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在"文革"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上海中国画院就出现了第一张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大字报是针对丰子恺发表在《上海文学》1962年8月号上的随笔《阿咪》的。此后,“文革”工作组进驻上海中国画院,将时任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并扣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反革命黑画家”、“反共老手”、“漏网大右派”,甚至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点批斗对象”。

  对于丰子恺来说,挨批已不是一回两回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因为提倡四君子画而受到过严厉的批判。据三次为巴金画像的俞云阶回忆:当时,有人画了一个人拉着大大小小一群羊朝前走,丰子恺批评说这幅画缺少生活经验,其实只要拉一只头羊,其他的就会跟着走。有人立即拍案而起,反驳他是在暗示不要党的领导。在其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丰子恺和其他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一样,作过深刻的自我批评,写过《检查我的思想》,把过去的自己批得体无完肤,甚至是自虐。1956年的《城中好高髻》、1962年文代会上关于大剪刀的发言也都受过批判。

  即便如此,他还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文革”打懵了。正直善良、心如孩童般明净的丰子恺实在是无法理解眼下发生的一切,无法接受扣在他头上的那一顶顶“帽子”。

  一天,他从画院疲惫地回到家,委屈地对家人说:“他们逼我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说如果不承认,就要开大规模的群众大会来批斗我……我实在是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啊!可是他们不让我爱,他们不许我爱……”老人呜咽着说不下去,淌下了伤心的泪水。

  为了对丰子恺进行批判,造反派对丰子恺的漫画断章取义、罗列罪名,为此他们还出过专刊,如《打倒美术界反共老手丰子恺》、《砸烂美术界反共老手丰子恺》等。对于造反派的这些拙劣表演,丰子恺超然待之,他对钱君匋说:“那些猴子批判我的画……连起码的知识都欠缺,却出来批这批那,往往使人啼笑皆非,所以我也就泰然了,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何必对牛弹琴呢!这样不是可以省却许多力气。”丰子恺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耶稣。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却说“主啊,原谅这些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此后,丰子恺不得不每天去画院交代问题、接受批判。而他的家,经过几次查抄,电视机被搬走了,毛笔书籍字画被运走了,仅书画就有四大箱170幅左右,十多本相册也被拿了去。更让人不可思义的是,家中仅有的七八十元存款也被抄走,工资被扣发,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残酷的折磨接踵而至。贴大字报、开批斗会、坐“牛棚”、作检讨、写交代、隔离审查……花样翻新,没完没了。造反派还强迫已70岁高龄的丰子恺爬上梯子,张贴批判自己的大字报;“狂妄大队”闯进画院,把他按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并在背上浇上一桶热浆糊,贴上大字报,无情的皮鞭落在老人瘦弱的身上;几个野蛮大汉手持长矛,后半夜闯入家中,不由分说就把老人带走,弄到浦东游斗、摧残和折磨;他蓄了几十年的胡须也被强迫剪掉……

  1969年秋,72岁的丰子恺被驱赶到乡下参加“三秋”劳动。由于几年来连续不断的折磨,老人的身子骨已大不如从前了,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营养不良。不久,丰子恺就染上了风寒,高烧不退,被送回上海。

  1969年底,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一部分人开始陆续得到“解放”。1972年年底,丰子恺终于也获得了所谓的“解放”,结论是“不戴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酌情发给生活费”。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留有尾巴的结论显然对丰子恺是不公的。但丰子恺对此并不在意。对他来讲只要有了行动自由,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什么都强。

  谁知,好景不长,1974年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借批儒之名,在上海批所谓“黑画”。4月的一天,一家工厂中突然贴出一张大字报,说丰子恺写苏曼殊诗意的“满山红叶女郎樵”,是讽刺。红是红中国,樵取红叶,即反对红中国。这之后,丰子恺提高了警惕,决定以后不再画“满山红叶女郎樵”,即使画,也要改为“满山黄叶女郎樵”。7月,为巩固“文革”成果,上海又开批判会,受批判的有四人,丰子恺、林风眠、程十发、刘海粟等。丰子恺首当其冲,先后在画院、天蟾舞台召开了对他的批判大会。

  面对接连不断地批判,丰子恺终于支撑不住了。

  1975年8月29日,丰子恺由于肺病被送进了医院。这晚,丰子恺住在充当急诊室的走廊里,女儿一吟陪伴着父亲。丰子恺彻夜难眠,对陪伴在一旁的一吟断断续续地说了许多话。他用极低微的耳语对一吟说:“你知道吗?江青无法无天,……这班人哪……哼,看你横行到几时!真想看到他们的下场,可是只怕我这病……”他轻轻吟起陆游的诗句:“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75年9月15日中午,丰子恺病逝于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享年78岁。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6月,上海中国画院就出现了第一张批判丰子恺的大字报。大字报是针对丰子恺发表在《上海文学》1962年8月号上的随笔《阿咪》的。此后,“文革”工作组进驻上海中国画院,将时任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定为“反动学术权威”,并扣了一顶又一顶的帽子:“反革命黑画家”、“反共老手”、“漏网大右派”,甚至被列为“上海市十大重点批斗对象”。

  对于丰子恺来说,挨批已不是一回两回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就因为提倡四君子画而受到过严厉的批判。据三次为巴金画像的俞云阶回忆:当时,有人画了一个人拉着大大小小一群羊朝前走,丰子恺批评说这幅画缺少生活经验,其实只要拉一只头羊,其他的就会跟着走。有人立即拍案而起,反驳他是在暗示不要党的领导。在其后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丰子恺和其他许多高级知识分子一样,作过深刻的自我批评,写过《检查我的思想》,把过去的自己批得体无完肤,甚至是自虐。1956年的《城中好高髻》、1962年文代会上关于大剪刀的发言也都受过批判。

  即便如此,他还是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文革”打懵了。正直善良、心如孩童般明净的丰子恺实在是无法理解眼下发生的一切,无法接受扣在他头上的那一顶顶“帽子”。

  一天,他从画院疲惫地回到家,委屈地对家人说:“他们逼我承认反党反社会主义,说如果不承认,就要开大规模的群众大会来批斗我……我实在是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啊!可是他们不让我爱,他们不许我爱……”老人呜咽着说不下去,淌下了伤心的泪水。

  为了对丰子恺进行批判,造反派对丰子恺的漫画断章取义、罗列罪名,为此他们还出过专刊,如《打倒美术界反共老手丰子恺》、《砸烂美术界反共老手丰子恺》等。对于造反派的这些拙劣表演,丰子恺超然待之,他对钱君匋说:“那些猴子批判我的画……连起码的知识都欠缺,却出来批这批那,往往使人啼笑皆非,所以我也就泰然了,不和他们一般见识,何必对牛弹琴呢!这样不是可以省却许多力气。”丰子恺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耶稣。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他却说“主啊,原谅这些人。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此后,丰子恺不得不每天去画院交代问题、接受批判。而他的家,经过几次查抄,电视机被搬走了,毛笔书籍字画被运走了,仅书画就有四大箱170幅左右,十多本相册也被拿了去。更让人不可思义的是,家中仅有的七八十元存款也被抄走,工资被扣发,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

  残酷的折磨接踵而至。贴大字报、开批斗会、坐“牛棚”、作检讨、写交代、隔离审查……花样翻新,没完没了。造反派还强迫已70岁高龄的丰子恺爬上梯子,张贴批判自己的大字报;“狂妄大队”闯进画院,把他按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并在背上浇上一桶热浆糊,贴上大字报,无情的皮鞭落在老人瘦弱的身上;几个野蛮大汉手持长矛,后半夜闯入家中,不由分说就把老人带走,弄到浦东游斗、摧残和折磨;他蓄了几十年的胡须也被强迫剪掉……

  1969年秋,72岁的丰子恺被驱赶到乡下参加“三秋”劳动。由于几年来连续不断的折磨,老人的身子骨已大不如从前了,再加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期营养不良。不久,丰子恺就染上了风寒,高烧不退,被送回上海。

  1969年底,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的一部分人开始陆续得到“解放”。1972年年底,丰子恺终于也获得了所谓的“解放”,结论是“不戴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酌情发给生活费”。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留有尾巴的结论显然对丰子恺是不公的。但丰子恺对此并不在意。对他来讲只要有了行动自由,有了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比什么都强。

  谁知,好景不长,1974年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借批儒之名,在上海批所谓“黑画”。4月的一天,一家工厂中突然贴出一张大字报,说丰子恺写苏曼殊诗意的“满山红叶女郎樵”,是讽刺。红是红中国,樵取红叶,即反对红中国。这之后,丰子恺提高了警惕,决定以后不再画“满山红叶女郎樵”,即使画,也要改为“满山黄叶女郎樵”。7月,为巩固“文革”成果,上海又开批判会,受批判的有四人,丰子恺、林风眠、程十发、刘海粟等。丰子恺首当其冲,先后在画院、天蟾舞台召开了对他的批判大会。

  面对接连不断地批判,丰子恺终于支撑不住了。

  1975年8月29日,丰子恺由于肺病被送进了医院。这晚,丰子恺住在充当急诊室的走廊里,女儿一吟陪伴着父亲。丰子恺彻夜难眠,对陪伴在一旁的一吟断断续续地说了许多话。他用极低微的耳语对一吟说:“你知道吗?江青无法无天,……这班人哪……哼,看你横行到几时!真想看到他们的下场,可是只怕我这病……”他轻轻吟起陆游的诗句:“死后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975年9月15日中午,丰子恺病逝于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享年78岁。


相关文章

  • 李叔同与教书育人
  • 李叔同与教书育人 "教书"本是一种职业,一种技能:但"育人"除了说教之外,更具说服力的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与感染.二者能兼而有之,且能将其做得尽善尽美并推向极致的,便可称之为这两方面的典范. 我想,这些对 ...查看


  • 马一浮:千年国粹  一代儒宗
  • 中国近代史上许多硕学大儒皆擅法书,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的会稽马一浮先生尤其著名,其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近得马 ...查看


  • 诺言的分量
  • 1927年,29岁的丰子恺拜弘一大师为师,正式皈依佛门.这年秋天,师徒俩商定一个宣传仁爱的大计划――筹划编绘<护生画集>,由丰子恺作画50幅,弘一大师为每幅画配诗并书写. 1929年2月,<护生画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查看


  • 浅析山崎丰子的"战争三部曲"
  • 摘 要:<不毛地带>.<两个祖国>.<大地之子>三部作品被合称为山崎丰子的"战争三部曲".作品以日本人的"归"情怀为创作主题,反映了作者山崎丰子的反战思想.作者想要 ...查看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 ...查看


  • 现当代文学考研必读书目
  • 鲁 迅 论文<摩罗诗力说>,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杂文<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l ...查看


  • 回忆父亲丰子恺
  • 丰子恺之女丰一吟对父亲的回忆,温润而又剔透,带着读者近距离感受大师的平常生活的智慧点滴. 父亲爱的教育 父亲有一颗善良的心.他爱世间一切有生之物,他爱人类,更爱儿童.他认为"世间最尊贵的是人",而"人间最富有灵 ...查看


  • 汤溪的历史文化
  • 金西的历史文化 金西这片土地历史非常悠久.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2010年,考古工作者在罗埠镇山下周村一座土堆中发现了距今9000年前的人类居住遗址.在这块遗址中,考古人员挖掘出大口盆.平底盘.双耳罐等陶器,以及石磨棒.穿孔 ...查看


  • [大师]-丰子恺
  • [上海卫视]<大师> 珍藏世纪民族记忆,讲述大师人生传奇-- 丰子恺 这样的画,在他以前没有人画过,在他以后也没有人画过. 当年,他的画很便宜,老上海弄堂里的理发店.澡堂子.馄饨摊上都会挂着他的画.小商小贩.纤夫脚夫都要传阅他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