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生命
王洲洋
2013年第7期 ——党的建设
理论的生命在于人民信仰,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以及劳苦大众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统治的斗争,指导了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然而,进入到20世纪后期,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出现更迭、纷纷改旗易帜,一时间,“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荒诞论”等论调甚嚣尘上,科学理论遭到野蛮和无情的践踏,马克思主义似乎成为新时代人们嗤之以鼻的“幽灵”。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用铁的事实强有力地驳斥了反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的陈词滥调,重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新的生命。纪念建党92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研究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巩固党的思想基础和执政基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信心
想当初,正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牢固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敢地破除“左”的思想干扰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敢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当今世界,从经济巨头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到《资本论》在欧洲的持续热销,从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南北差距加大、地区冲突频发,到世界瞩目“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越来越多的国际政要探秘中国社会主义成功的法宝,又重新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救国治世的良方。这一戏剧性的历史轮回,正如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源泉
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活水之源。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时代发展与变革的沃土,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对一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光辉思想直接指导了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使无产阶级的斗争获得了一系列胜利,马克思主义被时代和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主义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中期特别是后资本主义的实践,更不可能经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在我国这样一个只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却养活了世界22%人口的大型国家,各种情况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水之源,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获得了滋养的土壤,更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产生
理论,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有力地指导并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不懈探索,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指导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不懈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有力地指导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形成了科学的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和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拓展了社会主义新力量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领袖虽然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归根结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一个国家,人民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集合体,只重一个阶级或一两个社会阶层,不注意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会给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障碍。在阶级社会中,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同时还注意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最普通农民群众的创造,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无数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拼搏,丰富了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众多新的就业人员的实践,增添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出现的,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让一切创新的力量充分激发,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检验标准新内涵
人类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检验一个理论是否科学,不能凭领袖意志、靠少数人实践,其标准只能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人民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人民观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人民标准的高度一致。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改革开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标准新的丰富的内涵。■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建办副主任、省党建研究所副所长)
改革开放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生命
王洲洋
2013年第7期 ——党的建设
理论的生命在于人民信仰,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无产阶级以及劳苦大众反对资产阶级剥削统治的斗争,指导了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成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然而,进入到20世纪后期,随着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出现更迭、纷纷改旗易帜,一时间,“社会主义失败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共产主义荒诞论”等论调甚嚣尘上,科学理论遭到野蛮和无情的践踏,马克思主义似乎成为新时代人们嗤之以鼻的“幽灵”。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用铁的事实强有力地驳斥了反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的陈词滥调,重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新的生命。纪念建党92周年之际,认真总结梳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研究改革开放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对于巩固党的思想基础和执政基础,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信心
想当初,正是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牢固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勇敢地破除“左”的思想干扰和“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重新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敢地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当今世界,从经济巨头反思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到《资本论》在欧洲的持续热销,从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南北差距加大、地区冲突频发,到世界瞩目“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越来越多的国际政要探秘中国社会主义成功的法宝,又重新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救国治世的良方。这一戏剧性的历史轮回,正如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新源泉
人民大众的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活水之源。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直接来源。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时代发展与变革的沃土,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对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进行了科学的论证,对一些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光辉思想直接指导了当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使无产阶级的斗争获得了一系列胜利,马克思主义被时代和历史证明是正确的。但由于历史的局限,马克思主义没有经历资本主义中期特别是后资本主义的实践,更不可能经历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在我国这样一个只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却养活了世界22%人口的大型国家,各种情况千差万别、错综复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活水之源,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获得了滋养的土壤,更使马克思主义发展获得了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实践产生
理论,理论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获得了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有力地指导并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不懈探索,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指导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不懈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有力地指导了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形成了科学的党的创新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成果和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拓展了社会主义新力量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领袖虽然对于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归根结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在一个国家,人民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集合体,只重一个阶级或一两个社会阶层,不注意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会给社会发展和进步带来障碍。在阶级社会中,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同时还注意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最普通农民群众的创造,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诞生;无数个体私营企业主的拼搏,丰富了所有制经济实现形式;众多新的就业人员的实践,增添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出现的,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组成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促进共同富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在党的周围,让一切创新的力量充分激发,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检验标准新内涵
人类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检验一个理论是否科学,不能凭领袖意志、靠少数人实践,其标准只能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中国共产党人秉承马克思主义实践的人民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人民观的高度统一,实现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人民标准的高度一致。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同志开创性地提出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改革开放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标准新的丰富的内涵。■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建办副主任、省党建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