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秀句诗画三峡_三峡_赏析

阅读与鉴赏·学术

奇文秀句

北魏郦道元所写《水经注》,虽是一部地学巨著,更是一部散文佳作。书中写景文字,历来广为传诵。其中关于三峡的描写便是它的精华所在,每次捧读《三峡》,总似是在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气爽。原文摘录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段文字,笔法凝练,提纲挈领,笼四时,接千里,山之雄奇,水之汹涌,尽缩于百余字之间。文章先总括三峡概貌,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

两山夹水,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写山。先总写三峡的地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景象是,山连山,山套山,山山相接,山外有山;两岸重峦叠翠,犹如天然画廊,而且山峰十分密集,峰峰相连,浑同一体,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叠”、“隐”、“蔽”四字道出了峡谷之深,峰之高险,本层文字虽字字扣山,句句突峰,但明处在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一个“两岸连山”的“岸”字巧妙把“水”牵入山中,读来一目了然,没有水,何来岸?所以,第一层既写山势险峻,又写江流狭窄,为写水作铺垫。节文省墨,笔法洗炼。

奇山之下,必有异水。二层写水,一是凶险:滔滔江水,淹没山陵,暗礁林立,江道变幻,水路断绝,船舶停航。二是迅疾:江水滔滔,急流滚滚,赛脱弦之箭,犹飞奔之马,一泄千里。你看,那一叶扁舟在急流中搏浪勇进,“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又是一幅扣人心弦的画面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与之何等神似,绝妙地流露出赦免后驾舟东归时的狂喜心情,也可算妙手偶得吧。作者笔端饱蘸激情,运足劲头,描绘江水奔腾、雪浪排空之景观。然峡江之水不全是这样惊心动魄,接下去,作者开始调

诗画三峡

转笔锋,精描三峡春冬之景,与夏日里的惊涛骇浪作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反差强烈,先张后驰,扣人心弦。

三峡春冬景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宁静的绿潭,安恬如眠,仿佛它由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变得含情脉脉,悠然自得。而在这一温柔的景色中又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似溅起串串玉珠,纷纷碎银,似是“银河落九天”。在色调上,白绿相衬,更有青山点缀,交映生辉,色彩鲜明如画;在感官上,此时人坐舟上,仰视山峰草木,悬泉瀑布,俯视着脚下的碧水,会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飘逸,又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感;在遣词造句上,写潭水、浪花、泉水、瀑布、古柏、草木等物态,各具神韵,自然贴切,信手拈来,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意境高远而又深致,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你看“清荣峻茂”四字,一字一景,简洁概括,且各具特色,妙趣横生,虽然作者没有多花笔墨写芳草鲜丽,落英缤纷,莺啭鹃蹄,百花斗艳,我们却能够很自然地循着他的笔迹,想象出这些幽静、妩媚的瑰丽春色和旖旎风光。你似乎可以看到:三峡江边花正红,叶正绿,两岸高山草木青青,苍翠欲滴;一江春水卷浪花,碧澄洁净,缓缓东去。真是山水有意,草木含情,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而接着“良多趣味”便是脱口而出,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最后描写秋冬景象。文中写到:“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层写出了秋冬的肃杀景色。作者选择天刚放晴、白露为霜的早晨,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猿猴的悲啼,造足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作者是在写悲秋之情,与上文明朗欢快的气氛恰成对照。两岸纤夫号子阵阵,苍山上猿声悲鸣,触景生情,闻声而悲,催人泪下,不禁泪湿衣衫。

许多诗人都把三峡的猿声作为写诗的一大亮点,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也写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句,也给我们一种凄凉的感觉。三峡最让人伤心的,恐怕就是这猿声了。当时的船夫们为了(下转第

———《三峡》赏析

■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中心学校张云友

71页)

64

·教学随笔·

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就是在描写细节。有位学

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

一直在电梯里的爸爸早已不耐烦,他大声叫道:“快点了,锁个门要那么久吗?”确认门已锁好,并确认了大力摇门门都不会掉下来的妈妈脸色不好看地走了进来,眼神里也写满了不耐烦,眉毛也扬了起来。进了电梯后,她先是给了爸爸一个白眼,然后用不大也不小的声音说道:“就是因为你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被偷的人家才那么多!”然后目光一转,扫到了我身上,“你们父女俩都一个德性,不知道我们家门没锁的情况发生多少次了!”说完迈开大步率先走出了电梯。

在这个片断中,虽然我们无法明确指出片断中的哪一句话属于细节描写,但是我们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个片断充分运用了细节描写。这就是感觉状态下的描写的独特魅力,因为感觉本身是细腻的,所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就是在描写细节。其实我们不可能把描写对象中的某种因素当作细节来描写,因为细节不能脱离整体。

三、善于安排可使细节更加突出: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在上文中,我们突出了一种观念,即如果我们充分了解描写对象,不必刻意进行细节描写,细节也会显现出来。现在站在一定要进行“鲜明的”细节描写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研究经典的细节描写范例,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细节是可以通过作者的安排更加突出的。例如: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一低头”已经写尽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与心理。因为只有这个细节,所以这个细节就特别突出。鲁迅先生对白描手法运用自如,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话提示了白描的魅力之源:“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白描性质的细节描写必须能够足够传情达意。

2.反复描写。反复描写可使细节深入人心。如朱

自清在《背影》中反得描写父亲的“背影”,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使内容突出,情感强化。

3.对比。衬托是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

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在母亲去世居丧期间去汤知县处“打秋风”(索要财物,招摇撞骗)的情景时这样安排: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碗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座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

范进在居丧期间,表面上遵礼尽孝。吃酒时银镶杯箸不用,象牙箸也不用,对属于荤菜的虾元子却拣大的往嘴里送。前后对比,范进的假道学、伪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能够使细节突出的技巧很多,这里只是略举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大可在充分认识描写对象,深入感受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

1.白描。剥离所有普通表象,只留下最能显示描

写对象实质的细微之处加以描写,可使得该细节更加突出。徐志摩的小诗《赠日本女郎》是细节白描的经典范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上接第64页)

生存,他们终年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作者在江河流域活动,调查水源地理,观察民情风俗,所以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人民疾苦。这里以深沉的笔调,对劳动人民寄予了由衷的同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把自然景物与人们的心情渗合到一起,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它作为全文的尾声,也使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充实。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浑然一体,尤在描山摹水上更见作者功力。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作者运笔变化多端,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

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惊叹于《三峡》的奇文秀句,神游在祖国的奇山异水中。不禁若有所悟:自然是美丽的,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古人衷爱山水,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寄托情怀,成就了无数不朽的诗文。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其和谐共存,岂不应是人类永恒的最美好的情感吗?

71

阅读与鉴赏·学术

奇文秀句

北魏郦道元所写《水经注》,虽是一部地学巨著,更是一部散文佳作。书中写景文字,历来广为传诵。其中关于三峡的描写便是它的精华所在,每次捧读《三峡》,总似是在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是品一杯千古佳酿,令人赏心悦目,心清气爽。原文摘录如下: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此段文字,笔法凝练,提纲挈领,笼四时,接千里,山之雄奇,水之汹涌,尽缩于百余字之间。文章先总括三峡概貌,然后分述四季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

两山夹水,称之为峡。所以,写峡必写山。先总写三峡的地貌,“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那景象是,山连山,山套山,山山相接,山外有山;两岸重峦叠翠,犹如天然画廊,而且山峰十分密集,峰峰相连,浑同一体,所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重”、“叠”、“隐”、“蔽”四字道出了峡谷之深,峰之高险,本层文字虽字字扣山,句句突峰,但明处在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一个“两岸连山”的“岸”字巧妙把“水”牵入山中,读来一目了然,没有水,何来岸?所以,第一层既写山势险峻,又写江流狭窄,为写水作铺垫。节文省墨,笔法洗炼。

奇山之下,必有异水。二层写水,一是凶险:滔滔江水,淹没山陵,暗礁林立,江道变幻,水路断绝,船舶停航。二是迅疾:江水滔滔,急流滚滚,赛脱弦之箭,犹飞奔之马,一泄千里。你看,那一叶扁舟在急流中搏浪勇进,“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又是一幅扣人心弦的画面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与之何等神似,绝妙地流露出赦免后驾舟东归时的狂喜心情,也可算妙手偶得吧。作者笔端饱蘸激情,运足劲头,描绘江水奔腾、雪浪排空之景观。然峡江之水不全是这样惊心动魄,接下去,作者开始调

诗画三峡

转笔锋,精描三峡春冬之景,与夏日里的惊涛骇浪作了鲜明的对比,前后反差强烈,先张后驰,扣人心弦。

三峡春冬景色,“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宁静的绿潭,安恬如眠,仿佛它由一匹桀骜不驯的野马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变得含情脉脉,悠然自得。而在这一温柔的景色中又有“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似溅起串串玉珠,纷纷碎银,似是“银河落九天”。在色调上,白绿相衬,更有青山点缀,交映生辉,色彩鲜明如画;在感官上,此时人坐舟上,仰视山峰草木,悬泉瀑布,俯视着脚下的碧水,会有“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飘逸,又会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感;在遣词造句上,写潭水、浪花、泉水、瀑布、古柏、草木等物态,各具神韵,自然贴切,信手拈来,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意境高远而又深致,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你看“清荣峻茂”四字,一字一景,简洁概括,且各具特色,妙趣横生,虽然作者没有多花笔墨写芳草鲜丽,落英缤纷,莺啭鹃蹄,百花斗艳,我们却能够很自然地循着他的笔迹,想象出这些幽静、妩媚的瑰丽春色和旖旎风光。你似乎可以看到:三峡江边花正红,叶正绿,两岸高山草木青青,苍翠欲滴;一江春水卷浪花,碧澄洁净,缓缓东去。真是山水有意,草木含情,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而接着“良多趣味”便是脱口而出,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这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最后描写秋冬景象。文中写到:“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这一层写出了秋冬的肃杀景色。作者选择天刚放晴、白露为霜的早晨,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着猿猴的悲啼,造足了悲寂、凄凉的气氛,使人感到哀伤、悲凉,寒气透骨。作者是在写悲秋之情,与上文明朗欢快的气氛恰成对照。两岸纤夫号子阵阵,苍山上猿声悲鸣,触景生情,闻声而悲,催人泪下,不禁泪湿衣衫。

许多诗人都把三峡的猿声作为写诗的一大亮点,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说“两岸猿声啼不住。杜甫也写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诗句,也给我们一种凄凉的感觉。三峡最让人伤心的,恐怕就是这猿声了。当时的船夫们为了(下转第

———《三峡》赏析

■安徽省太和县坟台镇中心学校张云友

71页)

64

·教学随笔·

2.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就是在描写细节。有位学

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

一直在电梯里的爸爸早已不耐烦,他大声叫道:“快点了,锁个门要那么久吗?”确认门已锁好,并确认了大力摇门门都不会掉下来的妈妈脸色不好看地走了进来,眼神里也写满了不耐烦,眉毛也扬了起来。进了电梯后,她先是给了爸爸一个白眼,然后用不大也不小的声音说道:“就是因为你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被偷的人家才那么多!”然后目光一转,扫到了我身上,“你们父女俩都一个德性,不知道我们家门没锁的情况发生多少次了!”说完迈开大步率先走出了电梯。

在这个片断中,虽然我们无法明确指出片断中的哪一句话属于细节描写,但是我们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个片断充分运用了细节描写。这就是感觉状态下的描写的独特魅力,因为感觉本身是细腻的,所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觉就是在描写细节。其实我们不可能把描写对象中的某种因素当作细节来描写,因为细节不能脱离整体。

三、善于安排可使细节更加突出: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在上文中,我们突出了一种观念,即如果我们充分了解描写对象,不必刻意进行细节描写,细节也会显现出来。现在站在一定要进行“鲜明的”细节描写角度思考问题:通过研究经典的细节描写范例,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细节是可以通过作者的安排更加突出的。例如: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一低头”已经写尽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与心理。因为只有这个细节,所以这个细节就特别突出。鲁迅先生对白描手法运用自如,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话提示了白描的魅力之源:“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白描性质的细节描写必须能够足够传情达意。

2.反复描写。反复描写可使细节深入人心。如朱

自清在《背影》中反得描写父亲的“背影”,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作为一种修辞方法,反复可使内容突出,情感强化。

3.对比。衬托是用一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反的事物

去突出某一主要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在母亲去世居丧期间去汤知县处“打秋风”(索要财物,招摇撞骗)的情景时这样安排:

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道:“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碗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座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

范进在居丧期间,表面上遵礼尽孝。吃酒时银镶杯箸不用,象牙箸也不用,对属于荤菜的虾元子却拣大的往嘴里送。前后对比,范进的假道学、伪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能够使细节突出的技巧很多,这里只是略举一些。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大可在充分认识描写对象,深入感受的基础之上,灵活运用。

1.白描。剥离所有普通表象,只留下最能显示描

写对象实质的细微之处加以描写,可使得该细节更加突出。徐志摩的小诗《赠日本女郎》是细节白描的经典范例: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上接第64页)

生存,他们终年在惊涛骇浪中挣扎搏斗,苦不堪言。作者在江河流域活动,调查水源地理,观察民情风俗,所以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了解人民疾苦。这里以深沉的笔调,对劳动人民寄予了由衷的同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渔歌,把自然景物与人们的心情渗合到一起,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它作为全文的尾声,也使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加充实。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精巧,浑然一体,尤在描山摹水上更见作者功力。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作者运笔变化多端,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

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百字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惊叹于《三峡》的奇文秀句,神游在祖国的奇山异水中。不禁若有所悟:自然是美丽的,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古人衷爱山水,陶冶性情,提升品位,寄托情怀,成就了无数不朽的诗文。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与其和谐共存,岂不应是人类永恒的最美好的情感吗?

71


相关文章

  • [三峡]课堂实录
  • <三峡>教学实录 一.导入 (课前配乐播放与三峡有关的诗文图片,让学生在休息之外,伴着美妙的音乐欣赏有关三峡的美景.美文,为<三峡>的课堂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 ...查看


  • 白居易的诗:天上取样人间织
  • <缭绫>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 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雪. 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 去年中使宣口敕,天上取样人间织. 织为云外秋雁行, ...查看


  • 三峡教案选
  • 师:上课!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请同学们回答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河是-- 生:长江. 师:对.那么,浩瀚的长江水流湍急,危崖壁立,景色最为壮观的风光当属-- 生:三峡. 师:好,今天,我们就随着北魏时期的郦道元一起走进1500年 ...查看


  •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 初三文言文复习课:<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评课报告 振华中学语文组 高新区文教局组织的这次语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了各校教研组的教研成果.从这三节课上,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 ...查看


  • 古典诗词鉴赏:杜甫[夜宴左氏庄]赏析
  • 夜宴左氏庄 杜甫 林风纤月落,衣露净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译文] 风林树叶簌簌作响,一痕纤月坠落西山.弹琴僻静之处,清露沾衣. 黑暗中涧水傍着花径流过,泠泠之声盈耳.春星灿烂,夜 ...查看


  • 宋·王安石[游钟山]赏析
  • <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王安石<游钟山>四首其一 王安石的这首绝句,是他的<游钟山>四首绝句中的第一首.自古以来的批评家在谈到王安石 ...查看


  • 书香校园-美丽家园-校园诗歌赏析班会方案
  • 屯脚中学" 诗词进校园"主题班会 七年级(2)班--李治民 一.活动主题 "书香校园 美丽家园"2017年重庆环保网络晚会校园诗歌赏析班会 二.活动目的 为配合2017重庆环境保护直播晚会的宣传,进一 ...查看


  • [三峡]复习资料!超详细!
  • 2014年暑假全托辅导班复习资料 <三峡> 一.文学常识识记 1.本文作者,字学家.. 2.<水经注>是对我国第一部地理专著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 3.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二.重点字词整理 (一)注音或填字 1 ...查看


  • 阁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 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阁夜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译文] 冬天到了,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