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之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考点导航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1①从文化生产发展的态势上看,文化产品的生产呈现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大众化、商业化的特点。
②从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上看,人们的文化消费面临着多种选择,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化、从众化、流行化、时尚化等的特点。
(2)当代文化生活新变化的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3)当代文化生活新变化的“喜”与“忧”:
①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表现在:
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可以通过灵活新颖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影响;
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等等。
②文化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有些部门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4)当代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注意】:
(1)要正确把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的双重性。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
④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含义、原因、发展---
(5)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①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义为指导------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2)什么是大众文化?
(3①
②
③
④ 一切用减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注意】:
(1).要注意当前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的内涵。“大众文化”应是“为大众”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是这种文化的方向性问题,“社会主义文化”是这种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这种文化的形式问题。
(2)大众文化中既有文化的精华,也可能包含庸俗和糟粕的成分,不能将大众文化等同于先进文化。而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是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
(3)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阐释。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并不一定是经典。
(4)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只要符合社会主义要求,为人民大众真正需要,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即大众文化。
(5)大众文化、时尚文化、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究竟什么是大众文化,不同的学者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一般认为,所谓大众,就是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文化形态,包括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影视作品和广告等。可见,大众文化中既有文化中的精华,也可能包含着庸俗和糟粕的成分,不能将大众文化等同于先进文化。而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的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
②时尚文化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短时期内特定社会群体所崇尚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体验。时尚文化并不等于先进文化,有些时尚的东西往往是披着时尚的外衣宣扬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文化。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先进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色社会主义文化。
(6)西方的“大众文化”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区别:
有差别的,不宜将二者混同。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2)腐朽文化:
都属于腐朽文化。
(3
① 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辨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提高抵御能力
【注意】:
(1)弄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含义,表现形式,危害,对其态度不同
②联系:都是颓废的文化形式,都与先进文化对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立,都会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如何应对:
文化生产者(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等) 文化消费者(提高识别和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
文化管理者(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
弘扬主旋律---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的关系
①将传统习俗等同于落后文化的观点是片面的,犯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 l
②所谓传统习俗,是指世代相传的社会风俗习,是过去若干风俗习惯的积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
③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生活中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和看风水等,但落后文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袭来的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④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有糟粕的内容,我们应当保留传统习俗中的精华部分,改造落后部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4.面对文化激荡,奏响主旋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注意】:
四、典例精析
【例1】(2009 )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不齐”A B D错。
【答案】C
【例1】(2009,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的理解,发展文化产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故A错。B项与题意无关, “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故C错。
【答案】D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D)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论语》而一炮走红。有网友说“于丹热”的原因在于她坚持了一条大众路线、草根路线。这启示我们是 (B)
A.必须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B.我们要发展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C.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D.政府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3.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正确的是
①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文化的负面效应 ③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还应承担社会责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4. 2008年11(B)
A. 互联网是正确表达民意的传播地
C.
551名专家学者的质疑。现在考古人员自己都说不清楚,这不是制造假古董骗人么?” 在今日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如果说,“复制风”(C)
A
B.
C.
D.
念的美剧非《越狱》莫属。回答6~7题
6.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这反映出(C)
①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B)
A.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
C.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奏响主旋律,反对多样化
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以及从业人员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B) ( ) ①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突出文化建设的中心地位
②大众传煤追求轰动效应,传播绯闻轶事
③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求
④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右图漫画的寓意是 (A)
A.要树立科学世界观,消除封建迷信思想
B
CD10
11(注:2007年,山东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达1078.1元,比1980年增长117.5倍,年均增长19.3%)
(1)概括图表(含注)显示的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说明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①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东农民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消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逐渐增加;山东农村文教、卫生、通讯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成消费亮点。②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农村各项基本制度,不断促进
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人认为:只要加大农民在文教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就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是怎样正确认识这一观点的?
【答案】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加大投入和支出为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民素质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事业。③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改造农村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2008年11月26日,首都各界人士齐聚人民大会堂,“中国红歌会”节目自2007年举办以来,共有13万多人报名参与,3000节目的观众超过2亿,100一股“红色旋风”。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的歌曲。)
(1
(2
2010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教案之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一、考点导航
1.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1①从文化生产发展的态势上看,文化产品的生产呈现批量化、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大众化、商业化的特点。
②从文化消费的发展态势上看,人们的文化消费面临着多种选择,呈现出多样化、大众化、从众化、流行化、时尚化等的特点。
(2)当代文化生活新变化的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3)当代文化生活新变化的“喜”与“忧”:
①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表现在:
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可以通过灵活新颖的表现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便于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价值观念的影响;
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等等。
②文化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有些部门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有些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有些媒体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4)当代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注意】:
(1)要正确把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的双重性。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对文化市场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
④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含义、原因、发展---
(5)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一元化与多样化的关系
①文化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义为指导------
2.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1(2)什么是大众文化?
(3①
②
③
④ 一切用减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进礼会的进步。
【注意】:
(1).要注意当前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的内涵。“大众文化”应是“为大众”的文化。“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是这种文化的方向性问题,“社会主义文化”是这种文化的性质问题,“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是这种文化的形式问题。
(2)大众文化中既有文化的精华,也可能包含庸俗和糟粕的成分,不能将大众文化等同于先进文化。而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是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
(3)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经典文化。经典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阐释。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并不一定是经典。
(4)无论什么类型、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只要符合社会主义要求,为人民大众真正需要,都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即大众文化。
(5)大众文化、时尚文化、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究竟什么是大众文化,不同的学者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一般认为,所谓大众,就是以大众传媒为手段,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的文化形态,包括通俗报刊、畅销书、流行音乐、影视作品和广告等。可见,大众文化中既有文化中的精华,也可能包含着庸俗和糟粕的成分,不能将大众文化等同于先进文化。而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的文化当然是先进文化。
②时尚文化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短时期内特定社会群体所崇尚的文化消费或文化体验。时尚文化并不等于先进文化,有些时尚的东西往往是披着时尚的外衣宣扬落后甚至是腐朽的文化。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先进文化有不同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色社会主义文化。
(6)西方的“大众文化”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区别:
有差别的,不宜将二者混同。
3.如何看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传统习俗的形成表现出来。
(2)腐朽文化:
都属于腐朽文化。
(3
① 全退出历史舞台。
②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带来文化活力的同时,还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会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欺诈勒索等现象。 辨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提高抵御能力
【注意】:
(1)弄清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①区别:含义,表现形式,危害,对其态度不同
②联系:都是颓废的文化形式,都与先进文化对立,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立,都会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如何应对:
文化生产者(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等) 文化消费者(提高识别和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正确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等)
文化管理者(对文化市场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
弘扬主旋律---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传统习俗”与“落后文化”的关系
①将传统习俗等同于落后文化的观点是片面的,犯了简单化和片面化的错误。 l
②所谓传统习俗,是指世代相传的社会风俗习,是过去若干风俗习惯的积累;而落后文化则是指带有迷昧、颓废、庸俗色彩的文化。
③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生活中常见的看相、算命、测字和看风水等,但落后文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通过传统习俗袭来的也并非都是落后文化。 ④我国的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有糟粕的内容,我们应当保留传统习俗中的精华部分,改造落后部分,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
4.面对文化激荡,奏响主旋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注意】:
四、典例精析
【例1】(2009 )
A.严格规范,整齐划一言论自由,顺其自然
C.全面开放,海纳百川
不齐”A B D错。
【答案】C
【例1】(2009,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获得了上海炫动卡通卫视2008年度收视排行的年度特别奖,同名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高达8500万的票房。这主要说明,为人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应当( )
A.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B.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制作
C.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 D.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的理解,发展文化产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故A错。B项与题意无关, “满足人们娱乐的需求”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大众文化,故C错。
【答案】D
五、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欢迎,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因为(D)
①不同文化艺术形式共同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被称为“学术超女”的于丹,因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论语》而一炮走红。有网友说“于丹热”的原因在于她坚持了一条大众路线、草根路线。这启示我们是 (B)
A.必须坚决抵制和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B.我们要发展反映人民群众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C.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D.政府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
3.时下,在广告市场上,正确的是
①传媒的商业性会引发文化的负面效应 ③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还应承担社会责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4. 2008年11(B)
A. 互联网是正确表达民意的传播地
C.
551名专家学者的质疑。现在考古人员自己都说不清楚,这不是制造假古董骗人么?” 在今日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潮中,如果说,“复制风”(C)
A
B.
C.
D.
念的美剧非《越狱》莫属。回答6~7题
6.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这反映出(C)
①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B)
A.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
C.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奏响主旋律,反对多样化
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以及从业人员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B) ( ) ①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突出文化建设的中心地位
②大众传煤追求轰动效应,传播绯闻轶事
③弘扬传统文化,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需求
④优化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右图漫画的寓意是 (A)
A.要树立科学世界观,消除封建迷信思想
B
CD10
11(注:2007年,山东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医疗保健支出达1078.1元,比1980年增长117.5倍,年均增长19.3%)
(1)概括图表(含注)显示的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农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并说明
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答案】①改革开放30年以来,山东农民家庭消费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消费,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逐渐增加;山东农村文教、卫生、通讯等社会事业迅速发展,文教娱乐、交通、通讯、医疗成消费亮点。②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生产决定消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改革,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完善农村各项基本制度,不断促进
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人认为:只要加大农民在文教方面的投入和支出,就能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你是怎样正确认识这一观点的?
【答案】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加大投入和支出为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农民素质不会自然而然地提高。②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和科技事业。③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发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改造农村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2008年11月26日,首都各界人士齐聚人民大会堂,“中国红歌会”节目自2007年举办以来,共有13万多人报名参与,3000节目的观众超过2亿,100一股“红色旋风”。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的歌曲。)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