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
公司治理与会计目标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
蓝 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公司治理是我国股份制改造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很多,其中会计目标及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公司治理决定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 会计目标
公司治理的含义有很多表述,简单地公司治理是指一组连接并规范公司法人和相应的所有者、支配者、经营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制度有其运行的机制,就是在公司内部通过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直接监督和在外部依靠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对公司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进行间接监督的内外部监控体制的统一。“由于董事会将提供资本的股东和使用这些资本创造价值的经理联结了起来而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杨兴全.张海2007),所以公司治理狭义地就是指董事会的制度安排。广义地指对董事会的功能结构、管理层的权力责任、股东的权益和股权结构、公司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及其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等所作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会计是公司治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具体地会计就是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对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内容、大小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核算和监督,然后再把核算的结果总结成会计信息报告给各利益相关者,以便反映公司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支持。会计目标就是会计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为公司治理决策提供信息的实证目标和反映公司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规范目标的统一。
通过上述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通过一套制度安排来界定和制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会计及会计目标的本质是对公司治理制度的运行结果作核算和监督从而为公司治理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会计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公司治理与会计目标相互关联,公司治理决定会计目标,公司治理制度的变迁和治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决定和促进会计目标的发展与完善。而会计目标的发展与完善反过来又会对公司治理有着重大影响。
一、公司治理决定会计目标
公司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即公司治理的结构决定会计目标。第一,传统公司的“股东主权式”单边治理结构决定会计目标是为股东提供治理决策的信息,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产生的动因就是替代市场以克服市场交换的缺陷如市场交换的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大、交易的外部性等。企业制度的发展依次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公司制又从传统的公司制发展到现代公司制。不论怎么发展,企业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即企业是一种“关系契约”,是“利益相关者围绕权利和利益的获取和保护并降低交易费用而形成的权利网。由于利益相关者即不同要素所有者各自的谈判力不同,决定其在企业中的权益
份额的差别,并随其谈判力的变化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化”(林钟高章铁生,2003)。从业主制到传统的公司制企业,被认为是“业主或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用工人,资本的投入是价值增值的关键因素”(林钟高章铁生,2003)。因此资本的投入者即为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是所有者的公司。所有者是公司风险的承担着,因此公司的经营以业主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全部归出资者(业主或股东)”(林钟高章铁生,2003)。管理人员和工人同公司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随时可退出无风险。这是一种“股东主权式”的单边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会计目标是为业主或股东核算其权益的内容和大小,并为业主或股东提供治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现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型”治理结构决定会计目标是为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反映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以便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现代公司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无形资本和知识资本,而财务资本的相对重要性日趋下降。而且“随着财务资本的表现形式可以证券化,信用化,其转换性和流动性增强,从而财务资本的风险降低,财务资本所有者与公司的关系弱化,间接化”(林钟高章铁生,2003)。其次,职工和管理人员渐渐地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本,随着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职工的专用性就越强,于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进退企业受到了客观制约,“这种制约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一种退出企业的惰性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自觉性及主动性”(林钟高章铁生,2003),同时随着职工的专用性的增强,职工要参与社会协作的群体性也增强,而职工的专用性和群体性使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对企业风险的承担增加。再次,“股权的分散和流动使股东承担的风险下降,资本市场的发达使股东们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于是股东们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益的关注动力减弱”(林钟高章铁生,2003),对企业的评价与监督也更多通过“以脚投票”这样一种外部的市场监督方式来表达。最后,经营
环境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林钟高章铁生,2003),企业的社会性增强。上述企业变化的趋势导致了企业相关利益者众多,企业内部新的信息不对称加剧,公司治理要越来越多地考虑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治理的结构变为“利益相关者模型”,“此模型的特征: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利益相关者组成(不仅仅是股东),公司的目标不仅是盈利最大化,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林钟高章铁生,2003)。与此相适应,会计目标的确立必然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也要越来越多地考虑
《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中旬刊)总第545期
70
经营管理
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具体地股东关注股东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关注资产的存在性与负债的安全性,经营者关注业绩的考核和绩效的管理,职工则对报酬极大关注。因此会计目标就是满足多元需求,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尤其是向公司外部的投资者提供,以克服他们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决策低效或无效,反映经营管理层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从而为其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这种目标被称为规范目标。
二会计目标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
会计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来实现的,所以会计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基石”。(邓东,2006)会计信息的质量高即及时,真实,全面,就能有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因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降低契约的不完全成度及其所引发的问题,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执行,利于对董事会、经理、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利于设计和实施激励和约束机制,利于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邓东,2006);反之,会计信息的质量低即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不相关可能会导致公司治理决策的无效或低效。“信息的价值在于它的及时性,那些先于别人获得并利用信息的人通常会比那些没有及时获得信息的人占有更多优势”(鲁桐2004)。及时的信息也必须是真实的,相关的,全面的,才对决策有意义。具体地通过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公司治理的结构和现状,可以评价某一种公司治理的结构的优劣和效率,从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完成治理的优化,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只有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目标安排的好,才能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从而才能明确责权利,有助于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若会计制度和会计目标安排的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内部控制人即经营者有可乘之机,用其手中权利操纵利润,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来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使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造成公司治理的混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实践中不乏其例,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世通,环球电讯,朗讯和施乐,泰国的罗易网,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厦等公司皆因会计造假,信息失真而导致公司治理的失败。
三、结论
因此,基于公司治理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通过会计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来完善公司治理,这应当是一个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有用视角。
参考文献:
[1]杨兴全 张 海: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M].财会通讯,2007[2]林钟高 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邓 东: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分析[M].现代会计,2006
[4]鲁 桐:公司治理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经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王加礼 唐风帆: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披露[M].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71《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中旬刊)总第545期
企业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探讨
蔡素颖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绩效对整个企业的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在现代企业里如何才能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使我国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高绩效 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 风险管理 筹资财务治理
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一切管理活动中的基础,是企业现代管理中的中心环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拥有极大的财务管理自主权,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力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企业如何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要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财务治理主要是构建各相关利益主体不同财权的划分,并使之相互制衡,这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而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这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新条件和新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其与企业财务治理相互融合。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以其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机制性和整合性等特征,逐渐演化成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
准确的业绩预测源于预算系统的支持。融资是(财务总监)CFO的天职,融资成功的标准是成本低和资金按时进账。而要做好融资,离不开财务预算系统的支持。尤其是现金流预测,以便于财务总监清楚地知道何时需要资金,在现金流非常低的时候把资金补充进来。
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通俗地说,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企业,无论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风险管理。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预防、分散、转嫁、对冲和补偿。预防侧重于内控和损失准备,目的在于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分散是指将风险因素对应的经济业务多样化,其成本主要是交易费用,这种策略适用于非系统性风险;转嫁是通过购买保险或期权、要求担保和抵押等手段降低风险,其成本主要是直接费用支出,
经营管理
公司治理与会计目标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
蓝 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公司治理是我国股份制改造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影响公司治理的因素很多,其中会计目标及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公司治理决定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 会计 会计目标
公司治理的含义有很多表述,简单地公司治理是指一组连接并规范公司法人和相应的所有者、支配者、经营管理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制度安排。公司治理制度有其运行的机制,就是在公司内部通过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对公司管理者进行直接监督和在外部依靠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对公司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进行间接监督的内外部监控体制的统一。“由于董事会将提供资本的股东和使用这些资本创造价值的经理联结了起来而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杨兴全.张海2007),所以公司治理狭义地就是指董事会的制度安排。广义地指对董事会的功能结构、管理层的权力责任、股东的权益和股权结构、公司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及其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等所作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会计是公司治理的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具体地会计就是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对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内容、大小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的核算和监督,然后再把核算的结果总结成会计信息报告给各利益相关者,以便反映公司管理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支持。会计目标就是会计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为公司治理决策提供信息的实证目标和反映公司管理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规范目标的统一。
通过上述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通过一套制度安排来界定和制衡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利益。会计及会计目标的本质是对公司治理制度的运行结果作核算和监督从而为公司治理提供信息反馈和决策支持。会计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公司治理与会计目标相互关联,公司治理决定会计目标,公司治理制度的变迁和治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决定和促进会计目标的发展与完善。而会计目标的发展与完善反过来又会对公司治理有着重大影响。
一、公司治理决定会计目标
公司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即公司治理的结构决定会计目标。第一,传统公司的“股东主权式”单边治理结构决定会计目标是为股东提供治理决策的信息,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企业产生的动因就是替代市场以克服市场交换的缺陷如市场交换的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大、交易的外部性等。企业制度的发展依次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公司制又从传统的公司制发展到现代公司制。不论怎么发展,企业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即企业是一种“关系契约”,是“利益相关者围绕权利和利益的获取和保护并降低交易费用而形成的权利网。由于利益相关者即不同要素所有者各自的谈判力不同,决定其在企业中的权益
份额的差别,并随其谈判力的变化会导致企业治理结构的演化”(林钟高章铁生,2003)。从业主制到传统的公司制企业,被认为是“业主或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用工人,资本的投入是价值增值的关键因素”(林钟高章铁生,2003)。因此资本的投入者即为公司的所有者,公司是所有者的公司。所有者是公司风险的承担着,因此公司的经营以业主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全部归出资者(业主或股东)”(林钟高章铁生,2003)。管理人员和工人同公司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随时可退出无风险。这是一种“股东主权式”的单边治理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会计目标是为业主或股东核算其权益的内容和大小,并为业主或股东提供治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现代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型”治理结构决定会计目标是为了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反映管理层的受托责任完成情况以便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现代公司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首先,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无形资本和知识资本,而财务资本的相对重要性日趋下降。而且“随着财务资本的表现形式可以证券化,信用化,其转换性和流动性增强,从而财务资本的风险降低,财务资本所有者与公司的关系弱化,间接化”(林钟高章铁生,2003)。其次,职工和管理人员渐渐地成为公司的人力资本,随着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职工的专用性就越强,于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进退企业受到了客观制约,“这种制约使人力资本所有者具有一种退出企业的惰性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自觉性及主动性”(林钟高章铁生,2003),同时随着职工的专用性的增强,职工要参与社会协作的群体性也增强,而职工的专用性和群体性使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对企业风险的承担增加。再次,“股权的分散和流动使股东承担的风险下降,资本市场的发达使股东们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于是股东们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效益的关注动力减弱”(林钟高章铁生,2003),对企业的评价与监督也更多通过“以脚投票”这样一种外部的市场监督方式来表达。最后,经营
环境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越来越演变为“社会的企业”(林钟高章铁生,2003),企业的社会性增强。上述企业变化的趋势导致了企业相关利益者众多,企业内部新的信息不对称加剧,公司治理要越来越多地考虑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治理的结构变为“利益相关者模型”,“此模型的特征: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利益相关者组成(不仅仅是股东),公司的目标不仅是盈利最大化,而且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林钟高章铁生,2003)。与此相适应,会计目标的确立必然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也要越来越多地考虑
《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中旬刊)总第545期
70
经营管理
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需要,具体地股东关注股东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关注资产的存在性与负债的安全性,经营者关注业绩的考核和绩效的管理,职工则对报酬极大关注。因此会计目标就是满足多元需求,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尤其是向公司外部的投资者提供,以克服他们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决策低效或无效,反映经营管理层对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从而为其决策提供有用信息。这种目标被称为规范目标。
二会计目标对公司治理有重大影响
会计目标是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披露来实现的,所以会计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的基石”。(邓东,2006)会计信息的质量高即及时,真实,全面,就能有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因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降低契约的不完全成度及其所引发的问题,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执行,利于对董事会、经理、职工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利于设计和实施激励和约束机制,利于保护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邓东,2006);反之,会计信息的质量低即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不相关可能会导致公司治理决策的无效或低效。“信息的价值在于它的及时性,那些先于别人获得并利用信息的人通常会比那些没有及时获得信息的人占有更多优势”(鲁桐2004)。及时的信息也必须是真实的,相关的,全面的,才对决策有意义。具体地通过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了解公司治理的结构和现状,可以评价某一种公司治理的结构的优劣和效率,从而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完成治理的优化,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只有提供会计信息的会计制度和会计目标安排的好,才能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从而才能明确责权利,有助于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若会计制度和会计目标安排的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内部控制人即经营者有可乘之机,用其手中权利操纵利润,编制虚假会计信息来获取不正当利益而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使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受损,造成公司治理的混乱,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实践中不乏其例,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世通,环球电讯,朗讯和施乐,泰国的罗易网,我国的琼民源,银广厦等公司皆因会计造假,信息失真而导致公司治理的失败。
三、结论
因此,基于公司治理与会计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通过会计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来完善公司治理,这应当是一个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有用视角。
参考文献:
[1]杨兴全 张 海: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M].财会通讯,2007[2]林钟高 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邓 东: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的相关性分析[M].现代会计,2006
[4]鲁 桐:公司治理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经验[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5]王加礼 唐风帆: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信息披露[M].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71《商场现代化》2008年7月(中旬刊)总第545期
企业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探讨
蔡素颖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绩效对整个企业的绩效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在现代企业里如何才能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使我国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关键词]高绩效 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 风险管理 筹资财务治理
财务管理是整个企业一切管理活动中的基础,是企业现代管理中的中心环节。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拥有极大的财务管理自主权,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潜力空间。但是目前我国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就企业如何实现高绩效财务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企业要将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财务治理主要是构建各相关利益主体不同财权的划分,并使之相互制衡,这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而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具体行动,这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新条件和新环境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应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使其与企业财务治理相互融合。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以其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机制性和整合性等特征,逐渐演化成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和途径。
准确的业绩预测源于预算系统的支持。融资是(财务总监)CFO的天职,融资成功的标准是成本低和资金按时进账。而要做好融资,离不开财务预算系统的支持。尤其是现金流预测,以便于财务总监清楚地知道何时需要资金,在现金流非常低的时候把资金补充进来。
二、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市场历来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通俗地说,风险就是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企业,无论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风险管理。低风险低收益的谨慎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往往使企业在决策面前进退两难,因此,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风险管理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预防、分散、转嫁、对冲和补偿。预防侧重于内控和损失准备,目的在于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分散是指将风险因素对应的经济业务多样化,其成本主要是交易费用,这种策略适用于非系统性风险;转嫁是通过购买保险或期权、要求担保和抵押等手段降低风险,其成本主要是直接费用支出,