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土掌房 1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2-03-02

云南楚雄地区的彝族土掌房,又名土库房,是一种土墙土顶的泥巴房。

楚雄土掌房的建造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汉朝,那时,做砖瓦、烧砖瓦的技术在楚雄尚不普及,为适应楚雄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民们便就地取材,从自然、审美和宗教文化的角度,以一种最容易、最节省钱财人力的建房方式,创造出中国建筑的独特样式——土掌房。

作为楚雄地区彝族人居住的最古老的传统民居,土掌房大多建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再添加适量的木板木头。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在村寨边的山坡上随手撬来一些大石头,砌起一二尺高的墙脚墙基,再用夹杆夹好筑板作为模板,挖来红土倒进模板中间,用木杵舂筑坚实土墙,等到土墙风干、晒干后,再把加工好的圆木头架放到墙顶上作为主梁,再酌距离搭放一些横梁,接头处用加工好的榫口卡接,一卡接上去,往往就严丝合缝,牢固难散脱,也有的是在接头处再钉上一些长钉子。其他空间就平行搭放上加工得厚薄均匀、表面光滑的木片、柴块,木板、柴片之间的缝隙处用松枝或者柏枝、竹枝、蕨菜枝等填塞充实,再在上边铺上一层厚厚的山茅草,草上敷上一层红泥,然后上边再铺放一层干红土沙泥,经捶实后,形成平台房顶,这样,彝族传统的民居土掌房就建盖成功了。

土掌房一般盖两层,下层是猪、牛的圈舍,上层是人居住的生活区,楼面和屋顶可做晒场和凉台。这样建造的房顶不易漏雨,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自然地调节昼夜温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长期居住时,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即使需要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省力。

楚雄板凳山区的百尺米等地方多是彝族聚居的村寨,自然也是土掌房较为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土掌房背靠高山,前边横流着大河,在青山绿水间,一村一村、七八十户人家的土掌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朝阳出山时,夕阳西下时,牛羊出牧时,牛羊下山时,炊烟袅袅时,景色都美轮美奂。在横流的大江与村寨的一排排土掌房之间,往往湾湾挂着一层层、一串串、一片片的梯田,梯田里种满稻谷、苞谷和烤烟,等到夏末秋初,土掌房的泥红、庄稼的金黄、山林的翠绿、大河溪流的清澈与田坝梯田里升腾起的一层层乳汁一般的水汽云团交织在一起,使得村寨很有中世纪古罗马城堡的神秘气氛,令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几年前,我曾经在板凳山区的彝家土掌房里生活过一段时间。这里的土掌房有楼房及平房两种,沿着窄窄的楼梯爬上土掌房屋顶,放眼一望,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面晾晒着一片片金黄的南瓜、豆子、苞谷、稻谷和红艳艳的辣椒,彝寨人聚集到高高的土掌房顶上,一边晒着温暖舒适的太阳,一边闲聊。老人咂着长长的旱烟管、水烟锅,小媳妇、姑娘们聚坐在屋顶上缝花鞋、花鞋垫,小娃娃们则在屋顶上嬉戏玩耍。

走在屋顶厚实柔软的泥土上,像踩在地毯上似的。极目四眺,整个村寨、田坝、乡野尽收眼底。房顶是彝寨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土掌房的屋顶上从这家到那家的行走十分方便,户户人家都在紧挨屋顶的地方放上一把梯子,方便你来我往;有些土掌房的高矮差不多,甚至只要一抬脚就上到了另一家的屋顶。在农闲的夜晚,土掌房屋顶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弹月琴、弹三弦、跳左脚舞、对山歌的好地方。村寨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屋顶还是最好的宴客场所,村民们在屋顶撒满青松毛,铺成“松毛席”,在上面喝酒划拳。

晚上,躺在凉爽的土掌房里,如同躺在一弯弯清澈金黄、温柔的河流一般流动的梯田边,躺在稻香飘溢汇流而成的丰收浪漫气息的河流里,幸福的感觉十分扎实。

我妻子的老家永仁县永定镇甸子村也是一处土掌房保存完好的村寨,村后的山不高,整个村寨在坝子里。记得我和妻子谈恋爱期间,曾经无数次到过这个村寨,经过那些大大小小的土掌房,带着希望和激情,去与我的她幽会,去听她唱彝家阿妹一定要唱给她的阿哥听的叫人脸红心跳的情歌。每一次回去,看见这些错落有致、神秘静谧的土掌房时,我便会因此觉得我的她也同样十分神秘美丽。

土掌房无疑是彝家山乡中最温暖的一抹风景,也许正是由于坐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由于遥远,它们也成为了最后的土掌房。

很喜欢这种土得掉渣、朴拙到极致的彝族民居土掌房。

□余继聪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2-03-02

云南楚雄地区的彝族土掌房,又名土库房,是一种土墙土顶的泥巴房。

楚雄土掌房的建造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汉朝,那时,做砖瓦、烧砖瓦的技术在楚雄尚不普及,为适应楚雄亚热带气候和山地特点,彝民们便就地取材,从自然、审美和宗教文化的角度,以一种最容易、最节省钱财人力的建房方式,创造出中国建筑的独特样式——土掌房。

作为楚雄地区彝族人居住的最古老的传统民居,土掌房大多建在干旱少雨的高寒山区和河谷地带,建筑材料以泥土为主,再添加适量的木板木头。山区泥土丰厚、石头众多,在村寨边的山坡上随手撬来一些大石头,砌起一二尺高的墙脚墙基,再用夹杆夹好筑板作为模板,挖来红土倒进模板中间,用木杵舂筑坚实土墙,等到土墙风干、晒干后,再把加工好的圆木头架放到墙顶上作为主梁,再酌距离搭放一些横梁,接头处用加工好的榫口卡接,一卡接上去,往往就严丝合缝,牢固难散脱,也有的是在接头处再钉上一些长钉子。其他空间就平行搭放上加工得厚薄均匀、表面光滑的木片、柴块,木板、柴片之间的缝隙处用松枝或者柏枝、竹枝、蕨菜枝等填塞充实,再在上边铺上一层厚厚的山茅草,草上敷上一层红泥,然后上边再铺放一层干红土沙泥,经捶实后,形成平台房顶,这样,彝族传统的民居土掌房就建盖成功了。

土掌房一般盖两层,下层是猪、牛的圈舍,上层是人居住的生活区,楼面和屋顶可做晒场和凉台。这样建造的房顶不易漏雨,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吸热慢,散热也慢,可以自然地调节昼夜温差,住在里面,冬暖夏凉。长期居住时,只要注意保养平台屋面,一般可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即使需要翻修更新,也较其他建筑省力。

楚雄板凳山区的百尺米等地方多是彝族聚居的村寨,自然也是土掌房较为集中的地方。这里的土掌房背靠高山,前边横流着大河,在青山绿水间,一村一村、七八十户人家的土掌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朝阳出山时,夕阳西下时,牛羊出牧时,牛羊下山时,炊烟袅袅时,景色都美轮美奂。在横流的大江与村寨的一排排土掌房之间,往往湾湾挂着一层层、一串串、一片片的梯田,梯田里种满稻谷、苞谷和烤烟,等到夏末秋初,土掌房的泥红、庄稼的金黄、山林的翠绿、大河溪流的清澈与田坝梯田里升腾起的一层层乳汁一般的水汽云团交织在一起,使得村寨很有中世纪古罗马城堡的神秘气氛,令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几年前,我曾经在板凳山区的彝家土掌房里生活过一段时间。这里的土掌房有楼房及平房两种,沿着窄窄的楼梯爬上土掌房屋顶,放眼一望,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面晾晒着一片片金黄的南瓜、豆子、苞谷、稻谷和红艳艳的辣椒,彝寨人聚集到高高的土掌房顶上,一边晒着温暖舒适的太阳,一边闲聊。老人咂着长长的旱烟管、水烟锅,小媳妇、姑娘们聚坐在屋顶上缝花鞋、花鞋垫,小娃娃们则在屋顶上嬉戏玩耍。

走在屋顶厚实柔软的泥土上,像踩在地毯上似的。极目四眺,整个村寨、田坝、乡野尽收眼底。房顶是彝寨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土掌房的屋顶上从这家到那家的行走十分方便,户户人家都在紧挨屋顶的地方放上一把梯子,方便你来我往;有些土掌房的高矮差不多,甚至只要一抬脚就上到了另一家的屋顶。在农闲的夜晚,土掌房屋顶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弹月琴、弹三弦、跳左脚舞、对山歌的好地方。村寨里有人家办红白喜事,屋顶还是最好的宴客场所,村民们在屋顶撒满青松毛,铺成“松毛席”,在上面喝酒划拳。

晚上,躺在凉爽的土掌房里,如同躺在一弯弯清澈金黄、温柔的河流一般流动的梯田边,躺在稻香飘溢汇流而成的丰收浪漫气息的河流里,幸福的感觉十分扎实。

我妻子的老家永仁县永定镇甸子村也是一处土掌房保存完好的村寨,村后的山不高,整个村寨在坝子里。记得我和妻子谈恋爱期间,曾经无数次到过这个村寨,经过那些大大小小的土掌房,带着希望和激情,去与我的她幽会,去听她唱彝家阿妹一定要唱给她的阿哥听的叫人脸红心跳的情歌。每一次回去,看见这些错落有致、神秘静谧的土掌房时,我便会因此觉得我的她也同样十分神秘美丽。

土掌房无疑是彝家山乡中最温暖的一抹风景,也许正是由于坐落在苍茫的大山深处,由于遥远,它们也成为了最后的土掌房。

很喜欢这种土得掉渣、朴拙到极致的彝族民居土掌房。

□余继聪


相关文章

  • 彝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与传承路径研究 文档
  • 彝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与传承路径研究 摘要:彝族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彝族音乐在我国音乐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彝族音乐不仅是彝族重要的文化特征,而且在彝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查看


  • 彝族服饰的色彩美
  • 摘 要:居住在四川西南方向的彝族人,这是中国最大的群居彝族聚集地.他们对服饰的装扮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们在服饰中用黑.红.黄三色为主色调,青蓝.白色.紫色为配色,并在领.肩.胸.袖.脚边上绣上各类精美图案,使服饰变得绚丽多彩.其服饰的色彩 ...查看


  • 凉山彝族头饰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
  • 摘 要: 头饰是彝族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彝族文化的宝贵的实物佐证.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人民在美学.宗教.政治.哲学与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折射出了彝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心理特征,表达其民族的思想意识及文化内涵,是尚黑.崇武.自然崇拜等信念的物 ...查看


  • 4.快乐火把节
  • 课 题 目 标 4.快乐火把节 课 时 2 课时 1.初步了解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里各种丰富的 活动,感受各民族节日活动的多样性和愉悦性. 2.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彝族人民生活的环境,进一步 理解植根于这种环境中的彝族民 ...查看


  •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构成研究
  • 服饰与文化:非遗研究 27 云南花腰彝族服饰构成研究 许 毓, 叶洪光 ( 武汉纺织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3 ) 彝族是彝族的尼苏支系中的一个分支,它因浓艳多彩的花腰服饰而得名.笔者采用田野考察和 文献研究方法,以 ...查看


  • 彝族新年到 古镇美食香
  • 同赴彝乡宴 共品彝乡情 彝族新年到 古镇美食香 [口播]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我爱生活>,彝族年是彝族最重要.最为隆重的节日,也被称为"嘴巴的节日",每到彝族年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酿酒.杀猪.宰羊,摆起长街 ...查看


  • 昆明中学名单
  • 昆明三十中学 / 北门街51号 / 5151394 昆明市白沙河中学 / 东郊白沙河 / 3842822 昆明市第二十七中学 / 国防路瓦仓西路24号 / 4154599 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中学 / 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乡海邑村 / 773 ...查看


  • 浅议贵州彝族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贡献
  • 摘要:新世纪以来发生了多起事关少数民族的突发性事件,由此引发国际国内一小部分鼓吹民族分裂的动乱分子诋毁我国民族政策.歪曲少数民族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均对国家对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故总结历史经验弘扬少数民族对于维护国家统 ...查看


  • 简论云南彝族土掌房的文化内涵_写在云南石屏县麻栗树村土掌房调研之后
  • 第24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42004年8月 JournalofSouth-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 Aug.20 ...查看


  • 彝族哲学与汉代天人儒学的同异关系
  • 描述: [摘要]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能够代表彝族传统哲学和文化发展理论思维水平的彝族典籍文献<宇宙人文论>.<宇宙源流>.<西南彝志>.<土鲁窦吉>等,以元气.阴阳(哎哺).五行.八卦.干支.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