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在党成立以后不久便开始了。1924 年1 月, 陈公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是第一篇研究党史的文章①。1925 年底, 蔡和森创作的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是中共党史方面的第一部专门著作②。但中共党史作为运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
的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史研究发展迅速, 硕果累累, 人所共见。然而, 长期以来, 党史学
界却忽视了对党史这门科学的学科建设, 特别是对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
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影响了学科的整体发展。本文试图就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方面作些探
讨。
一、有关中共党史学的本体论问题
现代科学正在沿着两条道路并行推进, 一是对科学对象的认识, 一是对科学自身的认识,
即自我认识。一门科学成熟的程度, 不仅取决于它对自己的客观对象的科学、系统的认识程度,
而且决定于它对自身的研究的自觉程度, 即自我认识程度。
对一门科学的自我认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本体论: 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
的科学性质和科学特征。(2) 功能论: 这门科学的价值是什么。(3)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这三个方面中, 学科性质问题, 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共党史是属于历史学科还是
属于政治学科至今仍无一致看法。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其按自身应有的规律发展, 也不利于其发
挥自身应有的社会功能。造成了“即使进入到90 年代, 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在整体上仍不
能同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研究的水平相比,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④。其中原因与学科性
质未有定论有直接关系。
至今关于中共党史学科性质的提法不下五、六种之多: 其一, 认为是一门历史学科; 其二,
认为是一门政治理论性很强的历史学科; 其三, 认为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其四, 认为是
一门政治学科; 其五, 认为是一门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 其六, 认为既非历史学科, 也非理
论学科, 中共党史就是中共党史, 等等⑤。有关中共党史研究的刊物检索归类也不统一。如, 由
清华大学主办,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其分类目
录中, 有关党史研究的既属于政治类, 又属于历史类。
恩格斯指出:“每一种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
运动形式的”⑥, 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根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
列”。毛泽东又发展了以不同的运动形式中的特殊矛盾为根据的科学分类思想, 进一步指出:
“科学研究的区分, 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⑦。科学发展到了今天, 科学分
类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 而且还决定于科学认识中采取的方法。有些学科虽然研究同一对象,
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手段, 因而被区分为不同的学科, 如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此外, 任何
历史时期的科学分类都是由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所决定。学科分类是一个运动着、
发展着的过程。任何一门科学分类都不可能是一个终极的封闭体系。这几年对党史愈来愈倾
向于历史学类的认识, 正是党史学研究自身发展提出的需要的写照。
在本体论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学科对象的问题。每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都是关于
对象的知识系统。中共党史学对象的确立, 是建立党史学体系的基础。在党史学研究对象的问
题上, 存在着下列不同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 是这样论述的:“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运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⑧。张天义主编, 辽宁人民出
版社1985 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科讲义) 和郭维仪等主编, 甘肃人民出
版社1990 年出版的《中共党史纲要》在导言中的论述也与其相同。
《中共党史教育大纲》(试用本) 在导言中是这样论述的:“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党的
发展过程, 主要是党的战略、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也包括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战略, 是指党在各
个历史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路线; 策略, 是指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路线、具体
政策”⑨。
唐曼珍在其专著《毛泽东与中共党史学》中没有明确指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 但提到, 中
共党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历史进
行科学分析与总结, 重新评价若干历史事件。”bk在她与张静如共同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的
导言中指出,“描述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奋斗历程的一门学科, 就是中共党史学。”bl
张静如在《党史学科建设断想》一文中对党史学研究的对象, 是这样表述的:“党史学的对
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m, 并明确指出, 不要把“规律”放在对象的表述之中, 其理
由是“规律”的发展是研究的结果、目的, 而不是对象本身。
据上述, 我们可以发现, 关于党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分歧的。
研究科学史的目的不仅是要对科学的发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符合实际的理解和解释,
并且期望能够对现在以及未来的科学得到更迅速、更健全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 科学史的研
究不应停留在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上, 而是应该深入研究发展的规律。所以, 应该说把“规
律”作为党史学研究的对象更为完整。
二、有关中共党史学的科学体系问题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 科学体系就是辩证逻辑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一个科学
的逻辑起点, 就难以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列宁说:“必须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
在这里, 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 全部发展就在这个萌芽中”bn。任何事物、过程, 都是一个多规定
性的复杂整体, 研究不可能同时将一个事物纵横面的全面关系、全部过程一起托出。我们从《资
本论》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发现, 愈是寻求到并明确地确定商品作为研究起点,《资本论》的结构
便愈臻完善。正是由于马克思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 使极
为复杂、纷纭繁扰的经济现象变得简单明了、次序井然。中共党史学界应从中取得借鉴, 展开对
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逻辑起点的研究, 运用唯物史观, 通过辩证思维得到对党史学基本原理、
研究对象的规律性、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起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
中共党史要成为一门科学, 需要建立起自身的科学体系, 而建立科学体系的基本条件是要
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历史成为科学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产生后, 以科学的
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历史。中共党史要成为科学, 首要的基本的条件, 也是要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在中国, 毛泽东是中共党内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指导研
究中共党史的代表。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创立和
形成毛泽东思想, 也自然地成为指导研究中共党史的理论。但同时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一种哲学概括, 不包括低于哲学层次的若干理论, 它只
应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有关内容。因此, 唯物史观
不能代替历史理论, 二者有指导和包含的关系bo。今天, 中共党史研究中出现的研究领域狭窄、
重复多、创新少、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等种种问题与没有掌握好或违背了唯物史观的本意有
直接关系。
中共党史学形式上的建立、完善与创新也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流行的中共党史著作和讲
义, 在编排上, 基本上是按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的框架, 或是两书
的理论注释。如,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年9 月出版的《中共党史课程学习材料》, 郭维仪等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年9 月出版的《中共党史纲要》,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中央党校
出版社1991 年2 月出版的《中共党史专题讲义》等均按“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完成社
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或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排列。长期以来研究格局基本仅限于几大政治事件。
此外, 在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在叙述党的历史活动时空洞分析有余, 而
具体分析不足, 对历史人物、场面、活动的叙述往往只见骨骼, 不见血肉。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大概就是许多研究者喜欢将毛泽东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总结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
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政治结论不加分析地照搬到自己的讲义和著作当中, 使得这些理论和原
理变成干巴巴的条文, 形成为一种模式, 以至于造成了目前党史著作特别是教科书“千人一面”
的局面。当然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中共党史学研究领域也有开拓性的著作, 如,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张静如教授著的《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突破旧有的研究格局, 把解放与发展生
产力作为主线, 强调了为过去所忽视的生产力因素, 这一研究体系正好紧紧抓住了唯物史观的
基本概念与范畴。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看, 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自然, 这一研究体系也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吻合, 从而能更好
地使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
三、有关中共党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头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研究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长期以来, 由于
中共党史学的研究方法未能自觉地发展变革, 并构造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比较系统的方法体系,
造成了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僵化的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思想(方法论) 与具体方法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共党史研究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 但不能将其在党史研究中的作用庸俗化, 甚至与具体方法相混淆。哲学方法论是
一种一般的理论抽象, 如常说的历史辩证法。而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其是一种并列关系, 而不是
包含。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补充关系。如, 运用一种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时,
要遵循历史辩证法。但历史辩证法又不能完全代替特定的历史研究方法。
2. 忽视全面的、比较的、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分解、单因素和单向因果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传
统思维方式(线性思维) 长期统治着党史学研究领域。而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又呈现一个多因素、
多结构、多变量、多联系的复杂的整体进程。运用这种思维造成的弊端就是: 要么就党史论党
史、就事论事, 研究者没有把复杂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放到中国社
会历史的总进程中加以考察; 要么过多地侧重于党的活动, 以党的活动的研究代替其它内容的
研究, 特别是对革命进程当中友与敌方面的情况缺乏深入地、系统地探讨; 要么不把中共党史
看作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而是用非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共党史;
要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采取脸谱式做法, 使一些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3. 盲目照搬国外尚在探索中的研究方法。近年来, 针对中共党史学研究方法的单一, 党史
学界也在大声疾呼革新研究方法, 一些同志提出了要学习运用国外的“新三论”、“旧三论”、历
史计量研究法、结构研究法、模糊数学法等。似乎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不灵了, 马克思主义
的史学方法也过时了。企望通过运用外国的这些方法使史学面貌一新, 出现奇迹。结果是奇迹
没有出现, 却引出了谬论。例如, 有人用所谓控制论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编造出中国封建社会
有个“超稳定结构”。这个“超稳定结构”不但使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两千多年, 而且由于封建主
义势力过于强大, 以致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和中国的封建主义相结合, 变成了“封
建的马克思主义”。由此感到, 对党史研究方法的改革, 既要有探索精神, 又要冷静地思考, 脚踏
实地地去做, 切不可赶时髦。党史研究方法的改革, 要在继承中“引进”, 在继承和“引进”中创
新。
一个完整有序的党史研究方法体系, 不仅能使各种具体方法在完整体系中获得新的生命
力, 而且能通过相互联系和补充的方式, 形成并发挥方法群的整体功能。根据研究方法的功能、
特点、适用性的不同, 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包括以下不同层次的方法体系:
(1) 党史学研究的指导性方法, 即指导方法。
(2) 综合性方法。如,“古今中外法”、立体研究方法。
(3) 各种具体方法。如, 考据法、阶级分析的方法、顺(逆) 向考察的方法、地理环境与社会历
史发展相结合的考察方法、社会心理考察的方法。
(4) 技术性方法。如, 统计分析的方法。
注释:
①王京生:《党史学初建时期状况研究》,《党史研究》1987 年第6 期。
②余应彬:《蔡和森与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1986 年第4 期。
③张静如:《繁荣发展中的党史研究》,《光明日报》1991 年5 月29 日。
④杨奎松:《50 年来的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 年第5 期。
⑤王仲清主编:《中共党史学概论》,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年5 月出版。
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 第227~ 228 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第309 页。
⑧《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78 年出版。
⑨中央党校党史教学大纲编写组编:《中共党史教学大纲》(试用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出版。
bk唐曼珍著:《毛泽东与中共党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出版。
bl唐曼珍、张静如主编:《中共党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年出版。
bm张静如:《党史学科建设断想》,《党史研究》1987 年第6 期。
bn《列宁全集》第38 卷, 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 第92 页。
bo张静如:《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年出版。
对中共党史的研究在党成立以后不久便开始了。1924 年1 月, 陈公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
学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 是第一篇研究党史的文章①。1925 年底, 蔡和森创作的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是中共党史方面的第一部专门著作②。但中共党史作为运用马克思主
义理论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起来
的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史研究发展迅速, 硕果累累, 人所共见。然而, 长期以来, 党史学
界却忽视了对党史这门科学的学科建设, 特别是对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
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影响了学科的整体发展。本文试图就中共党史学学科建设方面作些探
讨。
一、有关中共党史学的本体论问题
现代科学正在沿着两条道路并行推进, 一是对科学对象的认识, 一是对科学自身的认识,
即自我认识。一门科学成熟的程度, 不仅取决于它对自己的客观对象的科学、系统的认识程度,
而且决定于它对自身的研究的自觉程度, 即自我认识程度。
对一门科学的自我认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本体论: 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它
的科学性质和科学特征。(2) 功能论: 这门科学的价值是什么。(3) 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这三个方面中, 学科性质问题, 是研究一切问题的前提。中共党史是属于历史学科还是
属于政治学科至今仍无一致看法。这种状况既不利于其按自身应有的规律发展, 也不利于其发
挥自身应有的社会功能。造成了“即使进入到90 年代, 中共党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在整体上仍不
能同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研究的水平相比, 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④。其中原因与学科性
质未有定论有直接关系。
至今关于中共党史学科性质的提法不下五、六种之多: 其一, 认为是一门历史学科; 其二,
认为是一门政治理论性很强的历史学科; 其三, 认为是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其四, 认为是
一门政治学科; 其五, 认为是一门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科; 其六, 认为既非历史学科, 也非理
论学科, 中共党史就是中共党史, 等等⑤。有关中共党史研究的刊物检索归类也不统一。如, 由
清华大学主办,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其分类目
录中, 有关党史研究的既属于政治类, 又属于历史类。
恩格斯指出:“每一种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
运动形式的”⑥, 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根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
列”。毛泽东又发展了以不同的运动形式中的特殊矛盾为根据的科学分类思想, 进一步指出:
“科学研究的区分, 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⑦。科学发展到了今天, 科学分
类不仅取决于研究对象, 而且还决定于科学认识中采取的方法。有些学科虽然研究同一对象,
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手段, 因而被区分为不同的学科, 如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此外, 任何
历史时期的科学分类都是由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所决定。学科分类是一个运动着、
发展着的过程。任何一门科学分类都不可能是一个终极的封闭体系。这几年对党史愈来愈倾
向于历史学类的认识, 正是党史学研究自身发展提出的需要的写照。
在本体论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即学科对象的问题。每一门学科的理论体系, 都是关于
对象的知识系统。中共党史学对象的确立, 是建立党史学体系的基础。在党史学研究对象的问
题上, 存在着下列不同的看法:
《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 是这样论述的:“中共党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运用马
克思、列宁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科学”⑧。张天义主编, 辽宁人民出
版社1985 年出版的《中共党史》(党政干部基础理论专修科讲义) 和郭维仪等主编, 甘肃人民出
版社1990 年出版的《中共党史纲要》在导言中的论述也与其相同。
《中共党史教育大纲》(试用本) 在导言中是这样论述的:“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党的
发展过程, 主要是党的战略、策略的理论与实践, 也包括党的自身建设问题。战略, 是指党在各
个历史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路线; 策略, 是指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路线、具体
政策”⑨。
唐曼珍在其专著《毛泽东与中共党史学》中没有明确指出中共党史的研究对象, 但提到, 中
共党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历史进
行科学分析与总结, 重新评价若干历史事件。”bk在她与张静如共同主编的《中共党史学史》的
导言中指出,“描述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奋斗历程的一门学科, 就是中共党史学。”bl
张静如在《党史学科建设断想》一文中对党史学研究的对象, 是这样表述的:“党史学的对
象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bm, 并明确指出, 不要把“规律”放在对象的表述之中, 其理
由是“规律”的发展是研究的结果、目的, 而不是对象本身。
据上述, 我们可以发现, 关于党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存在分歧的。
研究科学史的目的不仅是要对科学的发展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符合实际的理解和解释,
并且期望能够对现在以及未来的科学得到更迅速、更健全的发展提供帮助。因此, 科学史的研
究不应停留在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证上, 而是应该深入研究发展的规律。所以, 应该说把“规
律”作为党史学研究的对象更为完整。
二、有关中共党史学的科学体系问题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 科学体系就是辩证逻辑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一个科学
的逻辑起点, 就难以构成一个科学的体系。列宁说:“必须从最简单的基本的东西出发——因为
在这里, 在这些基本东西那里, 全部发展就在这个萌芽中”bn。任何事物、过程, 都是一个多规定
性的复杂整体, 研究不可能同时将一个事物纵横面的全面关系、全部过程一起托出。我们从《资
本论》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发现, 愈是寻求到并明确地确定商品作为研究起点,《资本论》的结构
便愈臻完善。正是由于马克思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政治经济学从商品开始”, 使极
为复杂、纷纭繁扰的经济现象变得简单明了、次序井然。中共党史学界应从中取得借鉴, 展开对
中共党史学学科体系逻辑起点的研究, 运用唯物史观, 通过辩证思维得到对党史学基本原理、
研究对象的规律性、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起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
中共党史要成为一门科学, 需要建立起自身的科学体系, 而建立科学体系的基本条件是要
有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历史成为科学的根本原因, 就在于马克思主义产生后, 以科学的
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研究人类社会历史。中共党史要成为科学, 首要的基本的条件, 也是要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指导。在中国, 毛泽东是中共党内善于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指导研
究中共党史的代表。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创立和
形成毛泽东思想, 也自然地成为指导研究中共党史的理论。但同时必须明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
观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一种哲学概括, 不包括低于哲学层次的若干理论, 它只
应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有关内容。因此, 唯物史观
不能代替历史理论, 二者有指导和包含的关系bo。今天, 中共党史研究中出现的研究领域狭窄、
重复多、创新少、公式化、概念化、简单化等种种问题与没有掌握好或违背了唯物史观的本意有
直接关系。
中共党史学形式上的建立、完善与创新也长期受到忽视。目前流行的中共党史著作和讲
义, 在编排上, 基本上是按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的框架, 或是两书
的理论注释。如, 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年9 月出版的《中共党史课程学习材料》, 郭维仪等编、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 年9 月出版的《中共党史纲要》, 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中央党校
出版社1991 年2 月出版的《中共党史专题讲义》等均按“党的成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
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基本完成社
会主义改造时期”、“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或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时期”排列。长期以来研究格局基本仅限于几大政治事件。
此外, 在研究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 在叙述党的历史活动时空洞分析有余, 而
具体分析不足, 对历史人物、场面、活动的叙述往往只见骨骼, 不见血肉。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大概就是许多研究者喜欢将毛泽东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总结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
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政治结论不加分析地照搬到自己的讲义和著作当中, 使得这些理论和原
理变成干巴巴的条文, 形成为一种模式, 以至于造成了目前党史著作特别是教科书“千人一面”
的局面。当然值得一提的是, 近年来中共党史学研究领域也有开拓性的著作, 如, 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张静如教授著的《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突破旧有的研究格局, 把解放与发展生
产力作为主线, 强调了为过去所忽视的生产力因素, 这一研究体系正好紧紧抓住了唯物史观的
基本概念与范畴。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看, 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
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自然, 这一研究体系也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吻合, 从而能更好
地使历史研究为现实服务。
三、有关中共党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历史研究的方法对头与否直接影响到历史研究能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长期以来, 由于
中共党史学的研究方法未能自觉地发展变革, 并构造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比较系统的方法体系,
造成了在研究方法上比较单一、僵化的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思想(方法论) 与具体方法的混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中共党史研究具有普遍
的指导意义, 但不能将其在党史研究中的作用庸俗化, 甚至与具体方法相混淆。哲学方法论是
一种一般的理论抽象, 如常说的历史辩证法。而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其是一种并列关系, 而不是
包含。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一种补充关系。如, 运用一种历史研究方法研究具体的历史问题时,
要遵循历史辩证法。但历史辩证法又不能完全代替特定的历史研究方法。
2. 忽视全面的、比较的、历史的研究方法。以分解、单因素和单向因果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传
统思维方式(线性思维) 长期统治着党史学研究领域。而党的历史发展过程又呈现一个多因素、
多结构、多变量、多联系的复杂的整体进程。运用这种思维造成的弊端就是: 要么就党史论党
史、就事论事, 研究者没有把复杂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放到中国社
会历史的总进程中加以考察; 要么过多地侧重于党的活动, 以党的活动的研究代替其它内容的
研究, 特别是对革命进程当中友与敌方面的情况缺乏深入地、系统地探讨; 要么不把中共党史
看作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 而是用非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待中共党史;
要么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采取脸谱式做法, 使一些历史人物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3. 盲目照搬国外尚在探索中的研究方法。近年来, 针对中共党史学研究方法的单一, 党史
学界也在大声疾呼革新研究方法, 一些同志提出了要学习运用国外的“新三论”、“旧三论”、历
史计量研究法、结构研究法、模糊数学法等。似乎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不灵了, 马克思主义
的史学方法也过时了。企望通过运用外国的这些方法使史学面貌一新, 出现奇迹。结果是奇迹
没有出现, 却引出了谬论。例如, 有人用所谓控制论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编造出中国封建社会
有个“超稳定结构”。这个“超稳定结构”不但使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两千多年, 而且由于封建主
义势力过于强大, 以致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很快就和中国的封建主义相结合, 变成了“封
建的马克思主义”。由此感到, 对党史研究方法的改革, 既要有探索精神, 又要冷静地思考, 脚踏
实地地去做, 切不可赶时髦。党史研究方法的改革, 要在继承中“引进”, 在继承和“引进”中创
新。
一个完整有序的党史研究方法体系, 不仅能使各种具体方法在完整体系中获得新的生命
力, 而且能通过相互联系和补充的方式, 形成并发挥方法群的整体功能。根据研究方法的功能、
特点、适用性的不同, 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包括以下不同层次的方法体系:
(1) 党史学研究的指导性方法, 即指导方法。
(2) 综合性方法。如,“古今中外法”、立体研究方法。
(3) 各种具体方法。如, 考据法、阶级分析的方法、顺(逆) 向考察的方法、地理环境与社会历
史发展相结合的考察方法、社会心理考察的方法。
(4) 技术性方法。如, 统计分析的方法。
注释:
①王京生:《党史学初建时期状况研究》,《党史研究》1987 年第6 期。
②余应彬:《蔡和森与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1986 年第4 期。
③张静如:《繁荣发展中的党史研究》,《光明日报》1991 年5 月29 日。
④杨奎松:《50 年来的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 年第5 期。
⑤王仲清主编:《中共党史学概论》,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年5 月出版。
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 第227~ 228 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1 卷, 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第309 页。
⑧《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78 年出版。
⑨中央党校党史教学大纲编写组编:《中共党史教学大纲》(试用本)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年出版。
bk唐曼珍著:《毛泽东与中共党史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年出版。
bl唐曼珍、张静如主编:《中共党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年出版。
bm张静如:《党史学科建设断想》,《党史研究》1987 年第6 期。
bn《列宁全集》第38 卷, 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 第92 页。
bo张静如:《唯物史观与中共党史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1995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