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读书感想

见字如面--读《曾国藩家书》

四十个小时的旅程,不免有些乏味,于是临行前,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曾国藩家书》随身带着。这是妻子前些日子从书店买回来的,她还没有看完,只记得她对我说过“写得挺好的,可以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带上一本《曾国藩家书》也算应时应景吧。

火车缓缓开出了车站,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和家乡父母、姐妹相见的时刻。为打发时光,翻开《曾国藩家书》,原本以为所谓家书,无非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不料,信中的第一句尊称“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却让我思绪万千,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在隐隐的灯光下伏案而书的情景跃然眼前,他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我有了继续读下去欲望。“大人千金之躯,诚宜珍重”,“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我看到的是一颗孝悌的心。想想自己,求学数载,工作多年,与父母也是聚少离多,却从未写过一封书信回家。虽然有了电话,有了视频,但我却依稀记得,高中时父母收到学校寄回家的一张贺卡时的那份喜悦。也许,“见字如面”的那份情思是任何现代通讯工具也无法比拟的吧。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是曾公于诸位贤弟书信中所写,读什么书?怎么读?有劝诫,有教诲,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之情。作为过来人,可谓字字珠玑,金玉良言,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给兄弟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同样,把他的为学经验与心得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其家人。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兄长。

于是,我给四叔家的小堂弟打了电话,问了他的学业和近况。这个堂弟是家里最小的,和我相差20岁,上小学。常听四叔说起,堂弟说要像大哥哥一样上大学,以前听了只是置之一笑,却忘了“自豪”的背后还应有一份兄长的责任。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这是曾公的交友之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这是他的兴家之言;“学

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这是他的为学之道;“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这是他的家国情怀。

从为学到为官,从做人到做事,1500余封家书,是其治学、治家、治政的真实写照。一封封看似聊家常的书信,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的浓浓的关怀,一句句恳切的教诲,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有警醒与借鉴意义。这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位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导,信中充满挂念的情意,更是饱含了人生的智慧与哲学。《曾国藩家书》值得一读,如沐春见,如临秋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静谧的夜里我将思绪付诸笔端,写下平生的第一封家书,封入洁白的信封,投入墨绿的邮筒。“亲爱的爸爸妈妈,见字如面....... ”,我仿佛看到父母拆开家书时的欣喜脸庞。

见字如面--读《曾国藩家书》

四十个小时的旅程,不免有些乏味,于是临行前,从书架上拿下一本《曾国藩家书》随身带着。这是妻子前些日子从书店买回来的,她还没有看完,只记得她对我说过“写得挺好的,可以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带上一本《曾国藩家书》也算应时应景吧。

火车缓缓开出了车站,剩下的就是等待,等待和家乡父母、姐妹相见的时刻。为打发时光,翻开《曾国藩家书》,原本以为所谓家书,无非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琐碎事情,不料,信中的第一句尊称“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却让我思绪万千,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在隐隐的灯光下伏案而书的情景跃然眼前,他在信中说些什么呢,我有了继续读下去欲望。“大人千金之躯,诚宜珍重”,“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虑”,我看到的是一颗孝悌的心。想想自己,求学数载,工作多年,与父母也是聚少离多,却从未写过一封书信回家。虽然有了电话,有了视频,但我却依稀记得,高中时父母收到学校寄回家的一张贺卡时的那份喜悦。也许,“见字如面”的那份情思是任何现代通讯工具也无法比拟的吧。 “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这是曾公于诸位贤弟书信中所写,读什么书?怎么读?有劝诫,有教诲,字里行间满是关切之情。作为过来人,可谓字字珠玑,金玉良言,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修养,给兄弟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同样,把他的为学经验与心得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其家人。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兄长。

于是,我给四叔家的小堂弟打了电话,问了他的学业和近况。这个堂弟是家里最小的,和我相差20岁,上小学。常听四叔说起,堂弟说要像大哥哥一样上大学,以前听了只是置之一笑,却忘了“自豪”的背后还应有一份兄长的责任。

“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这是曾公的交友之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这是他的兴家之言;“学

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这是他的为学之道;“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这是他的家国情怀。

从为学到为官,从做人到做事,1500余封家书,是其治学、治家、治政的真实写照。一封封看似聊家常的书信,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的浓浓的关怀,一句句恳切的教诲,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有警醒与借鉴意义。这不仅是一封家书,更是一位长者对晚辈的谆谆教导,信中充满挂念的情意,更是饱含了人生的智慧与哲学。《曾国藩家书》值得一读,如沐春见,如临秋水。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静谧的夜里我将思绪付诸笔端,写下平生的第一封家书,封入洁白的信封,投入墨绿的邮筒。“亲爱的爸爸妈妈,见字如面....... ”,我仿佛看到父母拆开家书时的欣喜脸庞。


相关文章

  • 盘点有关家风的书籍:[颜氏家训]为中国家训之祖
  • 经典书籍深藏纯正家风 传统中国,历朝历代不缺乏家风门风的典范,"一门三进士,五子四登科"的文化现象并不少见.为延续家风辉煌,由此也留下了如<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成为 ...查看


  •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 曾国藩全传读后感 前段时间去出差,返程乘坐火车,由于到站时间较早,就在候车室的小书店看看,一本<曾国藩全传>吸引到我.此前在手机上看过电子版的<曾国藩传记>,对此人甚是敬佩,所以就买了这本<曾国藩全传>, ...查看


  • 郦波教授[评说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 无一日不读书 --读<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一) 最近,喜欢上了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的<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一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既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人物.他被 ...查看


  • 曾国藩读书心得
  • 读<曾国藩>有感 各位领导及同仁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近日CCTV10科教频道百家讲堂栏目,播出了由郦波担任主讲的<曾国藩家训>,播出时收视率很高,并且好评如潮.看完之后我对曾国藩 ...查看


  • 读书-修身养性
  • 书以修身,读以养性 中华文明五千年,书是我们文明的体现.一本书,一杯茶,平日里很奢望的一种生活.书的文明是我们名族所特有的文化象征,我们是幸福的,可以让读书与生俱来,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带来了书的财富,让我们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书香气息,那是何等的 ...查看


  • 在线阅读:曾国藩家书(全文)
  • 曾国藩家书(全文) <曾国藩家书>:一位伟大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入微体察.一位卓越谋略家对修身勤政的完美忠告.平淡而琐碎的家事中蕴涵着真知灼见! 本书由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为单本购买作品,3.99元即可阅读全文.点此 ...查看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 摘 要:中兴名臣曾国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堪称当今时代的道德楷模,通过曾国藩千封家书中的修身养性.教子持家.交友与处世等来约束自身言行,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用传统文化重新构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观,让青年群体树立崇高的个人理想,用精神信仰来规范他们 ...查看


  • 曾国藩的"五勤"之道
  • 曾国藩在论为官之道时有说为官者当有五勤:"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 ...查看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昨晚读了一夜<曾国藩家书>,收获颇多.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但是看完这本<家书>,相信不同的人会从中收获不同的东西,所谓各取所需吧.而我目前只是把他当做文人来看,看他的为文,看的的治学,看他的治家,看他作为一个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