通常是依法律、法规、公司章程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尤其是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独立董事行使职权时不受公司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或者与公司存在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影响。
3、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设董事会秘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权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董事会秘书的法定职权主要是程序性的,即主要行使三项职责:一是负责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和文件保管;二是负责公司股权管理(包括股东资料管理等);三是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尽管如此,新公司法却把董事会秘书归属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行列,因此法律关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限制性规定应当适用于董事会秘书。
4、规定了“关联董事”的回避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继总则第二十五条之后再次就关联交易问题做出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代理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新公司法附则中对关联关系进行了界定,所谓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但是,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不仅仅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由于实践中存在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实际控制公司的人利用关联交易侵蚀公司财产的现象,严重危害了公司、公司中小股东和银行等债权人的利益,给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也造成了潜在的风险,并且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关联交易行为,还有可能打击公众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公司法特此对与公司有关联关系的上市公司董事的表决权做出了限制。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规定,利用关联关系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