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卷4

一、选择题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 )A .云南省 B .浙江省 C .北京市 D .陕西省

2. 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手脚已经分工 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3.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 .黄帝陵 B .大禹陵 C .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4.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粟、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水稻、小麦

5.“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

A .舜→禹→尧 B .禹→尧→舜C .尧→禹→舜 D .尧→舜→禹

6.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7.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 .阪泉 B .逐鹿 C .牧野 D .巨鹿

8.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

A .黄河流域 B .珠江三角洲

C .成都平原 D .东北平原

9.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10.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马陵之战

11.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应说的台词应是( )

A .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

14.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15.被孔子评价为“道德高尚,能上天入海龙一般的人物”是( )

A .黄帝 B .大禹 C .老子 D .诸葛亮

16.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

A .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 .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17.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

A .退避三舍 B .纸上谈兵 C .卧薪尝胆 D .朝秦暮楚

18.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 .中央集权 B .经济发展 C .外族入侵 D .儒家学说

19.某美术兴趣小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建议他们去( )

A .河南洛阳 B .山西大同 C .甘肃敦煌 D .陕西西安

20. 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

A .①②都正确 B .①②都错误C .①正确②错误 D .①错误②正确

21.x 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x 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西域都护的设立

C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 .秦统一六国

2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 .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23.与右图所示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赤壁之战B .八王之乱C .围魏救赵D .文景之治

24.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A .前秦与东晋 B .前秦与西晋C .北齐与东晋 D .北周与西晋

25.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初年 D .东汉末年

26.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 )

A .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B .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

C .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 D .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

27.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

A .《水经注》 B .《天工开物》 C .《离骚》 D .《兰亭序》

28.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杜诗——水排 B .张衡——地动仪

C .诸葛亮——耧车 D .华佗——麻沸散

2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 .北魏 B .东晋 C .西晋 D .前秦

3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31.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 、B 、C 、D 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 处的战役名称。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2.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3.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2)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来介绍上述人物?(注意:至少写出两种)

(3)成绩是不会轻易取得的,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3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D3.A4.C5.D6.B7.C8.C9.B10.A11.B12.D13.A14.C15.A

16.A17.A18.D19.D20.D21.B22.C23.A24.B25.B26.D27.A28.C29.C30.B

二、非选择题

31.(1)A 秦国B 楚国C 齐国D 燕国。(错别字不得分)(2)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32.(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3.(1)图一蔡伦改进造纸术图二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

图三祖冲之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出报板、作手抄报、讲故事等。(3)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与创新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34.(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孟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5.(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

(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5)主流: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一、选择题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 )A .云南省 B .浙江省 C .北京市 D .陕西省

2. 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手脚已经分工 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3.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

A .黄帝陵 B .大禹陵 C .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4.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 .粟、小麦 B .水稻、玉米 C .水稻、粟 D .水稻、小麦

5.“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

A .舜→禹→尧 B .禹→尧→舜C .尧→禹→舜 D .尧→舜→禹

6.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7.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

A .阪泉 B .逐鹿 C .牧野 D .巨鹿

8.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

A .黄河流域 B .珠江三角洲

C .成都平原 D .东北平原

9.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10.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 .城濮之战 B .赤壁之战 C .官渡之战 D .马陵之战

11.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应说的台词应是( )

A .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

14.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李时珍

15.被孔子评价为“道德高尚,能上天入海龙一般的人物”是( )

A .黄帝 B .大禹 C .老子 D .诸葛亮

16.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

A .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 .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17.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

A .退避三舍 B .纸上谈兵 C .卧薪尝胆 D .朝秦暮楚

18.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 .中央集权 B .经济发展 C .外族入侵 D .儒家学说

19.某美术兴趣小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建议他们去( )

A .河南洛阳 B .山西大同 C .甘肃敦煌 D .陕西西安

20. 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

A .①②都正确 B .①②都错误C .①正确②错误 D .①错误②正确

21.x 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x 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西域都护的设立

C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 .秦统一六国

2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 .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 .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23.与右图所示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赤壁之战B .八王之乱C .围魏救赵D .文景之治

24.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A .前秦与东晋 B .前秦与西晋C .北齐与东晋 D .北周与西晋

25.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初年 D .东汉末年

26.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 )

A .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B .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

C .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 D .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

27.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

A .《水经注》 B .《天工开物》 C .《离骚》 D .《兰亭序》

28.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杜诗——水排 B .张衡——地动仪

C .诸葛亮——耧车 D .华佗——麻沸散

2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 .北魏 B .东晋 C .西晋 D .前秦

3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31.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 、B 、C 、D 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 处的战役名称。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2.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3.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2)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来介绍上述人物?(注意:至少写出两种)

(3)成绩是不会轻易取得的,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3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2.D3.A4.C5.D6.B7.C8.C9.B10.A11.B12.D13.A14.C15.A

16.A17.A18.D19.D20.D21.B22.C23.A24.B25.B26.D27.A28.C29.C30.B

二、非选择题

31.(1)A 秦国B 楚国C 齐国D 燕国。(错别字不得分)(2)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32.(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3.(1)图一蔡伦改进造纸术图二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

图三祖冲之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出报板、作手抄报、讲故事等。(3)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与创新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34.(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孟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5.(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

(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5)主流: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相关文章

  • lxy-历史试卷分析
  •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综述 本试题是七年级历史上册前两单元出的,卷面分值100分,考试时间是60分钟.试卷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二部分是填空题,共 ...查看


  •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历史试卷讲评课
  • 摘要: 历史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打造高效的历史试卷讲评课必须课前精心分析试卷,课堂上突出重点,课后及时反思. 关键词: 新课改 历史试卷评讲课 教学方法 所谓试卷讲评是指学生在完成考试之后,教师对试卷进行解剖.分 ...查看


  •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1
  • 2015年秋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黄仕锋 一.试卷的评价 1. 试卷的基本情况: 试卷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 2. 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查看


  • 高二下期历史试卷分析
  • 鹤壁市2014-15学年下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浚县一中高二历史组 一.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型.其中,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3个大题,共6 ...查看


  • 探究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教学
  • 探 究 高 中历 史 试 卷 讲 评 课 教 学 ◆ 刘元珍 ( 湖南省衡东县教师进修学校) [ 摘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证 明, 想上一 堂成功 的历 史试卷讲 评 容 易遗漏 的答题 角度 .知识点等 , 要 找出学生存在 的问题 , 客 ...查看


  • 2016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 2016年北京高考历史试题特点 及对今后高考复习的启示 2016年高考北京文综历史试题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考查载体,关重历史学科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考试的教育功能,既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又充分体 ...查看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本套试卷选择50分,材料问答题50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上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同时 ...查看


  • 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 本次考试试卷特点分析 1.总体分析:本试卷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卷的综合性非常强,基本覆盖了1到12课所学的知识点,同时遵重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紧密联系教材和生活实 ...查看


  • 八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 八年级历史下册试卷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评价 此份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对八年级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总 分100分,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所学的内容都已覆盖到,难度适中, 本试卷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试卷共二大题,第一大题选 择题,共计 ...查看


  • 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 九年级(5.6.7.8)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张国良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命题 试卷分选择和非选择两部分,考试范围是九年级第一期的教学内容即<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1--12课的内容.闭卷笔试,在试题难度控制方面,难度值大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