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治理公款吃喝腐败 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

正文

我来说两句(153人参与)

2013年02月28日01: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杨守勇 王昆 凌军辉

手机客户端

打印

字号 大|中|小

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吕日周: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

记者近来在北京、江苏和河北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不在明处大吃,躲到暗处享受”,公款吃喝腐败加速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酒堡等隐蔽场所。吕日周等一些专家认为,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而要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

地点向隐蔽场所转移

自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和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以来,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得到极大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仍然阳奉阴违,有的还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

2月23日晚,有网民通过微博和互联网发帖称,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2012年12月19日在一家私人会所消费,一顿晚餐吃掉7064元。2月24日晚,福建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做出回应:网民反映问题属实,待调查结束后会作出相关处理。

经记者调查,“莆田事件”并非个案。近段时间以来,基层多数干部对过去习以为常的吃喝问题普遍怀有戒备心理,多位领导干部对记者说,“最近饭局确实少了,酒喝得也少了;即使出去吃也得谨慎,一怕纪检等部门查,二怕被人监督,不能因为吃个饭喝个酒毁人害已。”但他们也私下反映,吃喝有的是地方,不一定非要到宾馆饭店,当前吃喝风加速向隐蔽场所转移。

近日,记者在河北一家高档酒店参观所谓的“贵宾间”,很有叹为观止之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饭店的“贵宾”只能从地下车库乘专用电梯直达四楼,其他地方无法进入。贵宾间设施齐全,除了豪华餐厅,还有不亚于五星级宾馆的客房、KTV、按摩房等。一位老板介绍说,贵宾间与其他包间全部隔开“非常隐蔽”,外人根本无法进入。

一些地方和部分官员吃饭地点也从传统的酒店、饭庄转移到单位、企业的内部酒店、招待所和食堂,但标准和花费并没有减少,有的单位食堂厨师都是从星级酒店专门请来的。记者在江苏淮安烟草系统一家内部酒店采访时,据反映,由于担心被曝光,很多部门都把团拜、聚餐、接待等活动放在他们餐厅,生意比往年同期好五成。“领导还给我们专门开会,强调保密纪律,不准向外透露客户任何信息。”

会所渐成吃喝腐败的重点场所。“这种以会员制消费形式进行交际娱乐的特定高档场所,运行私密和隐蔽,在会所里消费的一些非公开化服务项目,无法被外界察觉,已异变成为专为富商与政要交际生活的灰色空间。”记者在北京、石家庄和南京采访发现,繁华都市里,形形色色、功能不一的各种会所已经遍地开花,大多极为豪华奢侈。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豪华饭局开始不断登堂入室进入民宅:在石家庄裕华东路一高档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家对门三室两厅租给了一位老板,经常见有男男女女前来就餐,不时听到喝酒时吆五喝六的声音。后来才知道,这个宅子每天一桌饭,价格不菲,前来吃喝的不是领导就是老板,“既安静又安全”。不仅如此,不少红酒销售点也成了一些干部“品酒聊天”的好去处。

吃喝形式和名头花样翻新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吃喝地点更加隐蔽,公款吃喝的形式和名头也开始花样翻新。

春节前夕,记者在北京一家机关单位看到,这家单位举办的职工与书画家协会的联欢活动热闹非凡:十几位书画家泼墨挥毫,留下一幅幅力作。活动结束后,书画家与领导在豪华的机关食堂共进午餐。一位工作人员说:“打得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旗号,实际上一是车接车送艺术家的费用,二是买文房四宝的费用,三是招待艺术家的午餐,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字画,大部分被几个领导收藏了,没几幅用作美化办公环境。”

公款“零吃整报”或变作他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北京某局新闻中心负责接待的小李反映说,年前的饭局比往年少一些。局里专门开会强调不许铺张浪费,每顿饭人均消费控制在100元左右,而且必须去政府定点酒店。他都是等几次消费之后才去开一次发票:“一次一般吃个一千到几千元不等,四五次就上万了,然后再开招待媒体的整额发票回来报销。”小李说,现在接待有限制了,他们有时也借邀请高校教授、媒体专家给宣传干事培训讲座的名义,开会议培训费用下账。“今年算是最省的了,年前过我手的大概也就两万多,往年得翻一倍。”

不管形式多变,“签单消费”仍是主流,也最为群众痛恨。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说,不少干部在宾馆饭店、豪华会所等地大肆签单,隐藏了挥霍过度的公务消费和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已成为公款消费的重大腐败漏洞。能签单,说明位高权重,很有面子,甚至有些干部平时带着家人或其他与公事无关的人借签单大吃海喝,“结交朋友、交流感情”,诱发重大腐败。

一些干部群众担心,“旅游吃喝”今后可能会有所增长。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说,一些干部不在本地吃喝,往往与一些老板易地腐败,特别像三亚等旅游胜地,会成为他们权钱交易和享乐的腐败场所。

治理公款吃喝应取消报销制度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认为,必须及时研究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出重典治理“吃喝盲区”,并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无论公款吃喝转移到多隐蔽的场所,采取了多隐秘的形式,最终还是要拿发票报销。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假账横行审计不力、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

陈光中认为:“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效果不明显,失之于重治标不治本。”他提出根治这种腐败要抓三个关键:一是先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每个机关单位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三是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

与此类同的是,吕日周建议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实行接待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我手机上经常有倒卖假发票的短信广告,我在基层工作时也经常遇到报销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票腐败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了。”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等人认为,治理吃喝腐败正当其时,其实多数党员干部对吃喝接待已到了不盛其烦的时候了,许多人吃得“身体每况愈下、家庭矛盾丛生”,吃喝比工作还累。因此,如果中央出重典治理吃喝腐败常抓不懈,必然也给基层干部提供了抵制大吃大喝的理由,对彻底清除公款吃喝腐败、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监督公款吃喝行为。各级政府的公款接待情况要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欧洲政府官员在吃喝方面公私分明,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监管,而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在严密监督之下,政府官员自然不敢随便用公款吃喝。

刹住党员干部吃喝浪费风,要防止各地执行起来走样变形。刘日认为,目前我们对豪华会所、民宅、酒堡等场所,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法律上也存在诸多空白,使得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通常不被关注。因此,当前要认真研究吃喝腐败的新现象,制定有效对策,严厉打击公款吃喝、权钱交易吃喝等行为。

一些专家提出,必须严卡接待费用总额,明晰就餐金额标准,定点接待或建立廉政灶制度,加大审查和处理力度,靠制度建设治理“舌尖腐败”。同时,在全国联网定期公示接待费用的基础上,要发动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使吃喝腐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正文

我来说两句(153人参与)

2013年02月28日01: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杨守勇 王昆 凌军辉

手机客户端

打印

字号 大|中|小

保存到博客

原标题 [吕日周: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

记者近来在北京、江苏和河北等地采访中发现,目前在一些地方,部分干部“不在明处大吃,躲到暗处享受”,公款吃喝腐败加速转向豪华会所、民宅、机关食堂、酒堡等隐蔽场所。吕日周等一些专家认为,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而要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

地点向隐蔽场所转移

自从中央提出“八项规定”和发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以来,公款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现象得到极大改变,但在一些地方仍然阳奉阴违,有的还将公款吃喝“阵地”悄然转向更具隐蔽性的私人会所。

2月23日晚,有网民通过微博和互联网发帖称,福建莆田市交通综合执法支队2012年12月19日在一家私人会所消费,一顿晚餐吃掉7064元。2月24日晚,福建莆田市交通运输局做出回应:网民反映问题属实,待调查结束后会作出相关处理。

经记者调查,“莆田事件”并非个案。近段时间以来,基层多数干部对过去习以为常的吃喝问题普遍怀有戒备心理,多位领导干部对记者说,“最近饭局确实少了,酒喝得也少了;即使出去吃也得谨慎,一怕纪检等部门查,二怕被人监督,不能因为吃个饭喝个酒毁人害已。”但他们也私下反映,吃喝有的是地方,不一定非要到宾馆饭店,当前吃喝风加速向隐蔽场所转移。

近日,记者在河北一家高档酒店参观所谓的“贵宾间”,很有叹为观止之感。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家饭店的“贵宾”只能从地下车库乘专用电梯直达四楼,其他地方无法进入。贵宾间设施齐全,除了豪华餐厅,还有不亚于五星级宾馆的客房、KTV、按摩房等。一位老板介绍说,贵宾间与其他包间全部隔开“非常隐蔽”,外人根本无法进入。

一些地方和部分官员吃饭地点也从传统的酒店、饭庄转移到单位、企业的内部酒店、招待所和食堂,但标准和花费并没有减少,有的单位食堂厨师都是从星级酒店专门请来的。记者在江苏淮安烟草系统一家内部酒店采访时,据反映,由于担心被曝光,很多部门都把团拜、聚餐、接待等活动放在他们餐厅,生意比往年同期好五成。“领导还给我们专门开会,强调保密纪律,不准向外透露客户任何信息。”

会所渐成吃喝腐败的重点场所。“这种以会员制消费形式进行交际娱乐的特定高档场所,运行私密和隐蔽,在会所里消费的一些非公开化服务项目,无法被外界察觉,已异变成为专为富商与政要交际生活的灰色空间。”记者在北京、石家庄和南京采访发现,繁华都市里,形形色色、功能不一的各种会所已经遍地开花,大多极为豪华奢侈。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豪华饭局开始不断登堂入室进入民宅:在石家庄裕华东路一高档小区,一位居民告诉记者,他家对门三室两厅租给了一位老板,经常见有男男女女前来就餐,不时听到喝酒时吆五喝六的声音。后来才知道,这个宅子每天一桌饭,价格不菲,前来吃喝的不是领导就是老板,“既安静又安全”。不仅如此,不少红酒销售点也成了一些干部“品酒聊天”的好去处。

吃喝形式和名头花样翻新

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吃喝地点更加隐蔽,公款吃喝的形式和名头也开始花样翻新。

春节前夕,记者在北京一家机关单位看到,这家单位举办的职工与书画家协会的联欢活动热闹非凡:十几位书画家泼墨挥毫,留下一幅幅力作。活动结束后,书画家与领导在豪华的机关食堂共进午餐。一位工作人员说:“打得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旗号,实际上一是车接车送艺术家的费用,二是买文房四宝的费用,三是招待艺术家的午餐,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些字画,大部分被几个领导收藏了,没几幅用作美化办公环境。”

公款“零吃整报”或变作他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北京某局新闻中心负责接待的小李反映说,年前的饭局比往年少一些。局里专门开会强调不许铺张浪费,每顿饭人均消费控制在100元左右,而且必须去政府定点酒店。他都是等几次消费之后才去开一次发票:“一次一般吃个一千到几千元不等,四五次就上万了,然后再开招待媒体的整额发票回来报销。”小李说,现在接待有限制了,他们有时也借邀请高校教授、媒体专家给宣传干事培训讲座的名义,开会议培训费用下账。“今年算是最省的了,年前过我手的大概也就两万多,往年得翻一倍。”

不管形式多变,“签单消费”仍是主流,也最为群众痛恨。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说,不少干部在宾馆饭店、豪华会所等地大肆签单,隐藏了挥霍过度的公务消费和假公济私的个人消费,已成为公款消费的重大腐败漏洞。能签单,说明位高权重,很有面子,甚至有些干部平时带着家人或其他与公事无关的人借签单大吃海喝,“结交朋友、交流感情”,诱发重大腐败。

一些干部群众担心,“旅游吃喝”今后可能会有所增长。原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说,一些干部不在本地吃喝,往往与一些老板易地腐败,特别像三亚等旅游胜地,会成为他们权钱交易和享乐的腐败场所。

治理公款吃喝应取消报销制度

面对由明到暗的吃喝腐败,不少专家学者和干部群众认为,必须及时研究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新趋势,出重典治理“吃喝盲区”,并及时研究填补“法律漏洞和监管空白”。

中国政法大学前校长陈光中、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等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无论公款吃喝转移到多隐蔽的场所,采取了多隐秘的形式,最终还是要拿发票报销。财政预算不够严谨细化、假账横行审计不力、公务接待长期缺乏标准和监督是造成公款吃喝腐败屡禁不绝的根源。

陈光中认为:“多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效果不明显,失之于重治标不治本。”他提出根治这种腐败要抓三个关键:一是先将公务接待预算公开化、透明化,杜绝暗箱操作和做假账,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责任;二是加强审计和监督,每个机关单位都要定期向社会公布“三公”消费等经费预算、决算,超预算公款消费就是违法;三是规范公务接待标准,逐步使职务消费货币化,减少隐性开支,提高显性收入。

与此类同的是,吕日周建议说,治理公款吃喝腐败,首先应当取消公务接待报销制度,实行接待和福利待遇货币化。“我手机上经常有倒卖假发票的短信广告,我在基层工作时也经常遇到报销中的违法违纪现象,发票腐败已经到了难以容忍的地步了。”

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刘日等人认为,治理吃喝腐败正当其时,其实多数党员干部对吃喝接待已到了不盛其烦的时候了,许多人吃得“身体每况愈下、家庭矛盾丛生”,吃喝比工作还累。因此,如果中央出重典治理吃喝腐败常抓不懈,必然也给基层干部提供了抵制大吃大喝的理由,对彻底清除公款吃喝腐败、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具有积极的意义。

再次,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监督公款吃喝行为。各级政府的公款接待情况要及时公开,接受公众监督。欧洲政府官员在吃喝方面公私分明,政府对此有严格的监管,而滥用公款一旦被媒体披露出来就会成为一件大丑闻。在严密监督之下,政府官员自然不敢随便用公款吃喝。

刹住党员干部吃喝浪费风,要防止各地执行起来走样变形。刘日认为,目前我们对豪华会所、民宅、酒堡等场所,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法律上也存在诸多空白,使得一些官员的腐败行为通常不被关注。因此,当前要认真研究吃喝腐败的新现象,制定有效对策,严厉打击公款吃喝、权钱交易吃喝等行为。

一些专家提出,必须严卡接待费用总额,明晰就餐金额标准,定点接待或建立廉政灶制度,加大审查和处理力度,靠制度建设治理“舌尖腐败”。同时,在全国联网定期公示接待费用的基础上,要发动社会各界加强监督,使吃喝腐败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相关文章

  • 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
  • <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 在线律师网 http://www.52lawyers.net 时间:2011-12-08 关于实施中央预算单位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通知 财库[2011]160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 ...查看


  • 2013全国两会精神3
  •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社会保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查看


  • 湖北启动"六个专项治理"剑指财务报销违规等问题
  • 2016年04月16日 07:3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杨宏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我省启动"六个专项治理"剑指财务报销违规等问题 财务报销违规.公车管理使用违规.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对这 ...查看


  • 学习贯彻廉政准则 严格规范从政行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直属机关反腐倡廉工作板报展) 2010年07月05日 根据党委设置装备摆设进修型党组织和干部培训班的要求与安排,今天就"认真进修<廉政准则>,严格规范从政行为"这个题目,做一个资料的整合,同 ...查看


  • 市交通局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 市交通局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情况报告 根据Xx市纪委<关于开展贯彻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局自身部门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工作情况,积极开展自查自纠.现就我局廉洁从政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学习宣传<廉政准则 ...查看


  • 常规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相关政策解答
  • 时间:[2015-9-18 8:49:06] , 点击:[259 ] ,来源:[财政监督局] 一.津贴补贴发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我区区直部分机关.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单位干部职工发放"六五"普法奖.计划生育奖.招商引 ...查看


  • 关于国内公务接待"零"费用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关于国内公务接待"零"费用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201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共26项条款的<规定>中,用了27个"不得&q ...查看


  • 培训讲稿----财经纪律篇
  • (2011-11-14 16:29:24) 认真学习财经法规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财经环境 [概要]从严肃财经纪律.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自觉性的高度,针对在财政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讨论财经 ...查看


  • 地方"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近年来,"三公"经费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之一,社会各界对加强和规范公开"三公"经费管理的呼声日渐强烈.2012年7月,国务院颁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其中提到加强"三公&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