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

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

采访和写作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中必须要掌握的两项专业技能,也是未来的新闻记者挣得饭碗的保障。随着新闻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新闻学院成为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摇篮。高校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入媒体实践的基础。

根据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媒体实习反馈,笔者发现存在两个矛盾的问题:一是学生在初入媒体实践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继而生发出课堂所学与实践脱节或学了新闻专业感觉没学一样的感想。二是用人媒体也反映了实习生上手慢、专业技能不纯熟等问题。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专业教育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以新闻专新闻写作课程为例,反思课程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究应对策略案例教学法之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法。

新闻写作课程是培养新闻写作技能之核心课程,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帮助学生熟知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基本技能,具体表现为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新闻文体的写作;最后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媒体新闻写作之具体操作流程,为学生的媒体实践提供指导。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教师依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而与国外新闻专业师资队伍不一样,中国新闻院校的教师有新闻从业经验的还不到30%(国外占70%)。这使得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衍生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感少。在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正式的课堂教学时间几乎被教师的知识讲授占据,学生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互动少,参与感弱。且实践环节被排挤出课堂,放在课后由学生自觉安排,缺乏组织、监督、指导,导致学生自觉实践较少,动手能力较差。

二是老师授课以理论为主,辅以个别案例解释,枯燥乏味。由于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丰富的一线媒体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鲜活的媒体实践案例来讲授新闻写作知识,只能依靠自身对专业课本理论的理解,干巴巴地讲授新闻写作理论。而学生们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将抽象的新闻写作理论咀嚼透彻,并将之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如此,枯燥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使得教与学脱节。

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经常有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媒体实践中感叹课堂学习和具体实践是两回事,甚至还有学生持有课堂教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课堂学习与媒体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也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体现。

新闻学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而新闻专业的教学应该依据学科特点而设定。有人指出新闻专业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有大量的案例教学,又要有丰富的课外实践。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尝试从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大实习、第二课堂实践三个层面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结合新闻学专业的特点及新闻写作课程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成为应对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

有学者认为,所谓案例教学,不仅仅是结合教学内容简单地举例,还应该广泛引入当前新闻实践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既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从案例教学中学到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笔者认为可以将案例教学法简单地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案例导出理论、分析阐释理论、总结归纳理论,帮助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运用理论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鲜活性。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对社会热点实践的新闻报道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案例。这些案例新鲜生动,学生较为熟悉,较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直观性。来自于实践中的案例能帮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其所蕴含的理论。以新闻标题为例,将一张报纸的头版展示给学生,学生能一眼看出单式标题和复式标题形式之区别。三是典型性。教学中多选较为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容易让学生形成深

刻印象,并从中自主总结归纳、抽象出一般性规律或理论。

如何在新闻写作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呢?笔者认为,结合课堂设计,可以从四个环节来进行操作。

第一,精心挑选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是十分关键的。笔者认为,新闻写作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新闻媒体对当下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新鲜并为学生所熟知,且代表了当今媒体新闻写作之实践水平和操作规范。二是新闻写作精品。这些经典优秀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范本。通过分析优秀新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写作优秀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和要求,进而指导其写作实践。其中历届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报道就是极佳的教学案例。三是学生自己写作的新闻报道。以学生撰写的新闻报道作为教学案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自己新闻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互相学习。

第二,用案例引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开场是很重要的。精彩的开场往往能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知的兴趣。相反,枯燥乏味的理论开场容易让学生如坠云雾,冷却其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倡重视案例的地位,不应将案例仅仅视为某个理论的点缀。在案例教学法中,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可以用鲜活的案例为开端,从案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力,使其专注案例之典型及其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点。

第三,用案例总结、归纳理论。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先将理论摆出,再进行解释说明,以此来传授新的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且较为被动。因此,可能出现学生无法将理论理解透彻、容易将刚学理论遗忘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调整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效果。在用案例作为课堂开场之后,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专注某一个案例,并通过拆分案例,来分析案例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多个案例,总结归纳案例之异同,最后将从案例分析中所得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个从案例入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最终形成理论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锻炼了其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在高度的参与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加深了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并最终形成深刻印象。 第四,用理论分析案例。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或规律后,还需通过亲身实践来印证、修正、利用这些理论,使其成为具体实践的指南。而实际上,每一次实践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以导语写作为例,学生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回忆起案例分析所得导语写作之要求,并遵循其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学生还需不断地练习用所学新闻写作理论分析不同的新闻报道文体,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应督促学生养成写新闻、看新闻、分析新闻的习惯。

在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中,从案例出发到最终回归到案例,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互动结合的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其课堂参与感,调动其学习自主性,提升其逻辑思维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帮助其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技能,为其日后的媒体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究

采访和写作是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中必须要掌握的两项专业技能,也是未来的新闻记者挣得饭碗的保障。随着新闻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新闻学院成为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摇篮。高校新闻学专业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入媒体实践的基础。

根据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媒体实习反馈,笔者发现存在两个矛盾的问题:一是学生在初入媒体实践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继而生发出课堂所学与实践脱节或学了新闻专业感觉没学一样的感想。二是用人媒体也反映了实习生上手慢、专业技能不纯熟等问题。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专业教育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以新闻专新闻写作课程为例,反思课程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探究应对策略案例教学法之可行性及具体操作方法。

新闻写作课程是培养新闻写作技能之核心课程,此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层次:首先帮助学生熟知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基本技能,具体表现为能够熟练掌握不同新闻文体的写作;最后帮助学生熟悉不同媒体新闻写作之具体操作流程,为学生的媒体实践提供指导。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教师依据课程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而与国外新闻专业师资队伍不一样,中国新闻院校的教师有新闻从业经验的还不到30%(国外占70%)。这使得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衍生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学生参与感少。在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正式的课堂教学时间几乎被教师的知识讲授占据,学生以被动接收信息为主,互动少,参与感弱。且实践环节被排挤出课堂,放在课后由学生自觉安排,缺乏组织、监督、指导,导致学生自觉实践较少,动手能力较差。

二是老师授课以理论为主,辅以个别案例解释,枯燥乏味。由于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丰富的一线媒体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鲜活的媒体实践案例来讲授新闻写作知识,只能依靠自身对专业课本理论的理解,干巴巴地讲授新闻写作理论。而学生们理解能力有限,难以将抽象的新闻写作理论咀嚼透彻,并将之运用到具体实践当中。如此,枯燥的教学不仅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使得教与学脱节。

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经常有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媒体实践中感叹课堂学习和具体实践是两回事,甚至还有学生持有课堂教学无用论的观点。这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课堂学习与媒体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也是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体现。

新闻学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而新闻专业的教学应该依据学科特点而设定。有人指出新闻专业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要有大量的案例教学,又要有丰富的课外实践。也有学者认为可以尝试从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大实习、第二课堂实践三个层面来进行实践性教学。结合新闻学专业的特点及新闻写作课程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成为应对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

有学者认为,所谓案例教学,不仅仅是结合教学内容简单地举例,还应该广泛引入当前新闻实践中的典型个案进行分析,既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从案例教学中学到很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笔者认为可以将案例教学法简单地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以典型案例导出理论、分析阐释理论、总结归纳理论,帮助学生更易于接受、理解、运用理论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鲜活性。在新闻写作教学中,对社会热点实践的新闻报道都可以成为教学的案例。这些案例新鲜生动,学生较为熟悉,较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二是直观性。来自于实践中的案例能帮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其所蕴含的理论。以新闻标题为例,将一张报纸的头版展示给学生,学生能一眼看出单式标题和复式标题形式之区别。三是典型性。教学中多选较为经典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容易让学生形成深

刻印象,并从中自主总结归纳、抽象出一般性规律或理论。

如何在新闻写作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呢?笔者认为,结合课堂设计,可以从四个环节来进行操作。

第一,精心挑选案例。在案例教学法中,选择恰当、典型的案例是十分关键的。笔者认为,新闻写作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新闻媒体对当下社会热点事件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新鲜并为学生所熟知,且代表了当今媒体新闻写作之实践水平和操作规范。二是新闻写作精品。这些经典优秀作品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借鉴的范本。通过分析优秀新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写作优秀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和要求,进而指导其写作实践。其中历届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闻报道就是极佳的教学案例。三是学生自己写作的新闻报道。以学生撰写的新闻报道作为教学案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自己新闻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扬长避短,互相学习。

第二,用案例引出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开场是很重要的。精彩的开场往往能吸引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激发其探知的兴趣。相反,枯燥乏味的理论开场容易让学生如坠云雾,冷却其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倡重视案例的地位,不应将案例仅仅视为某个理论的点缀。在案例教学法中,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时,可以用鲜活的案例为开端,从案例入手,引导学生注意力,使其专注案例之典型及其所蕴含的理论知识点。

第三,用案例总结、归纳理论。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先将理论摆出,再进行解释说明,以此来传授新的知识。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且较为被动。因此,可能出现学生无法将理论理解透彻、容易将刚学理论遗忘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调整教学环节改变教学效果。在用案例作为课堂开场之后,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专注某一个案例,并通过拆分案例,来分析案例的特点,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多个案例,总结归纳案例之异同,最后将从案例分析中所得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就形成了一个从案例入手、分析案例、总结案例,最终形成理论的完整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锻炼了其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在高度的参与过程中,学生不仅知道了理论的来龙去脉,而且加深了对理论内涵的理解,并最终形成深刻印象。 第四,用理论分析案例。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出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或规律后,还需通过亲身实践来印证、修正、利用这些理论,使其成为具体实践的指南。而实际上,每一次实践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以导语写作为例,学生在新闻写作过程中应该回忆起案例分析所得导语写作之要求,并遵循其进行操作。除此之外,学生还需不断地练习用所学新闻写作理论分析不同的新闻报道文体,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应督促学生养成写新闻、看新闻、分析新闻的习惯。

在新闻写作课程案例教学中,从案例出发到最终回归到案例,是教与学、理论与实践互动结合的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其课堂参与感,调动其学习自主性,提升其逻辑思维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帮助其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技能,为其日后的媒体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_付丽娅
  •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方法探究 付丽娅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408030 摘 要 应用文写作是现代职业人一项重要而必备的技能.高职毕业生想要较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应该具备较强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从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角度,来剖析 ...查看


  • [校园新闻]新教师培训--关于教学目标的思考与探究
  • 3月2日晚,教育家书院赵继红老师在艺术楼灥湾给2016年入职的新教师们进行了本学期的第一次培训.赵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的理论,并结合生动的案例,给大家讲解和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首先,赵继红老师分享了自己听课的感受.王魏然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1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查看


  •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第一部分学科知识 第一章 汉语言基础知识 第一节现代汉语 一语音 二字形 三.词汇 四.句子 五.常用修辞格 六.标点符号 第二节古代汉语 一. 二. 三. 四. 五. 古代汉语常见修辞表达方式 通假字 ...查看


  •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大纲
  • <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开设本课程意义 本课程为军事专业本科.研究生学员选修课程. 当今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正处在一个由电视.网络.报纸.书籍.广播.广告.手机等传媒工具构成的新媒体信息时代.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新世纪的高中语文课程面临着新的要求,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要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同时帮助学 ...查看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诗歌与散文 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 ...查看


  •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及研究
  •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及研究 周群(北京景山学校 中学高级) 朱畅思(北京景山学校 中学一级) 一.什么是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核心目的的语文训练. 有效的口语交际训练课要能够让学生尽量多地开口说话. 只有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