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doc

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

2、掌握中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及影响;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原因、影响。

【预习学案】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

济区。

2、四大经济区的概况:

(1)山东、山西:分布:①以河南崤山为分界,以东为山东,史称中原,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②以西为山西——大体以关中为主,扩展到河西和巴蜀。

特点:①属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业区;②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③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特点: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

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山东、山西。

(3)龙门碣石以北:分布: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它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特点: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②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③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期对峙交流,汇合成互补、互利的统一整体。

3、四大经济区的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五胡乱华),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南迁。东晋政权在南方建立,北方人口南迁的规模更大。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2、影响:①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③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④促进了南北民族文化的融合; ⑤使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 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2、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①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进步,大城市出现(建康)。 影响: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

3

②中唐以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原因:北方经济停滞(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③南宋: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①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改变古代社会经济布局,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②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大运河的发展。 ⑤消极:由于过渡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

【跟踪演练】

1、汉代我国四大经济区中,素有“天府”之称的巴蜀地区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2、在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中,以“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半农半牧区”为特点的是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中国古代第一次南迁的高潮出现在

A、八王之乱后 B、安史之乱后 C、靖康之乱后 D、宋都南迁后 4、中国古代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是在

A、两晋之际 B、安史之乱时 C、两宋之际 D、宋都南迁以后 5、“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的比较好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的发展③人烟稀少,劳动力缺乏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迁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9、孙吴、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

①农作物体系的完备②耕地面积和产量的提高③政府财赋的依靠力量④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都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文章天下属江浙”应发生在下列哪个历史时期

A、秦朝 B、两汉 C、两晋 D、两宋

答案:1-5 BDADC; 6——10 CBACD

第一单元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区的划分;

2、掌握中国古代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及影响;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原因、影响。

【预习学案】 一、 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划分: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

济区。

2、四大经济区的概况:

(1)山东、山西:分布:①以河南崤山为分界,以东为山东,史称中原,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②以西为山西——大体以关中为主,扩展到河西和巴蜀。

特点:①属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业区;②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

③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2)江南:特点: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很多地区为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

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山东、山西。

(3)龙门碣石以北:分布: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它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

特点: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②西汉时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③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类型之间长期对峙交流,汇合成互补、互利的统一整体。

3、四大经济区的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

1、中原人口三次南迁高潮:

(1)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两晋之际。

由于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内迁(五胡乱华),山东、山西沦为主要战场。中原人口纷纷南迁。东晋政权在南方建立,北方人口南迁的规模更大。 (2)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发生在唐安史之乱以后。

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的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2、影响:①给南方补充了劳动力; ②带去了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③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④促进了南北民族文化的融合; ⑤使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 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④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2、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①孙吴、东晋、南朝初步开发: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进步,大城市出现(建康)。 影响:江南得到初步开发,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

3

②中唐以后,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原因:北方经济停滞(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 ③南宋: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①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改变古代社会经济布局,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②促进南北文化的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③促进了民族融合。

④促进了沟通南北经济的大运河的发展。 ⑤消极:由于过渡开发,恶化了生态环境。

【跟踪演练】

1、汉代我国四大经济区中,素有“天府”之称的巴蜀地区属于

A、山东经济区 B、山西经济区 C、江南经济区 D、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

2、在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中,以“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半农半牧区”为特点的是

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 3、中国古代第一次南迁的高潮出现在

A、八王之乱后 B、安史之乱后 C、靖康之乱后 D、宋都南迁后 4、中国古代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是在

A、两晋之际 B、安史之乱时 C、两宋之际 D、宋都南迁以后 5、“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对唐朝张籍这句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北方人大多害怕胡人 B、南方人与北方人有不同的特点 C、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 D、南北的语言融合的比较好

6、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落后于北方的原因是①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②统治残酷阻碍经济的发展③人烟稀少,劳动力缺乏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落后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高潮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乱频繁 C、逃避兵役、徭役 D、逃避债务 8、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迁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原人口大量南迁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统治阶级的倡导 D、自然环境优越 9、孙吴、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

①农作物体系的完备②耕地面积和产量的提高③政府财赋的依靠力量④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都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文章天下属江浙”应发生在下列哪个历史时期

A、秦朝 B、两汉 C、两晋 D、两宋

答案:1-5 BDADC; 6——10 CBACD


相关文章

  •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经济重心的 ...查看


  • 经济重心南移
  • 经济重心南移(一) 一.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1. 经济重心南移中"南"的定位 在教材和史家的论著中对"南"的定义不一.人们习惯上 秦岭--淮河为南北分界线.但在史家的论著中我们看到更多 ...查看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南朝时期开始赶上北方,南宋时期南方超过北方.具体过程是: ①初步开发: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秦汉时期南方就已初步开发): ②开始赶上: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查看


  •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识记 (1)了解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圩田.占城稻. (2)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以及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成为定局. 2. 能力培养 (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查看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江苏省东台市新曹农场中学 刘世友 教案背景 多媒体进入课堂,网络上众多的教学资源可供借鉴.学生已学完七年级上册内容,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 利用的网络资源: 经济重心的南移h ...查看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
  •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曾发生从北至南.从西到东的转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正是由于该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因此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战乱,这就使黄河流域原本高度发达 ...查看


  •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 感悟课标新理念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汉代的四大经济区:.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三次高潮: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进程.原因. 通过研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 ...查看


  • 经济重心的转移
  • 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古代,这种不平衡明显地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 ...查看


  • 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 安徽农业科学, J o u r n a l o f A n h u i A g r i . S c i . 2010, 38(24) :13552-13553, 13555责任编辑 马卫鹏 责任校对 李岩 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 漯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