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热点提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一些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不断出现,
推动了这两大经济发展趋势的加强,建议复习时注意如下几个知识点:
1、 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3、 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中国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
4、 主要的经济全球化组织,中国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考纲要求:
1、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知识结构:
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一片;英法实
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出口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③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确立其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2.召开: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成员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即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双挂钩)。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世界银行(IBRD):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向成员围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
1.原因:①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②美国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2.产生: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目的):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职能: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认识
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②美国在其中拥有特殊地位。③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含义:也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相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组成集团参与全球国际竞争,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2.原因: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任何国家难以单枪匹马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②由相邻区域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依赖关系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有利于各国的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内交流,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达到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的目的。③区域集团化经济组织具有开放性,但同时也有保护性,有利于那些直接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
(二)欧盟(EU):
1.条件和背景: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近代冲突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特别是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③美苏争霸世界,威胁到欧洲各国的安全与发展。④战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上的联合。
2.过程:①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②1957年,西欧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③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④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⑤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⑥截至2004年5月,欧盟成员共25个国家。
3.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
4.欧共体(欧盟)的运行机制(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①关税同盟的建成:1968年建立,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税率。到1980年,欧共体成为超过美、日的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
②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其三原则是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建立共同的农业基金。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欧共体实施更多共同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共体内人员、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通。1993年正式开始运作。
④欧元(EURO):欧盟单一货币,200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并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4.评价: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原因: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欧亚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的挑战。②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各自经济的内在动力(根本原因)。
2.成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三国之间是贸易伙伴关系。
3.合作领域: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三国经济形成互补,其中美、加主要出口技术密集行产品,墨西哥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性产品。
4.评价:
作用——①三国经济的互补性扩大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三国的经济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美洲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问题——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造成民族工业受损的后果。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1.背景: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发展过程:①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②乌拉圭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
组织。③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④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⑤截止到200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48个成员。
3.宗旨: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4.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
5.实质: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6.作用: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经典例题:
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8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六卷)
二、
1905年,瑞士人创办的雀巢公司把厂房开设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五百多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当人们购买或品尝雀巢咖啡时,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正如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所强调的,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里,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新教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美国波音公司的777型客机由13.25万个主要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全世界的545家供应商生产。其中,8家日本供应商制造飞机机身、机门和机翼,1家新加坡供应商制造机头起落架的舱门,3家意大利供应商制造机翼阻力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音777型飞机是一款国际工厂生产出来的国际产品。
——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西雅图
会议就是面对反经济全球化浪潮
的一次严重的挫折。西雅图会议,
即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于 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 3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这次会议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在谈判议题上分歧过大,未能就新一轮谈判的议程达成共识,成为世贸组织自诞生以来第一次没有通过宣言的部长级会议。
1999年西雅图会议期间
世贸组织的反对者进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
——选自新教材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
世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热点提示: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一些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的不断出现,
推动了这两大经济发展趋势的加强,建议复习时注意如下几个知识点:
1、 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3、 主要的经济区域集团,中国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关系
4、 主要的经济全球化组织,中国与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考纲要求:
1、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 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史论共享:
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知识结构:
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
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一片;英法实
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出口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③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确立其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2.召开: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成员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即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双挂钩)。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世界银行(IBRD):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向成员围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
1.原因:①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②美国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2.产生: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目的):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职能: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认识
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②美国在其中拥有特殊地位。③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一)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含义:也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相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劳务和产品等在一定区域内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而建立的国家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互惠互利,在国际经济关系中采取一致的立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相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组成集团参与全球国际竞争,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2.原因: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任何国家难以单枪匹马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②由相邻区域发展水平相当、经济依赖关系较深的国家和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有利于各国的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内交流,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达到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的目的。③区域集团化经济组织具有开放性,但同时也有保护性,有利于那些直接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实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
(二)欧盟(EU):
1.条件和背景: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近代冲突和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特别是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③美苏争霸世界,威胁到欧洲各国的安全与发展。④战后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促进经济上的联合。
2.过程:①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②1957年,西欧六国签署《罗马条约》——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里程碑。③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④
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⑤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⑥截至2004年5月,欧盟成员共25个国家。
3.欧盟的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
4.欧共体(欧盟)的运行机制(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①关税同盟的建成:1968年建立,成员国之间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实现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税率。到1980年,欧共体成为超过美、日的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
②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其三原则是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农产品价格,共同体优先,建立共同的农业基金。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欧共体实施更多共同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欧共体内人员、商品、资本、劳务自由流通。1993年正式开始运作。
④欧元(EURO):欧盟单一货币,2001年1月1日正式启用。这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并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
4.评价:欧洲一体化符合欧洲的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欧洲一体化也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1.原因:①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欧亚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经济构成严重的挑战。②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各自经济的内在动力(根本原因)。
2.成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从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三国之间是贸易伙伴关系。
3.合作领域: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三国经济形成互补,其中美、加主要出口技术密集行产品,墨西哥主要出口资源和劳动密集性产品。
4.评价:
作用——①三国经济的互补性扩大了彼此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三国的经济发展。②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进美洲其他国家加强经济合作。
问题——由于各成员国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对欠发达的墨西哥造成民族工业受损的后果。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1.背景: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发展过程:①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②乌拉圭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界贸易
组织。③马拉喀什部长级会议正式决定成立世界贸易组织。④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开始运作,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⑤截止到2003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共有148个成员。
3.宗旨:削减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
4.基本原则:世贸组织的多边贸易规则,是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规则,包括非歧视原则(含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等。
5.实质: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6.作用: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经典例题:
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世界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8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的席位。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他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第六卷)
二、
1905年,瑞士人创办的雀巢公司把厂房开设到英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五百多家工厂,雀巢的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雀巢公司2003年统计,每一秒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当人们购买或品尝雀巢咖啡时,未必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享受经济全球化的成果。正如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所强调的,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里,而且涉及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新教材人教版历史必修2 美国波音公司的777型客机由13.25万个主要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全世界的545家供应商生产。其中,8家日本供应商制造飞机机身、机门和机翼,1家新加坡供应商制造机头起落架的舱门,3家意大利供应商制造机翼阻力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音777型飞机是一款国际工厂生产出来的国际产品。
——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
中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西雅图
会议就是面对反经济全球化浪潮
的一次严重的挫折。西雅图会议,
即世贸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于 1999年11月30日至12月 3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这次会议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相互之间在谈判议题上分歧过大,未能就新一轮谈判的议程达成共识,成为世贸组织自诞生以来第一次没有通过宣言的部长级会议。
1999年西雅图会议期间
世贸组织的反对者进行了大规模游行示威
——选自新教材大象出版社历史必修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