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摘要: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比喻指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人类行动受到“看不见的手”调节,得到合理目标的激励引导,进而建立在本能基础上的人类活动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在分析研究原著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伦理学两方面对“看不见的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其《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借鉴作用。斯密在《国富论》中构建了国民经济的理论体系,在《道德情操论》中构建了伦理道德的理论体系,并用“看不见的手”把这两本著作联系在一起。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调节经济生活的,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是怎样调节精神生活的。因此,把这两本著作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看不见的手”。

  那么,“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呢?斯密在其著作中没有明确定义,它只是一个比喻说法。我认为,“看不见的手”是那些引发人类之间各类行为的人性本能。在分析人类行为时,斯密超越了对人类原始欲望的认识,把人类行为理解为通过道德良知、人类社会政治体制以及才智、情感和想象力综合作用下的人类自然欲望的结果。引导人类自发行为的“看不见的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对事件的反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因素变化而变化。这一背景为下文从经济学和伦理学角度研究“看不见的手”提供了认知基础。

  一、“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生活

  《国富论》描绘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调节经济生活的。一般认为“看不见的手”的本质是市场机制,进一步讲就是客观经济规律。在我看来,“看不见的手”会引导市场以其内在机制维持其健康运行,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及其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它们就像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做购买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根据供需,价格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在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决策。“看不见的手”其实是指经济人应该会从道德上而且会从经济角度选择的“为己利他”手段――等价交换。进而,经济学与伦理学才能在“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增加每个人利益”这一共同目标下协调统一。

  “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从利己心出发的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服从社会利益。斯密在讲人的行为动机时,首先讲的是人的本性之一“利己心”。他认为“利己心”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此应指出,斯密所谓的“利己”指人应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并不以损害别人为条件。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取得自己所需的东西时,就需要给别人所需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人们相互帮助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交换。交换倾向也是人的本性,是符合自然秩序的自然现象。交换又引出分工。这样,分工、交换、价值、货币等经济现象应运而生。在符合“自然秩序”的“利己心”推动下,人们进行各种商业和生产活动,这样劳动便成为私人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在“利己心”驱动下的个人与社会利益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因为个人需要比较多,不能完全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来满足,这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总靠他人的恩惠是不行的,他只能利用他人的利己心。人们的利己心在满足他们自己的同时,也满足了别人的需要。这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

  斯密看来,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促进社会繁荣。由于“看不见的手”发生作用,经济达到了“自然平衡”,并使社会福利有所增益。

  二、“看不见的手”调节精神生活

  《道德情操论》描绘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在一切自然、社会领域都有自发力量的作用,都有“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自然、社会和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自然伦理秩序,是一种客观存在于一切领域的抽象力量。在其作用下,一切领域遵循其规则秩序运行。斯密认为,只有在一个自由制度下,才能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既有经济学意义,也有伦理学意义。“看不见的手”在经济领域是基于自利的商品交换规律或竞争作用。在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利益关系就是“看不见的手”,它会引导人们尽可能按照最适合的比例,把资本和人力分配到各行业中。在自由竞争制度中,资本会得到合理利用,资源会得到最优配置。“看不见的手”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规律,同时包括利己心、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和正义感,这些能够引起和控制人的行为变化的伦理因素,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自然法则是“看不见的手”的具体表现,使不同利益的个人或群体得以和平共处,达到社会生活的平衡。

  由此看出,斯密两本著作中的“看不见的手”存在着一座桥梁――人类本能。“看不见的手”代表的是受到体制和自我控制约束的人类自然本能。一个人的最高级的本能是说服、信任、同情、秩序、交换以及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这些看不见的激情指导人们活动。虽然自利在经济领域是主导性的和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单独发生作用。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为人类社会秩序和财富而奋斗的人类本能。当然,“看不见的手”不仅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本能在起作用,它存在于具有“自发”力量的自然、社会各领域。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一种抽象的力量,在自然界表现为自然法则,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社会法规,它的作用是实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的均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看到,“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带给我们完美的市场经济模式,不能保证市场经济在至善目标和市场伦理的引导和规范下运行,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出现的问题,使得假冒伪劣、交易欺诈等行为依然存在,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得不到保障,如果仅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经济的伦理功能和利益关系,是很难建立起整个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这些缺陷需要“看的见的手”的补救――就是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市场力量做不到,就要政府和公益组织发挥功能,提出合伦理的社会公共政策,这应是弥补不完全市场机制和“看不见的手”的缺陷的有效办法。(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自强.经济思想史:第二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2002.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2005.

  [4]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商务印书馆,2005.

  [5]周中林.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从《国富论》到《道德情操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摘要: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比喻指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人类行动受到“看不见的手”调节,得到合理目标的激励引导,进而建立在本能基础上的人类活动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本文在分析研究原著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伦理学两方面对“看不见的手”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其《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巨大借鉴作用。斯密在《国富论》中构建了国民经济的理论体系,在《道德情操论》中构建了伦理道德的理论体系,并用“看不见的手”把这两本著作联系在一起。他在《国富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调节经济生活的,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看不见的手”是怎样调节精神生活的。因此,把这两本著作结合起来学习,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看不见的手”。

  那么,“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呢?斯密在其著作中没有明确定义,它只是一个比喻说法。我认为,“看不见的手”是那些引发人类之间各类行为的人性本能。在分析人类行为时,斯密超越了对人类原始欲望的认识,把人类行为理解为通过道德良知、人类社会政治体制以及才智、情感和想象力综合作用下的人类自然欲望的结果。引导人类自发行为的“看不见的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对事件的反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因素变化而变化。这一背景为下文从经济学和伦理学角度研究“看不见的手”提供了认知基础。

  一、“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生活

  《国富论》描绘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调节经济生活的。一般认为“看不见的手”的本质是市场机制,进一步讲就是客观经济规律。在我看来,“看不见的手”会引导市场以其内在机制维持其健康运行,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人”理性原则及其支配下的理性选择。这些选择逐步形成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它们就像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每个人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市场机制就是依据“经济人”理性原则运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者依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做购买决策,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做销售决策。市场根据供需,价格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像“看不见的手”,在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决策。“看不见的手”其实是指经济人应该会从道德上而且会从经济角度选择的“为己利他”手段――等价交换。进而,经济学与伦理学才能在“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增加每个人利益”这一共同目标下协调统一。

  “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从利己心出发的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服从社会利益。斯密在讲人的行为动机时,首先讲的是人的本性之一“利己心”。他认为“利己心”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在此应指出,斯密所谓的“利己”指人应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并不以损害别人为条件。每个人从别人那里取得自己所需的东西时,就需要给别人所需的东西。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而人们相互帮助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交换。交换倾向也是人的本性,是符合自然秩序的自然现象。交换又引出分工。这样,分工、交换、价值、货币等经济现象应运而生。在符合“自然秩序”的“利己心”推动下,人们进行各种商业和生产活动,这样劳动便成为私人和社会财富的源泉。在“利己心”驱动下的个人与社会利益并不冲突,而是一致的。因为个人需要比较多,不能完全通过自身的经济活动来满足,这需要他人的帮助。但总靠他人的恩惠是不行的,他只能利用他人的利己心。人们的利己心在满足他们自己的同时,也满足了别人的需要。这是符合自然秩序的,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

  斯密看来,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促进社会繁荣。由于“看不见的手”发生作用,经济达到了“自然平衡”,并使社会福利有所增益。

  二、“看不见的手”调节精神生活

  《道德情操论》描绘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在一切自然、社会领域都有自发力量的作用,都有“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自然、社会和人的自然本性,是一种自然伦理秩序,是一种客观存在于一切领域的抽象力量。在其作用下,一切领域遵循其规则秩序运行。斯密认为,只有在一个自由制度下,才能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看不见的手”既有经济学意义,也有伦理学意义。“看不见的手”在经济领域是基于自利的商品交换规律或竞争作用。在经济社会中,个人的利益关系就是“看不见的手”,它会引导人们尽可能按照最适合的比例,把资本和人力分配到各行业中。在自由竞争制度中,资本会得到合理利用,资源会得到最优配置。“看不见的手”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的经济规律,同时包括利己心、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和正义感,这些能够引起和控制人的行为变化的伦理因素,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看不见的手”,调节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社会自然法则是“看不见的手”的具体表现,使不同利益的个人或群体得以和平共处,达到社会生活的平衡。

  由此看出,斯密两本著作中的“看不见的手”存在着一座桥梁――人类本能。“看不见的手”代表的是受到体制和自我控制约束的人类自然本能。一个人的最高级的本能是说服、信任、同情、秩序、交换以及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这些看不见的激情指导人们活动。虽然自利在经济领域是主导性的和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单独发生作用。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为人类社会秩序和财富而奋斗的人类本能。当然,“看不见的手”不仅是追求自我利益的本能在起作用,它存在于具有“自发”力量的自然、社会各领域。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一种抽象的力量,在自然界表现为自然法则,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社会法规,它的作用是实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的均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看到,“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带给我们完美的市场经济模式,不能保证市场经济在至善目标和市场伦理的引导和规范下运行,市场机制的不成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环境出现的问题,使得假冒伪劣、交易欺诈等行为依然存在,处于弱势地位的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得不到保障,如果仅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市场经济的伦理功能和利益关系,是很难建立起整个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秩序的。这些缺陷需要“看的见的手”的补救――就是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市场力量做不到,就要政府和公益组织发挥功能,提出合伦理的社会公共政策,这应是弥补不完全市场机制和“看不见的手”的缺陷的有效办法。(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蒋自强.经济思想史:第二卷[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2002.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务印书馆,2005.

  [4]亚当・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商务印书馆,2005.

  [5]周中林.论亚当・斯密的经济哲学思想――从《国富论》到《道德情操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相关文章

  • 浅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浅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存在吗?它能与民法.行政法相区分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吗?要回 答这些问题无疑要先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界定.因为通常人 们判断一个法域是不是独立的法律部门,关键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 象.事实 ...查看


  • 浅析美国关税政策所反映的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趋势
  • 浅析美国关税政策所反映的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趋势 从历史上看,首先提出自由贸易论点的是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重农学派.在重农学派看来,只有自由竞争才符合"自然秩序",而一切垄断.限制和政府干预都是违反" ...查看


  • 如何理解亚当_斯密的_看不见的手_
  • <探索>2008年第6期 如何理解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洪广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亚当・斯密用一只"看不见的手"来比喻指导人类行为的人性本能.人类的行动 ...查看


  • 自由竞争的真义
  • 许宝强 亚当·斯密是一个经常被引用,但却很少被认真阅读的思想家.虽然斯密在大学的"真正身份"是讲授逻辑.修辞学.法理学的道德哲学教授,但他也同时被视为经济学鼻祖和自由主义的典范.不过,经济学家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仔细阅读斯 ...查看


  • 论斯密_看不见的手_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 2008年第4期No 14 2008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姚开建 [摘要] 斯密讲"看不见的手" ...查看


  • 易子杰:解读[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 易子杰:解读<国富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 宏观经济 2010-02-22 15:08:15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2010年的国际形势将会复杂,金融危机继续蔓延.欧洲债务危机发生.中美关系恶化.尼日尔政变.台 ...查看


  • 从"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谈起
  • "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在吸纳重农主义,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提出的,斯密主张自由的市场经济,这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自由,主要针对的是政府在市场之中承担的责任和角色,在斯密之前的英国,是由商人主导的重商主义下运行的贸易经济 ...查看


  • 古典经济学派经济伦理思想探究及启示
  • 作者简介:孙彤(1986.11―),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 肖瑶(1987.1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摘要:西方经济学研究自学说创立之初就有两种根源,一种是对增加人类财富的关注 ...查看


  • 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理论无与伦比的先驱(下)
  • 亚当·斯密:市场经济理论无与伦比的先驱(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4日 00:34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义平 亚当亚当·斯密 斯密指出:"劳动所有权是一切其他所有权的重要基础,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