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说明文(语文)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属于说明文。

由于说明文包括的范围很广,类型很多,所以分类也不尽相同。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三大类:①实用性说明文,如家电产品说明书之类;②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技小品,这类说明文最大的特点是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③阐述性说明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如《数字杂说》《大自然的语言》等。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① 说明性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得更明确、更生动、更形象,也可以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

② 知识性

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为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集中的、间接的。

③ 科学性

说明文是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情况,所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④ 通俗性

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使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须通俗。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

阅读说明文,应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说明的顺序,理清说明的条理;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说明文不能脱离阅读现代语文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同时又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

(一)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首先应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经过局部解析,即逐段逐层读懂文意,理解各层各段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全文说明的内容。还可以从分析文章如何安排和组织材料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与其他文章一样,选材和组材要围绕中心进行,而说明的中心常常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善于抓关键语句入手,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要注意和强调阅读过程,整体感知,而不是孤立地去抓特征。上面提示的几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只有经过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才能准确理解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说明顺序

文章选择怎样的说明顺序,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认识规律决定的,作者对事物的

认识规律反映在文章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说明的顺序,对我们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十分重要。说明的内容往往直接制约着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说明顺序,比如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的文章,多是按事物的构成部分或所占空间位置的次序,即空间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物的建造过程、演变发展过程,往往以时间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特点等事理的文章,多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这种顺序说明文章内容,一般前后不容颠倒 ,这是由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文章说明顺序可作具体分析,常用的有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三)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了解说明的方法,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事例、列数字、画图表等。分析说明方法时,既要能准确了解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时,用了哪些方法,又要能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在分析、比较中,领会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说明文像阅读其他文章一样,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才能准确掌握课文所说明的内容。说明文所要说明的内容要求其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说明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我们在阅读分析时,要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洁、通俗这个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文中所用词语、句式、标点等作用。另外,很多说明文的重要段落都有比较根据性的语句,在开始叫首括句,在最后叫总结句,这一句子往往也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是在阅读分析时不可忽视的一点。

【典型例题】

(1)有位哲学家说过:“晶体由于格式有余而缺乏韵味,烟雾因其过于混沌而趣情________”。科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艺术这种“文化的混沌”_________。但是,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正像晶体与混沌在凝聚态物理学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样。

(2)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文学艺术家们实际上在做着一种理想的“社会实验”,实施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他们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事物同构起来,从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法,驱使现实生活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移动。这种行为模式,同物理学家用橡皮膜上小球的运动模拟电磁场中电子的轨迹,同军事家用电子计算机网路模拟战争的场面,同化学家用温度、压力的变化迫使化学反应向着同构方向移动,同工程师用仿生学的技术建造现代化的大楼等等,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文艺活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大自然(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有机过程。不同的是,文艺现象偏重于感性,科学现象侧重于理性;文艺现象偏重于表现,科学现象侧重于内涵;文艺现象偏重于形象,科学现象侧重于抽象;文艺现象善于用生活原型说话,科学现象善于用生活逻辑论证;文艺现象常常把平凡的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多变,而科学现象则往往把复杂的故事描述得单调、冰冷、静寂。一句话,文艺现象是非模式化的科学现象,科学现象是模式化的艺术现象。

(4)报告文学与特写最讲究真实性, 因而也最无模式可言,但是,只要进入小说领域,生活便加入作家的思想,开始了文艺的模式化进程。如果说通俗小说仅仅包含了普通生活的逻辑的话,那么,哲理小说则以时代精神,把生活凝固在理想的模式中去。有人说,“小说是哲学对文艺的渗透,诗歌是数学对文艺的渗透”。这话是有道理的。最自由的诗歌,也要讲究音韵。最格律的诗词,几乎可以用布尔代数写出通项公式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对文艺的“入侵”,人们简直可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一个小说家的特征文风,就像侦探家用指纹来判断犯人的罪行一样。可见,最无模式的文学艺术,亦开始了自身的进化模式。

(5)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亦在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现代模糊数学的出现,就是典型例子。本来,科学最讲究精确性与模式化,但是,最近十几年人们发现,最讲精确的电子计算机,在透过模糊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方面,远远不如一个婴儿。因为婴儿在识别,母亲的时候,绝不会因为母亲一夜间脸上长一个粉刺,而拒绝吃奶。但是,最高级的计算机系统,竟然会把长了粉刺的母亲,判断成“不是原来的母亲”。原因在于它太精确了,精确到了由于一点“微小差异”就忽视“质的规定性”! 所以,当代科学技术愈来愈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谁越能凭经验选择隶属函数,谁就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就像一个作家,谁愈具有生活积累,谁就越能把时代精神表现得更加科学一样。

1. 第(1)段的两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 皆有 风马牛不相及 B. 皆无 格格不入

C. 皆备 异曲同工 D. 无穷 如出一辙

2. 第(2)段的内容主要在于说明( )

A. 文学艺术家是在做“社会实验”,实施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

B. 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相同。

C. 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一致,行为模式相同。

D. 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 第(3)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B. 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的不同之点

C. 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

D. 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4.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中,举婴儿识别母亲和计算机系统判断母亲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章内容,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有( )

A. 科学与艺术应该统一 B.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C.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 D. 科学中的文艺现象

E. 文艺中的科学现象 F. 谈谈科学与文艺

G. 科学与艺术正在走向统一 H. 现代科技发展走势

答案:

1. B 2. D 3. D

4.

(1)文艺的进化模式。(或文艺开始了模式化。)

(2)科学在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

(3)现代科学需要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

5. C、F、G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 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本文第②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 内。(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结果到原因 D. 从主要到次要

3. 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 在文中用波浪线标示出来。

4. 本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加点词“它们”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成分。

【试题答案】

1. D 2. C

3. 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 作比较;血小板

5. 锁;悬浮

6. 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励志故事】

尊严比生命重要

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战期间的一次恶战,他带领第80步兵团进攻一个城堡,遭到了敌人顽强抵抗,步兵团被对方火力压住无法前行。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设法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他以为士兵们肯定会前赴后继,但是没有一位士兵冲向城堡。狄龙大声责骂部下懦弱,有辱法兰西国家的军威。

一位军士长听罢,大声对狄龙说:“长官,要是你不提悬赏,全体士兵都会发起冲锋。”狄龙听罢,转发另一个命令:“全体士兵,为了法兰西,前进!”结果整个步兵团从掩体里冲出来,最后,全团1194名士兵只有90个生还。

有时,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但如果用钱去驱使他们,无异是奇耻大辱。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怎样阅读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属于说明文。

由于说明文包括的范围很广,类型很多,所以分类也不尽相同。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 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说明事因、物因;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根据表达方式和写作目的,可以把说明文分为三大类:①实用性说明文,如家电产品说明书之类;②文艺性说明文,也称科技小品,这类说明文最大的特点是寓科学性、知识性于趣味性、娱乐性之中;③阐述性说明文,主要以介绍科学技术知识为内容,如《数字杂说》《大自然的语言》等。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构造、关系、功用以及事理的成因、物因等写清楚,使人获得知识。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

① 说明性

说明文是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因此说明文首先具有说明性的特点。为了把事物、事理说得更明确、更生动、更形象,也可以用其他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

② 知识性

说明文要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就自然成为说明文的重要特点。说明文给人的知识是集中的、间接的。

③ 科学性

说明文是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如实、客观地反映事物情况,所以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④ 通俗性

说明文是向广大群众传授科学知识的,要使大多数人易于接受,文章必须通俗。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

阅读说明文,应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说明的顺序,理清说明的条理;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阅读说明文不能脱离阅读现代语文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同时又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

(一)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首先应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经过局部解析,即逐段逐层读懂文意,理解各层各段之间的联系,从而把握全文说明的内容。还可以从分析文章如何安排和组织材料入手,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与其他文章一样,选材和组材要围绕中心进行,而说明的中心常常是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要善于抓关键语句入手,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真正读懂一篇文章,要注意和强调阅读过程,整体感知,而不是孤立地去抓特征。上面提示的几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只有经过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才能准确理解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说明顺序

文章选择怎样的说明顺序,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和作者的认识规律决定的,作者对事物的

认识规律反映在文章中,就是我们常说的思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说明的顺序,对我们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十分重要。说明的内容往往直接制约着文章的结构安排和说明顺序,比如说明事物的形状和构造的文章,多是按事物的构成部分或所占空间位置的次序,即空间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物的建造过程、演变发展过程,往往以时间为序;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特点等事理的文章,多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安排说明顺序,即逻辑顺序,这种顺序说明文章内容,一般前后不容颠倒 ,这是由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根据不同的文章说明顺序可作具体分析,常用的有从概括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等。

(三)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了解说明的方法,有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举事例、列数字、画图表等。分析说明方法时,既要能准确了解文章在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时,用了哪些方法,又要能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在分析、比较中,领会语言的准确性

阅读说明文像阅读其他文章一样,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才能准确掌握课文所说明的内容。说明文所要说明的内容要求其语言的准确性,主要说明的内容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我们在阅读分析时,要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洁、通俗这个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文中所用词语、句式、标点等作用。另外,很多说明文的重要段落都有比较根据性的语句,在开始叫首括句,在最后叫总结句,这一句子往往也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是在阅读分析时不可忽视的一点。

【典型例题】

(1)有位哲学家说过:“晶体由于格式有余而缺乏韵味,烟雾因其过于混沌而趣情________”。科学,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艺术这种“文化的混沌”_________。但是,20世纪大科学的发展,使科学与艺术愈来愈统一起来,正像晶体与混沌在凝聚态物理学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样。

(2)不管他们自己意识到没有,文学艺术家们实际上在做着一种理想的“社会实验”,实施着一种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他们用文学艺术的方式,把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事物同构起来,从而通过信息反馈的方法,驱使现实生活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移动。这种行为模式,同物理学家用橡皮膜上小球的运动模拟电磁场中电子的轨迹,同军事家用电子计算机网路模拟战争的场面,同化学家用温度、压力的变化迫使化学反应向着同构方向移动,同工程师用仿生学的技术建造现代化的大楼等等,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文艺活动和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大自然(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有机过程。不同的是,文艺现象偏重于感性,科学现象侧重于理性;文艺现象偏重于表现,科学现象侧重于内涵;文艺现象偏重于形象,科学现象侧重于抽象;文艺现象善于用生活原型说话,科学现象善于用生活逻辑论证;文艺现象常常把平凡的事件表现得生动、活泼、多变,而科学现象则往往把复杂的故事描述得单调、冰冷、静寂。一句话,文艺现象是非模式化的科学现象,科学现象是模式化的艺术现象。

(4)报告文学与特写最讲究真实性, 因而也最无模式可言,但是,只要进入小说领域,生活便加入作家的思想,开始了文艺的模式化进程。如果说通俗小说仅仅包含了普通生活的逻辑的话,那么,哲理小说则以时代精神,把生活凝固在理想的模式中去。有人说,“小说是哲学对文艺的渗透,诗歌是数学对文艺的渗透”。这话是有道理的。最自由的诗歌,也要讲究音韵。最格律的诗词,几乎可以用布尔代数写出通项公式来。随着电子计算机对文艺的“入侵”,人们简直可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判断一个小说家的特征文风,就像侦探家用指纹来判断犯人的罪行一样。可见,最无模式的文学艺术,亦开始了自身的进化模式。

(5)相反,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亦在向艺术化方向发展。现代模糊数学的出现,就是典型例子。本来,科学最讲究精确性与模式化,但是,最近十几年人们发现,最讲精确的电子计算机,在透过模糊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方面,远远不如一个婴儿。因为婴儿在识别,母亲的时候,绝不会因为母亲一夜间脸上长一个粉刺,而拒绝吃奶。但是,最高级的计算机系统,竟然会把长了粉刺的母亲,判断成“不是原来的母亲”。原因在于它太精确了,精确到了由于一点“微小差异”就忽视“质的规定性”! 所以,当代科学技术愈来愈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谁越能凭经验选择隶属函数,谁就越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这就像一个作家,谁愈具有生活积累,谁就越能把时代精神表现得更加科学一样。

1. 第(1)段的两横线上,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A. 皆有 风马牛不相及 B. 皆无 格格不入

C. 皆备 异曲同工 D. 无穷 如出一辙

2. 第(2)段的内容主要在于说明( )

A. 文学艺术家是在做“社会实验”,实施特殊的“社会仿真技术”。

B. 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相同。

C. 文学艺术家与科学家认识一致,行为模式相同。

D. 文学艺术家的行为模式与科学家的行为模式在认识上都是一样的。

3. 第(3)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

B. 文艺活动与科学活动的不同之点

C. 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

D. 文艺现象与科学现象的区别和联系

4.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5)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中,举婴儿识别母亲和计算机系统判断母亲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章内容,适合作本文标题的有( )

A. 科学与艺术应该统一 B.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转化

C. 科学与艺术的相互渗透 D. 科学中的文艺现象

E. 文艺中的科学现象 F. 谈谈科学与文艺

G. 科学与艺术正在走向统一 H. 现代科技发展走势

答案:

1. B 2. D 3. D

4.

(1)文艺的进化模式。(或文艺开始了模式化。)

(2)科学在向着艺术化方向发展。

(3)现代科学需要减少模式化程度而带上艺术性。

5. C、F、G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血球,红血球里充满了 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锁”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血球,白血球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和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血细胞。这些血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的血液。

1. 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 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

B. 人体内奔腾的江河

C.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

D. 人体血液的构成

2. 本文第②段中画括号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选择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 内。( )

A. 从概括到具体 B. 从整体到部分

C. 从结果到原因 D. 从主要到次要

3. 为什么说“白血球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 在文中用波浪线标示出来。

4. 本文第④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加点词“它们”指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将它们分别写在横线上。

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所用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所用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成分。

【试题答案】

1. D 2. C

3. 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4. 作比较;血小板

5. 锁;悬浮

6. 血细胞;血浆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浆

【励志故事】

尊严比生命重要

法国著名的将军狄龙在他的回忆录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战期间的一次恶战,他带领第80步兵团进攻一个城堡,遭到了敌人顽强抵抗,步兵团被对方火力压住无法前行。狄龙情急之下大声对他的部下说:“谁设法炸毁城堡,谁就能得到1000法郎。”他以为士兵们肯定会前赴后继,但是没有一位士兵冲向城堡。狄龙大声责骂部下懦弱,有辱法兰西国家的军威。

一位军士长听罢,大声对狄龙说:“长官,要是你不提悬赏,全体士兵都会发起冲锋。”狄龙听罢,转发另一个命令:“全体士兵,为了法兰西,前进!”结果整个步兵团从掩体里冲出来,最后,全团1194名士兵只有90个生还。

有时,尊严比生命更重要,但如果用钱去驱使他们,无异是奇耻大辱。


相关文章

  • 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
  • 作为语文教师,教好一篇篇课文是基本要求,但仅仅能教好那一篇篇课文,却又远远不够.我们应该从教语文课文转变到教语文课程上来.作为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者.教材编写者和市级教研员,笔者近来对怎样从教语文课文到教语文课程作了一些田野实践.草根探索,得 ...查看


  • 王荣生教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讲座
  • 王荣生教授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系列讲座 第一讲:教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 这个专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展开",讨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师在备课中十分关注的两个问题--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环节如何展开. ...查看


  • 怎样学好语文
  • 初中生怎样学好语文? 像古诗文填空这些题是是没捷径的,只有平时上课认真听,下课认真背书复习 阅读理解,注意阅读方法 1. 四个意识:要点意识.原文意识(尽量原文答题).对应意识.整体意识. 2. 看标题,辩文体,理结构,读首尾. 看标题:所 ...查看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 八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一中 郭晓光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 ...查看


  • 怎样做初中语文阅读题
  • 怎样做初中语文阅读题 2012-4-15 18:02 提问者: 1234程 | 浏览次数:60次 我来帮他解答 回答 共3条 2012-4-15 18:12 张俊虎2012 | 一级 确定短文分类,然后再去读文,读后再概括短文主要内容,在理 ...查看


  • 怎样做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 怎样做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怎样做好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充分表明了阅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考语文试题基本上由阅读和作文两大块构成,而阅 ...查看


  • 语文预习要求
  • 初一语文学生预习课文要求 怎样预习初中语文课呢?可分二步. 第一步:初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 ...查看


  •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题应试能力
  • 怎样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题应试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到了高年级阶段,语文阅读理解的考试却令许多小学生头痛.因此,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就进行渗透培养. 步骤/方法 1. 精读 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查看


  •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 初一学生语文学习方法 写给刚刚进入初中的同学们 亲爱孩子: 初中生活开始了,是不是觉得中学语文的学习和小学有很较大区别呢?区别,那是肯定有的,首先,大家的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进了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 ...查看


  • 阅读教学第三讲: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 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也谈与"内容分析"说再见 各位老师,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语文学科与非语文学科到底有何区别?专业一点讲,语文学科的本位价值是什么?通俗一点讲,语文课的语文味是什么? 理论学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