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机械通风时机选择的两种方法
一、 传统分析方法:
根据粮堆温度,水分,及大气温、湿度条件查阅相关图表,然后通过比较来判定在当前条件下是否允许对粮堆进行通风以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
二、 快速计算方法:
根据粮食温度、水分及空气温、湿度条件,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判定是否允许对粮堆进行通风以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
一) 理论基础:
1、 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每升高1℃其相对湿度大约下降5%;温度每降低1℃其相对湿度大约上升5%。由此可见,空气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着反向正变关系。
2、 粮堆结露现象的微观分析:
当粮堆遇到比其温度高的空气时,首先接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温度立即下降到粮堆的温度。假设粮堆与空气的温差为N℃,空气的相对湿度为M%。依据上述理论,则首先接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相对湿度为:M+N×5=P%。
当P%。≥100%时,微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即达到饱和,无穷数量的微量空气不断在粮堆表面达到饱和,粮堆表面就不断出现结露水。P%比100%越大,结露就越严重。如果粮堆与空气之间没有足够的温差N℃或者空气的相对湿度M%太小(即空气太干燥),也难产生结露。
相反,当空气温度比粮堆温度低时,即使M%和N℃再大也不可能在粮堆表面产生结露水。
例题赏析:
1、 已知玉米温度为5℃,水分18%,气温为20℃,相对湿度60%,问能否允许降水机械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可得: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P(气)=1400Pa,大气露点t(露)=12℃,玉米水分减1个百分点即17%,且粮温等于气温20℃时,玉米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P(粮)=1900 P(粮)Pa。 虽然P(气)<P(粮)满足湿度条件,但由于t(气)=5℃<t(露)=12℃。会发生较严重的外结露,结论为不宜降水机械通风。
快速计算法:
①法:当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的空气接触到温度为5℃的玉米时,最先接触玉米的微量空气其温度降为5℃,相对湿度上升为:60%+(20-5)×5%=135%>100%。
即如果通风,玉米粮堆表面会出现大量结露水,玉米粮粒周围空气的含水量已达到饱和,玉米水分不减反增,结论是不能通风。
②法:用上述理论基础计算出大气的露点温度为:20-(100%-60%)/5%=12℃,即气温降至于12℃时,就开始结露,如通风,则首先接触玉米的微量空气温度降为5℃时肯定会出现严重的结露,所以不能通风。
2、 某粮库拟对温度为30℃,水分为11.5%的小麦降温通风 此时大气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问是否允许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得:水分11.5%,粮温为30℃的小麦其平衡绝对湿度为P(粮)=2200 Pa,相对湿度为51.9%,同时可以查出气温为20℃时,大气饱和绝对湿度为2300 Pa,
大气绝对湿度为P(气)=1850 Pa
P(粮)>P(气),表明通风时不会增湿。
温差30℃-20℃=10℃>8℃,
故可以通风。
快速计算法:
当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接触温度30℃的小麦时,首先接触小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温度上升为30℃,相对湿度下降为:80%-(30-20)×5%=30%。
凭经验很容易得出,水分为11.5%的小麦在如此干燥的空气下不可能吸湿或结露,而大气与粮食的温差12℃>8℃,故可以进行通风。
3、稻谷堆水分为了14。5%,粮温为20℃,大气温度为16℃,相对湿度为75%,问能否进行机械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得知,粮温为20℃,水分为14。5%的稻谷其
绝对平衡湿度P(粮)=12800 Pa,
大气的绝对湿度P(气)=10100 Pa,
P(粮)>P(气),结论:可以进行机械通风。
快速计算法:
温度为16℃,相对湿度75%的空气接触到温度20 ℃的稻谷时,首先接触稻谷的微量空气其相对湿度下降为:75%-(20-16)×5%=55%。
凭经验容易得出,水分为14。5%的稻谷其平衡相对湿度约为80%左右,远大于55%,结论:可以进行机械通风。
4、已知,稻谷温度为30℃,水分为13。5%,大气温度为18℃,相对温度为80%,是否允许降温机械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得,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P(气)=1600 Pa,稻谷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P(粮)=2950 Pa,粮堆露点为24℃。
P(气)<P(粮),且粮堆与空气温差30℃-18℃=12℃>8℃, 故可以进行通风。
快速计算法:
当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接触到30℃的稻谷堆时,首先接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相对湿度为:80%-(30-18)×5%=20%,说明空气非常干燥。凭经验容易得出:远远低于水分为了3。5%的稻谷的平衡相对湿度(75%)左右,因此,可以进行降温降水通风。
储粮机械通风时机选择的两种方法
一、 传统分析方法:
根据粮堆温度,水分,及大气温、湿度条件查阅相关图表,然后通过比较来判定在当前条件下是否允许对粮堆进行通风以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
二、 快速计算方法:
根据粮食温度、水分及空气温、湿度条件,通过简单的计算来判定是否允许对粮堆进行通风以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
一) 理论基础:
1、 一定温、湿度条件下的空气,温度每升高1℃其相对湿度大约下降5%;温度每降低1℃其相对湿度大约上升5%。由此可见,空气的温度与相对湿度之间存在着反向正变关系。
2、 粮堆结露现象的微观分析:
当粮堆遇到比其温度高的空气时,首先接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温度立即下降到粮堆的温度。假设粮堆与空气的温差为N℃,空气的相对湿度为M%。依据上述理论,则首先接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相对湿度为:M+N×5=P%。
当P%。≥100%时,微量空气的相对湿度即达到饱和,无穷数量的微量空气不断在粮堆表面达到饱和,粮堆表面就不断出现结露水。P%比100%越大,结露就越严重。如果粮堆与空气之间没有足够的温差N℃或者空气的相对湿度M%太小(即空气太干燥),也难产生结露。
相反,当空气温度比粮堆温度低时,即使M%和N℃再大也不可能在粮堆表面产生结露水。
例题赏析:
1、 已知玉米温度为5℃,水分18%,气温为20℃,相对湿度60%,问能否允许降水机械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可得: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P(气)=1400Pa,大气露点t(露)=12℃,玉米水分减1个百分点即17%,且粮温等于气温20℃时,玉米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P(粮)=1900 P(粮)Pa。 虽然P(气)<P(粮)满足湿度条件,但由于t(气)=5℃<t(露)=12℃。会发生较严重的外结露,结论为不宜降水机械通风。
快速计算法:
①法:当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60%的空气接触到温度为5℃的玉米时,最先接触玉米的微量空气其温度降为5℃,相对湿度上升为:60%+(20-5)×5%=135%>100%。
即如果通风,玉米粮堆表面会出现大量结露水,玉米粮粒周围空气的含水量已达到饱和,玉米水分不减反增,结论是不能通风。
②法:用上述理论基础计算出大气的露点温度为:20-(100%-60%)/5%=12℃,即气温降至于12℃时,就开始结露,如通风,则首先接触玉米的微量空气温度降为5℃时肯定会出现严重的结露,所以不能通风。
2、 某粮库拟对温度为30℃,水分为11.5%的小麦降温通风 此时大气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问是否允许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得:水分11.5%,粮温为30℃的小麦其平衡绝对湿度为P(粮)=2200 Pa,相对湿度为51.9%,同时可以查出气温为20℃时,大气饱和绝对湿度为2300 Pa,
大气绝对湿度为P(气)=1850 Pa
P(粮)>P(气),表明通风时不会增湿。
温差30℃-20℃=10℃>8℃,
故可以通风。
快速计算法:
当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接触温度30℃的小麦时,首先接触小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温度上升为30℃,相对湿度下降为:80%-(30-20)×5%=30%。
凭经验很容易得出,水分为11.5%的小麦在如此干燥的空气下不可能吸湿或结露,而大气与粮食的温差12℃>8℃,故可以进行通风。
3、稻谷堆水分为了14。5%,粮温为20℃,大气温度为16℃,相对湿度为75%,问能否进行机械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得知,粮温为20℃,水分为14。5%的稻谷其
绝对平衡湿度P(粮)=12800 Pa,
大气的绝对湿度P(气)=10100 Pa,
P(粮)>P(气),结论:可以进行机械通风。
快速计算法:
温度为16℃,相对湿度75%的空气接触到温度20 ℃的稻谷时,首先接触稻谷的微量空气其相对湿度下降为:75%-(20-16)×5%=55%。
凭经验容易得出,水分为14。5%的稻谷其平衡相对湿度约为80%左右,远大于55%,结论:可以进行机械通风。
4、已知,稻谷温度为30℃,水分为13。5%,大气温度为18℃,相对温度为80%,是否允许降温机械通风?
传统分析法:
查相关图表得,大气绝对湿度压力值P(气)=1600 Pa,稻谷平衡绝对湿度压力值P(粮)=2950 Pa,粮堆露点为24℃。
P(气)<P(粮),且粮堆与空气温差30℃-18℃=12℃>8℃, 故可以进行通风。
快速计算法:
当温度为18℃,相对湿度为80%的空气接触到30℃的稻谷堆时,首先接触粮堆的微量空气,其相对湿度为:80%-(30-18)×5%=20%,说明空气非常干燥。凭经验容易得出:远远低于水分为了3。5%的稻谷的平衡相对湿度(75%)左右,因此,可以进行降温降水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