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调研报告

xxxxxx“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xxxxxx镇xxxxxx

2013年4月16日

xxxxxx“同步小康”驻xxxxxx工作调研报

按照县委组织统一要求,我于 3月1日正式进驻xxxxxxxxxxxx镇xxxxxx任职以后,围绕“摸清实情,找准位臵,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要求,进村后,认真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xx镇1.5公里,是xxxxxx镇早熟蔬菜之村。西与xxxxxx村接壤,北与xxxxxx对门山交界,南与翁保村交界,东与访里村接界。全村总面积 平方千米,辖区共有7 个村民组 381户 161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10 人)。每年外出打工约 420人,主要分布在广东 、江苏等省。

全村耕地面积727亩。其中:田 669亩,土5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早熟蔬菜及水稻粮食为主。 2010年人均粮食112.4公斤,人均纯收入3200元。

二、该村目前的状况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xxxxxx领导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小区、治安

巡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该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xxxxxx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xxxxxx,位于xxxxxx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到县城也不算远,有着比较方便的进城务工机会,既可以增加农民短期收入,两条公路穿境而过,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和潜力。西与xxxxxx村接壤,北与xxxxxx对门山交界,南与翁保村交界,东与访里村接界。分布在罗甸至董架的农业产业带上,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一、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xxxxxx水资源丰富,田中间是有一有条小河和位于清澈xxxxxx河。山清水秀,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蔬菜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四、xxxxxx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xxxxxx农业资源取得成效,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xxxx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xxxxxx地势起伏落差较大,不利于引水灌溉,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外出打工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农田排灌设施,由于移民搬迁,居住分散,导致电力不足,有些家庭的用电存在问题。有些家庭比较偏僻拉电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五、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该村实际,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

1、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外地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红枣、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

展。组织同步小康工作级组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6、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7、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分责分职,小康组一名干部帮扶至少一个村组。

8、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宣传渠道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9、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xxxxxx“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xxxxxx镇xxxxxx

2013年4月16日

xxxxxx“同步小康”驻xxxxxx工作调研报

按照县委组织统一要求,我于 3月1日正式进驻xxxxxxxxxxxx镇xxxxxx任职以后,围绕“摸清实情,找准位臵,是做好驻村工作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要求,进村后,认真走家串户,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对村情概况、组织建设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业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其间,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实地察看村情、听取群众意见、走访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等形式,基本掌握了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现将此次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xx镇1.5公里,是xxxxxx镇早熟蔬菜之村。西与xxxxxx村接壤,北与xxxxxx对门山交界,南与翁保村交界,东与访里村接界。全村总面积 平方千米,辖区共有7 个村民组 381户 161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10 人)。每年外出打工约 420人,主要分布在广东 、江苏等省。

全村耕地面积727亩。其中:田 669亩,土58亩。经济收入主要以早熟蔬菜及水稻粮食为主。 2010年人均粮食112.4公斤,人均纯收入3200元。

二、该村目前的状况

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xxxxxx领导坚持狠抓以村两委为核心,以村治保联防、调解组织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各组织干部、党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平安创建积极性,狠抓平安文明家庭、平安文明小区、治安

巡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工作,不断夯实辖区平安文明创建基础,为辖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该村发展的优势

(一)民情优势

一是xxxxxx民风淳朴,村民民主意识较强,法制观念较好,政治意识较浓。二是群众求富心切,各自都在积极寻找门路,力求尽快走出贫困,因而易于引导。三是经过近几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流转等措施,群众的生产、生活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已从种田的束缚中走了出来,解放了生产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创新意识明显提高。

(二)区位交通优势

xxxxxx,位于xxxxxx镇东部,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到县城也不算远,有着比较方便的进城务工机会,既可以增加农民短期收入,两条公路穿境而过,有招商引资的便利条件和潜力。西与xxxxxx村接壤,北与xxxxxx对门山交界,南与翁保村交界,东与访里村接界。分布在罗甸至董架的农业产业带上,区位优势较为明显,具有良好的一、三产业流通基础。

(三)资源优势

xxxxxx水资源丰富,田中间是有一有条小河和位于清澈xxxxxx河。山清水秀,有力地改善了村生态和水浇蔬菜条件;该村生态环境优美,风光秀丽,自然生态优越,环境幽雅恬静,空气清新,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基础。

四、xxxxxx发展的劣势

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帮扶下,xxxxxx农业资源取得成效,农田设施得到改善,全村基础设施条件及社会事业也有了一些改变,群众收入也得到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着xxxx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基础十分薄弱。xxxxxx地势起伏落差较大,不利于引水灌溉,客观上对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困难;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上,科技含量低,竞争力较弱;劳务经济没有特色,致富项目作用发挥不明显,农民增收困难;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还主要依赖外出打工过日子,不但拿不出资金引领经济发展、用于社会事业的投入,有时连正常工作运转也有很大的困难,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资金制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农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没有农田排灌设施,由于移民搬迁,居住分散,导致电力不足,有些家庭的用电存在问题。有些家庭比较偏僻拉电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社会事业进步缓慢,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受土地规划影响,村庄没有预留一分一厘建设用地、全部是基本农田,严重制约了村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脏乱差现象时常出现,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急需改善。

(三)有用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由于经济条件落后,人力资源水平较为落后,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低,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有农业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经营知识的人才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即便是本地人才(尤其是具备一定文化水平的村民),也基本上是离开家乡,外出闯荡,很难留在本地就近创业,“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不愿来”的现实局面比较尴尬。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大部份都从事农业生产,村干部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村民需求;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党员平均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没有形成应有的梯次结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党员干部大局观念、奉献意识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遇事不够积极主动,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

五、开展帮扶的目标和措施

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根据该村实际,我们认为应立足当前,抓住重点,确定目标,中长结合,分步实施。对该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经过三至五年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小康先进村”。

1、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帮助村、组制定一个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要使这个规划家喻户晓,启发群众主动求发展的积极性。

2、鼓励开展劳务输出,包括短期务工,增加农民近期收入。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年内组织一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帮助开眼界,换思想,学技术,长本领。同时大力倡导农闲时到外地做短工。

3、联系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作务水平。初步拟定按农时季节年内邀请有关农业方面的专家,进行3-4次科技知识讲座。配合县乡农技部门在该村分产业确定若干个农业科技示范点,为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创造一个好的推广载体。

4、引导农民建立各种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重点建立红枣、蔬菜类和养殖类专业协会组织,创建生产、技术、销售及农资服务载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5、年内组织农民开展一两次农村政策、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培训教育,启发内在活力,促进全面协调发

展。组织同步小康工作级组不定期下村帮扶调研,向农民传信息,与农民勤交流,提高帮扶效果。

6、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工程,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和范围,实行大范围、宽领域选拔村级干部;改进管理办法,推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管理,将工作绩效与干部待遇挂钩,每半年考核一次,年终兑现奖惩。

7、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一是建立干部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村级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培训一次;二是鼓励党员干部积极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三是建立党员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分责分职,小康组一名干部帮扶至少一个村组。

8、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支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创办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按照“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要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搞好信息宣传渠道建设,支持农民本地创业与外出务工相结合,要培育一批能人带动农民转移。

9、加强对农村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大农村教育工作的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投入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加致富的本领,同时,也要加强农村法制的建设,供他们能够到懂法、知法、守法、用法。


相关文章

  • 巡视员述职报告
  • 述  职  报  告 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 *** (***年1月20日) 按照厅党组的安排,去年我的主要工作是:参加省委组织的第三批驻村工作,省委组织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前准备工作的调研督导工作.全省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普查督导工作,上述任务完 ...查看


  • 驻村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 篇一:驻xx村工作组经验交流材料 问计问需于民 密切政群干群关系 帮扶济困群众 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驻xx村工作组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我驻村工作组高度重视,紧密结合新形 ...查看


  • 麻江县文联挂帮驻村工作自查报告
  • 麻江县文联挂帮驻村工作自查报告 县作风办: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今年以来,县文联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挂帮驻村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单位挂帮有关工 ...查看


  • 天柱县信访局驻村帮扶工作自查报告
  • 天柱县信访局驻村帮扶工作自查报告 县委组织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县信访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开展了驻村帮扶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情况 1.明确并及时 ...查看


  • 驻村干部述职报告
  • 驻村干部述职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党员代表.各位乡亲: 您们好! 我是星宿乡计生站计生特岗周力,自二〇一三年元月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在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安排下,我被选中以一名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加入到驻村工作中.在漆树村村两委班子和广大群众密切 ...查看


  • 驻村干部和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
  • 驻村干部和谐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 我喜欢农业,农村.农民,所以我学农,于是,我欣喜能把所学的专业技术服务农民.我热爱*村,因为我看到*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机与未来和谐的美好环境,所以我能如愿地成为*村行政驻村干部.我关注和见证*村的发展,我能 ...查看


  • 2015年村干部述职报告范本
  • 2015年村干部述职报告范本 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作为xx镇驻村干部之中一员,感到十分荣幸.驻村以来,在工作组组长的带领下,在xx村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 ...查看


  •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
  • 篇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总结 自省.市.县启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xx镇xx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小组成员,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以求稳定.谋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做好驻村各项工作,现将近期驻村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 ...查看


  • 农村干部述职报告
  • 农村干部述职报告[1] 本人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进驻xx 镇xx 村村委会.驻村半年来,在工作队队长胡书记的带领下,在村支委会干部的支持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一宣四帮"的工作任 ...查看


  • 普通入党申请书
  • 入党思想汇报建立机构,加强领导20**年以来,各级每年派出72个工作组216人进驻全市101个贫困村,其中省工作组驻村2个.6人,清远市工作组驻村24个.72人,**市工作组驻村46个.138人.三年来,广大驻村干部肩负组织重托,在派出单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