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方案
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
设计意图:最近我发现教师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发声练习总是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发声练习应该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没有发声练习的环节;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懂得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教研活动,通过:回顾理论——思考、讨论——总结出适宜的教育行为,让教师们懂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应该以教育理论为依据,并研讨出如何设计与组织歌唱活动中的发声练习。
活动目的:
1、知道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2、能根据活动的需要设计合理的发声练习。
活动准备:问卷、多媒体课件、配班钢琴伴奏、歌曲MP3“国旗多美丽”、“柳树姑娘”、“妈妈的眼睛”
活动过程:
一、相互了解教师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对发声的重视程度。
发放问卷,请教师们写出歌唱活动的基本流程。
二、体验不做发声练习直接歌唱的感受。
1、跟随钢琴伴奏唱歌曲”樱花”。
2、讨论:“刚刚歌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小结:因为歌唱器官没有进入歌唱状态,嗓子没有打开。
三、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1、反馈问卷结果;
2、讨论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
3、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点。
生理特点:孩子的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孩子的喉咙较窄,声门短而窄,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孩子们的声调较成人高,而且清脆明亮。但是孩子音域较窄、声带较易疲劳,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音方法不正确,都会使孩子的声带收到伤害,容易使声带变厚,歌唱的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明亮,而是变得沙哑。
4、学前教育理论中关于孩子歌唱的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关于歌唱的目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关于歌唱的目标:
共同的关键词: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
5、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
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
四、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与组织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1、讨论歌唱的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无论站着或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真正、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根据正确的咬字及发音的需要,适当的张开嘴,应避免嘴角向两边延伸成扁圆形。
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孩子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怎样向着做到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方向发展?
2、内容的设计
(1)音域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音域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
简单练习曲可在音域范围内半度上行练习、半度下行练习。举例:请个别教师尝试伴奏。
1= C 2/4
1 23 4 ︱5— ︱5 43 2 ︱1— ‖
师:小鸡怎样叫孩:叽叽叽叽叽
(2)音程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音程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
同音 ( 小班、中班、大班)
1= C 2/4 5 65 4︱3 4 ︱ 5 5 ︱5—︱5 5 ︱5—‖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呜 呜
↓
二度音程( 小班、中班、大班)
1= C 2/4 1 23 4 ︱5— ︱5 65 6 ︱5—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 lala la 6 54 3 ︱2— ︱5 43 2 ︱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lo lolo lo。
↓
三度音程 (中班、大班)
1= C 2/4 1 35 3 ︱1 3 5 ︱ 5 35 6 ︱5 3 1 ‖
师:我们 唱 歌孩 :la la la师:小 鸟 唱 歌孩:ji ji ji
1= C 2/4
5 55 ⅰ︱5 43 2 ︱1 23 4 ︱5— ︱3 55 5 ︱5— ︱
(师) 池塘里 游来 一群 小 鸭 子 (孩)呷呷 呷呷 呷
5 55 ⅰ︱5 43 2 ︱1 23 4 ︱3— ︱1 33 3 ︱3—︱
(师) 后面 跟着 它 们的 鸭 妈 妈 (孩)呷呷 呷呷 呷 3 55 5 ︱1 33 3 ︱3 55 5 ︱1 33 3︱1— ‖
↓ 呷呷 呷呷 呷呷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 四度、五度音程(大班)
1= C 3/4
6 3 3︱2 3 3︱6 2 2︱ 1 2 1︱ 6 ‖
小柳树 la la la 风儿吹 sa sa sa sa
(3)节奏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节奏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尝试根据需要对上面几条发声练习曲进行的节奏进行改编:
小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1= C 2/4
5 65 4︱3 4 ︱ 5 5 ︱5 5︱ 5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呜
1= C 2/4
5 65 4︱3 4 ︱5 5 5 5 ︱5 0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呜
1=C 2/4
1 23 4 ︱5— ︱ 5 6 ︱ 5 6︱
师:小朋友唱 la,孩:la la la la
6 54 3 ︱2— ︱ 5 4 ︱3 2︱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lo lo
1= C 2/4
1 23 4 ︱5— ︱5 65 6 ︱5—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 lala la 6 54 3 ︱2— ︱5 43 2 ︱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lo lolo lo。
中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音符
1= C 2/4 5 65 4︱3 4 ︱ 5 - ︱5 - ︱ 5 - ︱5 -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1= D 2/4 5 65 4︱3 4 ︱ 5. 5 ︱ 5. 5 ︱ 5 -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呜
1= C 2/4 1 23 4 ︱5— ︱5 -︱6 — ︱5 —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 la la 6 54 3 ︱2—︱3 -︱2 — ︱1 —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1= D 2/4 1 23 4 ︱5— ︱5. 6︱5. 6︱5 —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 la la la la 6 54 3 ︱2—︱3. 2︱3. 2︱1 —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lo lo
大班:三拍子、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1= C 3/4
1—2︱3——︱3—2︱1——︱1—2︱3——︱ 3—2︱1——‖
风 不 吹, 树 不 摇, 小 宝 宝 快 睡 觉!
1= C 2/4 1 23 4 ︱5 -︱5 6 5︱5 6 5︱5 —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la lalala la 6 54 3 ︱2—︱3 2 3︱3 2 3︱1 —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lo lo
(4)呼吸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呼吸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尝试根据需要对上面几条发声练习曲进行的节奏进行改编:
中班:学习使用较长的气息
1= C 2/4
5 65 4︱3 4 ︱ 5 5 ︱5—︱5 5 ︱5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呜 呜
1= C 2/4
1 23 4 ︱5— ︱5 65 6 ︱5—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 lala la
6 54 3 ︱2— ︱5 43 2 ︱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lo lolo lo。
大班: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
1= C 3/4
1—23——︱3—21——︱1—23——︱ 3—21——‖
风 不 吹, 树 不 摇, 小 宝 宝 快 睡 觉!
(5)歌词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歌词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根据需要对上面几条发声练习曲进行的节奏进行改编:
改编时注意:
※趣味性(举例)
※歌词词义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举例)
※歌词选择开口音较多的字,歌词简单易唱(举例)
(6)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设计发声练习
※根据歌曲的音域特点
※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节拍、节奏、音程)
※根据歌曲呼吸方面的要求
五、分组设计发声练习
(1)三个组分别根据小、中、大年龄班改编练声曲“大鼓小鼓” 1= D 2/4 3 33 2 ︱1 1 1 ︱3 33 4 ︱5 5 5 ︱
师:我敲小鼓孩:咚咚咚师我敲大鼓孩:咚咚咚
1 1 ︱ 5 5 ︱1 5 ︱1 — ‖
孩:咚咚咚咚咚咚咚
一个组根据歌曲“妈妈的眼睛”的特点设计发声练习曲。
(3)各组交流各自设计的发声练习。
、教研活动方案
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
设计意图:最近我发现教师们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发声练习总是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发声练习应该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没有发声练习的环节;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懂得用相关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教研活动,通过:回顾理论——思考、讨论——总结出适宜的教育行为,让教师们懂得自己的教育行为应该以教育理论为依据,并研讨出如何设计与组织歌唱活动中的发声练习。
活动目的:
1、知道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2、能根据活动的需要设计合理的发声练习。
活动准备:问卷、多媒体课件、配班钢琴伴奏、歌曲MP3“国旗多美丽”、“柳树姑娘”、“妈妈的眼睛”
活动过程:
一、相互了解教师在组织歌唱活动时对发声的重视程度。
发放问卷,请教师们写出歌唱活动的基本流程。
二、体验不做发声练习直接歌唱的感受。
1、跟随钢琴伴奏唱歌曲”樱花”。
2、讨论:“刚刚歌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3、小结:因为歌唱器官没有进入歌唱状态,嗓子没有打开。
三、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与重要性。
1、反馈问卷结果;
2、讨论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
3、我们的教育对象的特点。
生理特点:孩子的声带及其他发声器官都处于生长发育状态,孩子的喉咙较窄,声门短而窄,声带短小而柔弱、细薄、不够坚韧,因此孩子们的声调较成人高,而且清脆明亮。但是孩子音域较窄、声带较易疲劳,如果孩子发音时间过长,发音方法不正确,都会使孩子的声带收到伤害,容易使声带变厚,歌唱的声音变得不再清脆明亮,而是变得沙哑。
4、学前教育理论中关于孩子歌唱的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关于歌唱的目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关于歌唱的目标:
共同的关键词: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
5、讨论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目的:
调节歌唱器官的配合运动,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改变生活中的原始自然发声习惯,将其调整到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也就是常说的歌唱状态——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
四、歌唱活动中发声练习的设计与组织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
1、讨论歌唱的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无论站着或坐着唱歌,都应保持身体和头部的真正、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两眼平视,两肩放松;口型保持长圆形,嘴唇的动作要求自然,根据正确的咬字及发音的需要,适当的张开嘴,应避免嘴角向两边延伸成扁圆形。
正确的歌唱姿势,可以使孩子在歌唱时保持最佳的气息通道状态,有利于用自然地声音唱歌。
怎样向着做到准确的音调、准确的节奏方向发展?
2、内容的设计
(1)音域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音域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
简单练习曲可在音域范围内半度上行练习、半度下行练习。举例:请个别教师尝试伴奏。
1= C 2/4
1 23 4 ︱5— ︱5 43 2 ︱1— ‖
师:小鸡怎样叫孩:叽叽叽叽叽
(2)音程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音程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
同音 ( 小班、中班、大班)
1= C 2/4 5 65 4︱3 4 ︱ 5 5 ︱5—︱5 5 ︱5—‖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呜 呜
↓
二度音程( 小班、中班、大班)
1= C 2/4 1 23 4 ︱5— ︱5 65 6 ︱5—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 lala la 6 54 3 ︱2— ︱5 43 2 ︱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lo lolo lo。
↓
三度音程 (中班、大班)
1= C 2/4 1 35 3 ︱1 3 5 ︱ 5 35 6 ︱5 3 1 ‖
师:我们 唱 歌孩 :la la la师:小 鸟 唱 歌孩:ji ji ji
1= C 2/4
5 55 ⅰ︱5 43 2 ︱1 23 4 ︱5— ︱3 55 5 ︱5— ︱
(师) 池塘里 游来 一群 小 鸭 子 (孩)呷呷 呷呷 呷
5 55 ⅰ︱5 43 2 ︱1 23 4 ︱3— ︱1 33 3 ︱3—︱
(师) 后面 跟着 它 们的 鸭 妈 妈 (孩)呷呷 呷呷 呷 3 55 5 ︱1 33 3 ︱3 55 5 ︱1 33 3︱1— ‖
↓ 呷呷 呷呷 呷呷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呷 呷 四度、五度音程(大班)
1= C 3/4
6 3 3︱2 3 3︱6 2 2︱ 1 2 1︱ 6 ‖
小柳树 la la la 风儿吹 sa sa sa sa
(3)节奏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节奏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尝试根据需要对上面几条发声练习曲进行的节奏进行改编:
小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1= C 2/4
5 65 4︱3 4 ︱ 5 5 ︱5 5︱ 5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呜
1= C 2/4
5 65 4︱3 4 ︱5 5 5 5 ︱5 0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呜
1=C 2/4
1 23 4 ︱5— ︱ 5 6 ︱ 5 6︱
师:小朋友唱 la,孩:la la la la
6 54 3 ︱2— ︱ 5 4 ︱3 2︱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lo lo
1= C 2/4
1 23 4 ︱5— ︱5 65 6 ︱5—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 lala la 6 54 3 ︱2— ︱5 43 2 ︱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lo lolo lo。
中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音符
1= C 2/4 5 65 4︱3 4 ︱ 5 - ︱5 - ︱ 5 - ︱5 -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1= D 2/4 5 65 4︱3 4 ︱ 5. 5 ︱ 5. 5 ︱ 5 -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 呜
1= C 2/4 1 23 4 ︱5— ︱5 -︱6 — ︱5 —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 la la 6 54 3 ︱2—︱3 -︱2 — ︱1 —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1= D 2/4 1 23 4 ︱5— ︱5. 6︱5. 6︱5 —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 la la la la 6 54 3 ︱2—︱3. 2︱3. 2︱1 —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lo lo
大班:三拍子、附点节奏、切分节奏
1= C 3/4
1—2︱3——︱3—2︱1——︱1—2︱3——︱ 3—2︱1——‖
风 不 吹, 树 不 摇, 小 宝 宝 快 睡 觉!
1= C 2/4 1 23 4 ︱5 -︱5 6 5︱5 6 5︱5 —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la lalala la 6 54 3 ︱2—︱3 2 3︱3 2 3︱1 —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 lo lo lo lo
(4)呼吸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呼吸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尝试根据需要对上面几条发声练习曲进行的节奏进行改编:
中班:学习使用较长的气息
1= C 2/4
5 65 4︱3 4 ︱ 5 5 ︱5—︱5 5 ︱5
—‖
(师)火 车 火 车 来 了(孩)呜 呜 呜 呜呜 呜
1= C 2/4
1 23 4 ︱5— ︱5 65 6 ︱5— ︱
师:小朋友唱 la,孩:lala lala la
6 54 3 ︱2— ︱5 43 2 ︱1— ‖
师:小朋 友唱 lo,孩:lolo lolo lo。
大班:按乐曲的情绪要求较自然地换气
1= C 3/4
1—23——︱3—21——︱1—23——︱ 3—21——‖
风 不 吹, 树 不 摇, 小 宝 宝 快 睡 觉!
(5)歌词方面
幼儿能力的发展
讨论如何根据孩子在歌词方面的能力设计发声练习,根据需要对上面几条发声练习曲进行的节奏进行改编:
改编时注意:
※趣味性(举例)
※歌词词义的复杂程度由易到难(举例)
※歌词选择开口音较多的字,歌词简单易唱(举例)
(6)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设计发声练习
※根据歌曲的音域特点
※根据歌曲的旋律特点(节拍、节奏、音程)
※根据歌曲呼吸方面的要求
五、分组设计发声练习
(1)三个组分别根据小、中、大年龄班改编练声曲“大鼓小鼓” 1= D 2/4 3 33 2 ︱1 1 1 ︱3 33 4 ︱5 5 5 ︱
师:我敲小鼓孩:咚咚咚师我敲大鼓孩:咚咚咚
1 1 ︱ 5 5 ︱1 5 ︱1 — ‖
孩:咚咚咚咚咚咚咚
一个组根据歌曲“妈妈的眼睛”的特点设计发声练习曲。
(3)各组交流各自设计的发声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