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分析

2 1 年 7月  01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un lo o ra fMin a gNoma  iest  ayn r lUnv ri y

l 12 l  u.0 l

V0. O No 7 13   . 

第3 0卷

第 7期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分析 

田 金 芝 

( 兰州大学文学 院, 甘肃兰州 702 ) 300  摘 要 :杰姆逊是二战后 涌现 出来的具有世界 影响的 美国文 学理论 = 和文化批评 家。本文在 分析其后现 代主 

义文化理论 的同时, 并对其理 论的理论基础 作 了 一 步的探析 , 进 认为其 吸收借 鉴 了黑格 尔、 马克思 、 卢卡 奇等人 的  

“ 总体性” 想和理论成分 。 思   关键 词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 ;总体性 

中图分 类号 :I0 .  19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2—62 ( 0 1 0 1x 2 1 )7—06 0   0 2— 4

弗雷德里克 ・ 杰姆逊是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   是西方著名 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作为文学理论和文 

化 批 评家 , 的 著 述 颇 丰 , 中 《 克 思 主 义 与 形  他 其 马

帝国主义阶段 , ……。第三 阶段则是二战后 的资本  主义。……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晚期资本  主义, 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5 ”】就其这一论断的基  J

式》 《 言的牢笼》 《 、语 、 政治无意识》 被当代另一著  , 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誉为“ 西方 马克思  主义” 的三部曲。其后 的《 后现代主义 , 或晚期资本  主义的文化逻辑 》 书, 一 更是在西方学术界引起 了   轰动 , 以至佩里 ・ 安德森在《 文化转 向》 一书的前言  中高度评价时说 : 杰姆逊的著作 , “ 犹如夜晚天空 中   开起的镁光照明弹 , 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 , 后  现代的阴暗和朦胧霎 时变成一片奇异 和灿烂。 他  ” 以敏捷的思维、 全新的视角、 总体性的思路解读后现 

础 , 自于比利时政治经济学家厄内斯特 ・ 德尔  来 曼 ( re   ad1, EnsM n e)在其著作 Lt Cp as Ln o. t a   ailm( odn e ti   17 ) 98 中有详 细的论述 。但曼德尔是以经济学家的  身份和眼光作的划分 , 作为文化批评大师的杰姆逊 ,   果然没有原分不动的照搬 , 而是将 这一划分巧妙地 

运 用到 了文 化研究 中。  

所以, 《 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在 后 的《 引论》  

中, 他又接着说 :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 的文化也便  “

有了其各 自的特点。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  代及其文化现象, 由此形成了其极具影响的后现代  义的

, ……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 , 而到第  文化理论 。而且 他 自 18 年来北京 大学授课后多  95 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 为历史陈迹 , 出现了后现代主  次来中国, 中国学术界认为他开启 了中 国后现代主  义。后 现 代 主 义 的 特 征 是 文 化 工 业 的 出 现。   义的大门, 被誉为中国的“ 后现代主义大师”  。 '[ 】  ’ 16

… …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 ) 论贡献 一 : 一 理 晚期 资本 主义 文化 逻辑 论 

对于作者在《 引论》 中的三阶段划分论 , 在本书  的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文化》 他作 了进一步 的解  中,

释说 明。 概 括 起 来 有 三 点 : 一 , 谓 的 “ 实 主  第 所 现

在《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引论 : 的《 文化与  义” “ 、 现代主义” “ 、 后现代主义” 不仅仅是描写文  , 文化分期》 , 中 他这样写到: 我认为资本 主义 已经  “ 学作品的风格 , 而应该将它们视为特定阶段 的文化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家资本主义 阶段 ,   风格 , 代表某一阶段 的文化逻辑 ; 二, 第 三阶段分别  形成了国家的市场 , 这是马克思写《 资本论》 C p ( a・   代表了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 和 自我体验 , 它们分别  i1 的时代。第二阶段是列宁所论述的垄断资本或  t) a 反应 了相应 的心理结构 , 以说每一 阶段都标 志着  可

收稿 日期 :0 10 -   2 1.30 . 2

作者简介 : 田金芝 (97一 )女 , 18   , 甘肃平凉人 , 兰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 究方 向 : 文论 。 西方  

6 ・ 2  

人的性质的一次转变或者说革命 ; 第三 , 与前两点相  呼应 ,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 现代 主义 的继 

续, 而是一种“ 断裂 ” ar c  r k 。对此, (   ̄ M b a) a e 他举 

的“ 戏拟” 对个人风格的刻意模仿。   杰姆逊指出了“ 戏拟” 拼盘杂烩” 与“ 的区别 , 可 

以说它们是形似而神不 似。他说: 拼盘杂烩 与戏  “ 仿相似 , 也是一种奇特面具的模仿或抄袭 , 一种用僵 

死的语言来编织假话 , 所不同的是 , 拼盘杂烩采取中 

例分析了现代 派绘 画大师 梵 ・高的 《 双鞋》 A 一 (  Pio B o ) a  f ot 和安迪 ・ r   s 沃霍尔 的《 钻石灰尘鞋》 D. (i   a odD s Sos o m n  ut he)    在对后现代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文化作 了分期和  定性后 , 杰姆逊更进一步且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了 

后现代主义 文化的特征 , 所用 术语如 “ 深度感 的消  失” d

p l se ) , ( ete ns 等 深得理论 同行 的普遍认 可 , hs s  

立 的态度 , 在戏仿原作时绝不 多做价值 的增删。拼  凑之作绝不会像戏仿那样在表面抄袭的背后 隐藏着  别 的用心 ; 它既缺乏讽刺原作的冲动 , 也无取笑他人  的意向。作者在进行拼凑时并不相信一旦借用了异  乎寻常 的说话 口吻, 能找到健康 的语 言规范。由 便  

此看来 , 拼凑是一种空心的模 范——一尊被挖掉眼  镜的雕像 。  ̄4  ”25 1 3 3“ . 历史感危机 ” c s   io cy 。“ 盘  (ri i h t it) 拼 i sn sri 杂烩” 文化 的流行 , 导致 的直接后果 是人 的历史记 

基本成 了“ 后现代” 问题讨论的专业术语 。  

( ) 论贡 献二 : 现代 主义 文化 特征 论  二 理 后

1“ 。 深度感的消失” dp l ses 。杰姆逊最  ( et e ns) hs

经典 的例证仍然是《 一双鞋》 钻石灰尘鞋》 他指  和《 , 出, 现代派艺术 大师 的作 品, 总是被看成是一种  它

“ 通向某种更 广阔现实 的线索或症 候 , 那更广 阔的 

忆 的打乱、 零散 , 甚至是彻底消除, 取而代之的是大  规模的伪历史。杰姆逊写 道, 在拼凑 文化中, 过  一 去’ 变为大堆形象的无端拼合 , 一个 多式 多样、 无机  物系 , ( 以 摄影 ) 映像 为基础 的模拟 体。…… 因为  ‘ 过去 ’ 作为 ‘ 指 ’先是逐步被冠 以括 弧, 所 , 然后整  体地被文字 、 映像所撤销、 抹去 , 留下来 的, 除了 ‘ 文  本’ 以外 , 正是一无所有 了” ] 。 缁过去的消失 , 即历 

史记忆的消失, 过去意识和历史感的消失 , 也即在后  现代社会中文化的时间之维就此 中断 , 对空间的关 

现实是一种将能取代艺术 品本 身 的最终 的真实 ”  。 对《 一双鞋》 而言 , 他认为其再现 了农 民的生活 , 体 

现 了历史与物质之间的张力 。而沃霍 尔笔下 的鞋 ,   则给 人 一 种 “ 面 感 ” f t s) “ 深 度 感 ” 平 (a e 或 无 l ns   ( eteses , 种 “ 面 性 ” spr ii ) “ dph sns) 一 l 表 (u evat , 死  i ly 气沉沉 ” da l) 完 全没有 阐释 的必要性 。作 品 ( et y , h   中没有什么物质 、 自然了, 全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工  业产品。  

所 谓 “ 深 度感 ” “ 面感 ” 即 “ 释必 要 性  无 或 平 , 阐

注成为后现代 主义文化的中心。因此 , 杰姆逊说晚 

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是“ 以空间而非 以时间为感 

知基 础 的 ”  。

的丧失” 指 的是迄 今为止人们用 于表

达认识深度  ,

的模式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 中被摈弃 、 被废止 了。  

德国哲学 家、 现代 解 释学开 创者 伽 达 默尔在  《 真理 与方法》 中有关文本意义的发现解释 , 以及文  本历史性 、 文学功能的叙述 , 认为文本意义 的发现与 

解释者本人的兴趣是相适用的。而且“ 对原初条件 

在《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杰姆逊将此前惯用  中,

的认识深度模式概括 为四种 , 分别是 黑格尔或马克  思的辩证法 , 佛洛伊德关 于 “ 明显 ” 隐含” 区  和“ 的

别, 存在主义关于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的区分 , 符号学 

关于能指与所指 的区分等。杰姆逊认为 , 所有这些  用 于衡 量和 检测 事 物 的认 识 深 度 的标 准 , 后 现 代  在

主 义文 化 中 , 已经 被各 种新 的实 践 、 语 和 文本游 戏  话

的修复 , 就像对古代艺术品的修复那样 , 先于我们存  在的历史性 , 是无法真正实现的。所重建的东西 , 从  疏离化 中换 回的生命 , 并不 是原来 的东西” 。但 即 

便如此 ,文学 的所在并不是对某 个疏离 了的存在  “

的构想所取代。简言之 , 对理想 、 道德、 人性 、 真情 的  追求正变成对金钱 、 私利、 享乐等的追求 。  

2 “ 盘 杂烩 ” psce 。这 一 概 念 的 出 现 , .拼 ( ath ) i   是 与后 现代 主义 主体 的消 失 , 人 风 格 的消 失 紧 密  个

的无生气的延续 , ……文学更有一种精神保存和流 

传 的功能, 因此 , 它把消失的历史带到了每一个现实 

之中。而后现代这种“ ” 历史感危机” 状态的出现 , 能  否承担起“ 精神保存和流传” 的功能呢?  

( ) 三 杰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 的态度 

关联的。在现代主义艺术品 中, 追求个人风格的标  新立异与不可模仿性 , 这种千差万别 的个人风格 正 

好成为他们力图要摆脱的“ 范” 规 的一个反证。而  到 了后现代主义 , 语言及其他艺术 的规范被解构, 所 

在对后现代 主义作 了阶段 划分和特征分 析之  后, 杰姆逊以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身份 , 表明了 自   己对后现代主义文化 的态度 , 即不赞成对其进行简  单的道德式的评价 , 而主张将其置于整个历 史中去 

以在这种情况下 ,拼盘杂烩 ” “ 逐渐代替 了前一 阶段 

6 ・ 3 

辩证的思考 , 就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 阶段在整个  人类历史阶段 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样——“ 既是一场  灾难 , 又是一个 进步” 认为应该 “ , 辩证 地” “ 、 历史 

地” 看待后现代 主义文 化。当然 , 对于杰姆逊 的这 

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是在黑格

尔理论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他摈 弃了黑格尔思想 中的“ 绝对理念 ”   这个唯 心主义前提 , 开始从 “ 现实的、 活生生 的、 特 

观点 , 学界也是见仁见智。  

殊的个人” 着眼, 研究人类社 会的总体性 。可 以说 ,   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的经济关系中发现人类社会 的 

总体关系, 他从人的实践 中发现历史 的总体运行轨  迹, 将总体性从黑格尔 的纯思辨的抽象演绎 中解放  出来 , 回归到真实存在的存在 中, 真正实现了思维与 

实 践 的统一 。  

二、 杰姆逊文化理论 的理论基础 

在《 后现代的诸种理论》 杰姆逊有这样一段  中,

很冷静的言词 : 面对后 现代文化“ 无论 这种现象被 

视为堕落, 或者相反 , 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的、 美学的、   富有创造性的健康 和积极的形式而受到欢迎 , 实际  上都是后现代主义现象 中那种寻找最终判断的道德 

化问题。但是 , 对于这一现象 的真正的历史 的和辩 

3 卢卡奇的“ . 总体性” 。由于特殊 的时代 背景 

( 有关总体性被理 论界突 出强调 的背景 问题 , 可参 

考北京师范大学崔丽华的论文《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总体性思想》 , ) 卢卡奇对总体性高 度重视 ,  

所以在其思想中, 总体性 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  《 罗莎 ・ 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 一文中, 卢卡奇这样 

证的分析一

特别是当它作为我们 自身存在和奋斗 

的现时和历史 的问题时——将不能提供对这类绝对  的道德化判断的廉价享乐。在某种容易多方面理解 

写到: 总体性范畴, “ 总体之于部分的完 全至高无上 

的地位 , 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汲取 的方法论的  精华 , 并把它出色地改造成一门崭新科学的基础 。  ”

的意义上讲 , 辩证法是 ‘ 超越好 与坏 ’ 它处在冷  的,

冰冰的、 非人的历史视野” 。的确 , 杰姆逊在建构 自   己的后现代文化理论 时也实践了这种主张。“ 他注  重的是历史的深层逻辑 , 追踪 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及  其文化生产的相互关 系。 -8 ”3 他将“ 】 历史 的” “ 和 辩  证的” 两种思维方式相融合 , 创造性地运用 了发源  于黑格尔的“ 总体性” 思维方式 , 对后现代文化现象 

在《 历史 与阶级意识》 他进一步 指 出: 归根 结  中, “

底,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承认法律、 经济或历史等等科  学史独立存在 的: 作为一个整体 , 这里只有一种唯一 

的、 统一的、 辩证的和历史 的社会发展的科学。  ” 基于以上他对马克思主义 的认识 , 以他在对  所 总体性范畴论述时 , 有一个 明确 的范围, 那

就是 历 

进行 了梳理和分析, 确立了其在 当代众 多的后现代  理论家中的独特地位。  

简言之 , 总体性思维方式即以全局 的眼光 , 从整  体的、 相互作用的视角把握世界 , 建构宇宙观和价值 

史。因而他所说的总体性 , 是人对历史现实 的总体  性认识。而且他与经典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不同, 他认为总体性作为辩证 的认识 只能来 自人类  社会 的历史过程 , 与原生态的自然界毫无关联 。  

观, 不仅要求从感性上 、 现象上认识个别 的具体的事  物, 而且更看重把握事物之间的系统关系, 理解事物 

发展 的 前后环 节 的 内在 联 系 。 当然 , 持 有 总 体 性  在

卢卡奇是杰姆逊十分推崇 的一位理论家 , 对其  名作《 历史与阶级意识》 更是推崇备至。在《 后现代  主义与文化理论》 他写到 : 马克思在完成《 中, “ 资本  论》 之前就去世 了, ……, 如果说有一部马克思主义  哲学著作的话 , 我认为它就是卢卡奇 的《 历史 与阶  级意识》 。可 以说卢卡奇是 2 世 纪最伟大 的马克  0 思主义哲学家 , 而且这本书则是最伟大 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著作。  ” 但是 , 针对卢 卡奇总体性思想 的缺 陷——“ 他 

在艺术批评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找到一种适当的方  法, 将艺术现象与经济、 政治、 文化各个方面 的互动  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一工作正是后来 的杰姆  逊所有文化与文学评论的核心 目标” [3 0] 32   ( ) 二 杰姆逊的总体性 

观点的诸多理论家中, 他们 的落脚点和侧重点又各 

不相 同 。   ( ) 一 杰姆 逊 总体性 思想 的基 础 

1 黑格 尔、 . 马克思的“ 总体性” 。在哲学史上 ,   黑格尔是提 出“ 总体性 ” 德文 Tt i t即绝对精  ( o la, ah

神) 范畴的第一人。解读其思想, 我们得知 , 他的总  体性 , 即绝对精神统摄万物。在黑格尔的认识 中, 历 

史过程是意识 自我发展或提高的过程 , 当意识获得 

绝对 的知识后 , 就达到 了现象 和它的本质 的统一 。  

从中, 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其总体性 的弊端一

他的 

总体性是在 “ 绝对理念 ” 这个预先设定的东西的基  础之上存在的 , 与真实的社会历史没有联系起来 ,   因

而它是唯心主义的。  

杰姆逊是当代西方学者 中坚持 “ 总体性 ” 思维 

6 ・ 4  

方式的思想家之一。概括起来 , 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 

面:  

学派” 的理论 。因阿尔都塞的总体化思路符合杰姆  逊“ 从总体上把握对象” 的思想方法 , 以他最欣赏  所 阿氏的“ 社会历史多

元决定论”  。

虽然 “ 多元决定 ( vr t mnt n ” 一术语  Oe e ri i ) 这 d e ao

第一 , 从他 的研究领域而言 , 其研究领域极其宽  广, 范围极其广泛 , 包括建筑 、 社会消费、 文学、 电影 、   绘画、 大众艺术 、 传媒等各个领域。可 以说 , 他在建  构 自己的理论时所涉猎 的范围本身就具有全景性 ,   反应了其总体性的研究思路。   第二 , 从他 的研究方法而言 ,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 

义者 , 他的理论 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主线 , 那就  是经济决定论。  

首先来 自精神分析学家佛 洛伊德 , 但阿尔都塞却将  其引入 到 了历史 研 究 中 , 出 了 “ 史 多元 决定  提 历 论” 。简言之 , 即承认生产 方式及 经济是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 同时也认为 , 但 在不 同的历史环境 中,   政治 、 文化、 宗教等其他因素也都可能是社会变迁的  决定力量 , 氏认 为后 面这些 因素具 有 “ 自律  阿 半 性” 。这些半 自律性有着 自身 的特殊矛盾 , 但矛盾  的来源又与整体社会密不可分 。所以在《 保卫 马克 

他在《 文本的意识形态》 一文 中, 有这样一段论  述: 关于后现代的理论 , 是建立在 “ 一个更根本和 阶 

段化的对资本主义本身作为系统与生产方式的假设  思》 他写到 : 矛盾是 与它在其 中起着 作用 的那  中, “ 上。根据这一经济与社会 的假设 , 资本 已经经历 了   个社会整体分不开 的, 以矛盾本身在它 的核心 中 所  

三次特定的变异 , 在这个过程中, 经济基础的持续性 

与完整性是通过几个扩张的阶段 ( 对资本 的安排组 

织方面的量变) 来维持 的。这看起来也像是几次断  裂, 仿佛在文化与上层建筑 中也 出现 了崭新 的现实  存在 的文化逻辑 ” 。由此我们不难看 出, 的资本  他

是被这些层 次所影 响的。……, 因此 , 我们可 以说 ,   矛盾在它的原则上 , 是被多元地决定的东西” 【7 。J 4。  

三、 结语 

杰姆逊运用黑格尔式的马克思 主义 , 总体性  从 人手 , 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 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 表  现出了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主义 立场 、 辩证态度和批 

主义 的分期理论 , 以马克思 主义有关经济基础决  是 定上层建筑的历史辩证法为立足点的。   其次 , 在马克思的理论 中, 有一个很微妙也很难 

把握 的公式 : 经济是“ 最终 的” 决定 因素或原 因。如  何正确解释这一问题 , 可以说是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  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 也是杰姆逊总体性思考 中的  首要问题 。他首先考察了当代思想

家对这一问题的  最新思考 , 尤其关注了法 国“ 结构主义马克 思主义 

判精神 。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认识对我们深刻认  识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及其 矛盾 , 把握 当代西方 

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而他在建  构 自己理论时 , 批判地运用理论大师的理论成果 , 这  种思维方式和思辨精神 , 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 考文 献 :   [] [ 杰姆逊. 1  美]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 M]唐小兵译.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0 . 2 5 0  

[] [ 杰姆逊. 2  美]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 张旭东译. M. 北京 : 三联书店,97 19.   [ ] 梁永安 . 3 重建总体性——与杰姆逊对话 [ . M]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0. 2 3 0   [ ] [ 阿尔都塞 . 4  法] 保卫马克思 [ . 良 . M]顾 译 北京 : 印书馆 , 8. 商务 14 9  

[] 盛 宁. 5 人文 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 主义 思潮批判 【 . 京 : M]北 三联书店 , 9 . 17 9  

An An lsso  a s n,P s — d r im  lu a  e r     ay i  fJ meo s o t—mo e n s Cu tr l   Th o y

T AN Jn z i I  i -h 

(col f ir ue LnhuU i rt, azo , as 702 ) Sho o L e t , azo nv sy Lnhu G nu 300     ta r ei

Ab ta t F e r  a sn i aw r —a u   sr c : rdi Jmeo  s   ol fmo sAme c nl eayte rs n  utrlc t satrtes c n   c   d- i r a  i rr h o t d c l a ri  fe   e o d t i a u i c h w r   a . B sd o  h  n lsso i  d rim utr  e r n  t te rt a  ai , h sp p rb l v sta  ol w r ae  n te a ayi fhsmo ens c l e t oya d i   o ei lb ss t i a e ei e  t d u h sh c   e h

J e n h o  bo s n o o st clcvy do g n  er cl o pnn   o   ee, a , m o a s  ̄t r asr   dbr w  e” oeti ”i l yadt o t a cm oet f m H :l M r   ey ba r h lit eo h e   i sr g x

L k c ,ec  u a s t.

Ke   r s a s n;p smo c s y wo d

:Jme o o t d mim;c l cii   ol t t e vy

6 ・ 5  

2 1 年 7月  01

绵 阳师范学 院学报 

Jun lo o ra fMin a gNoma  iest  ayn r lUnv ri y

l 12 l  u.0 l

V0. O No 7 13   . 

第3 0卷

第 7期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分析 

田 金 芝 

( 兰州大学文学 院, 甘肃兰州 702 ) 300  摘 要 :杰姆逊是二战后 涌现 出来的具有世界 影响的 美国文 学理论 = 和文化批评 家。本文在 分析其后现 代主 

义文化理论 的同时, 并对其理 论的理论基础 作 了 一 步的探析 , 进 认为其 吸收借 鉴 了黑格 尔、 马克思 、 卢卡 奇等人 的  

“ 总体性” 想和理论成分 。 思   关键 词 :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 ;总体性 

中图分 类号 :I0 .  19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2—62 ( 0 1 0 1x 2 1 )7—06 0   0 2— 4

弗雷德里克 ・ 杰姆逊是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   是西方著名 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作为文学理论和文 

化 批 评家 , 的 著 述 颇 丰 , 中 《 克 思 主 义 与 形  他 其 马

帝国主义阶段 , ……。第三 阶段则是二战后 的资本  主义。……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晚期资本  主义, 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5 ”】就其这一论断的基  J

式》 《 言的牢笼》 《 、语 、 政治无意识》 被当代另一著  , 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誉为“ 西方 马克思  主义” 的三部曲。其后 的《 后现代主义 , 或晚期资本  主义的文化逻辑 》 书, 一 更是在西方学术界引起 了   轰动 , 以至佩里 ・ 安德森在《 文化转 向》 一书的前言  中高度评价时说 : 杰姆逊的著作 , “ 犹如夜晚天空 中   开起的镁光照明弹 , 照亮了后现代被遮蔽的风景 , 后  现代的阴暗和朦胧霎 时变成一片奇异 和灿烂。 他  ” 以敏捷的思维、 全新的视角、 总体性的思路解读后现 

础 , 自于比利时政治经济学家厄内斯特 ・ 德尔  来 曼 ( re   ad1, EnsM n e)在其著作 Lt Cp as Ln o. t a   ailm( odn e ti   17 ) 98 中有详 细的论述 。但曼德尔是以经济学家的  身份和眼光作的划分 , 作为文化批评大师的杰姆逊 ,   果然没有原分不动的照搬 , 而是将 这一划分巧妙地 

运 用到 了文 化研究 中。  

所以, 《 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在 后 的《 引论》  

中, 他又接着说 :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 的文化也便  “

有了其各 自的特点。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  代及其文化现象, 由此形成了其极具影响的后现代  义的

, ……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 , 而到第  文化理论 。而且 他 自 18 年来北京 大学授课后多  95 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 为历史陈迹 , 出现了后现代主  次来中国, 中国学术界认为他开启 了中 国后现代主  义。后 现 代 主 义 的 特 征 是 文 化 工 业 的 出 现。   义的大门, 被誉为中国的“ 后现代主义大师”  。 '[ 】  ’ 16

… …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 

( ) 论贡献 一 : 一 理 晚期 资本 主义 文化 逻辑 论 

对于作者在《 引论》 中的三阶段划分论 , 在本书  的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文化》 他作 了进一步 的解  中,

释说 明。 概 括 起 来 有 三 点 : 一 , 谓 的 “ 实 主  第 所 现

在《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引论 : 的《 文化与  义” “ 、 现代主义” “ 、 后现代主义” 不仅仅是描写文  , 文化分期》 , 中 他这样写到: 我认为资本 主义 已经  “ 学作品的风格 , 而应该将它们视为特定阶段 的文化  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家资本主义 阶段 ,   风格 , 代表某一阶段 的文化逻辑 ; 二, 第 三阶段分别  形成了国家的市场 , 这是马克思写《 资本论》 C p ( a・   代表了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 和 自我体验 , 它们分别  i1 的时代。第二阶段是列宁所论述的垄断资本或  t) a 反应 了相应 的心理结构 , 以说每一 阶段都标 志着  可

收稿 日期 :0 10 -   2 1.30 . 2

作者简介 : 田金芝 (97一 )女 , 18   , 甘肃平凉人 , 兰州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 究方 向 : 文论 。 西方  

6 ・ 2  

人的性质的一次转变或者说革命 ; 第三 , 与前两点相  呼应 , 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并不是 现代 主义 的继 

续, 而是一种“ 断裂 ” ar c  r k 。对此, (   ̄ M b a) a e 他举 

的“ 戏拟” 对个人风格的刻意模仿。   杰姆逊指出了“ 戏拟” 拼盘杂烩” 与“ 的区别 , 可 

以说它们是形似而神不 似。他说: 拼盘杂烩 与戏  “ 仿相似 , 也是一种奇特面具的模仿或抄袭 , 一种用僵 

死的语言来编织假话 , 所不同的是 , 拼盘杂烩采取中 

例分析了现代 派绘 画大师 梵 ・高的 《 双鞋》 A 一 (  Pio B o ) a  f ot 和安迪 ・ r   s 沃霍尔 的《 钻石灰尘鞋》 D. (i   a odD s Sos o m n  ut he)    在对后现代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文化作 了分期和  定性后 , 杰姆逊更进一步且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了 

后现代主义 文化的特征 , 所用 术语如 “ 深度感 的消  失” d

p l se ) , ( ete ns 等 深得理论 同行 的普遍认 可 , hs s  

立 的态度 , 在戏仿原作时绝不 多做价值 的增删。拼  凑之作绝不会像戏仿那样在表面抄袭的背后 隐藏着  别 的用心 ; 它既缺乏讽刺原作的冲动 , 也无取笑他人  的意向。作者在进行拼凑时并不相信一旦借用了异  乎寻常 的说话 口吻, 能找到健康 的语 言规范。由 便  

此看来 , 拼凑是一种空心的模 范——一尊被挖掉眼  镜的雕像 。  ̄4  ”25 1 3 3“ . 历史感危机 ” c s   io cy 。“ 盘  (ri i h t it) 拼 i sn sri 杂烩” 文化 的流行 , 导致 的直接后果 是人 的历史记 

基本成 了“ 后现代” 问题讨论的专业术语 。  

( ) 论贡 献二 : 现代 主义 文化 特征 论  二 理 后

1“ 。 深度感的消失” dp l ses 。杰姆逊最  ( et e ns) hs

经典 的例证仍然是《 一双鞋》 钻石灰尘鞋》 他指  和《 , 出, 现代派艺术 大师 的作 品, 总是被看成是一种  它

“ 通向某种更 广阔现实 的线索或症 候 , 那更广 阔的 

忆 的打乱、 零散 , 甚至是彻底消除, 取而代之的是大  规模的伪历史。杰姆逊写 道, 在拼凑 文化中, 过  一 去’ 变为大堆形象的无端拼合 , 一个 多式 多样、 无机  物系 , ( 以 摄影 ) 映像 为基础 的模拟 体。…… 因为  ‘ 过去 ’ 作为 ‘ 指 ’先是逐步被冠 以括 弧, 所 , 然后整  体地被文字 、 映像所撤销、 抹去 , 留下来 的, 除了 ‘ 文  本’ 以外 , 正是一无所有 了” ] 。 缁过去的消失 , 即历 

史记忆的消失, 过去意识和历史感的消失 , 也即在后  现代社会中文化的时间之维就此 中断 , 对空间的关 

现实是一种将能取代艺术 品本 身 的最终 的真实 ”  。 对《 一双鞋》 而言 , 他认为其再现 了农 民的生活 , 体 

现 了历史与物质之间的张力 。而沃霍 尔笔下 的鞋 ,   则给 人 一 种 “ 面 感 ” f t s) “ 深 度 感 ” 平 (a e 或 无 l ns   ( eteses , 种 “ 面 性 ” spr ii ) “ dph sns) 一 l 表 (u evat , 死  i ly 气沉沉 ” da l) 完 全没有 阐释 的必要性 。作 品 ( et y , h   中没有什么物质 、 自然了, 全是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工  业产品。  

所 谓 “ 深 度感 ” “ 面感 ” 即 “ 释必 要 性  无 或 平 , 阐

注成为后现代 主义文化的中心。因此 , 杰姆逊说晚 

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是“ 以空间而非 以时间为感 

知基 础 的 ”  。

的丧失” 指 的是迄 今为止人们用 于表

达认识深度  ,

的模式在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 中被摈弃 、 被废止 了。  

德国哲学 家、 现代 解 释学开 创者 伽 达 默尔在  《 真理 与方法》 中有关文本意义的发现解释 , 以及文  本历史性 、 文学功能的叙述 , 认为文本意义 的发现与 

解释者本人的兴趣是相适用的。而且“ 对原初条件 

在《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杰姆逊将此前惯用  中,

的认识深度模式概括 为四种 , 分别是 黑格尔或马克  思的辩证法 , 佛洛伊德关 于 “ 明显 ” 隐含” 区  和“ 的

别, 存在主义关于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的区分 , 符号学 

关于能指与所指 的区分等。杰姆逊认为 , 所有这些  用 于衡 量和 检测 事 物 的认 识 深 度 的标 准 , 后 现 代  在

主 义文 化 中 , 已经 被各 种新 的实 践 、 语 和 文本游 戏  话

的修复 , 就像对古代艺术品的修复那样 , 先于我们存  在的历史性 , 是无法真正实现的。所重建的东西 , 从  疏离化 中换 回的生命 , 并不 是原来 的东西” 。但 即 

便如此 ,文学 的所在并不是对某 个疏离 了的存在  “

的构想所取代。简言之 , 对理想 、 道德、 人性 、 真情 的  追求正变成对金钱 、 私利、 享乐等的追求 。  

2 “ 盘 杂烩 ” psce 。这 一 概 念 的 出 现 , .拼 ( ath ) i   是 与后 现代 主义 主体 的消 失 , 人 风 格 的消 失 紧 密  个

的无生气的延续 , ……文学更有一种精神保存和流 

传 的功能, 因此 , 它把消失的历史带到了每一个现实 

之中。而后现代这种“ ” 历史感危机” 状态的出现 , 能  否承担起“ 精神保存和流传” 的功能呢?  

( ) 三 杰姆逊对后现代主义文化 的态度 

关联的。在现代主义艺术品 中, 追求个人风格的标  新立异与不可模仿性 , 这种千差万别 的个人风格 正 

好成为他们力图要摆脱的“ 范” 规 的一个反证。而  到 了后现代主义 , 语言及其他艺术 的规范被解构, 所 

在对后现代 主义作 了阶段 划分和特征分 析之  后, 杰姆逊以他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身份 , 表明了 自   己对后现代主义文化 的态度 , 即不赞成对其进行简  单的道德式的评价 , 而主张将其置于整个历 史中去 

以在这种情况下 ,拼盘杂烩 ” “ 逐渐代替 了前一 阶段 

6 ・ 3 

辩证的思考 , 就像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 阶段在整个  人类历史阶段 中的作用和地位一样——“ 既是一场  灾难 , 又是一个 进步” 认为应该 “ , 辩证 地” “ 、 历史 

地” 看待后现代 主义文 化。当然 , 对于杰姆逊 的这 

马克思的总体性思想是在黑格

尔理论基础上发  展而来的。他摈 弃了黑格尔思想 中的“ 绝对理念 ”   这个唯 心主义前提 , 开始从 “ 现实的、 活生生 的、 特 

观点 , 学界也是见仁见智。  

殊的个人” 着眼, 研究人类社 会的总体性 。可 以说 ,   马克思是从现实的人的经济关系中发现人类社会 的 

总体关系, 他从人的实践 中发现历史 的总体运行轨  迹, 将总体性从黑格尔 的纯思辨的抽象演绎 中解放  出来 , 回归到真实存在的存在 中, 真正实现了思维与 

实 践 的统一 。  

二、 杰姆逊文化理论 的理论基础 

在《 后现代的诸种理论》 杰姆逊有这样一段  中,

很冷静的言词 : 面对后 现代文化“ 无论 这种现象被 

视为堕落, 或者相反 , 将它作为一种文化的、 美学的、   富有创造性的健康 和积极的形式而受到欢迎 , 实际  上都是后现代主义现象 中那种寻找最终判断的道德 

化问题。但是 , 对于这一现象 的真正的历史 的和辩 

3 卢卡奇的“ . 总体性” 。由于特殊 的时代 背景 

( 有关总体性被理 论界突 出强调 的背景 问题 , 可参 

考北京师范大学崔丽华的论文《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总体性思想》 , ) 卢卡奇对总体性高 度重视 ,  

所以在其思想中, 总体性 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  《 罗莎 ・ 卢森堡的马克思主义》 一文中, 卢卡奇这样 

证的分析一

特别是当它作为我们 自身存在和奋斗 

的现时和历史 的问题时——将不能提供对这类绝对  的道德化判断的廉价享乐。在某种容易多方面理解 

写到: 总体性范畴, “ 总体之于部分的完 全至高无上 

的地位 , 这是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汲取 的方法论的  精华 , 并把它出色地改造成一门崭新科学的基础 。  ”

的意义上讲 , 辩证法是 ‘ 超越好 与坏 ’ 它处在冷  的,

冰冰的、 非人的历史视野” 。的确 , 杰姆逊在建构 自   己的后现代文化理论 时也实践了这种主张。“ 他注  重的是历史的深层逻辑 , 追踪 的是社会生产方式及  其文化生产的相互关 系。 -8 ”3 他将“ 】 历史 的” “ 和 辩  证的” 两种思维方式相融合 , 创造性地运用 了发源  于黑格尔的“ 总体性” 思维方式 , 对后现代文化现象 

在《 历史 与阶级意识》 他进一步 指 出: 归根 结  中, “

底,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承认法律、 经济或历史等等科  学史独立存在 的: 作为一个整体 , 这里只有一种唯一 

的、 统一的、 辩证的和历史 的社会发展的科学。  ” 基于以上他对马克思主义 的认识 , 以他在对  所 总体性范畴论述时 , 有一个 明确 的范围, 那

就是 历 

进行 了梳理和分析, 确立了其在 当代众 多的后现代  理论家中的独特地位。  

简言之 , 总体性思维方式即以全局 的眼光 , 从整  体的、 相互作用的视角把握世界 , 建构宇宙观和价值 

史。因而他所说的总体性 , 是人对历史现实 的总体  性认识。而且他与经典的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不同, 他认为总体性作为辩证 的认识 只能来 自人类  社会 的历史过程 , 与原生态的自然界毫无关联 。  

观, 不仅要求从感性上 、 现象上认识个别 的具体的事  物, 而且更看重把握事物之间的系统关系, 理解事物 

发展 的 前后环 节 的 内在 联 系 。 当然 , 持 有 总 体 性  在

卢卡奇是杰姆逊十分推崇 的一位理论家 , 对其  名作《 历史与阶级意识》 更是推崇备至。在《 后现代  主义与文化理论》 他写到 : 马克思在完成《 中, “ 资本  论》 之前就去世 了, ……, 如果说有一部马克思主义  哲学著作的话 , 我认为它就是卢卡奇 的《 历史 与阶  级意识》 。可 以说卢卡奇是 2 世 纪最伟大 的马克  0 思主义哲学家 , 而且这本书则是最伟大 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著作。  ” 但是 , 针对卢 卡奇总体性思想 的缺 陷——“ 他 

在艺术批评的实践中并没有真正找到一种适当的方  法, 将艺术现象与经济、 政治、 文化各个方面 的互动  关系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一工作正是后来 的杰姆  逊所有文化与文学评论的核心 目标” [3 0] 32   ( ) 二 杰姆逊的总体性 

观点的诸多理论家中, 他们 的落脚点和侧重点又各 

不相 同 。   ( ) 一 杰姆 逊 总体性 思想 的基 础 

1 黑格 尔、 . 马克思的“ 总体性” 。在哲学史上 ,   黑格尔是提 出“ 总体性 ” 德文 Tt i t即绝对精  ( o la, ah

神) 范畴的第一人。解读其思想, 我们得知 , 他的总  体性 , 即绝对精神统摄万物。在黑格尔的认识 中, 历 

史过程是意识 自我发展或提高的过程 , 当意识获得 

绝对 的知识后 , 就达到 了现象 和它的本质 的统一 。  

从中, 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其总体性 的弊端一

他的 

总体性是在 “ 绝对理念 ” 这个预先设定的东西的基  础之上存在的 , 与真实的社会历史没有联系起来 ,   因

而它是唯心主义的。  

杰姆逊是当代西方学者 中坚持 “ 总体性 ” 思维 

6 ・ 4  

方式的思想家之一。概括起来 , 主要表现在 两个方 

面:  

学派” 的理论 。因阿尔都塞的总体化思路符合杰姆  逊“ 从总体上把握对象” 的思想方法 , 以他最欣赏  所 阿氏的“ 社会历史多

元决定论”  。

虽然 “ 多元决定 ( vr t mnt n ” 一术语  Oe e ri i ) 这 d e ao

第一 , 从他 的研究领域而言 , 其研究领域极其宽  广, 范围极其广泛 , 包括建筑 、 社会消费、 文学、 电影 、   绘画、 大众艺术 、 传媒等各个领域。可 以说 , 他在建  构 自己的理论时所涉猎 的范围本身就具有全景性 ,   反应了其总体性的研究思路。   第二 , 从他 的研究方法而言 ,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 

义者 , 他的理论 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主线 , 那就  是经济决定论。  

首先来 自精神分析学家佛 洛伊德 , 但阿尔都塞却将  其引入 到 了历史 研 究 中 , 出 了 “ 史 多元 决定  提 历 论” 。简言之 , 即承认生产 方式及 经济是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 同时也认为 , 但 在不 同的历史环境 中,   政治 、 文化、 宗教等其他因素也都可能是社会变迁的  决定力量 , 氏认 为后 面这些 因素具 有 “ 自律  阿 半 性” 。这些半 自律性有着 自身 的特殊矛盾 , 但矛盾  的来源又与整体社会密不可分 。所以在《 保卫 马克 

他在《 文本的意识形态》 一文 中, 有这样一段论  述: 关于后现代的理论 , 是建立在 “ 一个更根本和 阶 

段化的对资本主义本身作为系统与生产方式的假设  思》 他写到 : 矛盾是 与它在其 中起着 作用 的那  中, “ 上。根据这一经济与社会 的假设 , 资本 已经经历 了   个社会整体分不开 的, 以矛盾本身在它 的核心 中 所  

三次特定的变异 , 在这个过程中, 经济基础的持续性 

与完整性是通过几个扩张的阶段 ( 对资本 的安排组 

织方面的量变) 来维持 的。这看起来也像是几次断  裂, 仿佛在文化与上层建筑 中也 出现 了崭新 的现实  存在 的文化逻辑 ” 。由此我们不难看 出, 的资本  他

是被这些层 次所影 响的。……, 因此 , 我们可 以说 ,   矛盾在它的原则上 , 是被多元地决定的东西” 【7 。J 4。  

三、 结语 

杰姆逊运用黑格尔式的马克思 主义 , 总体性  从 人手 , 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 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 表  现出了马克思主义 的唯物主义 立场 、 辩证态度和批 

主义 的分期理论 , 以马克思 主义有关经济基础决  是 定上层建筑的历史辩证法为立足点的。   其次 , 在马克思的理论 中, 有一个很微妙也很难 

把握 的公式 : 经济是“ 最终 的” 决定 因素或原 因。如  何正确解释这一问题 , 可以说是 当代马克思主义者  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 也是杰姆逊总体性思考 中的  首要问题 。他首先考察了当代思想

家对这一问题的  最新思考 , 尤其关注了法 国“ 结构主义马克 思主义 

判精神 。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认识对我们深刻认  识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及其 矛盾 , 把握 当代西方 

文化哲学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而他在建  构 自己理论时 , 批判地运用理论大师的理论成果 , 这  种思维方式和思辨精神 , 同样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参 考文 献 :   [] [ 杰姆逊. 1  美]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 M]唐小兵译. 北京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0 . 2 5 0  

[] [ 杰姆逊. 2  美]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 张旭东译. M. 北京 : 三联书店,97 19.   [ ] 梁永安 . 3 重建总体性——与杰姆逊对话 [ . M]成都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0. 2 3 0   [ ] [ 阿尔都塞 . 4  法] 保卫马克思 [ . 良 . M]顾 译 北京 : 印书馆 , 8. 商务 14 9  

[] 盛 宁. 5 人文 困惑与反思——西方后现代 主义 思潮批判 【 . 京 : M]北 三联书店 , 9 . 17 9  

An An lsso  a s n,P s — d r im  lu a  e r     ay i  fJ meo s o t—mo e n s Cu tr l   Th o y

T AN Jn z i I  i -h 

(col f ir ue LnhuU i rt, azo , as 702 ) Sho o L e t , azo nv sy Lnhu G nu 300     ta r ei

Ab ta t F e r  a sn i aw r —a u   sr c : rdi Jmeo  s   ol fmo sAme c nl eayte rs n  utrlc t satrtes c n   c   d- i r a  i rr h o t d c l a ri  fe   e o d t i a u i c h w r   a . B sd o  h  n lsso i  d rim utr  e r n  t te rt a  ai , h sp p rb l v sta  ol w r ae  n te a ayi fhsmo ens c l e t oya d i   o ei lb ss t i a e ei e  t d u h sh c   e h

J e n h o  bo s n o o st clcvy do g n  er cl o pnn   o   ee, a , m o a s  ̄t r asr   dbr w  e” oeti ”i l yadt o t a cm oet f m H :l M r   ey ba r h lit eo h e   i sr g x

L k c ,ec  u a s t.

Ke   r s a s n;p smo c s y wo d

:Jme o o t d mim;c l cii   ol t t e vy

6 ・ 5  


相关文章

  • "今日世界政治皆与房地产相关"
  • 早报记者 石剑峰   发表于2012-12-21 02:54 78岁的弗里德里克·杰姆逊(即詹明信)是当代英语世界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也是一位后现代理论大师. ■ 后现代理论大师杰姆逊昨华师大讲解<资本论> 弗里德里克 ...查看


  • 格雷马斯矩阵
  • 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和叙事语法 格雷马斯受索绪尔与雅各布逊关于语言二元对立的基本结构研究的影响,认为人们所接触的"意义",产生于"语义素"单位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分两组:实体与实体的对立面.实体与对实体 ...查看


  • 后现代主义.民族性与中国电影
  • <夜宴>的热映在极短的时间内使票房收入超过了亿元.该片公映前导演冯小刚预言:票房收入至少达到1�2亿.现在看来突破这个数字也只需时间而已.去年也有一部火爆的影片,创下了较高的票房收入,这就是<无极>.这两部电影给中国 ...查看


  • 传媒对于当下文学的意义(1)
  • 传媒对于当下文学的意义 摘 要:传媒是文学活动发生发展必不可缺的要素,是文学研究尤其是当下文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角度.传媒一方面解构当下文学,让传统文学秩序土崩瓦解;另一方面又在建构当下文学,让当下文学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关键词:传媒;当下文学 ...查看


  • 谈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批评
  • 谈后殖民理论与后殖民批评 内的基础上,以第五代电影为例,从"民族寓"后殖民批评"进行反批评.文章还就"后殖民批评",并剖析了批评界"问题进口"的现象. 关词 后殖民 后殖 ...查看


  • 深化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研究
  •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6周年之际,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省韶山管理局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中国深圳•民族精神与中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毛泽东论坛",于2009年1 ...查看


  • "大众社会"的理论与现实
  • 当代社会的"集体分裂"与文化幻觉--"大众社会"的理论与现实 摘要:"大众社会"理论是在20世纪中叶兴盛一时的社会理论,其对个人与群体.个体选择与大众生产.精英与大众.组织与社会. ...查看


  • 对网络恶搞现象的文化分析_王笑楠
  • 第37卷 第3期 2010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对网络恶搞现象的文化分析 王笑楠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4 摘 要: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恶搞现象已成一种风潮,形形色色的恶搞作品层出不穷,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查看


  • 狂欢化_动画电影的后现代叙事手法研究_袁潇
  • MOVIE LITERATURE 动漫研究 狂欢化: 动画电影的后现代叙事手法研究 ■袁 ※ 潇 (1.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2.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当代动画电影体现出后现代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