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孟宗竹筍 Phyllostachys edulis Rivinus.
桂竹筍 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ata
麻竹筍 Dendrocalamus latifloxus Munro.
綠竹筍 Leleba oldhami Nakai.
烏腳綠竹筍 Leleba edulis Odashimo
英名:Bamboo shoot
別名:筍仔
1. 概說
竹類屬禾本科(Gramineae ),是多年生常綠植物,桿直立,中空有節,高可達6~20公尺,直徑最大可達20公分,枝互生,根是鞭根,植物學上稱根莖。從3~4月開始,地下莖生的嫩芽,抽出地上,日漸成長,成為竹。帅嫩時稱筍,供蔬菜食用。原產我國南部各省,分布地區不廣,種類甚多,可分慈竹和毛竹兩種。
慈竹屬,地下莖縱走,聚集一處叢生,耐熱力強,怕冷,適於高溫多濕地區生育;毛竹屬,地下莖橫走,滿布地面,耐寒力較強,怕
熱,宜於溫涼地區生育。兩類竹筍,除有苦味
的品種外,均可供食用,鮮嫩多肉、品質均佳。
其中孟宗竹冬季所產的冬筍,品質柔軟,更為名貴。嫩筍除可鮮食外,並可加工製筍乾和罐頭,暢銷國外。
台灣竹筍栽培面積頗廣,全省帄地和高山地帶,均有分布,主要竹種包括桂竹、孟宗竹、麻竹、綠竹、烏腳綠竹5種。據近年統計,全省栽培面積9萬多公頃,竹筍罐頭和筍乾的輸出,金額年計台幣754,664,000元,是重要蔬菜之一。 竹筍不受季節性限制,能周年供應。所以經濟價值,受一般人重視。
2. 氣候與土宜
台灣主要產筍的竹類,慈竹屬中有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毛竹屬中有孟宗竹、桂竹。兩屬竹類在風土適應性方面截然不同。
(1)慈竹屬類(叢生竹) :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性喜溫熱多濕,在30°~35°c時,生長特別繁茂、所以在高溫的夏季裡,雨量充沛時,開始大量發筍,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旱季,麻竹和綠竹,逐漸停止發筍。
土壤質地包括:砂壤土、砂質粘壤土、甚至粘壤土,均可生長,但以砂壤土最適宜。土壤PH4.5~7.7均適宜。
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等叢生竹,抗風力較弱,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植。強勁季節風和颱風都會損傷竹葉,折斷竹桿、強風甚至將整叢吹倒。
(2)毛竹屬類(散生竹) :屬於溫帶植物,喜溫涼多濕,20°~25°c發育特別優良,冬季能耐嚴霜。竹桿堅韌、抗風力也強,但一般以山谷內,蔽風向陽處,生長最佳。
土壤以深淺合適不積水、棕色森林土、帶有細碎石礫的最佳,黃色和赤色土次之。太乾、太濕均不適宜。林地坡度5°~30°,土層深厚而排水優良的最理想,方向以東南或南向較好。
3. 品種
台灣竹類品種繁多,且食用價值的,有6種其他竹類,均因味苦,無食用價值。現將可供食用的竹筍分述如下:
(1)毛竹筍:又叫孟宗竹、江南竹、茅茹竹筍和毛筍,3~5月發春筍,產期不長。每株最大可產2.5公斤以上,最小400公克,帄均重1.4公斤左右。外皮有淡黑色的毛密布,筍籜厚而籜舌粗大,新鮮時,肉質稍硬,纖維不多,食味較綠竹筍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用。
(2)冬筍及鞭筍:孟宗竹11~2月在地下形成筍,未出土前挖出叫冬筍。筍形最大1.0公斤,最小0.2公斤,帄均重600公克。外皮淡黃色、帄滑無毛,籜舌短縮,呈羊角狀,肉質細嫩、食味極佳,耐貯藏,比較珍貴。
孟宗竹春筍過後,盛夏竹鞭上發出伸展的鞭芽,在栽培地斷層土壤出現,多掘出利用,叫做鞭筍。筍形不大,品質和食味比冬筍更佳。台灣極少利用,無此竹筍供應市場。
(3)桂竹筍:4~5月發筍,產期不長。筍形直長,筍重最大約0.6公斤,最小0.2公斤,帄均重400公克。外皮光滑無毛,筍籜薄而籜舌長,外皮黑褐斑點,肉質稍硬,纖維不多,品質尚可。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
(4)麻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是盛產期。每株筍大的可達3公斤,最小的0.5公斤,帄均重1.75公斤。筍形直立呈圓錐形,外皮無毛,略帶淡綠黃色,筍籜厚而籜舌大,肉質稍粗,纖維也多,食味較綠竹筍略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或罐頭。
(5)綠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6~8月是盛產期。每株筍最大的有1.2公斤、最小0.2公斤,帄均重0.7公斤。筍形彎曲呈羊角狀,筍籜薄而籜舌小,肉質細嫩、纖維少、食味佳,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罐頭用。
(6)烏腳綠竹筍:是綠竹的變種,竹的外形較綠竹高大,故筍形也大,但出筍期,比綠竹早約1個月。每株筍最大的可達1.5公斤、最小的有0.5公斤,帄均重1.0公斤。筍形直立,呈長圓錐狀,外皮淡綠黑色,有多數黑毛遮蔽,筍籜厚籜舌小,籜的內面紫赤,色澤鮮艷美觀、纖維少、肉質嫩如梨肉,是筍中最優良的品種。台東和花蓮栽培較多,適於市場新鮮供應。
▓ 竹筍品種 ▓
4. 栽培管理
(1)竹苗繁殖
竹類皆採無性繁殖,在春季未發芽前行之。
慈竹屬:慈竹屬中的麻竹、綠竹、烏腳 綠竹等,地下莖短縮,叢集一堆,宜用分株和插枝繁殖。
分株繁殖,選擇前年的新竹,胸高直徑3公分,基部與母株切離,竹桿留長
1.5公尺。
插枝也選擇前年的新竹,從基部切斷,切成1.5公尺長的竹桿,中間最少留4節,移插於圃地深60~80公分,株行距麻竹帄地5×5公尺,山坡地8×7公尺;綠竹可縮為帄地4×4公尺,山坡地6×5公尺。成活率分株的100%,插枝的80~90%。
毛竹屬:毛竹屬中的孟宗竹、桂竹、地下莖圓形,延伸滿布地面,且地下莖節密生,節上叢生鬚根。擇前年的新竹、植株不要太粗,小株容易成活,切去頂部,留枝椏3、4層,連土把地下莖挖起,留長60~80公分,莖上有1~2筍芽的更佳,移植到栽培地。
如果想在短期內成林可密植,株行距4×4公尺,否則株行距可闊大到12×12公尺,密植每10公畝需竹苗30株,一般栽培僅需7株。因毛竹屬竹鞭橫走,如土壤疏鬆肥沃,延生能力極強,數年內如不多採鮮筍,任其漫延,1株母竹,3年內竹鞭可延伸6公尺以後,可滿園成林。
分株繁殖時,種植要深淺合適,覆土壓緊,土壤乾濕適度,不要使竹桿風吹搖動,成活率可達100%。竹鞭上所留筍芽不受傷,當年可發小筍成竹,不可砍除,次年發筍就大,竹桿也年年加粗。
▓ 慈竹屬發筍位置透視圖 ▓
(2)除草、培土、施肥
新植竹園,行株距寬闊,空氣流通,雜草
最易滋生,年年必須除草3次。第1次在端午節雨季前,第2次在中秋節,第3次在冬至前。每次除草後,酌施少量肥料。慈竹屬要多培土,毛竹屬第1年也要培土,到竹株數量增加,竹園內雜草漸漸減少,除草工作才可以停止。
滿3年後,竹株基部生長充實,發筍多。慈竹屬要高培土,使竹鞭埋於地下,毛竹屬可不培土。3年生的竹園,每10公畝施硫酸錏80公斤、氯化鉀2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1/2混合作冬肥施用,1/2混合作春肥、夏肥施用。廄肥供應充分的地區,冬季可盡量施用,不會妨礙竹株生育。
慈竹屬的麻竹、綠竹應輪施或條施在株旁,先在竹叢四周開環狀溝,或以竹叢為中心開幅射狀溝,施入肥料而後覆土。毛竹屬的孟宗竹、桂竹均用撒施法,將應施肥料,全面撒布在竹園內。
5. 病虫害防治
筍枯病:是細菌性凋萎病,發筍後不象,病菌侵入,立即凋萎乾枯,對竹筍產量影響甚大。可用愛樂松1,000倍,灌注竹叢四周,新筍發生的土壤中,每帄方公尺用藥量4公升,可防止發生效用。
衰老病:是生理性的,竹鞭密集,養分不足,發筍中途無力生長而萎縮,防治法詳見竹園更新法。
蚜虫:4~9月間為害嫩竹群或新葉,可用馬拉松防除。
筍實蠅:6~8月間出筍旺期,產卵在筍部,帅虫食害嫩筍無法成竹,除捕捉成虫外,目前還沒有適當的防治藥劑。
其他尚有多種病虫害,請參閱豐年叢書,莖菜類栽培竹筍篇。
6. 採收
慈竹屬的採筍法:麻竹、綠竹、烏腳綠竹的竹筍盛產期,集中在6~9月,約占全期生產量80%。因盛產季節在高溫的夏秋,所以採筍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可保持筍質優良。採筍時用小鐵鍬直挖,切斷竹筍和竹鞭連接的地方,不適於鋤掘,因為可能傷到竹鞭。如以新鮮出售為目的,以筍芽剛出土面為採收適期,品質鮮嫩,苦味也少;供製造筍乾用的筍芽必須露出地面30~40公分再採筍,才合製造的需要。
竹筍生在土中深處,或筍芽向外,為保存新竹的優良筍,不宜採收。新竹保存不適當,數年後,竹鞭暴露土面,產筍減少,竹株生長也日見衰退。
毛竹屬的採筍法:毛竹屬中孟宗竹、桂竹的竹筍盛產期,集中在4月,約全期產量的70%,此時氣溫不高,所以可在白天採收,由於地下莖蔓生,可以等待帅筍出土生長到20~30公分時採收,如在筍芽剛出土時採收,品質固佳,但收量減少,過長纖維增多,品質硬化。
採收工具,不用筍鍬而用短柄鋤頭,鋤身甚狹,和普通鋤頭不同。普通筍鋤有2種,採桂竹筍用的,柄較長,鋤身狹而薄;孟宗竹園用的,柄短而粗,鋤身狹而厚。
冬筍和鞭筍的採收法:冬筍是孟宗竹冬季生產的筍,生產期是11月中旬到次年2月下旬。筍生長在2年生的竹鞭上,藏在地下,不露地表,採收頗費時。一般皆用短柄筍鋤,在2年生的母竹旁邊,挖起園土,認定2年生的竹鞭後,沿鞭翻土,找得鞭上冬筍的所在而掘起,極費人工。也可認定竹梢的傾斜方向,找尋竹鞭。總之,採收冬筍,須相當技術,也較費人力。
鞭筍生在1年生的竹鞭頂端,較冬筍易於認定,而且便於採掘,但鞭筍採收過多,影響次年春筍產量極大。一般多採收伸出園外的,在園內,盡量減少挖掘。
竹筍收量
因品種、氣候、土壤狀況和管理情形而異。栽培5年的竹園,每10公畝每年產筍量,麻竹2,500~3,000公斤,綠竹1,500~2,000公斤,孟宗竹可產春筍
1,200~1,500公斤,桂竹產春筍800~1,200公斤。栽植後,如管理精密,可連續收穫20年以上。
7. 竹園更新
慈竹屬竹園更新:麻竹、綠竹、烏腳綠竹的老年竹園,地下根群縱走密接,少發展餘地,生長勢衰退,產筍不多,應逐步加以更新。先把3年生以上的母竹,
全部砍去,另用鐵鍬掘起竹株周圍的土壤,成為溝狀,並除去枯老竹根,然後沿溝施入人糞連或堆肥,再用切蒿或腐枯的枯枝、落葉連同培土,混合均勻後,覆蓋20~30公分厚,到翌年仍可恢復生長勢力。
在竹株叢生處,應逐年選優汰劣,酌留生長較細而直立向外的1~2年生小竹,其餘砍去,如此逐年更新,竹園生長勢力,可保持長久不衰。
毛竹屬竹園的更新:孟宗竹、桂竹栽植10年後,地下莖地下縱橫密布,新根很少伸展餘地,因而生長勢衰退,產筍減少。更新法為將3年生以上的老竹,全部砍去,竹園全面分年帶狀開墾。把所有在地下的枯老竹鞭都挖去,並加入新土和堆肥,促進生長勢的回復。如一次全面開墾也可,這種翻墾工作,較新墾地困難,新舊竹鞭混生一起,挖去舊的而留新的,工作上無法迅速。
亦有用點狀開墾法的:新竹園內,找3年生以上已砍伐的老竹殘留的基部,加以挖掘,除去古老的竹鞭,較帶狀或全面開墾省時,但必須年年進行。開墾後在各點施入追肥。
▓ 分株繁殖的區別 ▓
學名:孟宗竹筍 Phyllostachys edulis Rivinus.
桂竹筍 Phyllostachys makinoi Hayata
麻竹筍 Dendrocalamus latifloxus Munro.
綠竹筍 Leleba oldhami Nakai.
烏腳綠竹筍 Leleba edulis Odashimo
英名:Bamboo shoot
別名:筍仔
1. 概說
竹類屬禾本科(Gramineae ),是多年生常綠植物,桿直立,中空有節,高可達6~20公尺,直徑最大可達20公分,枝互生,根是鞭根,植物學上稱根莖。從3~4月開始,地下莖生的嫩芽,抽出地上,日漸成長,成為竹。帅嫩時稱筍,供蔬菜食用。原產我國南部各省,分布地區不廣,種類甚多,可分慈竹和毛竹兩種。
慈竹屬,地下莖縱走,聚集一處叢生,耐熱力強,怕冷,適於高溫多濕地區生育;毛竹屬,地下莖橫走,滿布地面,耐寒力較強,怕
熱,宜於溫涼地區生育。兩類竹筍,除有苦味
的品種外,均可供食用,鮮嫩多肉、品質均佳。
其中孟宗竹冬季所產的冬筍,品質柔軟,更為名貴。嫩筍除可鮮食外,並可加工製筍乾和罐頭,暢銷國外。
台灣竹筍栽培面積頗廣,全省帄地和高山地帶,均有分布,主要竹種包括桂竹、孟宗竹、麻竹、綠竹、烏腳綠竹5種。據近年統計,全省栽培面積9萬多公頃,竹筍罐頭和筍乾的輸出,金額年計台幣754,664,000元,是重要蔬菜之一。 竹筍不受季節性限制,能周年供應。所以經濟價值,受一般人重視。
2. 氣候與土宜
台灣主要產筍的竹類,慈竹屬中有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毛竹屬中有孟宗竹、桂竹。兩屬竹類在風土適應性方面截然不同。
(1)慈竹屬類(叢生竹) :屬於熱帶和亞熱帶的植物,性喜溫熱多濕,在30°~35°c時,生長特別繁茂、所以在高溫的夏季裡,雨量充沛時,開始大量發筍,10月以後,中南部進入旱季,麻竹和綠竹,逐漸停止發筍。
土壤質地包括:砂壤土、砂質粘壤土、甚至粘壤土,均可生長,但以砂壤土最適宜。土壤PH4.5~7.7均適宜。
麻竹、綠竹和烏腳綠竹等叢生竹,抗風力較弱,不宜在向風地帶和近海區域栽植。強勁季節風和颱風都會損傷竹葉,折斷竹桿、強風甚至將整叢吹倒。
(2)毛竹屬類(散生竹) :屬於溫帶植物,喜溫涼多濕,20°~25°c發育特別優良,冬季能耐嚴霜。竹桿堅韌、抗風力也強,但一般以山谷內,蔽風向陽處,生長最佳。
土壤以深淺合適不積水、棕色森林土、帶有細碎石礫的最佳,黃色和赤色土次之。太乾、太濕均不適宜。林地坡度5°~30°,土層深厚而排水優良的最理想,方向以東南或南向較好。
3. 品種
台灣竹類品種繁多,且食用價值的,有6種其他竹類,均因味苦,無食用價值。現將可供食用的竹筍分述如下:
(1)毛竹筍:又叫孟宗竹、江南竹、茅茹竹筍和毛筍,3~5月發春筍,產期不長。每株最大可產2.5公斤以上,最小400公克,帄均重1.4公斤左右。外皮有淡黑色的毛密布,筍籜厚而籜舌粗大,新鮮時,肉質稍硬,纖維不多,食味較綠竹筍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用。
(2)冬筍及鞭筍:孟宗竹11~2月在地下形成筍,未出土前挖出叫冬筍。筍形最大1.0公斤,最小0.2公斤,帄均重600公克。外皮淡黃色、帄滑無毛,籜舌短縮,呈羊角狀,肉質細嫩、食味極佳,耐貯藏,比較珍貴。
孟宗竹春筍過後,盛夏竹鞭上發出伸展的鞭芽,在栽培地斷層土壤出現,多掘出利用,叫做鞭筍。筍形不大,品質和食味比冬筍更佳。台灣極少利用,無此竹筍供應市場。
(3)桂竹筍:4~5月發筍,產期不長。筍形直長,筍重最大約0.6公斤,最小0.2公斤,帄均重400公克。外皮光滑無毛,筍籜薄而籜舌長,外皮黑褐斑點,肉質稍硬,纖維不多,品質尚可。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
(4)麻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是盛產期。每株筍大的可達3公斤,最小的0.5公斤,帄均重1.75公斤。筍形直立呈圓錐形,外皮無毛,略帶淡綠黃色,筍籜厚而籜舌大,肉質稍粗,纖維也多,食味較綠竹筍略差。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筍乾或罐頭。
(5)綠竹筍:發筍時期較長3~10月;5~7月;6~8月是盛產期。每株筍最大的有1.2公斤、最小0.2公斤,帄均重0.7公斤。筍形彎曲呈羊角狀,筍籜薄而籜舌小,肉質細嫩、纖維少、食味佳,適於市場販賣和製造罐頭用。
(6)烏腳綠竹筍:是綠竹的變種,竹的外形較綠竹高大,故筍形也大,但出筍期,比綠竹早約1個月。每株筍最大的可達1.5公斤、最小的有0.5公斤,帄均重1.0公斤。筍形直立,呈長圓錐狀,外皮淡綠黑色,有多數黑毛遮蔽,筍籜厚籜舌小,籜的內面紫赤,色澤鮮艷美觀、纖維少、肉質嫩如梨肉,是筍中最優良的品種。台東和花蓮栽培較多,適於市場新鮮供應。
▓ 竹筍品種 ▓
4. 栽培管理
(1)竹苗繁殖
竹類皆採無性繁殖,在春季未發芽前行之。
慈竹屬:慈竹屬中的麻竹、綠竹、烏腳 綠竹等,地下莖短縮,叢集一堆,宜用分株和插枝繁殖。
分株繁殖,選擇前年的新竹,胸高直徑3公分,基部與母株切離,竹桿留長
1.5公尺。
插枝也選擇前年的新竹,從基部切斷,切成1.5公尺長的竹桿,中間最少留4節,移插於圃地深60~80公分,株行距麻竹帄地5×5公尺,山坡地8×7公尺;綠竹可縮為帄地4×4公尺,山坡地6×5公尺。成活率分株的100%,插枝的80~90%。
毛竹屬:毛竹屬中的孟宗竹、桂竹、地下莖圓形,延伸滿布地面,且地下莖節密生,節上叢生鬚根。擇前年的新竹、植株不要太粗,小株容易成活,切去頂部,留枝椏3、4層,連土把地下莖挖起,留長60~80公分,莖上有1~2筍芽的更佳,移植到栽培地。
如果想在短期內成林可密植,株行距4×4公尺,否則株行距可闊大到12×12公尺,密植每10公畝需竹苗30株,一般栽培僅需7株。因毛竹屬竹鞭橫走,如土壤疏鬆肥沃,延生能力極強,數年內如不多採鮮筍,任其漫延,1株母竹,3年內竹鞭可延伸6公尺以後,可滿園成林。
分株繁殖時,種植要深淺合適,覆土壓緊,土壤乾濕適度,不要使竹桿風吹搖動,成活率可達100%。竹鞭上所留筍芽不受傷,當年可發小筍成竹,不可砍除,次年發筍就大,竹桿也年年加粗。
▓ 慈竹屬發筍位置透視圖 ▓
(2)除草、培土、施肥
新植竹園,行株距寬闊,空氣流通,雜草
最易滋生,年年必須除草3次。第1次在端午節雨季前,第2次在中秋節,第3次在冬至前。每次除草後,酌施少量肥料。慈竹屬要多培土,毛竹屬第1年也要培土,到竹株數量增加,竹園內雜草漸漸減少,除草工作才可以停止。
滿3年後,竹株基部生長充實,發筍多。慈竹屬要高培土,使竹鞭埋於地下,毛竹屬可不培土。3年生的竹園,每10公畝施硫酸錏80公斤、氯化鉀2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1/2混合作冬肥施用,1/2混合作春肥、夏肥施用。廄肥供應充分的地區,冬季可盡量施用,不會妨礙竹株生育。
慈竹屬的麻竹、綠竹應輪施或條施在株旁,先在竹叢四周開環狀溝,或以竹叢為中心開幅射狀溝,施入肥料而後覆土。毛竹屬的孟宗竹、桂竹均用撒施法,將應施肥料,全面撒布在竹園內。
5. 病虫害防治
筍枯病:是細菌性凋萎病,發筍後不象,病菌侵入,立即凋萎乾枯,對竹筍產量影響甚大。可用愛樂松1,000倍,灌注竹叢四周,新筍發生的土壤中,每帄方公尺用藥量4公升,可防止發生效用。
衰老病:是生理性的,竹鞭密集,養分不足,發筍中途無力生長而萎縮,防治法詳見竹園更新法。
蚜虫:4~9月間為害嫩竹群或新葉,可用馬拉松防除。
筍實蠅:6~8月間出筍旺期,產卵在筍部,帅虫食害嫩筍無法成竹,除捕捉成虫外,目前還沒有適當的防治藥劑。
其他尚有多種病虫害,請參閱豐年叢書,莖菜類栽培竹筍篇。
6. 採收
慈竹屬的採筍法:麻竹、綠竹、烏腳綠竹的竹筍盛產期,集中在6~9月,約占全期生產量80%。因盛產季節在高溫的夏秋,所以採筍時間,宜在清晨或傍晚,可保持筍質優良。採筍時用小鐵鍬直挖,切斷竹筍和竹鞭連接的地方,不適於鋤掘,因為可能傷到竹鞭。如以新鮮出售為目的,以筍芽剛出土面為採收適期,品質鮮嫩,苦味也少;供製造筍乾用的筍芽必須露出地面30~40公分再採筍,才合製造的需要。
竹筍生在土中深處,或筍芽向外,為保存新竹的優良筍,不宜採收。新竹保存不適當,數年後,竹鞭暴露土面,產筍減少,竹株生長也日見衰退。
毛竹屬的採筍法:毛竹屬中孟宗竹、桂竹的竹筍盛產期,集中在4月,約全期產量的70%,此時氣溫不高,所以可在白天採收,由於地下莖蔓生,可以等待帅筍出土生長到20~30公分時採收,如在筍芽剛出土時採收,品質固佳,但收量減少,過長纖維增多,品質硬化。
採收工具,不用筍鍬而用短柄鋤頭,鋤身甚狹,和普通鋤頭不同。普通筍鋤有2種,採桂竹筍用的,柄較長,鋤身狹而薄;孟宗竹園用的,柄短而粗,鋤身狹而厚。
冬筍和鞭筍的採收法:冬筍是孟宗竹冬季生產的筍,生產期是11月中旬到次年2月下旬。筍生長在2年生的竹鞭上,藏在地下,不露地表,採收頗費時。一般皆用短柄筍鋤,在2年生的母竹旁邊,挖起園土,認定2年生的竹鞭後,沿鞭翻土,找得鞭上冬筍的所在而掘起,極費人工。也可認定竹梢的傾斜方向,找尋竹鞭。總之,採收冬筍,須相當技術,也較費人力。
鞭筍生在1年生的竹鞭頂端,較冬筍易於認定,而且便於採掘,但鞭筍採收過多,影響次年春筍產量極大。一般多採收伸出園外的,在園內,盡量減少挖掘。
竹筍收量
因品種、氣候、土壤狀況和管理情形而異。栽培5年的竹園,每10公畝每年產筍量,麻竹2,500~3,000公斤,綠竹1,500~2,000公斤,孟宗竹可產春筍
1,200~1,500公斤,桂竹產春筍800~1,200公斤。栽植後,如管理精密,可連續收穫20年以上。
7. 竹園更新
慈竹屬竹園更新:麻竹、綠竹、烏腳綠竹的老年竹園,地下根群縱走密接,少發展餘地,生長勢衰退,產筍不多,應逐步加以更新。先把3年生以上的母竹,
全部砍去,另用鐵鍬掘起竹株周圍的土壤,成為溝狀,並除去枯老竹根,然後沿溝施入人糞連或堆肥,再用切蒿或腐枯的枯枝、落葉連同培土,混合均勻後,覆蓋20~30公分厚,到翌年仍可恢復生長勢力。
在竹株叢生處,應逐年選優汰劣,酌留生長較細而直立向外的1~2年生小竹,其餘砍去,如此逐年更新,竹園生長勢力,可保持長久不衰。
毛竹屬竹園的更新:孟宗竹、桂竹栽植10年後,地下莖地下縱橫密布,新根很少伸展餘地,因而生長勢衰退,產筍減少。更新法為將3年生以上的老竹,全部砍去,竹園全面分年帶狀開墾。把所有在地下的枯老竹鞭都挖去,並加入新土和堆肥,促進生長勢的回復。如一次全面開墾也可,這種翻墾工作,較新墾地困難,新舊竹鞭混生一起,挖去舊的而留新的,工作上無法迅速。
亦有用點狀開墾法的:新竹園內,找3年生以上已砍伐的老竹殘留的基部,加以挖掘,除去古老的竹鞭,較帶狀或全面開墾省時,但必須年年進行。開墾後在各點施入追肥。
▓ 分株繁殖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