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培养历练 选贤早赋重任
--蒙城县力促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
蒙城县共有30名大学生“村官”,选聘到12个乡镇30个村任职。两年多来,我们倾心培养历练,选贤早赋重任,力促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使其从农村工作“新助手”转变为“当家人”。目前,第一批10名大学生“村官”已有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4人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2人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1人担任代理村主任。
一、注重培养历练,在快速成长成才上下真功、求实效。 一是上好 “理论课”,在培训上打基础。坚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年度和专题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积淀扎根基层的基本功。二是上好“经验课”,在指导上下功夫。建立“3+1”联系帮带制度,每位大学生“村官”均有一名选聘办工作人员、一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任职村党组织书记联系帮带,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手把手”传帮带。三是上好“实践课”,在历练上求实效。通过认真履行“6+1”岗位责任制、扎实开展 “联系贫困群众、帮扶留守儿童”、“学习致富技术、创办带富项目”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参与征地拆迁、土地
整治等一系列中心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放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岗位,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为进入村“两委”班子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严格履行程序,在选贤择优、早赋重任上动真格、树导向。
本着早使用、早成熟、早成才的工作理念,针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组织群众满意、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积极采取“两推两考”方法,按照“县选聘办推荐、党员群众推荐、所在村酝酿提名、乡镇党委考察任命”的程序选拔任用。
两推:即县选聘办推荐和村党员群众推荐;两考:就是任职考察和试用期满考核。县选聘办推荐,县选聘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与帮扶大学生“村官”的乡镇班子成员沟通协调,注重发现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并跟踪重点培养,同时积极向乡镇党委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乡镇党委适时到所在村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向参会人员提供被推荐人名单并组织民主推荐。推荐结果超过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的列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所在村酝酿提名,根据民主推荐产生出的候选人预备人选,乡镇党委召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任职人员,提交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表决。表决通过后,由村党支部形成正式书面材料向乡镇党委进行提名。乡镇党委考
察任命,乡镇党委组成考察组对村党支部提名人选按照程序进行考察。考察并经公示无问题后,是党员的任命为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书记或副书记;不是党员的任命为代理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进“两委”任职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半年),期满经乡镇党委考核后正式任职并报县选聘办备案。
两年来,我们通过开办“村书记和村主任培训班”重点培训、认真落实“帮扶制度”和实行目标管理等方法对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跟踪重点培养。并按“两推两考”工作法吸纳了7人进村“两委”班子任职。其中有4人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1人担任代理村主任。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几位同志,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特长,针对班子存在问题,分别采取了不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党总支书记示范带头的作用。
叶松同志所在的村多年来“两委”班子瘫痪,缺少好的班子“带头人”,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加之村庄道路常年失修,农民种植的蔬菜运不出去,群众怨声载道。经过帮扶他的办事处领导和县选聘办的积极推荐,庄周办事处党委慎重研究后,2009年12月任命叶松为村党总支书记。任职后,叶松深入走访调研、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在办事处党委支持下,通过对村“两委”班子重新调整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又多方筹措资金为当地群众修建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共10多公里,解决了“蔬
菜出行”难题;他还积极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了菜农从“找市场”到“选市场”的转变,真正解决了卖菜难问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该村整体工作水平由办事处倒数后两位跃居前三名。
胡敏、于慧两同志所在的村都存在班子成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低,科技文化知识匮乏,“两委”班子带富能力不强。胡敏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后,积极指导养殖大户钟诚和李之才建立了生态养猪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如今已辐射带动养殖大户20户,党员科技示范户12户。于慧同志2008年选聘到村后,就利用所学知识开网店、自主创业。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后,她结合该村的炒货加工特色产业,积极指导农民打造品牌产品、并通过网上联系合作伙伴、建立销售渠道,当地群众依托科技带富人均收入每年增长500多元。于慧同志还结合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从事炒货的各家企业连片建厂,形成了产业集聚、规模化生产。
我县许疃镇矿西村是合并村,长期以来 “两委”班子成员派系严重,工作相互掣肘。王静同志被任命为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后,通过开展班子成员谈心活动、通过健全制度堵塞漏洞、通过倡导为民办实事,发挥了党内民主,加强了班子团结。从2010年任村党总支副书记至今,她共健全各项制度11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为群众修建道路近6公里、流转土地3180亩、引入外资创办“国邦”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加工厂。良
种繁育基地和种子加工厂的建立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当地群众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
三、强化激励关爱,在大学生“村官”积极发挥作用上注动力、倾真情。
一是实行任职试用期,给进入村“两委”的大学生“村官”增加压力,激发他们履职尽责的热情、干劲和责任意识。二是强化重点教育、重点管理、重点培养,重点帮带,提升其发挥作用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落实保障措施,激活发挥作用的积极性。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除享受中央和省、市补贴外,县财政每人每月给予200—300元不等的“绩效工资”;对于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优先发展党员,优先推荐先进,优先给予政治荣誉。2011年,许疃镇许疃村、矿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敏和王静同志分别当选为乡镇党代表;庄周办事处王桥村党总支书记叶松被推荐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了亳州市党代表。
从近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来看,我县大学生“村官”进 “两委”班子的7个任职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组织得到加强、党建工作上了新台阶,真正实现了传播先进科技文化,引领农民致富,“选拔一批,激励一片”的典型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今年全省村 “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选拔使用力度,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村官”跨村交流任职和在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情况下将大学生“村官”全部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更多优秀大学生“村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及正职岗位,力争使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比例不低于每一批次选聘生人数的30%;通过公推公选把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真正打通大学生“村官”上得去的通道,确保“待得下、留得住”。
倾心培养历练 选贤早赋重任
--蒙城县力促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
蒙城县共有30名大学生“村官”,选聘到12个乡镇30个村任职。两年多来,我们倾心培养历练,选贤早赋重任,力促大学生“村官”进村“两委”班子,使其从农村工作“新助手”转变为“当家人”。目前,第一批10名大学生“村官”已有7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4人担任村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2人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1人担任代理村主任。
一、注重培养历练,在快速成长成才上下真功、求实效。 一是上好 “理论课”,在培训上打基础。坚持把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年度和专题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知识,积淀扎根基层的基本功。二是上好“经验课”,在指导上下功夫。建立“3+1”联系帮带制度,每位大学生“村官”均有一名选聘办工作人员、一名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任职村党组织书记联系帮带,对其进行“一对一”辅导、“手把手”传帮带。三是上好“实践课”,在历练上求实效。通过认真履行“6+1”岗位责任制、扎实开展 “联系贫困群众、帮扶留守儿童”、“学习致富技术、创办带富项目”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参与征地拆迁、土地
整治等一系列中心工作,把大学生“村官”放到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和重要岗位,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为进入村“两委”班子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严格履行程序,在选贤择优、早赋重任上动真格、树导向。
本着早使用、早成熟、早成才的工作理念,针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组织群众满意、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村官”,积极采取“两推两考”方法,按照“县选聘办推荐、党员群众推荐、所在村酝酿提名、乡镇党委考察任命”的程序选拔任用。
两推:即县选聘办推荐和村党员群众推荐;两考:就是任职考察和试用期满考核。县选聘办推荐,县选聘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与帮扶大学生“村官”的乡镇班子成员沟通协调,注重发现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并跟踪重点培养,同时积极向乡镇党委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乡镇党委适时到所在村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向参会人员提供被推荐人名单并组织民主推荐。推荐结果超过应到会人员半数以上的列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所在村酝酿提名,根据民主推荐产生出的候选人预备人选,乡镇党委召开党委会议研究确定任职人员,提交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会议表决。表决通过后,由村党支部形成正式书面材料向乡镇党委进行提名。乡镇党委考
察任命,乡镇党委组成考察组对村党支部提名人选按照程序进行考察。考察并经公示无问题后,是党员的任命为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书记或副书记;不是党员的任命为代理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大学生“村官”进“两委”任职实行试用期制(试用期半年),期满经乡镇党委考核后正式任职并报县选聘办备案。
两年来,我们通过开办“村书记和村主任培训班”重点培训、认真落实“帮扶制度”和实行目标管理等方法对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跟踪重点培养。并按“两推两考”工作法吸纳了7人进村“两委”班子任职。其中有4人担任村党总支(第一)书记,1人担任代理村主任。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几位同志,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特长,针对班子存在问题,分别采取了不同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了党总支书记示范带头的作用。
叶松同志所在的村多年来“两委”班子瘫痪,缺少好的班子“带头人”,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加之村庄道路常年失修,农民种植的蔬菜运不出去,群众怨声载道。经过帮扶他的办事处领导和县选聘办的积极推荐,庄周办事处党委慎重研究后,2009年12月任命叶松为村党总支书记。任职后,叶松深入走访调研、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在办事处党委支持下,通过对村“两委”班子重新调整加强了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又多方筹措资金为当地群众修建水泥路面和砂石路面共10多公里,解决了“蔬
菜出行”难题;他还积极建立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了菜农从“找市场”到“选市场”的转变,真正解决了卖菜难问题。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该村整体工作水平由办事处倒数后两位跃居前三名。
胡敏、于慧两同志所在的村都存在班子成员年龄老化、知识水平低,科技文化知识匮乏,“两委”班子带富能力不强。胡敏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后,积极指导养殖大户钟诚和李之才建立了生态养猪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2个“双培双带”示范基地,如今已辐射带动养殖大户20户,党员科技示范户12户。于慧同志2008年选聘到村后,就利用所学知识开网店、自主创业。任党总支第一书记后,她结合该村的炒货加工特色产业,积极指导农民打造品牌产品、并通过网上联系合作伙伴、建立销售渠道,当地群众依托科技带富人均收入每年增长500多元。于慧同志还结合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从事炒货的各家企业连片建厂,形成了产业集聚、规模化生产。
我县许疃镇矿西村是合并村,长期以来 “两委”班子成员派系严重,工作相互掣肘。王静同志被任命为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后,通过开展班子成员谈心活动、通过健全制度堵塞漏洞、通过倡导为民办实事,发挥了党内民主,加强了班子团结。从2010年任村党总支副书记至今,她共健全各项制度11项;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为群众修建道路近6公里、流转土地3180亩、引入外资创办“国邦”良种繁育基地和种子加工厂。良
种繁育基地和种子加工厂的建立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当地群众增加就业岗位100多个。
三、强化激励关爱,在大学生“村官”积极发挥作用上注动力、倾真情。
一是实行任职试用期,给进入村“两委”的大学生“村官”增加压力,激发他们履职尽责的热情、干劲和责任意识。二是强化重点教育、重点管理、重点培养,重点帮带,提升其发挥作用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落实保障措施,激活发挥作用的积极性。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除享受中央和省、市补贴外,县财政每人每月给予200—300元不等的“绩效工资”;对于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优先发展党员,优先推荐先进,优先给予政治荣誉。2011年,许疃镇许疃村、矿西村党总支第一书记胡敏和王静同志分别当选为乡镇党代表;庄周办事处王桥村党总支书记叶松被推荐为市“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了亳州市党代表。
从近两年来的探索实践来看,我县大学生“村官”进 “两委”班子的7个任职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得到优化、组织得到加强、党建工作上了新台阶,真正实现了传播先进科技文化,引领农民致富,“选拔一批,激励一片”的典型带动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以今年全省村 “两委”换届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村官”跟踪培养,选拔使用力度,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村官”跨村交流任职和在不占村“两委”班子职数情况下将大学生“村官”全部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把更多优秀大学生“村官”推选到村“两委”班子及正职岗位,力争使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比例不低于每一批次选聘生人数的30%;通过公推公选把担任村“两委”正职的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真正打通大学生“村官”上得去的通道,确保“待得下、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