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的档案构建

  摘要: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自2005年开始,十多年过去了,非遗传承人档案内容依然不够完整,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状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期和衰亡高峰期,使得很多优秀非遗保护项目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非遗保护工作形势更趋严峻。可以说,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非遗传承人档案;构建档案;传承人档案保管、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特征是非物质性、生态性和“活态”性。它作为活的文化,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他们将是这个时代不可复制的杰出代表性传承人,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   然而随着大多数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部分老艺人已经去世,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严重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实也提醒我们,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不是急着进行文化产业的开发再造,而是需要各级政府和非遗保护部门着手挖掘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却已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技艺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为有效的保护就是建立传承人档案,   一、高度重视传承人档案构建工作。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档案,记录和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传承人的档案不是仅仅流水账地记录传承人的动作和日常生活,而是记录和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和本质,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由这些人形成的群体传习、演绎和再现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归宿。   2.建立传承人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服务的,应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保护单位的全面工作之中;纳入保护单位领导的职责范围;纳入单位目标管理的考核之中。加强对传承人档案管理的领导,完善传承人档案管理的机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传承人档案管理创造条件,推进传承人档案事业的发展。   3.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进行初步归类时就能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 传承人档案的收集、整理   传承人档案是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形成的活动的、清晰的固化信息。原始记录性是这一档案的属性,它意味着传承人档案必须是反映传承人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对活动的原始的、直接的记录,而不是事后另行编纂的。传承人档案包括纸质档案、非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   1.纸质档案即文书档案,包括传承人信息、传承人手稿、艺术心得、表演(创作)技艺照片、代表作品、口述材料记录、分布区域、相关场所图片、实物资料图片、相关民俗活动图片、保护情况记载、传承人带徒学艺的图片、教案、传承人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的宣传资料、获奖证书等一切纸质资料。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辅助传承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常传承,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非纸质档案,包括传承人口述资料录音、影像,传承人的技艺流程、带徒学艺视频资料、参加各种活动、展示展演的视频资料等。对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传承人档案材料进行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盒或盘)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   3.数字化档案即数据库。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以数字化为契机,全面优化档案管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档案价值鉴定、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提供利用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是传承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传承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共享,最终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三、 传承人档案的鉴定、编研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去粗取精”,提高管理效益的科学措施。有利于对有价值档案的保管条件得以改善;有利于档案的查找利用;便于在突然事件发生时迅速地抢救和转移重要档案。   档案鉴定是关系档案存亡的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其主要特点是:预测性和主观性和决断性和不可逆性。   非遗传承人档案鉴定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全宗级鉴定,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通过非遗传承人及其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历史价值,确定哪些传承人资料需要保管、保管地点和保管期限。第二步,对全宗内档案进行微观鉴定,即判定全宗卷内是否属于非遗传承人档案,判定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是否重复等。挑出确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   四、传承人档案的保管、利用   传承人档案的保管: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制成材料,所采取的科学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设立档案工作办公室,档案室合理布局,尽量做到“三分”即档案存储室、档案管理室、档案阅览室分开,一般将十年档案容纳量作为档案存储量。   2.档案室应具备温度控制、配备消防器材。做到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   3.要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每年对所有保存的档案进行清点、核对,被毁灭、遗失、盗窃文件的数量和内容;受损文件的情况和数量;实有档案数量与登记簿册中的数量是否符合;关注库房管理、提供利用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在系统化、编目、鉴定等工作中的缺陷。   传承人档案的利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一般来说,大多数档案归档后,基本完成了现行功能,其后多是进行历史查考。传承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且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效用。例如:戏曲传承人的曲谱、老剧目,对记述和反映剧目的档案反复使用率更高,是艺术创作、改编、整理剧目的重要依据和材料来源,是重排、复排保留剧(节)目的必要依据。   传承人技艺传承保护活动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前一阶段的技艺档案往往是后一阶段技艺传承保护活动的凭证和依据。现阶段技艺传承保护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又常常是以后技艺传承保护活动的凭证和依据,可靠的传承人技艺传承保护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传承人以非凡的智慧创造和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他们的传承才能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在建立传承人档案方面的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的体系,更好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珍贵的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1】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1号)颁布日期:20011231 实施日期:20020201 颁布单位:文化部 国家档案局   【2】刘锡成《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发表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苏小轩《档案管理基础理论与实践》

  摘要: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工作,自2005年开始,十多年过去了,非遗传承人档案内容依然不够完整,档案管理不规范的状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已经进入了老龄化时期和衰亡高峰期,使得很多优秀非遗保护项目面临“人亡艺绝”的境地,非遗保护工作形势更趋严峻。可以说,构建非遗传承人档案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非遗传承人档案;构建档案;传承人档案保管、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特征是非物质性、生态性和“活态”性。它作为活的文化,价值不单体现在传承人创作的作品,更在于传承人所拥有的技艺、技术,他们将是这个时代不可复制的杰出代表性传承人,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载体的,他们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失去了传承和传承者,“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不复存在。   然而随着大多数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部分老艺人已经去世,一些依靠口传身授方式加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严重影响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事实也提醒我们,非遗保护的当务之急不是急着进行文化产业的开发再造,而是需要各级政府和非遗保护部门着手挖掘那些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却已濒临灭绝的民间工艺、技艺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保护,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最为有效的保护就是建立传承人档案,   一、高度重视传承人档案构建工作。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档案,记录和反映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现象,传承人的档案不是仅仅流水账地记录传承人的动作和日常生活,而是记录和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和本质,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核心内容,由这些人形成的群体传习、演绎和再现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与归宿。   2.建立传承人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服务的,应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保护单位的全面工作之中;纳入保护单位领导的职责范围;纳入单位目标管理的考核之中。加强对传承人档案管理的领导,完善传承人档案管理的机制,从人、财、物等方面为传承人档案管理创造条件,推进传承人档案事业的发展。   3.要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从而促进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在进行初步归类时就能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 传承人档案的收集、整理   传承人档案是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形成的活动的、清晰的固化信息。原始记录性是这一档案的属性,它意味着传承人档案必须是反映传承人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是对活动的原始的、直接的记录,而不是事后另行编纂的。传承人档案包括纸质档案、非纸质档案、数字化档案。   1.纸质档案即文书档案,包括传承人信息、传承人手稿、艺术心得、表演(创作)技艺照片、代表作品、口述材料记录、分布区域、相关场所图片、实物资料图片、相关民俗活动图片、保护情况记载、传承人带徒学艺的图片、教案、传承人参与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活动的宣传资料、获奖证书等一切纸质资料。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辅助传承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常传承,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非纸质档案,包括传承人口述资料录音、影像,传承人的技艺流程、带徒学艺视频资料、参加各种活动、展示展演的视频资料等。对录音带、录像带、唱片、光盘等非纸质载体的传承人档案材料进行归档时,应将每一单项(盒或盘)作为一个保管单位,单独编排档号,并采取按年度结合内容的方法分类整理和编号。其中与文字材料有直接联系的应编写互见号或互见卡。   3.数字化档案即数据库。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以数字化为契机,全面优化档案管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形成档案价值鉴定、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建设、网站建设、提供利用的相互促进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是传承人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传承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共享,最终实现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目录建库、数据挂接、数据验收、数据备份、成果管理等。   三、 传承人档案的鉴定、编研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去粗取精”,提高管理效益的科学措施。有利于对有价值档案的保管条件得以改善;有利于档案的查找利用;便于在突然事件发生时迅速地抢救和转移重要档案。   档案鉴定是关系档案存亡的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其主要特点是:预测性和主观性和决断性和不可逆性。   非遗传承人档案鉴定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全宗级鉴定,即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通过非遗传承人及其代表的非物质文化在社会上的地位、影响、历史价值,确定哪些传承人资料需要保管、保管地点和保管期限。第二步,对全宗内档案进行微观鉴定,即判定全宗卷内是否属于非遗传承人档案,判定档案文件的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是否重复等。挑出确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作相应的处理。   四、传承人档案的保管、利用   传承人档案的保管:是根据档案的成分和制成材料,所采取的科学存放和安全防护措施。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这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   1.设立档案工作办公室,档案室合理布局,尽量做到“三分”即档案存储室、档案管理室、档案阅览室分开,一般将十年档案容纳量作为档案存储量。   2.档案室应具备温度控制、配备消防器材。做到湿度控制、防潮、防火、防盗、防虫、防尘、防霉。   3.要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每年对所有保存的档案进行清点、核对,被毁灭、遗失、盗窃文件的数量和内容;受损文件的情况和数量;实有档案数量与登记簿册中的数量是否符合;关注库房管理、提供利用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在系统化、编目、鉴定等工作中的缺陷。   传承人档案的利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准确、方便、快捷地提供利用,使可以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以满足社会对档案利用的需求。一般来说,大多数档案归档后,基本完成了现行功能,其后多是进行历史查考。传承人档案则不同,它不仅没有退出现行使用过程,而且将在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效用。例如:戏曲传承人的曲谱、老剧目,对记述和反映剧目的档案反复使用率更高,是艺术创作、改编、整理剧目的重要依据和材料来源,是重排、复排保留剧(节)目的必要依据。   传承人技艺传承保护活动具有连续性、继承性。前一阶段的技艺档案往往是后一阶段技艺传承保护活动的凭证和依据。现阶段技艺传承保护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又常常是以后技艺传承保护活动的凭证和依据,可靠的传承人技艺传承保护档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传承人以非凡的智慧创造和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他们的传承才能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急迫性和重要性,积极借鉴学习国外在建立传承人档案方面的成功经验,尽快实现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档案的体系,更好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珍贵的历史记忆。   参考文献:【1】艺术档案管理办法(文化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1号)颁布日期:20011231 实施日期:20020201 颁布单位:文化部 国家档案局   【2】刘锡成《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发表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3】苏小轩《档案管理基础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章

  •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研究方向
  •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招标选题研究方向 1. 2. 3. 4. 5.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状况与前景研究 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 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史(1978-2018) & ...查看


  • 高校校史馆建设探索
  • 对高校校史馆建设的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这一昔日宁静的象牙塔也日渐喧嚣.在高校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处于高校工作边缘地带的档案馆,若想在高校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更大地发挥档案馆工作价值,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档 ...查看


  •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 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探讨 王益俊 摘 要: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档案作为人类历史文明的载体,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文化资源,本文在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 ...查看


  • 玄武区职称论文发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现状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玄武区职称论文发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现状论文选题题目 玄武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大学生创新创业 ...查看


  • 供电企业社区经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成果推广报告
  • 供电企业社区经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 推广总结 社区经理网格化服务+互联网实践 国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营销部 2014年上海市电力公司营销部管理创新项目供电企业社区 经理网格化服务获得国网公司重大管理创新示范项目三等奖, 2015年上海市电力 ...查看


  • 学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 学校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活动方案 2017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20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的通知精神,为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普通话,提高师生语言能力,共筑语言中国梦.结合我校实际, ...查看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及问题
  • [摘要]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旧很多,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认识薄弱.部分保护"非遗"的提法不符合"非遗"的基本原则与观念:存在理解&quo ...查看


  • 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的传承人
  • 记者慕名来到汶上县,在雷锋史料家庭收藏馆见到热衷红色史料收藏的老人张茂路时,他正送一对父子出门."孩子很喜欢听张老先生讲雷锋故事,这是第二回了."这位父亲告诉记者. 张茂路是汶上县农信社的退休职工,他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 ...查看


  • 2016年湖南法检考试专业真题
  • 2016年湖南法检考试专业真题 推荐培训课程>>>2016年法检考试笔试辅导简章 2016湖南法检考试即将在4月下旬进行笔试,为方便考生知晓真题答案与成绩,我们会搜集笔试真题并对其做解读.笔试结束后,各位考生可以进入湖南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