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引发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的教学挂图或课件,能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搜集一些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最后两行,诗人妙笔生花,从西湖美景生发出一个绝妙的想象,借着美女西施的淡妆浓抹来表达自己对西湖山水的喜爱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而写下的一首山水诗。浩渺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水无一丝细浪,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秀丽宁静的美。第三、四行,诗人巧妙地运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几乎拉成全景, “遥望洞庭山水色”,画面恢复成壮美。洞庭湖水光潋滟,湖中君山苍翠欲滴,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将浩渺的湖水、苍翠的君山,化大为小,而山水二色又恰成对比映衬,形成了刚柔相济的意境。
这两首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不必逐句细讲,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时,必须读好停顿,把握古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意思,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难点是体会、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湖:指西湖。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方好:正好。亦:也。淡妆浓抹:化妆时有时是淡妆,有时是浓妆。相宜:合适。
*诗的第一行讲的是晴天的明朗美,第二行是雨天的朦胧美。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边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体会意境。最后两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出西湖的“淡妆亦美”,“浓抹亦美”。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
* 全诗的意思是:波光闪动,晴天的西湖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景物若隐若现,雨天的西湖景致也很奇妙。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
西湖美景令人心醉,晴天美,雨天也美。怎么形容这种美呢?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西湖比做美丽的西施,无论怎样打扮,她都非常美丽。* 潭面:湖面。镜未磨:形容湖面像没有磨过的镜子。古人用的青铜镜,磨拭了才能光彩照人。“遥望洞山水色”一作“遥望洞山水翠”。青螺:古人以螺髻比峰峦。
* 教学第一、二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镜未磨”,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课件,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秀丽宁静的意境。
“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白”是湖水色,“青”是湖中的君山色。引导学生明白诗人用“白银盘”来比喻洞湖,用“青螺”来比喻君山,体会诗人采用这种比喻手法能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可借助课件或插图帮助学生想象山水二色恰成对比,又互相映衬的景象。
* 全诗的意思是:秋夜月光下,清澈的湖水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宛如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君山,就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
2.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
3.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引发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古诗所描绘的景象的教学挂图或课件,能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搜集一些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最后两行,诗人妙笔生花,从西湖美景生发出一个绝妙的想象,借着美女西施的淡妆浓抹来表达自己对西湖山水的喜爱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月夜遥望洞庭湖而写下的一首山水诗。浩渺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水无一丝细浪,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秀丽宁静的美。第三、四行,诗人巧妙地运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几乎拉成全景, “遥望洞庭山水色”,画面恢复成壮美。洞庭湖水光潋滟,湖中君山苍翠欲滴,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将浩渺的湖水、苍翠的君山,化大为小,而山水二色又恰成对比映衬,形成了刚柔相济的意境。
这两首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时,教师不必逐句细讲,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边读边想象,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时,必须读好停顿,把握古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句意思,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难点是体会、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湖:指西湖。饮湖上:在西湖上饮酒。方好:正好。亦:也。淡妆浓抹:化妆时有时是淡妆,有时是浓妆。相宜:合适。
*诗的第一行讲的是晴天的明朗美,第二行是雨天的朦胧美。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边朗读,边看图,边想象,体会意境。最后两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出西湖的“淡妆亦美”,“浓抹亦美”。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
* 全诗的意思是:波光闪动,晴天的西湖景色多么美好。山色迷蒙,景物若隐若现,雨天的西湖景致也很奇妙。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
西湖美景令人心醉,晴天美,雨天也美。怎么形容这种美呢?诗人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西湖比做美丽的西施,无论怎样打扮,她都非常美丽。* 潭面:湖面。镜未磨:形容湖面像没有磨过的镜子。古人用的青铜镜,磨拭了才能光彩照人。“遥望洞山水色”一作“遥望洞山水翠”。青螺:古人以螺髻比峰峦。
* 教学第一、二行时,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镜未磨”,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图片或课件,展开想象,感悟诗句秀丽宁静的意境。
“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白”是湖水色,“青”是湖中的君山色。引导学生明白诗人用“白银盘”来比喻洞湖,用“青螺”来比喻君山,体会诗人采用这种比喻手法能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可借助课件或插图帮助学生想象山水二色恰成对比,又互相映衬的景象。
* 全诗的意思是:秋夜月光下,清澈的湖水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宛如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君山,就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